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老油田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翁定为 孙强 +7 位作者 梁宏波 雷群 管保山 慕立俊 刘汉斌 张绍林 柴麟 黄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老井侧向深部剩余油气资源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形成了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该技术首先采用柔性侧钻钻具在老井筒中实现低成本侧钻,然后采用水力喷射工艺诱导多条裂缝起裂,最后下入油管柱对侧钻井眼...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老井侧向深部剩余油气资源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形成了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该技术首先采用柔性侧钻钻具在老井筒中实现低成本侧钻,然后采用水力喷射工艺诱导多条裂缝起裂,最后下入油管柱对侧钻井眼实施笼统多簇暂堵压裂,从而实现井间剩余储量的高效挖潜。该技术包含柔性侧钻水平井钻井和侧钻水平井压裂2项技术,前者主要涉及柔性钻杆结构和材料优化、钻进工艺、密闭取心工具3个方面,后者主要涉及压裂方案优化、压裂工具及实施工艺优化2个方面。该技术在长庆安塞油田开展了多轮现场试验,发现通过改变井型、缩小油水井排距,可以较好地建立压力驱替系统,实现压力的有效传导,从而达到低产低效井提液增产的目的,同时验证了该技术可为低渗透油藏剩余储量精准挖潜、储层精细动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老油田挖潜 柔性 超短半径水平井 多簇压裂 安塞油田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红梅 赵亚兵 +3 位作者 李中鑫 蒙焌仕 张胤培 张国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87,共12页
针对水田作业环境下施肥机械的排肥口末端易被泥土堵塞导致施肥机的排肥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对水稻施肥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施肥装置的参数范围... 针对水田作业环境下施肥机械的排肥口末端易被泥土堵塞导致施肥机的排肥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对水稻施肥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施肥装置的参数范围,依据物料特性参数试验结果,借助EDEM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以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选取螺旋轴直径、螺距和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确定其最佳参数;基于两级排肥器传动比对施肥装置排肥质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两级排肥器最佳传动比。结果显示:螺旋轴最佳组合参数为螺旋轴直径21 mm、转速140 r/min、螺距17 mm,此时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2.5%;双齿轮排肥器和螺旋排肥器的传动比为1∶4时排肥连续且均匀。样机试验表明,两级排肥器的排肥一致性、稳定性、均匀性变异系数相比螺旋排肥器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机 深施肥 两级排肥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与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冰 杨明秀 +15 位作者 许怀瑾 王竞萱 吴清正 王雅静 李一君 陈康 程愈 倪奇 尹雅琪 臧丽 郭清华 巴建明 谷伟军 窦京涛 吕朝晖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9-785,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与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C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诊断的85例PBMAH患者(PBMAH组)和195例CPA患者(CPA...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与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C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诊断的85例PBMAH患者(PBMAH组)和195例CPA患者(CPA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症、生化指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水平、肾上腺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1)一般特征:与CPA组比较,PBMAH组患者诊断时年龄较大,男性占比较高。(2)临床特征:与CPA组比较,PBMAH组病程较长,亚临床库欣综合征(CS)的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比例更高,且血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激素水平:PBMAH组与CPA组均表现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节律紊乱,皮质醇水平升高、ACTH被抑制。与PBMAH组比较,CPA组患者皮质醇自主分泌能力较强,表现为血清F_(0:00)、F_(16:00)及24h尿游离皮质醇(24h UFC)水平升高,血清ACTH_(8:00)及ACTH_(16:00)水平较低;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后,CPA组的ACTH和血皮质醇的抑制率较低,血皮质醇和24h UFC反常升高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MAH较CPA病程长,且合并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大多表现为亚临床CS;CPA的皮质醇自主分泌能力较强,LDDST后皮质醇不易被抑制,皮质醇及24h UFC反常升高的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双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少波 张金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6个/丛,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高0.4和0.3个/丛;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805.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47.5和54.0 kg/hm^(2),这一增产效果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来实现;侧深变量施肥处理的效益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高298.5和192.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深变量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冰多次碰撞下极地航行船舶舷侧结构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河蓉 姜金辉 +1 位作者 杨泽文 袁昱超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北极航道的开放更具可行性,为分析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冰载荷及船体结构响应特性,本文针对船体舷侧结构与浮冰场多次碰撞的场景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参考现阶段浮冰观测统计经验,建立船体舷侧结构-浮冰场相互作...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北极航道的开放更具可行性,为分析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冰载荷及船体结构响应特性,本文针对船体舷侧结构与浮冰场多次碰撞的场景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参考现阶段浮冰观测统计经验,建立船体舷侧结构-浮冰场相互作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在不同碰撞角度与不同浮冰密集度下开展仿真计算,分析船冰连续多次碰撞过程中碰撞力、能量及响应数据,研究碰撞角度和浮冰场密集度对浮冰载荷及船体舷侧结构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船冰多次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规律与船冰单次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碰撞角度与浮冰场密集度参数对船冰碰撞力与船体舷侧结构响应特征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研究内容对极地航行船舶舷侧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冰多次碰撞 结构 结构响应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晨 王静宜 李树旺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培育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体育产业需求随经济发展逐渐提升,但供需错配对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体育产业达成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重要抓手。基... 培育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体育产业需求随经济发展逐渐提升,但供需错配对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体育产业达成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重要抓手。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体育产业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要发展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发展韧性强、融合发展空间广阔和模式创新激励强的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动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体制机制的包容性以支撑体育产业模式创新等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实现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供给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曲线类型分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苟富刚 龚绪龙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岩土设计中的一种代表性强度。基于连云港地区186组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TC),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探讨了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归为3个类型。Ⅰ类曲...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岩土设计中的一种代表性强度。基于连云港地区186组海相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TC),对其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探讨了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归为3个类型。Ⅰ类曲线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轴向应力峰值,Ⅰ类曲线数量占比27%;Ⅱ类曲线为稳定性,不具有明显的峰值,一般应变大于15%后轴向应力才趋向一个定值,Ⅱ类曲线数量占比35%;Ⅲ类曲线为应变硬化型,应变大于20%时轴向应力还没有收敛趋势,Ⅲ类曲线数量占比38%。振动可以促使应力-应变曲线类型由Ⅰ型逐渐转化为Ⅲ型,且破坏应变随着振动时长的增加而变大,无侧限抗压强度数值逐渐减小。取样器类型也对曲线类型有显著影响,Ⅰ类曲线中采用薄壁获取样品的占比90%,厚壁获取样品仅占比10%。K_(0)固结预处理可以恢复土体地应力,促使曲线类型由Ⅱ、Ⅲ型转化为Ⅰ型,获取的抗剪强度接近原位试验获取的土体抗剪强度,且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进行土体应力恢复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抗压强度试验 应力-应变 K_(0)固结 薄壁取样器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轮横向侧偏补偿的自动导航拖拉机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10
作者 何杰 曾鸿禧 +4 位作者 李明锦 贺静 莫家骏 汪沛 赵润茂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7,共10页
自动导航拖拉机在侧偏侧滑等工况下路径跟踪误差大、纠偏易超调且调节时间长。为解决拖拉机侧偏侧滑工况快速纠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驱动轮横向控制补偿策略的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通过构建拖拉机的坡面侧滑模型,结合二轮车运... 自动导航拖拉机在侧偏侧滑等工况下路径跟踪误差大、纠偏易超调且调节时间长。为解决拖拉机侧偏侧滑工况快速纠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驱动轮横向控制补偿策略的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通过构建拖拉机的坡面侧滑模型,结合二轮车运动学模型,提出了纯追踪算法的横向控制补偿策略,对经典纯追踪算法进行改进,实现自动驾驶拖拉机精确横向补偿控制。为验证本文横向侧偏补偿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算法性能,进行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缓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10°斜坡上的控制精度相比经典算法提升了73.6%;持续侧滑仿真,经典算法无法脱困,而改进算法在3.9 s内完成脱困,横向偏差收敛至0.01 m以内,超调量为0.14 m。此外本文还在田间试验中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了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在所有试验中均成功脱困,试验表明平均脱困时间为7.03 s,平均最大超调量为0.054 m。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横向控制补偿策略显著提升了自动导航拖拉机在复杂工况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自动导航 路径跟踪 纯追踪算法 横向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三柱分步截骨术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凯 高林 +4 位作者 冯超帅 曾文 王经宇 惠华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三柱分步截骨术(staged three-column osteotomy,S-3CO)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S-3CO手术治疗的18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S-3CO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 目的:探讨脊柱三柱分步截骨术(staged three-column osteotomy,S-3CO)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S-3CO手术治疗的18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S-3CO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11.8±7.7岁,随访37.5±12.4个月。收集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C7铅垂线与骶骨正中线的水平距离(C7-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7-CSVL)、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截骨部位局部Cobb角(regional Cobb angle,RCA)、截骨部位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 angle,RKA),及并发症情况。收集同时段采用传统三柱截骨(three-column osteotomy,3CO)技术的15例同类患者资料(3CO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截骨级别和固定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S-3CO组术前主弯Cobb角为66.7°±23.9°,RCA为35.3°±6.7°,RKA为25.2°±14.2°;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为25.7°±13.3°,RCA为17.6°±6.3°,RKA为12.6°±1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7-CSVL及SVA分别为27.9±14.5mm及29.0±8.7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7±5.5mm及17.4±5.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CO组共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神经监护报警,其中1例出现术后神经并发症,保守治疗后2年随访时右下肢肌力由2级恢复至4级。S-3CO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3CO组(358.3±140.2min vs 416.3±121.2min,P<0.05),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3CO组(850.0±359.3m L vs 977.3±236.4m L,P<0.05)。结论:通过保留部分后柱结构连接的S-3CO可实现充分的局部矫形,从而提高脊柱侧凸的整体矫形效率。截骨过程中保留后方结构的连接与保护,可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截骨术 神经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天使综合征伴中度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12
作者 张姗姗 杨芳 +3 位作者 郜甜甜 邵杰 白玉树 刘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总结1例天使综合征(AS)伴中度脊柱侧凸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23年8月4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例AS伴中度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 目的总结1例天使综合征(AS)伴中度脊柱侧凸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23年8月4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例AS伴中度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查阅相关文献和证据,构建并实施“1+X”护理方案,方案包括“1”(以脊柱侧凸为核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X”(以AS为核心的若干护理问题和对策)两大方面。结果患儿手术顺利,术后病情稳定,侧凸畸形明显改善,身高增加7 cm,于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依从性为100%,患儿恢复至术前独立行走状态。结论AS伴脊柱侧凸“1+X”护理方案可有效保证围手术期安全,促进患儿康复,同时也为其他罕见病伴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综合征 脊柱 癫痫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通道分型诊断价值
13
作者 俞璐 唐辉 +3 位作者 周华 林涛 袁明远 吴启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后先行CTA检查后1个月内做ICA检查。侧支通道根据ICA结果分为三型:闭塞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无明显连续性连接为CC0型;闭塞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存在细线样连接为CC1型;闭塞血管与侧支之间有连续的边支血管样连接为CC2型。以ICA所示的CC分型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在CC分型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基于CTA的总体CC分型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90.1%,82/91,Kappa=0.848,P<0.001),CTA在CC0、CC1及CC2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33/33)、81.1%(30/37)、90.5%(19/21)。另外,CTA对评价供血侧支血管来源也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84.5%,49/58),其中在诊断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时诊断效能较好,准确率分别为88%(44/50)和2/2,但是当侧支通道来自间隔支时诊断效能较低,结果为3/6。结论: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CC分型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在对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高于室间隔支侧支,可以给介入医生术前提供侧支路径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CT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 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需求侧市场化响应交易细则的高耗能负荷需求响应控制策略
14
作者 廖思阳 谢濠聪 +3 位作者 徐箭 孙元章 柯德平 蒋一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5-1657,I0001,共14页
建设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调节灵活性提出新的要求。为充分挖掘需求侧灵活负荷资源,部分省份发布需求响应方案以引导电力用户参与削峰需求。需求侧中,高耗能工业负荷具备负荷单体容量大,功率可控性强等优点,但其参... 建设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调节灵活性提出新的要求。为充分挖掘需求侧灵活负荷资源,部分省份发布需求响应方案以引导电力用户参与削峰需求。需求侧中,高耗能工业负荷具备负荷单体容量大,功率可控性强等优点,但其参与需求响应受限于负荷正常生产需求与缺乏最大化响应收益控制策略。由此,该文以电解铜工业负荷为例,提出面向需求侧市场化响应交易细则的高耗能负荷功率控制策略。首先,分析电解铜负荷工艺流程环节功率调节可行性并建立对应功率控制模型;建立电解铜工艺流程资源任务网络(resourcetask network,RTN)模型以描述负荷生产周期内生产状态,通过物料数量明确负荷功率调控边界。基于四川省需求响应实施方案交易细则,明确负荷响应收益结算机制及有效响应约束;考虑功率调控产生的额外成本,提出满足负荷生产安全与有效响应约束的最大化负荷响应收益的功率控制策略;最后,在不同情景下进行仿真,相较于仅满足中标响应需求,该文功率控制策略能够提升响应收益16%以上,并且在较长时间尺度响应中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响应需求,验证该文功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工业负荷参与需求响应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耗能负荷 需求响应 资源任务网络模型 调节成本 市场化响应交易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窄间隙电弧焊侧壁根部熔深混合预测模型
15
作者 马晶 张爱华 +3 位作者 马永强 朱亮 贾彬彬 王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1-149,共9页
针对超窄间隙电弧焊侧壁根部熔深无损检测难题,提出了机理与数据驱动的混合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热平衡机理和焊缝截面面积数学建模构建了机理主模型,预测侧壁根部熔深基准值;其次,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超参数,... 针对超窄间隙电弧焊侧壁根部熔深无损检测难题,提出了机理与数据驱动的混合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热平衡机理和焊缝截面面积数学建模构建了机理主模型,预测侧壁根部熔深基准值;其次,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超参数,建立了PSO-LSTM误差补偿模型,预测机理主模型的误差;最终叠加基准值与误差预测值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混合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0.0152)和平均绝对误差(0.0914)均低于单一机理模型。对比分析证实,PSO-LSTM补偿模型对机理主模型误差的修正能力更强。钢轨焊接实例验证表明,混合预测模型可用于钢轨焊缝侧壁根部熔深的无损检测,为超窄间隙焊接质量评估与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根部熔深预测 超窄间隙焊接 机理 数据驱动 长短期记忆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限作用下土工格栅蠕变特性及分数阶时效损伤本构模型
16
作者 靳静 陈何塘 +3 位作者 梁小勇 于远亮 杨广庆 寇凌曦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7,共12页
为研究土工格栅在铁路路基工程中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机制和力学响应,分别开展不同侧限作用下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格栅室内蠕变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基于损伤力学原理和BFGS算法,构建分数阶时效损伤本构模型,对模型参数取值进行敏感性... 为研究土工格栅在铁路路基工程中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机制和力学响应,分别开展不同侧限作用下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格栅室内蠕变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基于损伤力学原理和BFGS算法,构建分数阶时效损伤本构模型,对模型参数取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蠕变与应力比密切相关,当侧限作用相同时,应力和应变随着应力比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侧限作用可有效限制土工格栅水平方向的变形,并提高土工格栅抗蠕变能力;试验初期,应力比是影响土工格栅应变增长速率的主要因素,会导致应变迅速累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侧限作用起主导作用,应变最终趋于稳定;侧限作用由50 kPa增至200 kPa时,纵肋中间部分应变降幅为38.6%,纵肋相邻横肋部分应变降幅为56%,横肋几乎不发生变形;侧限作用与损伤呈负相关,土工格栅应变速率随着泊松比的增加急剧增长,随黏滞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土工格栅 限作用 蠕变 分数阶本构模型 BFG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液复合锤头侧注式浇注工艺模拟及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缪燕平 张轩睿 +4 位作者 梁云昊 蔡冬根 吴孝泉 张伟强 王艳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3,共7页
锤式破碎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等行业。锤头包括锤柄及锤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锤柄具备一定韧性,锤端具有高耐磨性。为使锤头不同部位具备不同性能,采用侧注式浇注方式生产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利用Procast软件模... 锤式破碎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等行业。锤头包括锤柄及锤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锤柄具备一定韧性,锤端具有高耐磨性。为使锤头不同部位具备不同性能,采用侧注式浇注方式生产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利用Procast软件模拟铸造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的充型情况及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情况,并对锤头进行热处理,运用XRD、SEM、TEM、显微硬度仪等对复合锤头显微组织、元素的扩散行为以及硬度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注式浇冒系统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均匀,充型平稳;合理匹配浇注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可有效改善铸造缺陷;锤端高铬合金为马氏体,分布着呈骨架状的渗碳体和(Fe,Mn)_(3)C合金渗碳体,锤柄碳钢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细小的回火屈氏体。锤端高铬部位的硬度达到57.65 HRC、碳钢锤柄的硬度为26.74 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锤头 双液铸造 注式浇注 高铬合金 Procas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18
作者 高学平 朱洪涛 +1 位作者 刘殷竹 袁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5-789,共15页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要求很高,因此《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对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围绕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内部流动机理、优化方法等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具体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主要关注水头损失、拦污栅断面流速、各孔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漩涡、反坡明渠段流态等水力特性.对于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主要关注内部流场演变规律、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规律及形成机理等.对于进/出水口体型优化,除传统优化方法外,还开展了结合数值模拟、代理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智能优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设计要求,其次从具体工程进/出水口水力学问题、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进/出水口优化方法3个方面综述侧式进/出水口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本文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设计和水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体型优化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背部浅层与深层椎旁肌超声形态特征
19
作者 张珊珊 王艳君 +4 位作者 练志伟 许轶 杨斌斌 梁秋丽 王楚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1例Cobb角为20°~45°、胸段为主弯的S型AIS患者(男4例,女17例,年龄13.9±1.6岁)和21例健康对照组(男7例,女14例,年龄14.6±1.4岁),通过肌骨超声采集两组胸腰段椎旁肌形态学数据:AIS患者凸、凹侧(健康对照组为左、右侧)竖脊肌、多裂肌静息状态及最大随意等长收缩时肌肉厚度变化。分析两组间胸腰段浅层及深层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及椎旁肌总静息厚度与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等差异,并分析AIS凸侧、凹侧胸腰段椎旁肌结构特征差异。对胸腰段Cobb角与相应节段的竖脊肌、多裂肌的形态学指标(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侧凸严重程度对浅层与深层椎旁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为31.62°±7.68°,腰段Cobb角为19.52°±6.4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胸段竖脊肌静息厚度凹侧小于凸侧,多裂肌静息厚度凸侧小于凹侧(P<0.01),S型AIS患者胸段多裂肌凸侧与凹侧的收缩厚度小于正常人(P<0.05),而胸段竖脊肌凸侧、凹侧的收缩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患者胸段凸侧竖脊肌、凹侧多裂肌收缩厚度变化率明显变小(P<0.05)。AIS患者胸段(凸、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的数值(左、右侧)无明显差异(P>0.05),且AIS患者胸段椎旁肌总静息厚度凸侧与凹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小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多裂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均显著减低(P<0.05),腰段凹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小于正常人(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与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均小于对照组(P<0.05)。S型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与胸段凹侧多裂肌静息厚度、胸段凸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3/-0.45,P<0.05),腰段Cobb角与腰段凸凹侧竖脊肌、多裂肌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厚度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度S型AIS患者主胸弯凸侧与凹侧椎旁肌是存在不同的肌肉形态学改变,其中凹侧椎旁肌受侧凸畸形的影响更大;腰段双侧深层核心稳定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浅层及深层椎旁肌萎缩及收缩力下降模式不同可能是AIS患者脊柱运动障碍和侧凸进展的关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椎旁肌 竖脊肌 多裂肌 肌骨超声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完井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分析
20
作者 郑严 蔡午阳 +4 位作者 张辞 钟俊宇 顿志强 王龙 钱韦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O形橡胶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密封性能,多用于单侧受压的密封工况。然而在深水智能完井液控滑套的轴向静密封应用中,O形圈则同时承受内部控制压力与外部环境压力。为探究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性能,针对井下3 000 m的实际压力环... O形橡胶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密封性能,多用于单侧受压的密封工况。然而在深水智能完井液控滑套的轴向静密封应用中,O形圈则同时承受内部控制压力与外部环境压力。为探究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性能,针对井下3 000 m的实际压力环境(环境压力30 MPa),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O形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压缩率下内外介质压力相等和内外介质压力存在压差时的O形圈静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当内外压相同时,不同压缩率下O形圈主密封面上的接触应力均大于介质压力,但当压缩率大于23.81%后,Mises应力与剪切应力显著增长;当内压大于外压时,O形圈主密封面上的接触应力仍然大于介质压力,但其有效接触长度显著减小,当压缩率低于23.81%且内外压差为5 MPa时,O形圈主接触面上的有效接触长度占比不足50%,因此应选用使密封圈压缩率为23.81%的沟槽尺寸。设计一款专用实验设备,对压缩率为23.81%的O形圈进行密封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压缩率下的O形圈在承受35 MPa内压与30 MPa的外压时满足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密封性能 O形圈 轴向密封 智能完井 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