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及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马遥 张艳芳 +4 位作者 周慷 罗云 陈姝 娄世锋 邓建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haplo-HSCT,并完成HLA抗体及DSA检测的患者70例,分析DSA阳性和DSA阳性患者去敏治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结果 70例haplo-HSCT患者完成抗体检测,DSA阳性患者15例(21.4%),其中7例(46.7%)强阳性,3例(20.0%)中度阳性,5例(33.3%)弱阳性。DSA阳性患者移植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较DSA阴性患者明显延迟(P=0.027)。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 GF)患者6例,DSA阳性4例(26.7%),明显高于DSA阴性(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SA是发生GF的独立影响因素(HR=9.273, 95%CI=1.505~57.124,P=0.016)。10例DSA中度和强阳性患者进行去敏治疗,4例采用联合去敏治疗,患者均成功植入(100.0%),6例采用单一去敏治疗,有4例(66.7%)发生GF,联合去敏治疗的GF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去敏治疗(P=0.008)。结论 DSA是导致haplo-HSCT患者植入延迟和GF的重要因素,对DSA中度及强阳性患者的单一去敏治疗效果有限,而多联合的去敏治疗时,动态监测抗体滴度水平下降,可保证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降低G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HLA抗体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去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输注供者地塞米松诱导脾细胞对肝移植大鼠免疫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静 高毅 +3 位作者 孙尔维 张志 汪爽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同时输注地塞米松体内诱导凋亡的供体脾细胞对受体肝移植免疫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供体地塞米松处理组,单纯输供者脾细胞组和地塞米松诱导供者凋亡脾细胞输注组。每组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用地塞米松3 mg&#... 目的探讨肝移植同时输注地塞米松体内诱导凋亡的供体脾细胞对受体肝移植免疫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供体地塞米松处理组,单纯输供者脾细胞组和地塞米松诱导供者凋亡脾细胞输注组。每组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用地塞米松3 mg·d-1·kg-1·b.w.处理Wistar大鼠3 d后,第4天行大鼠肝移植。观察术后第7天肝功能(ALT、TBil)的变化、病理改变和受体生存期。结果肝移植同时输注凋亡细胞组和单纯输注脾细胞组的谷氨酸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和单纯地塞米松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病理改变呈急性重度排除反应,而对照组仅呈急性轻度排除反应。结论肝移植同时输注地塞米松体内诱导供体凋亡的脾细胞促进受体对移植肝的排除反应,凋亡细胞未被及时吞噬可能是引起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输注 供者 地塞米松 细胞 肝移植 大鼠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抗体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9-632,共4页
胞在allo-HSCT中较为常见。部分患者移植前或移植后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此类抗体可能引起植入失败和造血恢复延迟等移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移植效果。识别供者特异性抗体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 胞在allo-HSCT中较为常见。部分患者移植前或移植后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此类抗体可能引起植入失败和造血恢复延迟等移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移植效果。识别供者特异性抗体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对于改善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供者特异性抗体流行病学、风险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于非亲缘供者及单倍体相合HSC供者的allo-HSCT的影响、供者源的抗HLA抗体对于移植的影响以及供者特异性抗体的脱敏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供者异性抗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注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远涛 周洪澜 傅耀文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2)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3)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于术前7d、5d、3d分别接受共刺激因子封闭。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体脾脏内的树突状细胞的激活情况;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检测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排斥反应时及移植后150d行移植心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non-DST组比较(移植心中位生存时间为7d),CD47-/-组移植心中位存活时间较长(中位生存时间为42d),但其存活时间明显短于CD47+/+组(中位存活时间>150d,P<0.01)。与CD47+/+组比较,CD47-/-组受鼠脾脏内表达CD11c+CD86+、CD11c+I-Adhi树突状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P<0.05)。CD47-/-DST7d后,受鼠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而CD47+/+组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1)。CD47-/-组移植心受排斥时,心肌组织内可见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而CD47+/+组移植心术后150d时仍未见明显单个核细胞浸润,且与正常对照的心脏无明显差别。结论 DST细胞上CD47可以通过抑制受体树突状细胞激活及抑制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途径诱导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分化群47 供体异性输注 免疫耐受 信号调节蛋白α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成俊 夏穗生 +2 位作者 史晓峰 谢森 唐礼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TGF-β1基因的脾细胞;TGF-β1修饰的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7.0±3.3)d,与单纯脾细胞输注组(7.0±1.1)d和假处理组(6.3±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可明显减轻同种移植心脏的病理损伤。结论: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的耐受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心脏 基因修饰 细胞诱导 同种 大鼠 实验研究 耐受 TGF-β1基因 细胞输注 异性输注 供者细胞 心脏移植模型 脂质体转染 供体细胞 病理改变 稳定转染 存活时间 病理损伤 显著性 单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其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迅速,但仍缺乏足够的有关移植肾长期存活方面的临床数据。成人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其术后dn... 近年来,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迅速,但仍缺乏足够的有关移植肾长期存活方面的临床数据。成人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其术后dnDSA的产生及其对移植肾和受者的影响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就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儿童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产生及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DSA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对预防策略提出建议,旨在为提高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儿童肾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儿童 免疫系统 供者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移植肾失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疫苗诱导异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振林 郭永章 李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异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制备SD大鼠针对豚鼠的T细胞疫苗 (TCV) ,然后用T细胞疫苗免疫正常SD大鼠 ,连续 3周 ,每周 1次 ,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以被免疫SD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豚鼠的脾细胞作为...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异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制备SD大鼠针对豚鼠的T细胞疫苗 (TCV) ,然后用T细胞疫苗免疫正常SD大鼠 ,连续 3周 ,每周 1次 ,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以被免疫SD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豚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经丝裂霉素处理 ) ,于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 5天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同时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和CD4 + 、CD8+ 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MLR结果显示 ,在TCV组 ,SD大鼠的脾细胞反应程度比接种前显著减弱 (P <0 0 1) ,接种后相同时点组间比较 ,TCV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接种T细胞疫苗后 ,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比接种前显著增加 (P <0 0 1) ,并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随着接种T细胞疫苗次数的增加 ,CD4 CD8逐渐减小 ,与MLR的cpm值的递减趋势一致。结论 :T细胞疫苗成功地诱导出异种特异性免疫耐受。T细胞疫苗可能通过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反应性T细胞凋亡去除独特型T细胞克隆 ,进而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CD4 CD8与免疫耐受的产生有关 ,CD4 CD8降低有利于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疫苗 诱导 异种异性免疫耐受 作用 细胞 刺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方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L-1β、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鸿飞 战丽彬 +2 位作者 郑连杰 杨梁 刘用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茁(Interleukin-1茁,IL-1茁)半胱氨酸天冬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g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表达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滋补脾阴方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茁(Interleukin-1茁,IL-1茁)半胱氨酸天冬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g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表达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滋补脾阴方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于伤后不同时间点(1h、8h、24h、72h)处死,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茁、caspase-3阳性细胞,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仅有少量IL-1茁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损伤组的两者均在8h表达最多,24h减少,72h减少至略多于假手术组。TUNET标记阳性细胞的时间分布特点与IL-1茁和caspase-3相似,8h最多,72h减少至较低水平。IL-1茁、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三者间呈正相关;滋补脾阴方药使IL-1茁、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IL-1茁和caspase-3表达增强,凋亡细胞大量出现,三者间存在正相关;滋补脾阴方药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滋补阴方药 凋亡 细胞介素 半胱氨酸天冬异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肾综合征出血病热毒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9
作者 许辉 汪美先 +1 位作者 薛采芳 安献禄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3期7-11,共5页
将HFRS病人Ab_1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了HFRSV的McAb_2。初期融合试验中用ELISA间接法检测阳性克隆,阳性率为3.2~7.4%。其中5株杂交瘤经克隆化后阳性率达到100%。特异性鉴定表明,5种McAb_2只与... 将HFRS病人Ab_1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了HFRSV的McAb_2。初期融合试验中用ELISA间接法检测阳性克隆,阳性率为3.2~7.4%。其中5株杂交瘤经克隆化后阳性率达到100%。特异性鉴定表明,5种McAb_2只与HFRS病人Ab_1结合,不与正常人Ig结合。McAb_2所识别的独特型是人Ab_1与部分小鼠抗HFRSV的McAb上的交叉反应独特型。本文还应用McAb_2作为探针,对抗HFRSV的单克隆抗体的独特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独型抗体 杂交瘤细胞 肾综合征 出血病 BALB/c小鼠 ELISA间接法 HFRSV 热毒 分泌 异性鉴定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阳性克隆 交叉反应 McAb 阳性率 骨髓瘤 细胞 克隆化 正常人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ABH抗原种属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建 刘桌 +2 位作者 卢月香 姚潞 徐俊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0-14,共5页
人类 ABH 红细胞血型抗原种属特异性从30年代起就有学者用人血清多克隆抗体和动物免疫多克隆抗体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某些动物的红细胞也有 ABH 抗原。这些动物的ABH 抗原能与多克隆抗体中部分抗体结合。根据对多克隆抗体 ABH
关键词 种属异性 异种凝集素 解离试验 清抗 凝集反应 EPITOPE 细胞 ABO IgG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璐 马春娅 +7 位作者 付丽辉 台胜飞 马铭梓 钟晓龙 樊斌 梁笑星 汪德清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血小板输注策略。方法:选取1例因输血诱导产生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A),且该DSA导致患者移植失败和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案例,...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血小板输注策略。方法:选取1例因输血诱导产生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A),且该DSA导致患者移植失败和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案例,详细分析该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及血小板输注策略。结果:患者女,32岁,以“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起病,于外院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化疗缓解后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入院。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因输注血小板产生DSA,且该DSA存在与首次移植供者不合的HLA基因位点,导致首次移植原发植入失败。该患者在移植前后多次进行血小板输注,结果显示,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仅为35.3%,进一步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MASPAT方法漏检了抗体。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选择了DSA-供者,且规避初次移植过程中配型相合但输注无效的血小板,结果该患者移植成功,顺利出院。结论:DSA可引发移植失败或使移植物失功。对于已经产生DSA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仅采用MASPAT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策略会漏检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HLA抗体 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 原发植入失败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体漏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惠宇 蒋昊 +6 位作者 周政 胡林昆 王亮良 潘浩 魏雪栋 黄玉华 侯建全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573,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进行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并确诊为caAMR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分为caAMR组(41例)和caAMR+TCMR... 目的探讨影响肾移植术后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进行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并确诊为caAMR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分为caAMR组(41例)和caAMR+TCMR组(20例),随访3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活检时24 h尿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预测移植物丢失中的价值。应用LASSO-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矩阵分析比较分组、结局和Banff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亚组移植肾存活率。结果caAMR组和caAMR+TCMR组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3%和79%,活检时eGFR和24 h尿蛋白预测3年移植肾丢失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5%可信区间(CI)0.70~0.97]和0.78(95%CI 0.61~0.96)。LASSO-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法显示eGFR≤25.23 mL/(min·1.73 m^(2))及主要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可能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7.67(95%CI 2.18~27.02)和5.13(95%CI 1.33~19.80)。Banff慢性病变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之间存在强相关性(P<0.05)。结论活检时主要DSA为HLAⅠ类以及eGFR≤25.23mL/(min·1.73m^(2))可能是影响caAM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者异性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移植肾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T诱导外周耐受小鼠不同组织细胞内NF-κBp65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冀焕 张鑫 陈忠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6-737,741,共3页
目的:探讨NF-κB在外周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者,输注1×108个供者脾细胞3d和7d的C3H小鼠为受者,建立皮肤移植模型。每天观察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取移植皮片和脾脏,通过对移植物的存活时... 目的:探讨NF-κB在外周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者,输注1×108个供者脾细胞3d和7d的C3H小鼠为受者,建立皮肤移植模型。每天观察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取移植皮片和脾脏,通过对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了解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脾脏和皮肤移植物中NF-κBp65活性的变化。结果: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后第7天进行手术,可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皮肤移植物中NF-κBp65的活性增加,脾脏NF-κBp65的活性降低。结论:输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诱导的外周耐受,可能与不同部位的免疫细胞内NF-κBp65活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耐受 核因子-ΚB 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4 位作者 王祥慧 丁振山 代贺龙 秦燕 薛武军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重要障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移植免疫学等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重要障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移植免疫学等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发布的《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新近的相关研究成果、专家共识、指南和成熟的临床经验,结合我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诊治的临床现状,制定《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内容涵盖肾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急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规范诊治,以期为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及临床实践参考,旨在改善及促进肾脏移植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异性抗体 去致敏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一櫂 施广霞 +3 位作者 钱振超 薛宝华 关汝明 傅体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用615系小鼠及其同基因型L615白血病为模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1)转输不同遗传背景供鼠正常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预防(AIP)效应和规律;(2)正常及免疫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治疗(AIP)和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ACIT)效应,并分析了体外非特异性激... 用615系小鼠及其同基因型L615白血病为模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1)转输不同遗传背景供鼠正常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预防(AIP)效应和规律;(2)正常及免疫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治疗(AIP)和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ACIT)效应,并分析了体外非特异性激活的、体内L615瘤苗特异性主动免疫和体外再致敏的脾细胞的抗瘤效应与机制,这些研究为临床开展肿瘤的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 正常 体外 实验研究 致敏 遗传背景 异性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剂量CD34^+细胞的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AML/MDS后原发植入失败(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晓茜 万智 +2 位作者 马志贵 高举 朱易萍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43-347,共5页
目的分析含高剂量CD34+细胞的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增生综合征(AML/MDS)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的原因。方法 1例4岁女孩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科被诊断为AML/MDS。患儿经诱导及巩固治疗获完全缓解后,... 目的分析含高剂量CD34+细胞的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增生综合征(AML/MDS)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的原因。方法 1例4岁女孩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科被诊断为AML/MDS。患儿经诱导及巩固治疗获完全缓解后,行无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部分不相合脐血移植。观察患儿术后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术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再次进行血缘间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于第2次移植后7 d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含高剂量CD34+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不能抵消HLA配型不合的缺陷。患儿原发植入失败可能与患儿移植前存在长期血小板输注无效及潜在免疫异常,尤其是移植前产生抗-HLA供者特异性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错配 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17
作者 张薇 张庆容 +2 位作者 马茂林 冷强华 韩飞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以异基因BALB/c和C57BL/6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行心脏移植,于术后1、2d给予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供者特异性抗体...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以异基因BALB/c和C57BL/6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行心脏移植,于术后1、2d给予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水平、移植物病理学表现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异基因移植模型中,CTLA4-Ig治疗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28.2±4.1)d比(7.0±0.7)d,P<0.01];术后第2、3、4周血清DSA-IgG水平升高,DSA-IgM水平不变;术后3周移植心脏心肌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毛细血管内C4d沉积,且术后第4周加重;移植物内浸润的免疫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结论利用小鼠异基因心脏移植加用CTLA4-Ig成功建立了CR模型,为后续CR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小鼠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供者异性抗体 免疫细胞 炎症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疗现状
18
作者 彭华彬 孙丽莹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后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即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易导致移植物丢失,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均参与了...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后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即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易导致移植物丢失,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均参与了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已比较成熟,而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国内以往关注较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耐激素性 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异性抗体 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联合供体骨髓输注诱导肝移植受体长期存活的研究
19
作者 祝哲诚 钟福全 +3 位作者 李剑锋 刘文文 裘正军 彭志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供、受体同为W istar大鼠或SD大鼠...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供、受体同为W istar大鼠或SD大鼠;②B组(n=14):W 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W istar→SD),术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③C组(n=7):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④D组(n=6):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4 d;⑤E组(n=6):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其余处理同D组;⑥F组(n=3):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术后第1天应用1次anti-CD28mAb,FK506、MMF术后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2 d。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B组大鼠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中位存活时间为15.5 d;C、D组大鼠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6 d和68 d;E、F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门静脉周围和肝组织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W istar大鼠与SD大鼠间肝移植,属于高免疫排斥型动物组合,可作为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研究的有效品系组合;移植同时供者骨髓细胞的输注可获得移植肝的长期存活;anti-CD28mAb和短时间FK605、MMF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免疫耐受 供者异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丽芹 施继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1-658,共8页
在过去20年里,随着医学技术和新药研制的发展,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疗效的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植入失败仍是allo-HSCT术后面临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HLA不相合、病毒感染、供者高龄、原发病... 在过去20年里,随着医学技术和新药研制的发展,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疗效的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植入失败仍是allo-HSCT术后面临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HLA不相合、病毒感染、供者高龄、原发病未缓解、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ABO血型不合、T细胞去除术、减剂量预处理方案、有核细胞数较低等均是导致植入失败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供者特异性抗体在半相合植入失败中的作用引起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移植失败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抗原/分析 抗体异性 活体供者 移植物排斥 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