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网络边缘侧的心电信号处理技术
1
作者 庞宇 张博臻 +2 位作者 蒋伟 王志成 赵鸿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43-2349,共7页
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与边缘设备计算能力的提升,网络边缘侧开始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决策能力来提供实时性更强、反馈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的智能服务。以网络边缘侧作为应用背景进行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signal,ECG)处理技术的研究,... 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与边缘设备计算能力的提升,网络边缘侧开始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决策能力来提供实时性更强、反馈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的智能服务。以网络边缘侧作为应用背景进行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signal,ECG)处理技术的研究,结合形态学滤波与平滑滤波对心电信号进行去噪;以差分阈值法为基础进行R波检测算法的设计,通过引入一阶差分平方作为补充、使用RR间期对波峰进行筛选、阈值自适应更新等方法,减小噪声对R波检测算法的影响,提高R波检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差分阈值法 边缘计算 网络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EM-ELM的边缘侧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薛鹏 潘国兵 +1 位作者 欧阳静 陈星星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11期1213-1222,共10页
电弧故障的高度随机性、复杂性使得其难以被准确识别。针对传统电弧识别算法对硬件算力要求高、实时性较低且一旦固定无法更改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边缘计算、多负载种类和多特征结合的误差最小化极限学习机(EM-ELM)电弧故障检测方法... 电弧故障的高度随机性、复杂性使得其难以被准确识别。针对传统电弧识别算法对硬件算力要求高、实时性较低且一旦固定无法更改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边缘计算、多负载种类和多特征结合的误差最小化极限学习机(EM-ELM)电弧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db4小波分解,提取周期均值差、脉宽百分比、间谐波因数及小波高频能量,作为边缘侧电弧故障检测算法的输入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在线序列(OS)方法的OS-EM-ELM方法,运用现场运行数据对算法进行改进,提高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区分正常和电弧故障的波形,且适用于多种类型负载同时工作的复杂情况,计算量小,可实现在线训练,适应性强,应用成本低,更加符合电弧检测装置边缘计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AC)串联电弧 边缘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故障识别 极限学习机(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Canny边缘检测算法 被引量:76
3
作者 余洪山 王耀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27-29,共3页
边缘检测是提取图像特征的首要条件。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型Canny边缘检测算法。首先在边缘梯度计算时,将二维滤波模板分解为两个一维滤波模板,实现并行处理,提高运算速度;引入双阈值法则同时保证图像中强边缘点和弱边缘点的提取,并基于... 边缘检测是提取图像特征的首要条件。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型Canny边缘检测算法。首先在边缘梯度计算时,将二维滤波模板分解为两个一维滤波模板,实现并行处理,提高运算速度;引入双阈值法则同时保证图像中强边缘点和弱边缘点的提取,并基于非局部最大值抑制原理检测边缘点,大大提高了边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最后采用形态学算子实现对检测边缘进行细化处理,实现了单像素级细化边缘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CANNY算子 边缘细化 自适应阈值 非极值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复杂度自注意力机制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
4
作者 廖耀华 常艳平 +3 位作者 王恩 魏龄 潘国兵 王海鹏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205,共9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技术对于实现智慧用电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在高噪声环境下对特征相似电器以及微小负荷变化监测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位力操作视觉变...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技术对于实现智慧用电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在高噪声环境下对特征相似电器以及微小负荷变化监测精度不足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位力操作视觉变换器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based on unit force operated vision transformer,UFONILM)模型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深度学习框架。UFONILM模型的单位力操作(unit force operated,UFO)模块通过层归一化和一系列卷积层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了多尺度的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在标准的UK-DALE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显示,UFONILM模型在准确性和F1得分上均优于现有方法,特别是在细粒度的负荷监测场景中。研制了基于UFONILM模型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边缘计算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可实时监测和响应电网中的异常用电行为,如违规充电事件。实验检测证明,UFONILM模型嵌入式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在监测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具有高效、便捷安装、可扩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边缘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深度学习 UFO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边协同大模型块粒度重训方法
5
作者 张青龙 韩锐 刘驰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300,共14页
边缘侧大模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路边摄像头画面中天气、光照、物体密度的变化),导致其输入数据分布持续改变,因此需进行重训以维持高精度.受限于设备可用资源和重训窗口,现有技术仅能训练固定压缩模型,其有限的泛化能力导致模型精... 边缘侧大模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路边摄像头画面中天气、光照、物体密度的变化),导致其输入数据分布持续改变,因此需进行重训以维持高精度.受限于设备可用资源和重训窗口,现有技术仅能训练固定压缩模型,其有限的泛化能力导致模型精度显著降低.本文提出云边协同大模型块粒度重训方法,引入模型重训缩放定律评估不同块对边缘侧当前数据的精度贡献,以此为依据生成有限资源下最优重训方案,将云平台大模型中精度最相关部分动态转换为边缘侧可重训小模型,构建大小模型协同训练系统.真实云边平台上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在相同资源消耗下提升大模型重训精度81.24%,并支持最大至330亿参数大模型重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边缘动态环境 模型重训 缩放定律 云边大小模型协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切开疝囊的腹股沟直疝修补法(附17例报告)
6
作者 张进京 王凤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39-30,共2页
腹股沟直疝,是腹内脏器及壁层腹膜经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老年人多见,属后天继发性疝。在以往手术中,常将疝囊切开,切除疝囊,然后缝合腹膜上的缺口。我们自1994年始对17例腹股沟直疝进行了非切开疝囊的修补法。
关键词 腹股沟直疝 修补法 疝囊 缝合腹膜 腹横筋膜 腹内脏器 腹膜外 壁层腹膜 侧边缘 腹股沟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汽轮机低压转子叶片裂纹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文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对某电厂汽轮机低压转子末3级含裂纹叶片取样,进行宏观观察、光谱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硬度检验、显微组织及能谱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叶片的合金成分符合相关要求,叶片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相关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裂纹起源... 对某电厂汽轮机低压转子末3级含裂纹叶片取样,进行宏观观察、光谱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硬度检验、显微组织及能谱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叶片的合金成分符合相关要求,叶片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相关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裂纹起源及裂纹尖端未见腐蚀性元素。叶片热处理工艺控制不佳,出汽侧边缘硬度和组织不均匀,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材料的抗疲劳性能降低,塑韧性变差,在离心力和蒸汽压力等周期性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开裂。实现叶片出汽侧边缘硬化层的无损检测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转子叶片 出汽侧边缘 硬度不均匀 疲劳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转板藻属在中国的新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良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9-101,共3页
拟转板藻属(Mougeotiopsis)是双星藻科的一个属,palla于1894年建立该属后,1932年Czurda把它并入转板藻属(Mougeotia),直至1950年,美国的藻类学家Transeau才确认它为一个独立属,应与转板藻属并立。拟转板藻属为极罕见的藻类。它的营养细... 拟转板藻属(Mougeotiopsis)是双星藻科的一个属,palla于1894年建立该属后,1932年Czurda把它并入转板藻属(Mougeotia),直至1950年,美国的藻类学家Transeau才确认它为一个独立属,应与转板藻属并立。拟转板藻属为极罕见的藻类。它的营养细胞构造与转板藻属很相似。其主要特征是:色素体不具蛋白核,两侧边缘增厚,反卷并具有微细颗粒;同化产物除淀粉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板藻属 新分布 营养细胞 双星藻科 蛋白核 色素体 藻类学 侧边缘 接合生殖 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架构下基于GAN增强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边缘推理与异构资源协同优化
9
作者 袁晓铭 田汉森 +4 位作者 黄锟达 邓庆绪 康嘉文 李长乐 段续庭 《计算机学报》 2025年第8期1763-1780,共18页
边缘侧大模型应用正成为推动智能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智能化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大模型海量智能任务异构性和高动态网络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边缘设备有限的算力资源难以满足复杂推理任务对高效且可靠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 边缘侧大模型应用正成为推动智能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智能化与数字化进程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大模型海量智能任务异构性和高动态网络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边缘设备有限的算力资源难以满足复杂推理任务对高效且可靠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增强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Multi-Agent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MADRL)的边缘推理与异构资源协同优化方法,以实现数字孪生(Digital Twin,DT)驱动的边缘侧大模型赋能系统中异构资源的动态负载均衡,确保推理任务高效性与可靠性。首先,本文构建并分析了DT驱动的边缘侧大模型系统中的物理网络层和孪生网络层,并采用GAN实现对物理实体的孪生映射,从而对海量异构边缘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生成与优化。接着,利用MADRL算法来对系统中的异构资源进行综合量化与协同优化,并将边缘推理数据反馈至MADRL算法中以减少集中式训练过程中的数据通信开销。同时,借助于联邦学习,该架构能够实现多方知识共享,从而有效提升模型训练速度与性能。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动态复杂大模型赋能边缘系统环境中有效降低推理任务的时延和能耗,充分利用有限的系统资源,确保推理任务的高效性,并提升智能服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大模型 数字孪生 移动边缘计算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联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神经网络加速器及SoC芯片 被引量:9
10
作者 易冬柏 陈恒 何乐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5-163,共9页
为了提高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运算效率和功耗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加速器结构,并实现了神经网络存算一体的方法。首先,设计出一种神经网络架构,其具有高度并行计算以及乘加器(MAC)单元高效运行的特性。其次,为了降低功耗... 为了提高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运算效率和功耗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加速器结构,并实现了神经网络存算一体的方法。首先,设计出一种神经网络架构,其具有高度并行计算以及乘加器(MAC)单元高效运行的特性。其次,为了降低功耗和面积,采用了对称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阵列和可调数据流向结构,实现多层网络在SRAM中高效计算,减少了访问外部存储器次数,降低了功耗,提高运算效率。通过中芯国际40 nm工艺,完成了系统芯片(SoC)设计、流片与测试。结果表明运算速度在500 MHz下,算力可达288 GOPS;全速运行功耗89.4 mW;面积1.514 mm^(2);算力功耗比3.22 TOPS/W;40 nm算力面积比为95.1 GOPS/mm^(2)。与已有文献的相比,算力功耗至少提升4.54%,算力面积至少提升134%,对于嵌入式场景应用较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加速器 卷积神经网络 边缘 卷积神经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无人运输系统总体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臣 丁震 +3 位作者 李镇江 高玉 艾云峰 陈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115,共7页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研究多集中在路径跟踪、安全通行辅助决策等具体控制方法上,不足以支撑整个矿区运输系统的无人化运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矿区无人运输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分为云控中心、边缘侧、智能终端3层,主要...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研究多集中在路径跟踪、安全通行辅助决策等具体控制方法上,不足以支撑整个矿区运输系统的无人化运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矿区无人运输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分为云控中心、边缘侧、智能终端3层,主要包括矿用卡车自动驾驶系统、矿区无人运输云控调度平台、无人运输仿真系统、远程应急接管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协同作业管理系统和定位/通信系统。矿用卡车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单车智能管理功能,可实现障碍物感知、智能决策、路径规划、高精定位、精准控制等功能。云控调度平台用于统一调度管理,实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电铲、推土机等的协同自动装载和卸载及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各类有人驾驶辅助作业车辆的协同混编作业。无人运输仿真系统根据矿山实时环境模拟不同调度运行方式,形成最优调度方案指导实际生产。远程应急接管系统可实现极端危险场景下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远程控制,确保在矿用卡车自动驾驶系统遇到故障时能够紧急接管车辆。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终端的相关传感器实现设备自检、故障诊断、检修结果上报、健康状态评估等功能。协同作业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有人采掘设备、工程设备、辅助生产设备上的软硬件系统,在保证人车安全的情况下协助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共同完成作业。定位/通信系统实现云控中心与智能终端的通信连接,支持4G/5G/Mesh等多种通信方式,可实现V2N(车-网络)、V2V(车-车)和V2I(车-基础设施)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智能化 无人运输 无人驾驶矿用卡车 云控中心 边缘 智能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