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特长隧道低压低氧环境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供氧技术标准、关键通风技术、施工人员组织、施工装备效率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秋军 于丽 +2 位作者 王峰 李琦 王明年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3-979,共7页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低压和低氧环境带来的隧道施工供氧、通风等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试验及测试的方法,对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缺氧状况、供氧效果、机械排污量等进行研究,结合理论推导及数值计算,得到如下结果:人体的缺氧危险等级分为严重缺氧...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低压和低氧环境带来的隧道施工供氧、通风等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试验及测试的方法,对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缺氧状况、供氧效果、机械排污量等进行研究,结合理论推导及数值计算,得到如下结果:人体的缺氧危险等级分为严重缺氧(Ⅰ)、缺氧(Ⅱ)、存在缺氧危险(Ⅲ)和不缺氧(Ⅳ)4级;基于肺泡氧分压与氧气体积分数关系的不同缺氧等级下的氧气体积分数控制标准;不同海拔CO体积分数控制标准模型;基于风管开口处流量理论的风管漏风率海拔修正系数计算公式;风机风压、功率的海拔修正系数公式;考虑人体劳动的平均能量代谢率海拔修正系数的不同海拔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指数及强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特长隧道 供氧标准 施工通风 劳动强度 机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隧道施工氧含量变化及供氧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枫 郑金龙 +2 位作者 蔚艳庆 吴剑 李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2-288,共7页
针对高海拔隧道低压缺氧威胁施工安全的问题,基于氧气质量守恒和等效气管氧分压两种方法分析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标准;并在海拔4 232 m的雀儿山隧道开展洞口与掌子面温度、气压和氧含量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洞口氧气密度比理论分析... 针对高海拔隧道低压缺氧威胁施工安全的问题,基于氧气质量守恒和等效气管氧分压两种方法分析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标准;并在海拔4 232 m的雀儿山隧道开展洞口与掌子面温度、气压和氧含量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洞口氧气密度比理论分析低4. 93%;而实测气管氧分压比理论分析低0. 6%,等效气管氧分压方法更适用于高海拔缺氧程度预测。洞口与掌子面温度和大气压力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波动。隧道掘进1 500 m以后,在保证良好通风条件下,掌子面比洞口气管气氧分压平均低0. 46 k Pa;随着推进距离继续增大,气管氧分压降低不明显。现场测试发现弥散式供氧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施工区域的氧气含量,但由于供氧需求量大,施工建议采取弥散式供氧、个人携氧与移动式吸氧车供氧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隧道施工人员的氧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供氧标准 气管分压 弥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