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供电牵引网新型微机故障测距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高仕斌 王伟 +2 位作者 陈小川 贺威俊 田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27,共9页
电气化铁道AT供电牵引网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变化大,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发生短路故障时,其故障总阻抗与距离的关系为非线性特性。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文献[1]~[3]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讨论了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应用,并研制... 电气化铁道AT供电牵引网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变化大,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发生短路故障时,其故障总阻抗与距离的关系为非线性特性。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文献[1]~[3]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讨论了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应用,并研制出AT供电牵引网新型微机故障测距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测距精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供电牵引网 故障测距 电气化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方案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岗 林国松 韩正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全并联自耦变电器AT(auto transforme)r供电方式在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基于牵引变压器采用次边无中心抽头的单相变压器,在变电所处变压器次边中心不接入钢轨和地。采用广义对称分量法分析短路阻抗特性,绘制AT供... 全并联自耦变电器AT(auto transforme)r供电方式在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基于牵引变压器采用次边无中心抽头的单相变压器,在变电所处变压器次边中心不接入钢轨和地。采用广义对称分量法分析短路阻抗特性,绘制AT供电方式下T-R故障的短路阻抗与距离的曲线。证明常用的AT中性点吸上电流比测距原理不能完全适用于该供电方式,并提出了基于AT吸上电流比原理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的综合故障测距方案,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表明,测距原理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牵引网 供电方式 故障测距 中性点吸上电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梯度和参数识别的含串补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国松 高仕斌 李群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5-39,共5页
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网区间增加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抗与故障距离对应关系遭到了破坏。通过对该种类型牵引网馈线故障模型和短路特性的研究,对比了短路故障引起电压变化的基于几种形态学梯度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 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网区间增加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抗与故障距离对应关系遭到了破坏。通过对该种类型牵引网馈线故障模型和短路特性的研究,对比了短路故障引起电压变化的基于几种形态学梯度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形态学梯度检测电容放电间隙短路的方法。根据某区间含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的情况,对不同的电容电压相角和不同过渡电阻条件下的ATP仿真以及Matlab程序分析结果验证,基于二阶形态学梯度的方法能正确识别电容放电间隙短路。结合该识别方法和已有文献所述的电容参数识别的判别故障点在区间电容前或电容后的方法,最后根据傅里叶算法计算的短路电抗值,实现基于电抗法的查表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牵引网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数学形态学 形态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供电牵引网微机故障测距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仕斌 贺威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35,共13页
本文根据AT供电牵引网的结构特点,对单、复线AT牵引网的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单、复线AT牵引网故障测距的数学模型和用微机实现的方案。本文还对各种可能引起故障测距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补偿措施。为了验证本... 本文根据AT供电牵引网的结构特点,对单、复线AT牵引网的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单、复线AT牵引网故障测距的数学模型和用微机实现的方案。本文还对各种可能引起故障测距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补偿措施。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微机实现方案的优点,本文作者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及计算机仿真试验,效果良好。与现行“AT中性点吸上电流比”测距方案比较,具有投资少、精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供电牵引网 微机故障测距系统 测距误差 信息量抽取 系统硬件构成 实验模拟
全文增补中
城市轨道交通贯通供电方式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及故障辨识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峰 王帅 +2 位作者 何治新 易东 孙忠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2,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贯通供电方式时,因牵引网结构复杂且无备用,牵引网发生故障时可能会扩大停电范围,为此需要对牵引网的分段供电方案进行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贯通供电方式的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基于牵引网分段供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贯通供电方式时,因牵引网结构复杂且无备用,牵引网发生故障时可能会扩大停电范围,为此需要对牵引网的分段供电方案进行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贯通供电方式的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基于牵引网分段供电拓扑特征,结合车-网耦合特性,提出了分段故障、过渡段故障的辨识方法。对牵引网分段短路和过渡区短路2个故障场景的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这2个故障场景下牵引网的自愈流程,并制定了这2个故障场景对应的断路器控制方案。以广州地铁18号线牵引供电系统为例,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验证了所提分段供电方案及故障辨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果及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辨识故障区段。牵引网故障断路器控制方案可为分段和过渡区提供可靠的主保护,可保证广州地铁18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贯通供电方式 牵引分段供电 故障辨识 断路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03
6
作者 李群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与既有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换相接入电力系统不同,提出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即在同一电力系统内实现电气化铁路无分相的同相贯通供电系统.本文讨论了与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相关的三项关键技术:一是牵引变电所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治... 与既有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换相接入电力系统不同,提出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即在同一电力系统内实现电气化铁路无分相的同相贯通供电系统.本文讨论了与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相关的三项关键技术:一是牵引变电所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治理负序,取消变电所出口处的分相;二是新型双边供电技术,取消分区所处的分相,减小均衡电流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同时,调整功率因数,保证牵引网电压水平;三是牵引网分段供电与测控技术,将供电臂适当分段,运用同步测量技术,更准确、更及时地判别故障类型与部位,并把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文章还说明了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 组合式同相供电 新型双边供电 牵引分段供电与测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形双边供电的重载铁路贯通同相供电方案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志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2-731,共10页
结合重载铁路既有供电方式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贯通同相供电方案。介绍该贯通同相供电方案的3项关键技术,即: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树形双边供电技术以及牵引网分段供电与状态测控技术,并对树形双边供电系统的均... 结合重载铁路既有供电方式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贯通同相供电方案。介绍该贯通同相供电方案的3项关键技术,即: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树形双边供电技术以及牵引网分段供电与状态测控技术,并对树形双边供电系统的均衡电流以及单线牵引网阻抗进行详细研究;以某既有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改造工程为例,将该贯通同相供电方案应用于该线路牵引供电系统工程改造中;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测分析,分别从运行模式、均衡电流实测分析、牵引网分段测控技术的适应性等角度对该既有线路贯通同相供电改造方案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树形双边供电的贯通同相供电方案可行,且兼顾更好的系统性能以及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贯通同相供电 组合式同相供电 树形双边供电 均衡电流 牵引分段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过电压对车体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嵩 段君璋 +3 位作者 朱涛 刘凯 刘建城 高国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基于现场采集的阻抗参数,建立高速铁路“网-车-轨”牵引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建立包含弓网电弧仿真模型的“网-车-轨”三位一体的牵引供电系统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升弓过电压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将由等效电路模... 基于现场采集的阻抗参数,建立高速铁路“网-车-轨”牵引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建立包含弓网电弧仿真模型的“网-车-轨”三位一体的牵引供电系统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升弓过电压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将由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的电压激励加载在有限元模型上,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和弓网离线时间,分析其对弓网电弧发展的影响,研究弓网中离线和大离线工况下的过电压特性和不同接地方式下的车体电位和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较大且弓网离线时间大于200 ms时,易发生弓网完全离线,并产生较高车体过电压;车速为300 km·h^(-1)时,弓网离线导致的车体过电压达6.45 kV;车底主要区域对地电位高于2 kV,磁感应强度峰值为3.8 mT;通过增加3车保护接地数量,提高车体过电压的泄放能力,使车顶-轴端过电压降至5.47 kV,最大磁感应强度降至2.6 mT,车底区域磁场分布更加均匀,有效地抑制了车体过电压,改善了车载设备的电磁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离线电弧 过电压 电磁感应 接地方式 电弧仿真模型 -车-轨”牵引供电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宏伟 谢传军 +1 位作者 朱文杰 殷立达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共5页
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是国内首次以BT模式建设的现代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全运会配套工程,该项目充分结合沈阳市"大浑南"建设发展规划,创造性地采用59R2槽型轨路中敷设无缝线路、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是国内首次以BT模式建设的现代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全运会配套工程,该项目充分结合沈阳市"大浑南"建设发展规划,创造性地采用59R2槽型轨路中敷设无缝线路、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柔性牵引网+快充超级电容供电等多种新材料、新产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明和优化了槽型轨及槽型轨道岔铺设、槽型轨铝热焊、槽型轨与P50轨和P60轨异型接头焊接、小半径曲线预弯、基于CPⅢ网的槽型轨无砟轨道精调系统等多种新型工艺,形成和完善了现代有轨电车系统集成技术,并对国内现代有轨电车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模式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做了较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浑南新区 BT模式 现代有轨电车 槽型轨 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小半径曲线预弯 柔性牵引+超级电容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