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李秀芹
赵建成
赵荣山
-
机构
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81-285,共5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1107
-
文摘
根据较系统全面地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整理,采用植物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共计196种 包括种以下单位 ,隶属于17科,66属.其中,北温带地理分布类型占主导地位,共计98种,占总种数的50.79%;东亚地理分布类型54种,占总种数的27.77%;中国特有分布类型16种,占总种数的8.38%;东亚-北美分布类型9种,占总种数的4.71%;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9种,占总种数的4.71%;热带分布类型 包括泛热带分布类型和热带亚洲分布类型 仅有3种,占总种数的1.57%.运用植物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与我国相邻地区侧蒴藓类植物关系的研究表明:西藏和横断山为一组,相异系数分别为31.9和43.5,与河北的联系相差最远;河北-东北-秦岭-内蒙古-山东为一组,内蒙古和山东在地理位置上与河北接壤,但相异系数分别达21.0和15.6,而河北与东北、秦岭相异系数分别为6.4和12.0,它们在区系关系上更为接近.分析结果对吴鹏程 1998 关于中国苔藓植物分布路线的观点以有力的支持,即存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秦岭-东北的苔藓植物迁移路线;同时,说明大的山脉是苔藓植物进行扩散和传播的重要通道.
-
关键词
河北
侧蒴藓类植物
地理分布类型
植物区系谱
主成分分析
-
Keywords
pleurocarpous mosse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ypes
statistic analysis of floristic spectrum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Hebei province
-
分类号
Q949.35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黄土丘陵区6种侧蒴藓类植物营养繁殖特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孙会
赵允格
高丽倩
魏玉清
郝正刚
-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4-2292,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268)
国家民委北方民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2018年度建设经费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
-
文摘
侧蒴藓类植物是苔藓植物中体型较大的类群,形态结构复杂,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以黄土丘陵区6种常见侧蒴藓类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培养,研究了不同侧蒴藓类植物营养繁殖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显示:(1)6种侧蒴藓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平均10d和17d均萌发新配子体和原丝体;营养繁殖中,6种藓新配子体萌发时间早于原丝体,其中青藓(Brachythecyum albicans)的新配子体萌发最早,镰叶灰藓(Hypnum bambergeri)萌发最晚。(2)6种藓新配子体的发枝长度、发枝数量在培养过程中均呈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发枝长度在萌发后第21天均趋于平稳,发枝数量在第28天时均趋于平稳;藓盖度除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在培养结束前继续增加外其余藓种在生长42d后趋于平稳,其中青藓的发枝长度、发枝数量、盖度增幅最明显,分别较萌发前增加4.73mm、1.53条、46.22%。(3)6种藓盖度、新配子体发枝长度及发枝数量的增长速率差异显著,其中青藓3个指标的增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藓种(P<0.05),分别为0.97%·d-1、0.24mm·d-1和0.101条·d-1。发枝长度增加速率最慢的是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s),为0.17mm·d-1、发枝数量增加速率最慢的是镰叶灰藓,为0.041条·d-1、盖度增加速率最慢的是荫地绢藓(Entodon caliginosus),为0.46%·d-1。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6种常见侧蒴藓类植物通过人工培养均可进行营养繁殖,但营养繁殖存在种间差异,其中青藓的营养繁殖能力优势显著。本研究明确了侧蒴藓类植物营养繁殖特征及人工培养的可能性,可为该藓类植物在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侧蒴藓类植物
人工培养
发枝长度
发枝数量
藓盖度
生长速率
-
Keywords
pleurocarpous mosse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branch length
branch number
coverage
growth rate
-
分类号
Q945.35
[生物学—植物学]
Q945.5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的地理成分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
- 3
-
-
作者
李秀芹
赵建成
赵荣山
-
机构
北京军区联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
-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72-77,共6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107)。
-
文摘
通过对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较详尽的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和系统研究,已知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17科,66属,196种(包括种下单位),其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种类型,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地位,东亚分布型次之,热带分布型不起主要作用。运用物种丰富度、优势科比较、属相似性系数等统计方法,对河北与邻近地区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从河北省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东、秦岭、西藏和横断山等6个地区侧蒴藓类区系组成的比较分析得出,本省该类群物种丰富度位居第4,横断山居于第1位;河北与其它6个地区的共有优势科前3位为青藓科、柳叶藓科、灰藓科;河北与内蒙古、山东相似程度最高,与东北和秦岭相似程度次之,与西藏、横断山相差最大。同时对这7个地区的具体地理成分也作了比较。这些结果有力地说明了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兼有浓厚的东亚区系色彩;也表明了中国华北与日本、欧洲和北美东北部在苔藓植物区系物种起源上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
关键词
河北省
侧蒴藓类植物
分布区类型
物种丰富度
优势科
属相似性系数
-
Keywords
Hebei Province
Pleurocarpous mosses
Areal types
Abundance index (AI)
Dominant families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genus (SCG)
-
分类号
Q949.35
[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