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快速可视化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季拓 高玉芝 +1 位作者 王彦 高绪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物。通过基础型RPA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候选引物对的扩增性能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情况筛选最佳引物对。根据最佳引物对,设计探针和修饰引物。在引物和探针中引入碱基错配以消除假阳性信号,建立RPA-LFS反应体系。根据检测线的显色情况,优化RPA-LFS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临床常见的12种致病菌和12个临床来源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以10倍梯度稀释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为模板,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收集108例临床样本,将该方法与qPCR检测法和生化培养法对比,对RPA-LFS检测法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及临床应用评价。结果:RPA-LFS检测法在37℃恒温条件下8 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1 min内可在LFS上观察到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107 CFU,并且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时,该方法与qPCR相比,检测结果准确性一致。与生化培养方法的符合率为99.07%,kappa指数值为0.97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RPA-LFS检测方法,能够短时间内精准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及时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提供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地基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基础破坏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睿 张建民 张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1-506,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动地基中的桩基础的震害现象和抗震设计受到了工程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和其可能震害原因的归纳和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仍不能完全解释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现象。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动地基中的桩基础的震害现象和抗震设计受到了工程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和其可能震害原因的归纳和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仍不能完全解释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现象。选取新泻地震中昭和大桥桩基础破坏案例采用p-y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地基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基础破坏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显示,合理地描述液化砂土的p-y曲线模型在侧向流动地基桩基础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和抗震设计,有赖于更为合理和有效地液化砂土中的p-y模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侧向流动 桩基础 P-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侧向流动场地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唐亮 凌贤长 艾哈迈德.艾格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0-184,共5页
将饱和砂土模拟为两相介质,采用水-土动力耦合理论建立的u-p有限元公式,表示水的孔压、土颗粒的变形,以及二者之间动力耦合关系。砂土采用新近基于多屈服面塑性理论发展的土的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砂土划分为20-8节点的水土耦合实体... 将饱和砂土模拟为两相介质,采用水-土动力耦合理论建立的u-p有限元公式,表示水的孔压、土颗粒的变形,以及二者之间动力耦合关系。砂土采用新近基于多屈服面塑性理论发展的土的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砂土划分为20-8节点的水土耦合实体单元。针对土箱整体微倾2°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建立液化侧向流动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非线性有效应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得到,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能够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结果可以较好地显示试验中桩和土的重要动力特性。通过校正的数值模型,可进一步考察液化侧向流动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 多屈服面塑性模型 桩基础 液化侧向流动场地 大型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快速检测锦鲤疱疹病毒 被引量:6
4
作者 楚馨 冯梓钊 +3 位作者 姜有声 王浩 吕利群 许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6-873,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并适用于临床检测Ⅲ型鲤疱疹病毒(CyHV-3,KHV)的方法,实验根据KHV SphI-5基因的保守序列片段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检测KHV。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具恒温扩增...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并适用于临床检测Ⅲ型鲤疱疹病毒(CyHV-3,KHV)的方法,实验根据KHV SphI-5基因的保守序列片段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检测KHV。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具恒温扩增及高灵敏度特点,简化了设备要求的同时又能做到高效检测病毒,再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LFD)将RPA结果快速地可视化,提高了该疾病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在38℃的最适反应温度下,采用RPA-AGE技术仅需10min便可检测出病原的目标片段,结合LFD方法仅需5min便可将RPA结果通过试纸条可视化呈现。研究研发的KHV RPA-LFD检测方法简单、快捷,可为实验条件有限的养殖场快速诊断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向流动试纸条 锦鲤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ER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5
作者 郭衍冰 侯绪森 +8 位作者 孙兴忠 王军富 王改丽 郝良玉 董航 王雪磊 刘杰 王楠 曹利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弓形虫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建立方法最低检出IBRV阳性质粒的量为1.63×10^(1) copies/μL,比PCR方法高100倍,敏感性高;对相同样品进行批间和批内检测,结果均一致,重复性好;ERA-LFD与PCR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6%,且测序证实ERA-LFD检测结果无误。IBRV ERA-LFD的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08%,与PCR方法的结果相一致,说明IBRV ERA-LFD方法适于临床样品检测,为IBR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酶促恒温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RAA和CRISPR/Cas12a的一管式玉米矮花叶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6
作者 侯雨萌 赵振兴 +4 位作者 王思元 董铮 胡中泽 周涛 张永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毒,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本研究基于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RAA)技术和CRISPR/Cas12a系统构建了一种MDMV快速检测方法,将所有... 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毒,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本研究基于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RAA)技术和CRISPR/Cas12a系统构建了一种MDMV快速检测方法,将所有试剂集中在一个试管中进行反应,并通过侧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反应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物添加量2.8μL、FB报告分子浓度100 nmol/L、RT-RAA系统反应时间20 min、CRISPR/Cas12a系统反应时间20 min。本研究构建的基于RT-RAA和CRISPR/Cas12a的一管式玉米矮花叶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所用试验材料方便携带和运输,适用于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RAA)技术 CRISPR/Cas12a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姝然 徐嘉楠 +4 位作者 范厚勇 郑跃平 周天琦 张也 许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858,共10页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快速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根据嗜水气单胞菌促旋酶B亚单位(gyrase subunit B,gyr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扩增引物,通过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快速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根据嗜水气单胞菌促旋酶B亚单位(gyrase subunit B,gyr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扩增引物,通过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侧流层析试纸条(LFD)的方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嗜水气单胞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可在38℃最适温度下30min内无干扰地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纯培养物和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限为10^(3)cfu/mL和100 pg/μL。利用建立的RPA-LFD与普通PCR同时检测杂交鲟鱼处理临床样品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对RPA反应条件的探索和优化,成功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与普通PCR相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为未来嗜水气单胞菌细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向流动试纸条 嗜水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旱排控盐模型的沿黄灌区不同地类间水盐运移与平衡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妍 史海滨 +3 位作者 苗庆丰 王国帅 苏永德 杨舒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6-359,共14页
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耕荒地分布较为分散破碎,旱排控盐是减轻土壤盐渍化的重要管理手段。旱排控盐使不灌溉的盐荒地成为蒸发盐汇区域,接收邻近灌溉农田的水分和盐分。本研究以河套灌区一个典型的旱排单元(盐荒地和相邻的... 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耕荒地分布较为分散破碎,旱排控盐是减轻土壤盐渍化的重要管理手段。旱排控盐使不灌溉的盐荒地成为蒸发盐汇区域,接收邻近灌溉农田的水分和盐分。本研究以河套灌区一个典型的旱排单元(盐荒地和相邻的不同作物农田)为例,利用Darcy定律计算并揭示了盐荒地与相邻农田之间的水盐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农田类型腾发量(ET)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农田平均ET比葵花农田和盐荒地分别高23.47%和88.97%,葵花农田ET较盐荒地高53.06%;不同作物根区土壤(0~100 cm)盐分存在明显差异,葵花农田含盐量为玉米农田的2.10~2.47倍,盐荒地平均土壤含盐量为耕地的2.81~6.95倍。此外,在春灌和作物生长阶段,灌溉和降水使农田地下水埋深最大上升157 cm,从而促使水盐从农田向未灌溉的盐荒地迁移,减轻了耕地作物根系的盐分,维持了作物生长;在春灌时期,葵花地灌溉水渗漏并快速排泄到未灌溉地类,导致水盐通量达到最大值,水分迁移量平均为0.045 cm/d,盐分迁移量为0.013 mg/(d·cm^(2))。盐荒地作为耕地的排泄区域,具有维持水盐平衡的功能,该研究量化分析了耕荒地间水盐的迁移规律,可为干旱区水盐平衡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运移 耕地 盐荒地 地下水 侧向流动 旱排控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杆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姝然 范厚勇 +3 位作者 徐嘉楠 周天琦 许丹 郑跃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建立一种针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该菌定居因子基因cf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结合琼脂糖... 为建立一种针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该菌定居因子基因cf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方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与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在38℃条件下扩增20 min后,能特异性地检测到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纯培养物和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1.5×102 CFU/mL和200 fg/μL,是常规PCR(cfa引物)检测灵敏度(20 pg/μL)的100倍;利用所建立的RPA-LFD法与常规PCR同时检测杂交鲟攻毒试验样本,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RPA-LFD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该方法可为未来弗氏柠檬酸杆菌细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s 6.2级地震区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传正 梁宽 王秀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0-974,共15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最大地面加速度达到1.0 g。距震中20 km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大沙沟上游台地出现约15×10^(4)m^(2)液化陷落,活动水土体积约60×10^(4)m^(3),约45×10^(4)m^(3)侧流...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最大地面加速度达到1.0 g。距震中20 km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大沙沟上游台地出现约15×10^(4)m^(2)液化陷落,活动水土体积约60×10^(4)m^(3),约45×10^(4)m^(3)侧流进入沟道,自北向南顺沟冲击形成灾害链,在草滩—金田村堆积约30×10^(4)m^(3),造成20人遇难。笔者等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图像解译、含水量测定、分析描述和量化计算等方法,对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因素、动力学机理和运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分布长度约3.1 km,可以划分为土体液化流失区、泥土流壅堵回淤区、路基堵溃冲击区、泥土堆积压埋区和泥水漫流区五部分,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造成耕地损毁、电塔倒塌、灌渠破坏、摧毁村路、埋压乡道、压埋人员房屋和淤埋黄河引水灌渠等。泥土流具有过渡性三元分层结构,包括底部的冰水层、中间泥流层和上部的湿土层。液化土体从启动进入沟道到金田村被埋压的运动时间不足10 min,泥土流启动到美一村路基堵溃的时间约为4.38 min,到达到草滩村牌坊的时间约为6.15 min,在随后的3.50 min内酿成了草滩—金田村灾难。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是地质、水源、动力、地形和承灾体等诸多因素遭遇叠加的结果,包括厚层粉砂土、高位地下水、强烈的地震动、平缓地形倾向沟谷出口、路基阻挡蓄能溃决和沿途遭遇多处承灾体等要素。泥土流在平缓沟道实现远程运动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启动区土体液化、入沟“闸门”束流、跨沟路基堵溃、沟道冰水润滑、水土“列车”接续入村堆积和灾民地震应激惊恐等多种效应的接续传递、叠加耦合。农村社区建于大沙沟冲积滩地上,无形中增大了成灾风险和自主防范的难度。笔者等提出的防范对策包括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农田灌溉改为渗灌滴灌、民居选址建设避开河沟洪泛冲积滩地、疏浚河道拓宽过流断面和上游开展水土保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大沙沟 砂土液化 侧向流动 壅堵溃决 泥土流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新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与过程 被引量:36
11
作者 邓晋福 肖庆辉 +6 位作者 邱瑞照 刘翠 赵国春 于炳松 周肃 钟长汀 吴宗絮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51-761,共11页
华北地区可划分出2个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单元:西面的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东部的华北裂谷盆地。华北裂谷由主体的似环状盆地和周边山岭组成,还有大的似环状盆地中央的苏鲁淮山岭。华北裂谷盆地,在古近纪(E)和新近纪(N)—第四纪(Q)时期分... 华北地区可划分出2个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单元:西面的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东部的华北裂谷盆地。华北裂谷由主体的似环状盆地和周边山岭组成,还有大的似环状盆地中央的苏鲁淮山岭。华北裂谷盆地,在古近纪(E)和新近纪(N)—第四纪(Q)时期分别通过主要的纯剪切(pureshearing)和分布剪切(distributedshesring)(均含简单剪切组分)变形机制形成,它们导源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巨大岩石圈减薄作用。然而,鄂尔多斯块体周边的断陷盆地带则是通过简单剪切(simpleshearing)变形机制形成,它们导源于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的隆升和作用于鄂尔多斯南缘的六盘山与来自青藏高原碰撞带的北东向挤压力的联合作用。新生代时期,在快速的岩石圈大幅度减薄的时期内,华北地区东部向东伸展的速率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大得多,它暗示软流圈物质向东的流动可能主动地拖拉着上覆岩石圈向东移动。可能有3条这样的通道,允许青藏碰撞带下面的软流圈物质向东流动,它们是:(a)高原南部过松潘—甘孜、三江达南海;(b)高原北部经六盘山、鄂尔多斯周边和华北—东北平原达日本海;(c)帕米尔经天山、蒙古西部、贝加尔达鄂霍次克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岩石圈伸展减薄 软流圈侧向流动和上涌 机制与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硬态切削过程金属软化效应与表面塑性侧流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文东辉 郑力 +1 位作者 刘献礼 严复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由于普通CNC车床上实施精密硬态车削仍存在被加工表面机械性能不稳定的因素 ,从而导致该工艺的实施仍面临挑战且不易实现良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精密硬态车削淬硬GCr15轴承钢 ,讨论了PCBN刀具后刀面磨损对已加工表面材... 由于普通CNC车床上实施精密硬态车削仍存在被加工表面机械性能不稳定的因素 ,从而导致该工艺的实施仍面临挑战且不易实现良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精密硬态车削淬硬GCr15轴承钢 ,讨论了PCBN刀具后刀面磨损对已加工表面材料塑性侧流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刀具后刀面磨损量增大导致高的切削温度从而使金属软化是决定材料塑性侧流形式的决定性因素 ,当后刀面磨损量超过 0 2mm时 ,发生严重塑性流动 ,已加工表面与原始表面微观组织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硬态切削 材料塑性侧向流动 金属软化 数控车床 轴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型路堤边坡动力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根龙 张茂省 +1 位作者 伍法权 常中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41,共8页
液化型路堤边坡动力稳定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采用天然地震记录为输入条件,应用Finn本构关系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填土+砂土+卵砾土地层组合的路堤边坡进行了全时程动力分析,... 液化型路堤边坡动力稳定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采用天然地震记录为输入条件,应用Finn本构关系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填土+砂土+卵砾土地层组合的路堤边坡进行了全时程动力分析,探讨了地震作用下路堤边坡的液化初步规律和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引起了路基饱和砂土有效应力急剧减小,并导致路基砂土液化,引起路堤变形破坏。孔隙水压力的积累与消散不仅与地震记录序列存在对应关系,也与砂土所处的位置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地表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路堤顶面发生震陷和拉裂破坏,坡底面产生挤压隆起变形。地面以下的变形破坏主要包括土体剪切破坏和深部砂土液化引起的侧向流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n本构模型 砂土液化 孔隙水压力 侧向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对应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纪生 陶夏新 +1 位作者 师黎静 刘艳琼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3,共6页
介绍了Kocaeli地震和集集地震的板块构造和区域地震的活动特性,及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和界面系统的、局部宏观尺寸的震源动力破裂过程分析方法。归纳出基于材料破坏分析基础的地震地表破裂的5种主要特征,应用材料... 介绍了Kocaeli地震和集集地震的板块构造和区域地震的活动特性,及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和界面系统的、局部宏观尺寸的震源动力破裂过程分析方法。归纳出基于材料破坏分析基础的地震地表破裂的5种主要特征,应用材料和界面本构描述的控制方程稳定性讨论,阐明了地表破坏类型对应的力学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 控制方程的稳定性 剪切面 拉伸破裂 破碎带 液化和侧向流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楚辉绿岩墙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8
15
作者 位荀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23-3335,共13页
早二叠世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主要有两期岩浆活动:以柯坪玄武岩为代表的喷出岩形成较早(~290Ma),以巴楚超基性-基性-长英质侵入体和岩墙为代表的侵入岩形成较晚(~280Ma)。本研究选取代表晚期岩浆活动的巴楚辉绿岩墙为研究对象,旨在为认识... 早二叠世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主要有两期岩浆活动:以柯坪玄武岩为代表的喷出岩形成较早(~290Ma),以巴楚超基性-基性-长英质侵入体和岩墙为代表的侵入岩形成较晚(~280Ma)。本研究选取代表晚期岩浆活动的巴楚辉绿岩墙为研究对象,旨在为认识塔里木地幔柱活动及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提供更多信息。巴楚辉绿岩XHZ-10样品中的锆石均为继承性锆石,不能用来限定其侵位时代。然而,野外关系表明巴楚辉绿岩墙属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第二期岩浆活动。巴楚辉绿岩墙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磁铁矿的分离结晶。Nd同位素比值与SiO2和La/Nb比值的相关性以及继承性锆石年龄(2480~717Ma,主要集中在~800Ma)表明,新元古代基底的同化混染作用可以解释其εNd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6^+5.1)。受混染程度最小的样品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极其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并且具有亏损的Nd同位素组成(εNd=^+5),暗示其来源于富集的对流地幔源区,与早期(~290Ma)具有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的玄武岩形成鲜明对比。本文提出地幔柱侧向流动模型以解释两期岩浆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差异:当地幔柱上升至塔里木岩石圈底部时,巨厚的岩石圈地幔(>140km)会阻碍其减压熔融;但不断积累在岩石圈底部的地幔柱物质提供足够的热,促使早期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290Ma的玄武岩;地幔柱物质将向岩石圈厚度较薄的边缘地区侧向流动,发生减压熔融,形成的熔体侵位到地壳中形成超基性-基性-长英质侵入岩和辉绿岩墙,并诱发地壳的熔融形成长英质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大火成岩省 巴楚岩墙 地幔柱侧向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日本国兵库县南部地震桩基础典型破坏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璇 李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对于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国兵库县南部地震中,以神户市为中心的临海地域中大量由于液化土层的侧向流动引起护坝附近建筑物桩基础在地层中的典型破坏形式进行了破坏和应力分析。将震后破坏建筑物详细的地基调查报告以及用倾斜计及可... 对于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国兵库县南部地震中,以神户市为中心的临海地域中大量由于液化土层的侧向流动引起护坝附近建筑物桩基础在地层中的典型破坏形式进行了破坏和应力分析。将震后破坏建筑物详细的地基调查报告以及用倾斜计及可视照相机等测量手段得到的桩基变形实测结果与解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临海建筑物桩基础的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应力解析的方法-荷载分布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液状化地基 侧向流动 荷载分布法 地震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型路堤边坡地震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根龙 刘奇斌 刘红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78,共7页
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路堤边坡在地震时,因基础之下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会急剧发生地基承载力丧失、液化沉陷、侧向流动、液化喷砂、整体滑动等问题。应用... 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路堤边坡在地震时,因基础之下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会急剧发生地基承载力丧失、液化沉陷、侧向流动、液化喷砂、整体滑动等问题。应用NCEER液化评估方法(SPT)、Mononobe-Ok-abe方法、Koerner方法和Fellen ius方法,以抗液化安全系数、液化侧向流动安全系数、液化喷砂安全系数和抗滑安全系数为评价指标,系统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结果显示,文中方法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分析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侧向流动 液化喷砂 滑动破坏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侧扩流场地桥梁群桩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春辉 唐亮 凌贤长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8-303,共6页
基于u-p有限元公式模拟饱和砂土中水和土颗粒完全耦合效应,建立液化侧向流场地群桩动力反应分析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中,砂土采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黏土采用多屈服面运动塑性模型模拟,群桩在计算过程中保持线弹性状态;采用2... 基于u-p有限元公式模拟饱和砂土中水和土颗粒完全耦合效应,建立液化侧向流场地群桩动力反应分析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中,砂土采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黏土采用多屈服面运动塑性模型模拟,群桩在计算过程中保持线弹性状态;采用20节点的六面体单元和考虑孔压效应的20-8节点分别划分黏土层和饱和砂层;选用剪切梁边界处理计算域的人工边界,模拟地震过程中土层的剪切效应;应用瑞利阻尼考虑体系的阻尼效应。随后对比分析2×2群桩中各单桩的地震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各单桩的弯矩、位移时程规律基本一致,峰值弯矩及峰值位移出现时刻滞后于输入加速度峰值时刻,上坡向桩的弯矩和位移峰值大于下坡向的桩的反应值。接着通过改变桩间距研究群桩效应,随着桩间距增加,群桩中各单桩的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土层分界处,且各单桩的弯矩、桩顶位移逐渐增大。最后给出液化侧向流场地群桩效应的基本原因,得出该类场地群桩抗震设计的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效应 液化侧向流动 桩-土相互作用 地震 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液化条件下沉箱码头变形非线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政 喻泽红 王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针对液化土体大变形易引起沉箱码头破坏问题,基于有效应力分析法,采用Flac3D内嵌的Byrne本构关系为砂土液化模型,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沉箱码头进行完全非线性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别从码头残余变形、超孔压比、应力应变等方面探讨沉... 针对液化土体大变形易引起沉箱码头破坏问题,基于有效应力分析法,采用Flac3D内嵌的Byrne本构关系为砂土液化模型,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沉箱码头进行完全非线性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别从码头残余变形、超孔压比、应力应变等方面探讨沉箱码头地基液化特性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可液化土体的动力特性,数值计算与震害调查结果较吻合,与置换砂土液化相比,回填砂土液化对沉箱破坏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侧向流动变形 孔隙水压力 沉箱码头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黄花叶病毒RPA-LFD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宇翔 秦嘉超 +3 位作者 季英华 陈新 陈学好 崔晓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0-75,共6页
根据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简称BY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蚕豆中BYMV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PA)检测方法。同时,将该方法与侧向流动试纸条(L... 根据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简称BY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蚕豆中BYMV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PA)检测方法。同时,将该方法与侧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方法相结合,建立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37~42℃等温条件下进行,30 min即可完成检测。灵敏度试验表明,采用RPA-LFD方法检测BYMV的灵敏性是PCR方法的100倍。在特异性试验方面,与同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亲缘关系较近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简称BC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简称TuMV)无交叉反应。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菜豆黄花叶病毒RPA-LFD技术检测快速、灵敏且高效,有望成为我国菜豆黄花叶病毒田间诊断与防控的实用性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黄花叶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条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