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股关节痛患者下肢运动链分析:不同下台阶测试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左思琪 时会娟 李翰君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共13页
目的:比较前向下台阶和侧向下台阶任务对髌股关节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患者下肢运动链异常的诱发效果,并评估静态Q角作为PFPS筛查指标的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查并选取26名PFPS患者(PFPS组)和20名健... 目的:比较前向下台阶和侧向下台阶任务对髌股关节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患者下肢运动链异常的诱发效果,并评估静态Q角作为PFPS筛查指标的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查并选取26名PFPS患者(PFPS组)和20名健康无痛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向下台阶和侧向下台阶任务,使用8镜头的Qualisys系统采集下台阶过程中的骨盆和下肢关节三维运动学数据。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和性别对静态Q角及两种下台阶任务过程中的骨盆、下肢关节峰值角度和峰值角速度。使用Pearson相关法检验静态Q角与动态角度的相关性。结果:女性的静态Q角比男性更大(P<0.05),PFPS组与对照组的静态Q角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三维峰值角度,在前向下台阶中,仅膝关节内收峰值角度组别主效应显著(P<0.05),PFPS组膝内收峰值角大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且无组别和性别主效应(P>0.05);在侧向下台阶中,PFPS组髋内收峰值角(P<0.05)、髋内旋峰值角(P<0.05)和膝内收峰值角(P<0.05)较对照组大。对于三维峰值角速度,在前向下台阶中,所有指标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且无组别主效应(P>0.05),男性的膝外展峰值角速度大于女性(P<0.05);在侧向下台阶中,所有指标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PFPS组出现了更大的患侧骨盆前倾峰值角速度(P<0.05)、骨盆侧倾峰值角速度(P<0.05)和骨盆旋转峰值角速度(P<0.05),男性的膝外展峰值角速度大于女性(P<0.05)。静态Q角与膝外展角在前向下台阶任务(r=-0.399,P<0.05)和侧向下台阶任务(r=-0.454,P<0.05)中存在中等相关,在侧向下台阶任务中与髋内旋峰值角存在中等相关(r=0.446,P<0.05)。结论:相较于前向下台阶任务,侧向下台阶任务诱发PFPS患者下肢运动链异常的效果更为显著,PFPS组会出现更大的髋内收峰值角度、髋内旋峰值角度和膝内收峰值角度。此外,静态Q角可能不是筛查和区分PFPS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有效敏感指标,需结合反应动态力线的指标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痛 前向下台阶 侧向下台阶 静态Q角 外翻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