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支撑长枕式减振轨道弹性垫板垂向刚度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鹏 和振兴 +1 位作者 石广田 白彦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89-1897,共9页
侧支撑长枕式减振轨道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轨枕减振措施,其具有平衡横向动载荷、减小道床宽度和实现轨枕自动对正等诸多优点。为研究侧支撑长枕式减振轨道弹性垫板的几何特征对其垂向节点刚度的影响,结合侧支撑弹性垫板的实际结构,建立考... 侧支撑长枕式减振轨道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轨枕减振措施,其具有平衡横向动载荷、减小道床宽度和实现轨枕自动对正等诸多优点。为研究侧支撑长枕式减振轨道弹性垫板的几何特征对其垂向节点刚度的影响,结合侧支撑弹性垫板的实际结构,建立考虑弹性垫板关键几何参数的双弹簧模型,推导影响侧支撑弹性垫板垂向节点刚度的几何参数,研究相关参数对弹性垫板垂向节点刚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垫板几何参数下的单元结构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单元结构的垂向受压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双弹簧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侧支撑弹性垫板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在材料属性不变的情况下,侧支撑弹性垫板的垂向节点刚度与垫板的厚度、空间倾斜量、纵向长度和垂向高度有关,随着厚度的增大,垫板的垂向节点刚度减小,且垂向节点刚度与垫板厚度基本成反比例关系。随着空间倾斜量、纵向长度和垂向高度的增大,垫板的垂向节点刚度也随之增大。相关几何参数变化时,垫板垂向节点刚度的理论计算值与有限元模拟值相差均在±5%以内,表明所推导的垂向节点刚度计算公式可为侧支撑轨枕式减振轨道弹性垫板的结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弹簧模型 侧支撑弹性垫板 垂向节点刚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子勇 和振兴 +3 位作者 苏程 包能能 王玉魁 贠剑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34,85,共11页
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和既有轨枕式减振轨道的弹性支撑方式不同,重点对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力学特性和关键参数展开研究。在轮载作用条件下,对比分析两种减振轨道的应力分布情况,找出道床的应力集中区域及最不利位... 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和既有轨枕式减振轨道的弹性支撑方式不同,重点对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力学特性和关键参数展开研究。在轮载作用条件下,对比分析两种减振轨道的应力分布情况,找出道床的应力集中区域及最不利位置,研究载荷施加在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不同位置时部件的应力分布特征,并对道床的减振特性加以研究。针对荷载作用于轨枕正上方时的最不利位置,进行道床承轨槽折角处的应力分布分析,以及减振轨道整体道床的配筋设计与检算。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发,研究了侧支撑式弹性垫板的厚度、空间倾斜量和材料硬度对轨枕节点动刚度和垂向最大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道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承轨槽两侧下部靠近折角的区域,与既有轨枕式减振轨道的最大应力出现在承轨槽底部中间区域截然不同,且减振效果较显著。道床结构参考既有纵向承轨台整体式道床的配筋方案可以满足受力要求,承轨槽两侧下端折角处不会开裂。侧支撑式弹性垫板的厚度、空间倾斜量和材料硬度是影响新型弹性侧支撑长轨枕式减振轨道节点动刚度的三个关键,其中厚度和材料硬度的变化对节点动刚度的影响较大,增加侧垫厚度,降低材料硬度使节点动刚度降低,载荷-位移滞回曲线的面积增大,消耗的振动能量更多;空间倾斜量的影响较小,与节点刚度之间存在正比例变化关系;在三个关键参数的研究范围内取值可以获得满足规范要求,并具有不同减振等级的节点动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轨道 减振效果 配筋 支撑弹性垫板 节点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