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07-23西藏尼玛M_(w)6.3地震震源参数InSAR反演与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世川 瞿伟 +3 位作者 陈海禄 高源 李久元 李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2020-07-23西藏尼玛M_(w)6.3地震发震构造的复杂性(无明显地表破裂、发震断层倾向存在争议等),利用哨兵-1A升、降轨影像数据获取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通过设置两组可能性断层滑动模型及结合区域余震分布和地质构造背景... 针对2020-07-23西藏尼玛M_(w)6.3地震发震构造的复杂性(无明显地表破裂、发震断层倾向存在争议等),利用哨兵-1A升、降轨影像数据获取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通过设置两组可能性断层滑动模型及结合区域余震分布和地质构造背景,探讨此次地震发震断层的活动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演获得断层面滑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震断层为依布茶卡地堑东侧NWW向正断层,断层走向为207°,倾角为33.1°,平均滑动角为-89.27°,以正断倾滑为主;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沿断层面5.4~9.3 km深处(未破裂至地表),最大滑动量约1.7 m,矩震级为6.3级。此次地震的发生是青藏地块现今构造运动变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玛地震 INSAR 震源参数 滑动分布 依布茶卡地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日干配错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及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w6.4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2
作者 刘富财 潘家伟 +9 位作者 李海兵 孙知明 刘栋梁 卢海建 郑勇 王世广 白明坤 Marie-Luce CHEVALIER 张蕾 曹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日干配错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是“V”型共轭走滑构造中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的一条NEE–SWW走向左行走滑断裂,在调节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伸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1月9日及2020年7月23日,先后在该断裂南西端和北... 日干配错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是“V”型共轭走滑构造中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的一条NEE–SWW走向左行走滑断裂,在调节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伸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1月9日及2020年7月23日,先后在该断裂南西端和北东支分别发生6级以上强震。因此,查明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控震特征。本文通过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和测量,研究了日干配错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并分析了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w6.4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日干配错断裂具有显著的线性展布特征,切割了第四纪地质地貌单元,形成一系列典型的构造地貌。断裂总体走向NEE60°~80°,延伸规模约360 km,累积位错量可能达到14~15 km。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0.2~0.3 mm/a,远小于前人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左行走滑共轭断裂上获得的结果,指示班怒带南北两侧可能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2020年尼玛Mw6.4地震是日干配错断裂北侧依布茶卡地堑活动的结果,发震断层应为该地堑的东缘边界正断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更深入理解第四纪期间的青藏高原中部近东西向伸展变形过程及强震活动机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干配错断裂 依布茶卡地堑 断层滑动速率 2020年尼玛Mw6.4地震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