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干扰下的重力分异--基性岩侧向分带及矿化的主要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磊 张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880,共12页
在基性—超基性岩中,特别是那些含矿岩体,常常发育有原生的侧向分带,传统的重力分异理论无法用原地分异机制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新的硫化物成矿模型同样不能令人信服。我们在对重力结晶分异的研究中发现,对流干扰下的重力结晶分异... 在基性—超基性岩中,特别是那些含矿岩体,常常发育有原生的侧向分带,传统的重力分异理论无法用原地分异机制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新的硫化物成矿模型同样不能令人信服。我们在对重力结晶分异的研究中发现,对流干扰下的重力结晶分异可以形成侧向分带。研究采用动力学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对流干扰下岩浆重力分异作用中的颗粒行为。在动力学分析中,考虑了前人研究中普遍忽略的伯努利效应。研究表明,伴随着快速对流干扰的岩浆重力结晶分异可以产生侧向分离效应,使颗粒趋于在侧壁附近快速堆积。侧分离效应和侧壁冷却效应一起迫使循环向热流上升中心方向后退,形成侧向分带岩石。由于对流通常只发生在岩浆侵位后结晶分异的早期高温阶段,与铜镍硫化物熔离的阶段相吻合,因此,铜镍硫化物的矿化通常与对流干扰下的重力分异密切相关。最后以一个实例解释侧向分带和成矿作用的形成机制。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关于重力分异的认识,为深入认识岩浆演化及指导找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侧向分带 重力分异 对流 伯努利效应 铜镍硫化物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雅江木绒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成因分析
2
作者 岳大斌 廖兴健 +3 位作者 陈加中 王章翔 杨秀娟 宋九洲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川西雅江木绒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为亚洲目前已知的最大单体锂辉石矿床。本文旨在研究木绒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脉特征、控矿构造及矿物和元素的分带特征,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含矿伟... 川西雅江木绒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为亚洲目前已知的最大单体锂辉石矿床。本文旨在研究木绒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脉特征、控矿构造及矿物和元素的分带特征,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含矿伟晶岩脉特征研究和控矿构造分析,结合矿体中的矿物和元素分带特点,提出了变质相带和伟晶岩脉的类型特征。采用矿物组合的垂向和侧向分带特征分析,研究了矿床的成矿母岩作用及其控矿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为“钠长锂辉石”,变质相带呈现“石榴子石带-红柱石带-十字石带”的巴罗式变质相带,且具有狭长条带状的特点,属于热接触变质成因。矿脉从边缘到深部具有铌钽矿化到锂矿化的垂向分带特征,主矿脉的矿物组合展现了侧向分带的特点。木绒矿床的控矿构造呈现北东向构造,并具有先压后张的特征,与邻近甲基矿田的控矿特征显著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木绒锂辉石矿床是一个单独的成矿中心,成矿母岩的作用距离表明在甲基卡-木绒一带具有多个成矿中心。矿床的成因、矿脉类型及控矿构造的差异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分带 侧向分带 控矿构造 锂辉石 木绒锂矿 雅江穹隆群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