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俯卧位全腔镜食管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遂 陈椿 +2 位作者 郑炜 郭朝晖 朱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总结侧俯卧位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清扫胸腹二野淋巴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2月82例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78例常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的胸腹部各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 目的总结侧俯卧位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清扫胸腹二野淋巴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2月82例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78例常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的胸腹部各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度、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清扫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1±3.4)枚及(1.1±1.7)枚,上纵隔淋巴结数目分别为(6.8±5.O)枚及(4.9±4.0)枚,腔镜组均多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3年生存率(65.4%)与开放组(62.3%)相似(10g—rank检验,X2=0.022,P=0.886)。结论侧俯卧位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疗效肯定,尤其是清扫上纵隔及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方面,更为有效及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 腹腔镜 侧俯卧位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驰 曾志勇 +4 位作者 杨胜生 庄聪文 叶仕新 杨鲸蓉 连铎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侧俯卧位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位行腹腔镜下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侧俯卧位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位行腹腔镜下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经食管床拉至左颈部与颈段食管行端侧吻合。结果无中转开胸及开腹。总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6min;腹腔镜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8min;胸腔镜手术时间65~125min,平均87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80~180mL,平均135mL,其中腹腔出血10~30mL,平均15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429枚,平均每例9.3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旁淋巴结159枚,平均每例3.5枚。术后住院9~13d,平均9.6d。住院期间患者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无吻合口漏,快速房颤2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侧俯卧位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食管癌手术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和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侯予龙 郭伟 +1 位作者 杨志健 赵建强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0期71-7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4例胸腔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行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其中,采用俯卧位侧21例(俯卧位组)、俯卧位33例(俯卧位组)。... 目的对比分析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4例胸腔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行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其中,采用俯卧位侧21例(俯卧位组)、俯卧位33例(俯卧位组)。结果两组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P均>0.05;侧俯卧位组、俯卧位组术后分别随访10.2、13.2个月,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侧俯卧位组共有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俯卧位组8例,P>0.05。结论侧俯卧位或俯卧位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效果相当,但侧俯卧位较俯卧位在中转开胸时改变体位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俯卧 侧俯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侧俯卧位引流效果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岩 李华 +2 位作者 姜李 赵霞 刘乃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意识障碍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侧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意识障碍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特定节段3/4俯卧位引流。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自主排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4 d及28 d观察组肺部渗出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俯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促进肺部渗出物吸收,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侧俯卧位 节段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思燕 常后婵 +3 位作者 戴红霞 冯素多 张秦华 徐丽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9期1799-180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侧俯卧位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2011年6~11月,我院胸外科对32位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由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等...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侧俯卧位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2011年6~11月,我院胸外科对32位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由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平均手术历时2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术后胸部痛疼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无压疮、臂丛神经损伤等手术体位并发症。结论由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能提高手术效率和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侧俯卧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受压上肢摆放法的改进 被引量:8
6
作者 潘爱芬 刘思兰 +1 位作者 蒋海娟 倪梁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53-54,共2页
目的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的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肩侧俯卧位可降低头部肿瘤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侧俯卧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潘爱芬 蒋海娟 倪梁燕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9-91,共3页
阐述了侧俯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优势、摆放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摆放侧俯卧位时,医生、麻醉师、护士要通力合作,既要保证术野的充分暴露,又要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预见性地做好防护... 阐述了侧俯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优势、摆放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摆放侧俯卧位时,医生、麻醉师、护士要通力合作,既要保证术野的充分暴露,又要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预见性地做好防护工作,减少因体位引起的并发症,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使体位摆放这一专科性很强的护理操作技术能更加规范、科学,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侧俯卧位 护理 并发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DS患者侧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8
8
作者 夏宋伶 彭小贝 唐春炫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28例,采取侧卧位1h、半卧位1h、侧俯卧位1h,观察3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PaO_2的变化。结果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影响不大(P>...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28例,采取侧卧位1h、半卧位1h、侧俯卧位1h,观察3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PaO_2的变化。结果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影响不大(P>0.05),MAP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PaO_2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降低FiO_2和PEEP水平,且实施比较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侧俯卧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矫正胎儿枕后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荆蕊平 刘淑青 +1 位作者 李玉梅 孙书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6-6,共1页
枕后位是胎儿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不及时纠正易成为持续性枕后位而造成头位难产。2005年8月~2006年7月,我们采用间苯三酚肌注联合同侧俯卧位矫正胎儿枕后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 侧俯卧位 间苯三酚 胎儿 矫正 合同 难产 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与同侧俯卧位联用于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0期156-157,共2页
目的分析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应用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5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给予间苯三酚的同时配合同侧俯卧位,B组实施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产程用时、分娩方式及宫颈水肿发生情... 目的分析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应用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5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给予间苯三酚的同时配合同侧俯卧位,B组实施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产程用时、分娩方式及宫颈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A组活跃期、第一产程用时均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然分娩率高于B组,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宫颈水肿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B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应用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侧俯卧位 胎方异常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62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测定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的ICP,以及两体位条件下测ICP时患者HR、RR、MAP、SpO_2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和侧...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62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测定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的ICP,以及两体位条件下测ICP时患者HR、RR、MAP、SpO_2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患者的HR、RR、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CP和SpO_2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侧俯卧位通气时,体位改变对其ICP有显著影响。临床上需结合ICP监测的情况谨慎实施侧俯卧位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颅内压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后颅窝手术侧俯卧位的安置及护理研究进展
12
作者 唐明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神经外科后颅窝手术摆放侧俯卧位的各种方法及护理文献研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对后颅窝手术侧俯卧位体位安置的方法、技巧、术中管理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专科性特殊体位摆放操作技术...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神经外科后颅窝手术摆放侧俯卧位的各种方法及护理文献研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对后颅窝手术侧俯卧位体位安置的方法、技巧、术中管理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专科性特殊体位摆放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 后颅窝手术 侧俯卧位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胸段脊膜瘤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8期90-92,110,共4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胸段脊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段脊膜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对照组采用单纯俯卧位下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胸段脊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段脊膜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对照组采用单纯俯卧位下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并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感觉缺失、神经根痛以及术后截瘫的整体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胸段脊膜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后正中入路 胸段脊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董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同侧俯卧位...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同侧俯卧位。对照组采取自由卧位,行常规处理,不给予间苯三酚。结果观察组患者活跃期、第一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宫颈水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可有效纠正胎方位异常,提高阴道分娩率,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侧俯卧位 胎方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骆艳 何曦 彭菁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6期442-443,共2页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的产妇,按照住院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产妇取自由卧位并行常规的处理,观察组产妇取同侧...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的产妇,按照住院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产妇取自由卧位并行常规的处理,观察组产妇取同侧俯卧位并使用间苯三酚,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以及宫颈水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产妇的顺产率较高,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侧俯卧位 胎方异常 分娩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巢侧俯卧位、水平俯卧位及侧卧位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峻 黄健敏 +1 位作者 郑焕娇 黄雪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2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不同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6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体位不同分为鸟巢组(鸟巢俯卧位)、水平组(水平俯卧位)及侧卧组(侧卧),每组23例。分析比较三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暂停次数、体位不良姿势... 目的研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不同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6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体位不同分为鸟巢组(鸟巢俯卧位)、水平组(水平俯卧位)及侧卧组(侧卧),每组23例。分析比较三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暂停次数、体位不良姿势、用氧时间。结果鸟巢组和水平组患儿的Sp O2水平均高于侧卧组,呼吸暂停次数均少于侧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患儿发生不良姿势;鸟巢组和侧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姿势。鸟巢组患儿用氧时间为(10.34±1.20)d,水平组患儿用氧时间为(11.28±1.33)d,侧卧组患儿用氧时间为(13.28±1.09)d,鸟巢组和水平组患儿用氧时间均少于侧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3种体位干预,其中经鸟巢侧俯卧位与水平俯卧位干预后,患儿肢体不良姿势发生情况少见、呼吸暂停次数较少,且SpO_2高于侧卧位患儿,侧卧位干预下患儿用氧时间高于前两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侧俯卧位 用氧时间 呼吸暂停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不良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俯卧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素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1期126-126,共1页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50例活跃期呈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采取同侧俯卧位,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对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50例活跃期呈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采取同侧俯卧位,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对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同侧俯卧位矫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胎方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龚志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分娩,实验组采取侧俯卧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无一例转剖宫产。对照组平均耗...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分娩,实验组采取侧俯卧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无一例转剖宫产。对照组平均耗时(47.6±5.7)min,实验组第二产程平均耗时(29.4±2.4)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未发生窒息,对照组有2例新生儿在出生后1 min发生轻度窒息,有2例在5 min时出现重度窒息,新生儿窒息率17.39%。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俯卧位分娩能够有效缩短产程且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位 产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海绵约束带用于手术体位摆放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春花 何国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45-45,共1页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中,为了设计最佳手术路径,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经常需要摆置侧卧位、侧俯卧位等。由于神经外科多为显微手术,时间较长,使用传统布质约束带或市售的硅胶约束带固定患者体位,因其表面粗糙、质硬,或为一窄条形,长时间局...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中,为了设计最佳手术路径,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经常需要摆置侧卧位、侧俯卧位等。由于神经外科多为显微手术,时间较长,使用传统布质约束带或市售的硅胶约束带固定患者体位,因其表面粗糙、质硬,或为一窄条形,长时间局部受压,容易导致皮肤水疱、破溃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为此,自2010年起,笔者设计制作了宽窄2种海绵约束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约束带 手术体 侧俯卧位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患儿不同卧位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刁海燕 赵雪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卧位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给予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 目的探讨卧位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给予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饱和度(SpO2)变化)],及VAP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吸氧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其VAP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aO2、PaCO2及Sp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有效的卧位干预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侧俯卧位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