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两阶段加载模式的改进模态推覆分析方法
1
作者 蒋欢军 雷杰 吕尚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67,共11页
在模态推覆分析(MP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态推覆分析(IMPA)方法;IMPA方法克服了MPA方法采用固定加载模式的不足,考虑对结构屈服前后采用分段的加载机制进行推覆分析;并通过两个算例对IMPA方法、MP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 在模态推覆分析(MP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态推覆分析(IMPA)方法;IMPA方法克服了MPA方法采用固定加载模式的不足,考虑对结构屈服前后采用分段的加载机制进行推覆分析;并通过两个算例对IMPA方法、MP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MPA方法在评估结构地震反应时较MPA方法在精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分析 模态推覆分析 侧向荷载模式 两阶段加载模式 结构地震响应 结构顶点位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被引量:36
2
作者 毛建猛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共6页
鉴于传统pushover方法不能考虑结构高阶振型的贡献,从而难以应用到高层结构中,有学者提出采用考虑多阶振型组合作用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考虑结构屈服后地震作用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鉴于传统pushover方法不能考虑结构高阶振型的贡献,从而难以应用到高层结构中,有学者提出采用考虑多阶振型组合作用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考虑结构屈服后地震作用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方法有很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pushover分析 侧向荷载模式 能力曲线 地震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桩加固挤土效应及在地铁隧道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付艳斌 廖少明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05-2010,共6页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搅拌桩的加固挤土效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加固顺序对地面变形,隧道变形以及长期蠕变变形的影响,结论表明,搅拌桩加固对地面环境影响是不可忽略,隧道周围搅拌桩施工顺序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搅拌桩加固后长期蠕变效应相对加固过程的变形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侧向荷载模式 挤土效应 地铁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刚度不规则高层框架结构推覆分析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群贤 郭子雄 杜培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93-3999,共7页
为研究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对不同类型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推覆分析结果的影响,建立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推覆分析方法。选择一栋12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标准模型,通过对其刚度进行调整,建立4种常见的竖向刚度不规则形式的结... 为研究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对不同类型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推覆分析结果的影响,建立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推覆分析方法。选择一栋12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标准模型,通过对其刚度进行调整,建立4种常见的竖向刚度不规则形式的结构计算模型。采用5种固定侧向荷载模式和4种目标位移计算方法,分别对4种不同形式的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进行推覆分析,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测目标位移和层间位移上,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不同的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应根据其不规则形式。给出竖向刚度不规则形式所对应的侧向荷载模式和目标位移计算方法合理选择表,其中侧向荷载模式三角分布ITR和能力谱方法(Cap S)在计算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计算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竖向刚度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刚度不规则 推覆分析 侧向荷载模式 目标位移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俞瑞芳 张俊发 文波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63-367,共5页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中计算模型的选择、塑性铰出现的位置、不同加载模式的影响以及新旧混凝土设计规范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侧向荷载模式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