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目标侧倾角刚度的FSAE赛车悬架刚度研究
1
作者 李飞 吴华伟 +1 位作者 张勇 蒋庆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0,共5页
为提高FSAE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及极限侧倾加速度,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侧倾角刚度的赛车双横臂悬架刚度计算方法。通过设定赛车的目标侧倾角刚度,确定了赛车单位侧倾加速度下的轮荷转移量和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并推导出前后悬架的稳定... 为提高FSAE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及极限侧倾加速度,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侧倾角刚度的赛车双横臂悬架刚度计算方法。通过设定赛车的目标侧倾角刚度,确定了赛车单位侧倾加速度下的轮荷转移量和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并推导出前后悬架的稳定杆刚度。建立ADAMS/Car悬架模型,以最小化整车侧倾时的轮荷转移量为目标,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对车轮定位参数、悬架刚度随车轮上下跳动的变化曲线进行求解。仿真和实车验证结果均表明,相比未设定目标侧倾角刚度进行悬架刚度计算,该方法可更有效地减小赛车的侧倾轮荷转移,提高赛车在极限工况下的侧倾加速度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侧倾角刚度 轮荷转移量 稳定杆刚度 ADAMS 赛车悬架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汽车侧倾角刚度匹配及稳定杆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胡久强 陈显莉 +2 位作者 罗亮 杨浩 张林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年第7期21-24,共4页
针对汽车侧倾角刚度匹配及横向稳定杆的设计计算,以工程应用的方式,从整车侧倾特性出发,完成了"整车侧倾特性—稳定杆刚度匹配—横向稳定杆设计"的正向设计流程,编写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程序,并探讨了侧倾角刚度匹配的修正因子,... 针对汽车侧倾角刚度匹配及横向稳定杆的设计计算,以工程应用的方式,从整车侧倾特性出发,完成了"整车侧倾特性—稳定杆刚度匹配—横向稳定杆设计"的正向设计流程,编写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程序,并探讨了侧倾角刚度匹配的修正因子,以及横向稳定杆的匹配原则,以期对相关设计提供参考,以及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稳定性 横向稳定杆 侧倾角刚度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刚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欣 方新 +1 位作者 高顺德 赵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57,72,共4页
建立了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的铅垂线刚度和侧倾角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悬挂质量、蓄能器容积、初始充气压力,悬挂缸面积比以及悬挂缸的安装距等对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以为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 铅垂线刚度 侧倾角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杆对互联空气悬架车辆侧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仲兴 许荣洲 江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7-12,共6页
为研究横向稳定杆对互联空气悬架车辆侧倾特性的影响,建立7自由度互联空气悬架整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仿真对比分析互联与非互联空气悬架车辆在未拆稳定杆、仅拆后稳定杆和拆除全部稳定杆3种不同情况下的侧倾角刚度特性。... 为研究横向稳定杆对互联空气悬架车辆侧倾特性的影响,建立7自由度互联空气悬架整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仿真对比分析互联与非互联空气悬架车辆在未拆稳定杆、仅拆后稳定杆和拆除全部稳定杆3种不同情况下的侧倾角刚度特性。结果表明:非互联时稳定杆对整车侧倾角刚度贡献率占34%,而互联时达到96%,稳定杆在互联空气悬架车辆中发挥的抗侧倾作用比在非互联空气悬架中更为突出。研究结果为互联空气悬架设计时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稳定杆 互联空气悬架 倾特性 侧倾角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梁悬架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晋 杨秀建 +2 位作者 牛子孺 杨路 陈蜀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634,643,共9页
为了准确研究扭转梁悬架的设计参数与悬架和整车性能的关联性,分析了扭转梁悬架性能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扭转梁悬架刚柔耦合模型,详细分析了扭梁开口方向、布置位置、扭转刚度对悬架K&C的影响并仿真计算得到K&C特性指标与上述参... 为了准确研究扭转梁悬架的设计参数与悬架和整车性能的关联性,分析了扭转梁悬架性能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扭转梁悬架刚柔耦合模型,详细分析了扭梁开口方向、布置位置、扭转刚度对悬架K&C的影响并仿真计算得到K&C特性指标与上述参数的非线性关系.总结了悬架性能指标极值情况及设计参数对悬架性能指标影响的显著性.根据双轨车辆运动模型,分析了扭梁开口角度与转向时悬架侧倾特性、左右车轮载荷转移及侧偏角的关系.探明了扭梁开口角度、侧倾中心高度和侧倾角刚度对整车转向特性影响的内在机理.仿真得到稳态及瞬态操稳性能指标与扭梁开口角度在整个设计空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扭梁开口向下75°左右时,车辆的稳态、瞬态响应特性指标均达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梁悬架 倾中心 操纵稳定性 侧倾角刚度 剪切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稳定杆性能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丁能根 张宏兵 +1 位作者 冉晓凤 薄颖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2,共4页
基于对横向稳定杆的受力分析,推导出其等效在车轮处的侧倾角刚度,给出了稳定杆截面相当应力的计算公式和最大应力横截面的位置。求出了悬架在最恶劣工况下横向稳定杆的强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杆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对其侧倾角刚度和... 基于对横向稳定杆的受力分析,推导出其等效在车轮处的侧倾角刚度,给出了稳定杆截面相当应力的计算公式和最大应力横截面的位置。求出了悬架在最恶劣工况下横向稳定杆的强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杆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对其侧倾角刚度和最恶劣工况下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横向稳定杆的若干设计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 横向稳定杆 侧倾角刚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轻型客车后悬架稳定杆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戴声良 唐学东 +2 位作者 王长文 李磊 刘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123-124,138,共3页
对某轻型客车单斜臂式后悬架布置横向稳定杆,根据几何关系分析了横向稳定杆在悬架系统中运动协调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稳定杆能有效改善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匹配也更趋合理。
关键词 稳定杆 操纵稳定性 侧倾角刚度 单斜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横向稳定杆的参数化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石柏军 刘德辉 李真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4,112,共8页
对汽车横向稳定杆的几何尺寸进行参数化处理,采用莫尔积分法推导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计算公式并初步校核强度,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针对某SUV,以侧倾角刚度为优化目标,采用比例系数优化法对该车的横向稳定杆进行优... 对汽车横向稳定杆的几何尺寸进行参数化处理,采用莫尔积分法推导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计算公式并初步校核强度,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针对某SUV,以侧倾角刚度为优化目标,采用比例系数优化法对该车的横向稳定杆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在ADAMS/Car中建立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以转向盘角阶跃实验验证优化的效果,最后进行整车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侧倾角刚度较大的横向稳定杆更有助于提高汽车的侧倾稳定性,这进一步验证了文中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横向稳定杆 优化设计 参数化 侧倾角刚度 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松 张红党 +2 位作者 吴海东 张凤娇 江晓莹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7-1123,1137,共8页
针对传统被动横向稳定杆不能根据车辆的侧倾角大小来调整车辆的侧倾角刚度,导致车辆在高速大转角时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刚度可调式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建立了该AARB装置的侧倾角刚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 针对传统被动横向稳定杆不能根据车辆的侧倾角大小来调整车辆的侧倾角刚度,导致车辆在高速大转角时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刚度可调式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建立了该AARB装置的侧倾角刚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该侧倾角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主动横向稳定杆能比被动横向稳定杆更有效地控制车辆的侧倾,防止车辆发生侧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杆 设计 侧倾角刚度 结构参数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稳定杆的参数计算与设计 被引量:15
10
作者 廉保绪 丁能根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9-62,共4页
横向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重要零件。它不仅可以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侧倾 ,还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推导了横向稳定杆侧倾角刚度计算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提出了横向稳定杆的若干设计要... 横向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重要零件。它不仅可以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侧倾 ,还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推导了横向稳定杆侧倾角刚度计算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提出了横向稳定杆的若干设计要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倾角刚度 设计 计算 横向稳定杆 汽车悬架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稳定杆连接杆布置位置对整车操稳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军平 辛庆锋 +4 位作者 贾宝光 郭志明 叶明瑞 徐晓宇 杨全凯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1-505,548,共6页
针对横向稳定杆连接杆布置位置会影响整车操稳性能的问题,对两种布置方案(布置在主销前侧、主销后侧)从空间力学角度进行了受力分析。提出了稳定杆连接杆布置在主销后侧会增大悬架侧倾转向系数,从而有利于整车不足转向的方案,并在ADAMS... 针对横向稳定杆连接杆布置位置会影响整车操稳性能的问题,对两种布置方案(布置在主销前侧、主销后侧)从空间力学角度进行了受力分析。提出了稳定杆连接杆布置在主销后侧会增大悬架侧倾转向系数,从而有利于整车不足转向的方案,并在ADAMS中建立了带有非线性稳定杆的悬架、整车装配模型,通过悬架K&C仿真,对稳定杆影响比较大的悬架侧倾转向系数、侧倾角刚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整车稳态回转工况仿真,就两种布置方案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布置在主销后侧,整车不足转向度会增加20.59%,车辆稳定性变好;但同时整车侧倾梯度也会增加2.24%,车辆安全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杆连接杆 侧倾角刚度 倾转向 不足转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