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柏枝枯病防治药剂筛选及林间效果测定
1
作者 刘云 付翠翠 +5 位作者 亓玉昆 张玉娇 刘在哲 张伟 吴云霄 王清海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侧柏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occulat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对N.occulatum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2~0.0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侧柏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occulat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对N.occulatum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2~0.0197 mg·L^(-1),0.0203~0.0760 mg·L^(-1),0.0132~0.1799 mg·L^(-1)。林间药效试验中30%咪鲜胺水乳剂16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为61.13%;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600倍液防治效果为55.15%。30%咪鲜胺水乳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可以控制侧柏枝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枝枯病 药剂筛选 林间药效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侧柏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在哲 亓玉昆 +7 位作者 吕娟 张玉娇 张伟 刘云 付翠翠 刘慇 刘保友 王清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204,共8页
[目的]明确引起山东省济南市侧柏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EF-1α、TUB2)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接种测... [目的]明确引起山东省济南市侧柏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EF-1α、TUB2)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菌落初期白色,菌落中间簇状,后期菌落深灰绿色,背面黑褐色。分生孢子单孢透明,梭形、椭圆形、卵球形。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为Neofusicoccum occulatum Sakalidis,M.L.,Burgess,T.I.。人工接种分离菌株,均可以引起侧柏枝条、鳞叶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从发病部位同样可以分离获得接种菌株。[结论]明确了N.occulatum是引起山东省济南市林场侧柏枝枯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枝枯病 原鉴定 形态特征 多基因系统分析 序列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