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团泛菌依赖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产氢中的差异表达
1
作者 马颖超 朱大玲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5,共6页
为研究高效产氢菌株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BH-18中依赖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cofactor-dependent phosphoglycerate mutase,dPGM)与产氢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肠杆菌中编码dPGM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细菌基... 为研究高效产氢菌株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BH-18中依赖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cofactor-dependent phosphoglycerate mutase,dPGM)与产氢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肠杆菌中编码dPGM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细菌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编码dPGM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其长度为753 bp,编码250 aa。采用BLAST对其与NCBI GenBank中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保守性相对较高,与肠杆菌科众多菌株中的dPGM基因相似性达100%。采用Bioedit和Mega4软件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成团泛菌BH-18的dPGM氨基酸序列与Enterobacter asburiae的dPGM聚为一类,而与成团泛菌属中其他菌株的该蛋白关系较远,dPGM的氨基酸序列在属内不保守。最后,根据已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了成团泛菌BH-18产氢过程中dPGM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dPGM基因的转录与产氢呈正相关,依赖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是产氢过程中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依赖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细胞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调控A型流感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王雨琴 李奇兵 +8 位作者 王波 王一涵 刘旭伟 单智博 王一晗 李梦雅 李呈军 陈化兰 姜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5-894,922,共11页
为探究宿主因子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调控A型流感病毒复制的机制,本研究设计并合成PGAM5 siRNA和阴性对照Scrambled siRNA(NC siRNA),将二者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WB)检测该siRNA的干扰效果,利... 为探究宿主因子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调控A型流感病毒复制的机制,本研究设计并合成PGAM5 siRNA和阴性对照Scrambled siRNA(NC siRNA),将二者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WB)检测该siRNA的干扰效果,利用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下调PGAM5表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转染NC siRNA的阴性对照细胞相比,PGAM5 siRNA能够极显著抑制PGAM5在A549细胞中的转录及表达水平(P<0.001、P<0.01)且对细胞活力基本无影响。为探究PGAM5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将PGAM5siRNA和NC siRNA分别转染A549细胞36 h后经流感病毒A/WSN/1933(WSN,H1N1)株感染,分别于感染后24 h、48 h及72 h收获上清经噬斑滴定测定各组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分别于感染后3 h~5 h采用WB检测病毒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细胞相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转染PGAM5 siRNA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均极显著下降(P<0.001),尤其在转染后72 h病毒滴度下降最多;且该细胞中流感病毒PB2、PB1、PA、HA、NP、NA、M1和NS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以感染后3 h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最为显著。为探究PGAM5调控流感病毒复制的机制,将PGAM5 siRNA和NC siRNA分别转染A549细胞,36 h后以MOI 10 WSN株感染细胞,1 h后分别采用WB检测病毒N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PGAM5对流感病毒吸附和内吞的影响,并于感染后0、3 h、4 h及5 h通过激光共聚焦试验检测细胞内病毒NP蛋白的定位,以确定下调PGAM5对流感病毒vRNP复合体入核及出核的影响,采用Image J统计含病毒NP蛋白的细胞在v RNP复合体入核及出核中的比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下调PGAM5基因的表达后,吸附在细胞表面或内吞进入各组细胞中的病毒粒子中N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观察可见,在下调PGAM5表达的细胞中,病毒NP蛋白先定位于细胞表面,再向细胞核内聚集,而后完成出核、最后定位在细胞质中,与阴性对照细胞结果一致;但在该组细胞中,病毒NP蛋白趋向出核以及完成出核的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P<0.05)。将p CAGGS、pCAGGS-PGAM5及pCAGGS-PGAM5+pCAGGS-Importinα1/3/5/7-Flag/PGAM5和pCAGGS-PGAM5、pCAGGS-Importinβ1-Flag以及pCAGGS-PGAM5+pCAGGS-Importinβ1-Flag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利用Co-IP试验检测PGAM5与核输入蛋白的相互作用;将pCAGGS-PGAM5、pCAGGS-NS2-Flag及pCAGGS-PGAM5+pCAGGS-NS2-Flag和pCAGGS-PGAM5、pCAGGS-M1-Myc及pCAGGSPGAM5+pCAGGS-M1-Myc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经Co-IP试验检测PGAM5与核输出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GAM5与核输入蛋白Importinα1/α3/α5/α7及Importinβ1及核输出蛋白M1/NS2均无相互作用。提示,宿主因子PGAM5可能并非通过与M1/NS2的互作调控流感病毒vRNP复合体的出核。本研究首次报道宿主因子PGAM5可以促进流感病毒的复制,且其主要参与调控流感病毒vRNP复合体的出核过程。本研究为深入了解PGAM5蛋白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也为流感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复制 磷酸甘油酸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可能侧翼序列的筛选、克隆以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广策 孙海宝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采用RT PCR的方法从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cDNA基因 ,分别用32 P和地高辛 ddUTP标记以用作探针。以32 P标记的探针筛选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文库 ,获得了 4kb的阳性DNA片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 4kb片段的真正阳性区域是位... 采用RT PCR的方法从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cDNA基因 ,分别用32 P和地高辛 ddUTP标记以用作探针。以32 P标记的探针筛选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文库 ,获得了 4kb的阳性DNA片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 4kb片段的真正阳性区域是位于片段端部的30 6bp的序列 ,因此认为该序列为三角褐指藻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的侧翼部分。克隆该30 6bp的DNA片段 ,并且测定其序列。结果表明 ,该 30 6bp的DNA片段包含两个同向重复序列 ,每个重复序列的大小为 1 1 6bp ,在每个重复序列中均含有GGTTCAATGT区域 ,这与一般常见的真核基因 5′端的CAATbox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克隆 三角褐指藻 基因组文库 磷酸甘油酸基因 侧翼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调控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兵兵 李世朋 +2 位作者 宋浩森 季敏 赵龙栓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2-420,共9页
目的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调控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肝脏IRI模型,随机分别予再灌注6 h(6 h组)与12 h(12 h组),并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分析IRI对小鼠肝组织及血清... 目的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调控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肝脏IRI模型,随机分别予再灌注6 h(6 h组)与12 h(12 h组),并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分析IRI对小鼠肝组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分析小鼠肝脏IRI过程中PGAM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的表达情况。建立肝细胞IRI模型(IRI组),采用Caspase-1抑制剂Z-YVAD-FMK预处理后再建立肝细胞IRI模型(抑制剂组),将未处理的AML12细胞作为对照组,分析抑制Caspase-1活性对细胞焦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3000将PGAM5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siRNA组)和siRNA阴性对照(siRNA-NC)(siRNA-NC组)转染至AML12细胞,再建立肝细胞IRI模型,将未处理的AML12细胞作为对照组,分析PGAM5调控细胞焦亡对肝细胞IRI的影响。结果 6 h组和12 h组小鼠肝组织中部分肝细胞水肿,肝窦区变窄,中央静脉充血,偶见点灶状坏死等,且12 h组较6 h组病变加重。与Sham组小鼠比较,6 h组和12 h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且12 h组高于6 h组;6 h组和12 h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升高,12 h组低于6 h组;6 h组和12 h组小鼠肝组织IL-1β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12 h组低于6 h组;6 h组和12 h组肝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12 h组低于6 h组(P<0.01~0.05)。与Sham组小鼠比较,6 h组和12 h组小鼠肝组织PGAM5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且12 h组高于6 h组(P<0.01~0.05);6 h组和12 h组肝组织PGAM5、Caspase-1蛋白表达增多。IRI组细胞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裂解Caspase(cleaved Caspase)-1及Gasdermin D(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GSDMD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增强;抑制剂组NLRP3、cleaved Caspase-1及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较IRI组下降,GSDMD荧光强度较IRI组减弱(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siRNA-NC组细胞存活率下降,PGAM5、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GAM5、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1~0.05)。结论 PGAM5可加重小鼠肝脏IRI,其机制可能为通过PGAM5/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焦亡,加速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磷酸甘油酸5(PGAM5)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Caspase)-1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顶侧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芮祥云 石吴倩 +4 位作者 唐浩 周松 李运涛 吕超田 李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108-113,共6页
为探究金顶侧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特点和结构,研究基于金顶侧耳基因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对PGM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三级结构等。结果表明,金顶侧耳PGM基因序列全长... 为探究金顶侧耳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特点和结构,研究基于金顶侧耳基因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对PGM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三级结构等。结果表明,金顶侧耳PGM基因序列全长为1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35 kDa;该蛋白等电点为5.98,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278,不稳定指数为29.54,是一种酸性、亲水性、稳定蛋白;其无信号肽,无剪切位点,跨膜螺旋数为0,属于非分泌、非跨膜蛋白;其在氨基酸序列区域间存在保守结构域,属于PTZ00150基因家族,共有81个磷酸化位点,定位于细胞质中。其二级结构主要包含α-螺旋(43.14%),无规则卷曲(35.79%),延伸链(14.72%)和β-折叠(6.35%);三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结构较为稳定。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cPGM与平菇、秀珍菇、真姬菇和玉蕈离褶伞的相似性分别为78.04%、79.70%、71.33%和67.50%,且与平菇和秀珍菇的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侧耳科。与PcPGM蛋白可能存在互作关系的蛋白质有6个,包括己糖激酶1(HXK1),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C),α-葡聚糖磷酸化酶1(αGP1),αGP2,UTP-葡萄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1(UGP1)和UGP2,均为糖代谢相关酶类。本研究为深入探究金顶侧耳PGM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磷酸葡萄糖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与坏死样凋亡 被引量:4
6
作者 佘浪 彭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7-380,共4页
多年来人们认为细胞死亡方式主要包括坏死和凋亡。坏死是不受特定调控的被动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器肿胀,细胞膜破裂,内容物渗出,有炎症反应[1],而凋亡则是由细胞内胱天蛋白酶(caspase)调控的一种主动死亡方式,因caspase激活导... 多年来人们认为细胞死亡方式主要包括坏死和凋亡。坏死是不受特定调控的被动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器肿胀,细胞膜破裂,内容物渗出,有炎症反应[1],而凋亡则是由细胞内胱天蛋白酶(caspase)调控的一种主动死亡方式,因caspase激活导致细胞内底物裂解,破坏胞膜囊泡形成凋亡小体,死亡过程中无内容物渗出,不引起炎症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样凋亡 磷酸甘油酸5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 线粒体分裂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倩 沈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作为糖酵解通路的重要酶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GAM1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转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hosphog...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作为糖酵解通路的重要酶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GAM1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转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hosphoglycerate,2-PG),促进葡萄糖代谢和能量生成。PGAM1通过调节3-PG与2-PG的转化平衡来影响其他代谢通路,参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和维持氧化还原稳态,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PGAM1作为潜在的抗肿瘤靶标,其抑制剂的研发也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PGAM1结构、调控、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GAM1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糖酵解 磷酸甘油酸1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活性的中药组分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茜文 李文斌 +4 位作者 王荣 李加忠 张汝学 张晓静 王子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0-437,共8页
目的:从中药组分中筛选2,3-二磷酸甘油酸(BPG)变位酶(BPGM)的激活剂,以提高红细胞的缺氧耐受性。方法:以红细胞胞浆蛋白BPGM为受体,常用中药成分数据库为配体,经过里宾斯基五规则类药性筛选后,采取刚性对接(LibDock)和半柔性对接(CDOCK... 目的:从中药组分中筛选2,3-二磷酸甘油酸(BPG)变位酶(BPGM)的激活剂,以提高红细胞的缺氧耐受性。方法:以红细胞胞浆蛋白BPGM为受体,常用中药成分数据库为配体,经过里宾斯基五规则类药性筛选后,采取刚性对接(LibDock)和半柔性对接(CDOCKER)进行虚拟筛选;提取红细胞胞浆蛋白,验证筛选出来的化合物对红细胞胞浆中BPGM亲和力的影响;最后,体外孵育红细胞,建立红细胞缺氧模型,并验证化合物对红细胞缺氧模型中BPGM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刚性对接和半柔性对接优选出与BPGM结合能前十的化合物。用这十种化合物孵育胞浆蛋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迷迭香酸甲酯各剂量组、二氢姜黄素大剂量组、八氢姜黄素中剂量组和阿魏酸松柏酯大剂量组可以进一步激活BPGM,从而显著增加常氧红细胞中的2,3-BPG含量(均P<0.05);四氢姜黄素小剂量组、橙黄胡椒酰胺大剂量和小剂量组、六氢姜黄素各剂量组和N-p-香豆酰-羟色胺中剂量组常氧红细胞2,3-BPG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均P>0.05)。缺氧红细胞在加入中剂量迷迭香酸甲酯、中剂量八氢姜黄素、大剂量六氢姜黄素和中剂量N-p-香豆酰-羟色胺后,2,3-BPG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迷迭香酸甲酯、八氢姜黄素、六氢姜黄素和N-p-香豆酰-羟色胺可以激活BPGM从而提高缺氧红细胞中2,3-BP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2 3-二磷酸甘油酸 2 3-二磷酸甘油酸 分子对接 中药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文文 李舒展 +2 位作者 王敏 任秀宝 孙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PGAM1蛋白的表达,分析PGAM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PGAM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OS、PFS来评价PGAM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分别将si-PGAM1及si-NC质粒转染至HCT-116和SW480细胞,WB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30例CRC组织中PGAM1阳性染色定位于CRC细胞的细胞质,其中33.3%(10/30例)呈高表达。虽然PGAM1高表达与CR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均P>0.05),但是PGAM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相比其OS、PFS显著缩短。在CRC细胞中敲低PGAM1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CRC组织中PGAM1呈高表达,PGA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敲低PGAM1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提示PGAM1可能是CR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1 结直肠癌 HCT-116细胞 SW48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合成途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丽珍 李立志 +1 位作者 张晓俊 张燎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采用已报道的灵芝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基因序列对茯苓基因组进行搜索比对,获得茯苓WcPGM和WcUGPP候选基因序列;以茯苓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获得WcPGM和WcUGPP基因;随后利用pPIC9K构建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 采用已报道的灵芝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基因序列对茯苓基因组进行搜索比对,获得茯苓WcPGM和WcUGPP候选基因序列;以茯苓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获得WcPGM和WcUGPP基因;随后利用pPIC9K构建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毕赤酵母进行异源表达。序列分析表明WcPGM和WcUGPP基因全长分别为2021 bp和2144 bp,其中WcPGM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564个氨基酸;WcUGPP基因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50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WcPGM和WcUGPP与来源于绣球菌的ScPGM和ScUGPP的同源性分别为87%和91%。酶活测定表明,重组酶WcPGM可转化葡萄糖-1-磷酸(G1P)为葡萄糖-6-磷酸(G6P),酶活达1540 U·mL^(-1);重组酶WcUGPP可催化G1P和尿苷三磷酸(UTP)合成UDP-葡萄糖(UDP-Glc),酶活达660 U·mL^(-1),表明从茯苓中筛选到的2个酶WcPGM和WcUGPP具有PGM和UGPP活性。分子模拟表明,WcPGM在催化可逆反应过程中S114为磷酸供体和受体,R24和K379作为催化酸和碱实现底物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E366和S368可实现底物的2种朝向,保障了中间产物葡萄糖-1,6-二磷酸的翻转,确保了WcPGM的可逆反应;而WcUGPP活性中心的核苷酸结合Loop和糖结合Loop保障了底物的正确朝向,K390作为催化碱实现了底物UTP/G1P与UDP-Glc的可逆反应。该研究为茯苓多糖合成途径的解析和代谢工程提升茯苓多糖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磷酸葡萄糖 UDP-葡萄糖焦磷酸 毕赤酵母 异源表达 催化机制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提高水稻维生素C含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利芬 夏志辉 +2 位作者 张继 王道文 翟文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维生素C(VC)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人类由于缺乏VC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种酶(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VC。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增加水稻种子中VC含量,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是VC合成通路... 维生素C(VC)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人类由于缺乏VC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种酶(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VC。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增加水稻种子中VC含量,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是VC合成通路中一种重要的酶,催化甘露糖-6-磷酸到甘露糖-1-磷酸的转变。将水稻PMM基因(OsPMM)构建在双右边界双元载体pMNDRBBin6上,并用种子特异表达的启动子BX14驱动其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OsPMM基因被转入粳型三系恢复系C418中。通过分子检测,在T2代筛选到了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对OsPMM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OsPMM基因在转基因水稻种子内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相应地,转基因系种子中的VC含量也提高了2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磷酸甘露糖 双右边界双元载体系统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UA159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功能丧失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劲 刘筱娣 郭丽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UA159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sugar mutasegene,psm)功能丧失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变形链球菌psm功能做准备。方法:将变形链球菌UA159 psm内部上、下游2段序列分别克隆至自杀质粒pFW5的2个多克隆位点(MCS-I和MCS-I...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UA159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sugar mutasegene,psm)功能丧失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变形链球菌psm功能做准备。方法:将变形链球菌UA159 psm内部上、下游2段序列分别克隆至自杀质粒pFW5的2个多克隆位点(MCS-I和MCS-II),构建重组质粒,并经酶切和测序证实。利用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原理,采用自然转化的方法,实现重组自杀质粒和变形链球菌UA159同源序列的等位交换(allelic exchange)。结果:经过PCR和测序分析,证实变形链球菌UA159基因组中的psm被重组质粒的基因(含有壮观霉素抗性)取代。结论:成功构建了变形链球菌UA159psm功能丧失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链球菌 磷酸蔗糖基因 同源重组 自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亚细胞定位及免疫原性分析
13
作者 赵宇馨 祁晶晶 +7 位作者 尚原冰 李浩然 刘婷 王宇 王少辉 田明星 高崧 于圣青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鸡毒支原体(MG)感染鸡、鸭、鹅等多种禽类,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给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M)是一种参与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的重要酶,研究表明PGM在一些病原菌的膜表面分布,并能结合... 鸡毒支原体(MG)感染鸡、鸭、鹅等多种禽类,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给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M)是一种参与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的重要酶,研究表明PGM在一些病原菌的膜表面分布,并能结合宿主细胞的胞外基质蛋白,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MG中的PGM蛋白(MGPGM)相关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对MGPGM进行原核表达、亚细胞定位检测及免疫原性分析,为进一步探索MGPGM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通过PCR扩增MG的pgm全基因序列(MGpgm),连接表达载体pET-28a(+)并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重组MGPGM(rMGPGM)蛋白;制备抗rMGPGM兔血清,提取MG菌的全菌蛋白、膜蛋白以及胞浆蛋白,与抗rMGPGM兔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反应,分析其在MG菌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抗rMGPGM兔血清与MG菌进行悬浮免疫荧光分析,测定PGM在MG的膜表面定位情况;用MG Rlow感染阳性鸡血清与rMGPGM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反应,分析其免疫原性。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rMGPGM蛋白,制备的兔抗rMGPGM血清抗体效价为102400,Western blot显示抗rMGPGM的兔血清能与MG全菌蛋白、膜蛋白以及胞浆蛋白反应,且MGPGM不仅在胞浆中大量分布,也少量分布在膜蛋白组分中;悬浮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证实MG的细胞膜表面有PGM蛋白分布;且MG感染血清与rMGPGM蛋白具有明显反应条带,说明rMGPGM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文章证实了MGPGM蛋白在MG的膜表面分布,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MGPGM蛋白在MG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磷酸甘油酸 原核表达 亚细胞定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中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提取及其抗血清研制
14
作者 李莉 柳燕 陈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06-107,143-144,共4页
作者用大柱制备电泳法从人红细胞解离波中分离提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并以此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得到了兔抗PGM血清.经SDS—PAGE检测,纯PGM为单体,分子量为50,713道尔顿;经琼脂双扩散法检测... 作者用大柱制备电泳法从人红细胞解离波中分离提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并以此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得到了兔抗PGM血清.经SDS—PAGE检测,纯PGM为单体,分子量为50,713道尔顿;经琼脂双扩散法检测,兔抗PGM血清效价为1:16,可检出PGM的最低浓度为15.6μg/ml,兔疫电泳表明,该抗血清与PGM2—1型及PGM2—2型人红细胞解离液产生单一的沉淀线,特异性较好。用戊二醛法将该抗血清标记HRP,ELISA测得酶一抗体结合物最适工作浓度为1:128稀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抗血清 磷酸 研制 人血 人红细胞 PGM 制备电泳法 ELISA 分离提取 双扩散法 血清效价 免疫电泳 血清标记 戊二醛法 新西兰 道尔顿 分子量 低浓度 沉淀线 HRP 稀释度 结合物 解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2,3-二磷酸甘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晚 郑茂发 黄伟达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5,共6页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表达人源BPGM(bisphosphoglycerate mutase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C.2.7.5.4.)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内,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摸索,通过向培养基内加入葡萄糖使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2,3-BPG(2,3-bisphosphoglycerate...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表达人源BPGM(bisphosphoglycerate mutase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C.2.7.5.4.)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内,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摸索,通过向培养基内加入葡萄糖使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2,3-BPG(2,3-bisphosphoglycerate,2,3-二磷酸甘油酸).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诱导时间为4 h,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2,3-BPG含量最高.如果诱导后加入终质量分数为0.5%的Tween 80可以有效促进2,3-BPG分泌到培养基中.诱导后4 h添加新培养基,补加葡萄糖可以使2,3-BPG的产量提高1倍,达到7.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朋艳 于雪 +1 位作者 姚建亭 段德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9,共8页
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是褐藻胶和岩藻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2条海带PMM基因(Sjpmm1,Sjpmm2)序列。其中,Sjpmm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759 bp,其编码的Sj PMM1为卤酸脱卤酶(HAD)超家族成... 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是褐藻胶和岩藻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2条海带PMM基因(Sjpmm1,Sjpmm2)序列。其中,Sjpmm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759 bp,其编码的Sj PMM1为卤酸脱卤酶(HAD)超家族成员,含2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8.51 k Da;而Sjpmm2的ORF长1866 bp,其编码的Sj PMM2属于磷酸己糖变位酶超家族的成员,含62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6.49 k Da。海带PMM的二级结构均以?-螺旋为主。进化分析表明,Sjpmm1来自于原始真核生物,而Sjpmm2来源于质体的第一次内共生作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海带受到高温或低温胁迫时,Sjpmm1和Sjpmm2转录水平上升,以合成岩藻聚糖抵抗环境影响。此外,利用p MAL-c5X载体对Sj PMM1进行体外表达,得到高浓度的可溶性融合蛋白,为后续的Sj PMM功能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磷酸甘露糖 岩藻聚糖 褐藻胶 实时定量PC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磷酸葡萄糖变位酶cPGM与pPGM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海波 李芙蓉 +2 位作者 杨金翠 高永 郭俊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了探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在植物蔗糖与淀粉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在小桐子基因组中鉴定到1个细胞质型PGM基因(命名为JccPGM)与1个叶绿体型PGM基因(命名为JcpPGM),利用qRT-PCR方法检测JccPGM与JcpPGM基因在小... 为了探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在植物蔗糖与淀粉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在小桐子基因组中鉴定到1个细胞质型PGM基因(命名为JccPGM)与1个叶绿体型PGM基因(命名为JcpPGM),利用qRT-PCR方法检测JccPGM与JcpPGM基因在小桐子不同器官与低温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同时,构建了pGEX-4T-1-JccPGM与pGEX-4T-1-JcpPGM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分别编码582,637 aa的蛋白质。聚类分析表明,小桐子pPGM在其N端包含叶绿体定位信号肽,而cPGM较pPGM多4段肽链序列-^(108)VGVDGS^(113)-、-^(183)SGPE^(186)-、-^(283)GKSNSE^(288)-、-^(470)SLGEVN^(475)-。qRT-PCR表达分析显示,小桐子cPGM与pPGM基因都在叶片中高表达,而在根与种子中表达量较低。通过BL21(DE3)诱导表达,分别得到90.7,97.0 ku的蛋白条带,与理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开展小桐子cPGM与pPGM基因表达蛋白的功能分析以及其在蔗糖与淀粉积累、逆境应答中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磷酸葡萄糖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2821-2822,2825,共3页
从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碳代谢和细菌细胞形态的影响、细菌致病性、在细菌高效产氢中的作用、细菌脂多糖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和维持酵母细胞内Ca2+平衡的作用等方面,介绍了微生物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1-磷酸 葡萄糖-6-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诊断PMM2基因非经典剪接位点新变异的致病性
19
作者 周琴 林伟霞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 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利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PMM2基因新剪接位点变异的致病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判断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系PMM2基因母源性c.691G>A(p.Val231Met)变异和父源性c.447+5G>A变异复合杂合子。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发现:变异c.447+5G>A导致PMM2基因转录产物形成r.348_447del转录本,为致病性PMM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甲胎蛋白、铁蛋白和促甲状腺素等升高,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结论: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可为PMM2-CDG确诊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扩展了PMM2基因变异谱,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露糖2(PMM2)基因 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 Minigene剪接异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品种的等位酶变异
20
作者 张太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2年第1期21-21,共1页
研究柚的48个品种的等位酶变异。利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对柚的脂酶(EST)、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DI)、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莽草酸脱氢酶(SK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关键词 分析 柚品种 超氧化物歧化 有效等基因数目 遗传多样性 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异构 基因座 莽草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