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融与互鉴——柏孜克里克第20窟僧人供养像研究
1
作者 张世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柏孜克里克第20窟是高昌回鹘早期王室贵族的功德窟,窟内有宗教和世俗两类壁画,世俗类亦可分两类,即王室成员和僧人。窟内所绘的胡汉僧人则是吐火罗佛教和汉地佛教在高昌回鹘流行的见证,也是高昌回鹘统治者对佛教崇拜的体现。从窟内种种... 柏孜克里克第20窟是高昌回鹘早期王室贵族的功德窟,窟内有宗教和世俗两类壁画,世俗类亦可分两类,即王室成员和僧人。窟内所绘的胡汉僧人则是吐火罗佛教和汉地佛教在高昌回鹘流行的见证,也是高昌回鹘统治者对佛教崇拜的体现。从窟内种种现象来看,20窟修造时,胡僧地位高于汉僧,这或许与有部僧团的东进和高昌回鹘统治者对原始佛教的推崇有关。20窟胡汉僧人为区别派属身份,身着各自派别袈裟,无论是汉僧袈裟上的紫色、田相格,还是胡僧袈裟上的黄色、覆肩袒右式等元素,无不透露着文化交流的影子。胡汉僧人着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袈裟且同处一窟,不仅反映回鹘人对待不同文化时所持有的海纳百川、兼容并收的文化态度,而且也是不同民族在高昌回鹘社会中相互融合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僧人供养像 袈裟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归义军首任都僧统洪辩供养像考——兼论中古佛教僧人生活中的随侍现象 被引量:9
2
作者 沙武田 梁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89,共21页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的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的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的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的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的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僧的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中。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的发现,从供养像的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的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的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侍人""侍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辩 供养像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功德窟 悟真 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崔岩 刘元风 郑嵘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本文从文献、图像和实物三个维度,对敦煌莫高窟第98窟李圣天供养像的服饰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了李圣天供养像中所服冠冕、衣裳、佩剑和配饰的造型、色彩与涵义,并阐述了供养像中出现坚牢地神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认为,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 本文从文献、图像和实物三个维度,对敦煌莫高窟第98窟李圣天供养像的服饰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了李圣天供养像中所服冠冕、衣裳、佩剑和配饰的造型、色彩与涵义,并阐述了供养像中出现坚牢地神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认为,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案不仅反映出中原汉族帝王冕服的影响,还体现了密教和毗沙门天王信仰,以及国王的尊贵身份与物质财富,是政治性、宗教性和世俗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于阗国王李圣天 供养像 服饰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回鹘公主供养像服饰图案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岩 楚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以敦煌石窟壁画中所绘回鹘公主供养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事迹和现存画像状况及榜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文献、图像、实物三个角度对所绘人物的头冠和首饰、袍服、内衣、鞋、配饰等服饰图案的造型、色彩与涵义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和实... 本文以敦煌石窟壁画中所绘回鹘公主供养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事迹和现存画像状况及榜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文献、图像、实物三个角度对所绘人物的头冠和首饰、袍服、内衣、鞋、配饰等服饰图案的造型、色彩与涵义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和实践了回鹘公主服饰艺术再现。研究认为,回鹘公主作为甘州回鹘与归义军政权联姻的重要人物,其供养像服饰图案体现和保留了民族历史和文化语境下的装束特点,同时明显受到汉族装饰审美的影响,是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壁画 回鹘公主供养像 服饰图案 艺术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五代时期僧尼供养像服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岩 杨建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0,共9页
僧尼供养像是敦煌供养人画像的重要部分,从唐代起僧尼就作为供养主体出现在敦煌壁画中。五代时期,僧尼供养像多处于男女供养人画像的起首位置,是行进队列的带领者。佛教律典中对僧尼服饰的形制、材质、色彩、披着方式等都有所规定。敦... 僧尼供养像是敦煌供养人画像的重要部分,从唐代起僧尼就作为供养主体出现在敦煌壁画中。五代时期,僧尼供养像多处于男女供养人画像的起首位置,是行进队列的带领者。佛教律典中对僧尼服饰的形制、材质、色彩、披着方式等都有所规定。敦煌五代时期比丘帽子、袈裟(大衣)、僧袍、裳(裙)、鞋履以及比丘尼袈裟(大衣)、上衣、裙子、鞋履等僧尼供养像服饰具有鲜明的特征。研究认为,敦煌五代时期僧尼供养像服饰是宗教性和世俗性的统一,既体现了源自印度的佛教律典中相关的规定和传统,也明显融合了汉族传统服装的款式和纹样。对敦煌僧尼供养像服饰的专题性研究,是全面化整体研究敦煌服饰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敦煌 僧尼供养像 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231窟阴伯伦夫妇供养像解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白天佑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T0002,共6页
作为供养人画像,莫高窟第231窟东壁门上阴伯伦夫妇供养像,无论造像组合、洞窟位置、结构布局等均表现出较为独特的性格。作为一类“原创性”图像,本文就此图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 莫高窟第231窟 东壁门上 《阴处士碑》 供养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宋敦煌石窟回鹘装女供养像与曹氏归义军的民族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83,131-133,共10页
回鹘装女供养像频繁出现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石窟中,其中以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为代表人物。另有天公主与曹议金分嫁到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几个女儿、以及他们在甘州和于阗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曹延禄),亦着回鹘装呈现。曹氏归义军政权奉中原... 回鹘装女供养像频繁出现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石窟中,其中以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为代表人物。另有天公主与曹议金分嫁到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几个女儿、以及他们在甘州和于阗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曹延禄),亦着回鹘装呈现。曹氏归义军政权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敦煌的主体民族仍然为汉族,在汉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石窟中的供养人及经变画中的人物画均以汉装为主流。回鹘装作为一种反传统的现象,回鹘天公主供养像在汉文化圈中坚持本民族的服饰出现在洞窟中,集中反映着曹氏作为粟特人后裔的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氏归义军 回鹘装 供养人画像 粟特人 回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粟特九姓胡人供养像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本文通过对敦煌石窟中粟特九姓胡人供养像基本资料及其特点的梳理和分析,就粟特九姓胡人对洞窟营建的贡献和粟特九姓胡人在洞窟中的供养功德观念两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敦煌石窟 供养人画像 粟特九姓胡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138窟智惠性供养像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6年第3期83-89,共7页
本文在对莫高窟第138窟主室东壁门上智惠性供养图像全面分析后,表明了第138窟作为阴家大窟,智惠性与洞窟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此智惠性与《阴处士碑》所记阴嘉政妹安国寺法律并非同一人,而是另有所指。学者们认为此洞窟系张承奉为其母亲... 本文在对莫高窟第138窟主室东壁门上智惠性供养图像全面分析后,表明了第138窟作为阴家大窟,智惠性与洞窟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此智惠性与《阴处士碑》所记阴嘉政妹安国寺法律并非同一人,而是另有所指。学者们认为此洞窟系张承奉为其母亲营建功德窟的可能性并不大。传统研究认为阴季丰、阴海晏与第138窟的关系问题,也有待作更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138窟 智惠性 供养人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与质性交叉视域下美岱召壁画供养人服饰造型特征再研究
10
作者 郭晓芳 王一桐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4,共13页
内蒙古土默特美岱召壁画中遗存大量供养人像,但是目前为止对于其服饰造型研究较少且集中于描述性研究。本文基于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梳理美岱召壁画之《阿勒坦汗家族礼佛图》中男子和女子供养人服饰的总体数量及其占比,深入分... 内蒙古土默特美岱召壁画中遗存大量供养人像,但是目前为止对于其服饰造型研究较少且集中于描述性研究。本文基于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梳理美岱召壁画之《阿勒坦汗家族礼佛图》中男子和女子供养人服饰的总体数量及其占比,深入分析其服饰部件具体形制,包括发髻与帽饰、比甲、外袍、内袍及云肩等,并与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及其他北方民族服饰文化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岱召壁画集中展现了明代蒙古民族的独特审美观念,并具有蒙古族本体文化与中原、藏传佛教及其他北方民族的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岱召壁画 《阿勒坦汗家族礼佛图》 量化与质性交叉性研究 蒙古族服饰 供养人服饰造型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世纪扎塘寺壁画之供养人题材研究
11
作者 张亚莎 罗延焱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佛教艺术中的供养人题材,从北传路线的角度看,早在汉晋时期已经出现。西北地区以敦煌石窟艺术为首的壁画群中可以见到供养人题材在唐宋时期大为盛行,形成一条与佛教教义教理传播并行的发展模式,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除了展示世俗社会权贵阶... 佛教艺术中的供养人题材,从北传路线的角度看,早在汉晋时期已经出现。西北地区以敦煌石窟艺术为首的壁画群中可以见到供养人题材在唐宋时期大为盛行,形成一条与佛教教义教理传播并行的发展模式,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除了展示世俗社会权贵阶层对佛教的尊崇膜拜,更具历史图像志价值,对当时的政治集团内权贵等级、社会分层乃至重大历史事件记录都多有涉及,大到统治集团人员的形象,小到服饰与等级制度,往往能以小见大,是极为珍贵的民族图像志资料。正因为如此,宗教艺术遗存中的供养人形象,更具有民俗风情记录的特征,是当时社会与习俗各个方面的图像记录。文章聚焦11世纪后期位于卫藏腹心区域的扎塘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形象,除了探讨扎塘寺早期壁画在卫藏11世纪佛教艺术史中的独特性,还就北宋年间卫藏艺术中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状况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养 扎塘寺 壁画 多民族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钟寺区石窟功德主研究——以第1、2窟供养人造像为中心
12
作者 孙琳 王毓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供养人造像是舍资造窟的功德主及其亲属礼佛供养的图像。通过对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1、2窟供养人造像的图像配置与细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重新澄清此两窟主像的人物身份,从而划定了石窟功德主的考察范围,并将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情... 供养人造像是舍资造窟的功德主及其亲属礼佛供养的图像。通过对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1、2窟供养人造像的图像配置与细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重新澄清此两窟主像的人物身份,从而划定了石窟功德主的考察范围,并将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情境中展开讨论,以期对关于石钟寺区石窟功德主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寺区石窟 功德主 第1、2窟 供养人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供养服务机构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机制与治理效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7,共12页
供养服务机构是推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可及的重要载体,但存在福利排斥和福利内卷化问题。从嵌入视角出发,建构空间嵌入—要素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服务嵌入五维分析框架,基于安徽L镇的田野调查,分析农村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实现嵌入... 供养服务机构是推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可及的重要载体,但存在福利排斥和福利内卷化问题。从嵌入视角出发,建构空间嵌入—要素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服务嵌入五维分析框架,基于安徽L镇的田野调查,分析农村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实现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的机制及其治理效能。研究发现,供养服务机构以空间嵌入为基础,多元主体协作养老资源整合推进要素嵌入,建构养老服务枢纽促进在地化养老服务生产实现结构嵌入,促使养老伦理向新家庭本位与公共本位并存转变,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下沉和“多养融合”嵌入式生活场域供给服务。供养服务机构转向发展探索新型嵌入式养老利于以嵌入式建构镇域养老共同体打破养老服务区隔,促进养老服务转介衔接提高养老服务效益以及生产赋能家庭养老次生公共价值,从而提高福利治理效能。未来还需从挖掘本土服务资源提高嵌入可持续性、加强嵌入后福利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提升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嵌入精准性等方面推进其养老服务长效嵌入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养服务机构 基本养老服务 福利内卷化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鹘王室儿童供养人及其服饰研究
14
作者 陈菊霞 刘宏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0,共10页
本文对敦煌石窟和新疆石窟中的回鹘王室儿童的排列规律、身份及其服饰特征做了全面考察,总结出三个主要特点:一、回鹘儿童多排列于父母供养像的前面,绝大多数作回首状,以此与身后的父母形成呼应关系;二、除幼童外,回鹘儿童的头冠和服饰... 本文对敦煌石窟和新疆石窟中的回鹘王室儿童的排列规律、身份及其服饰特征做了全面考察,总结出三个主要特点:一、回鹘儿童多排列于父母供养像的前面,绝大多数作回首状,以此与身后的父母形成呼应关系;二、除幼童外,回鹘儿童的头冠和服饰基本与父母保持一致,男童类同父亲,女童类同母亲;三、回鹘儿童多额前梳刘海,耳前留一绺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儿童 供养 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文写本《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汉译与研究
15
作者 达娃群宗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3,157,158,共14页
《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是一篇简短的佛教密乘仪轨文献,收录在藏文《丹珠尔》德格版和卓尼版中。西藏博物馆珍藏的《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梵文写本的发现,尚属首次。该仪轨系《阿罗波遮那成就法》所收录五篇密乘仪轨之一,内容涉及... 《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是一篇简短的佛教密乘仪轨文献,收录在藏文《丹珠尔》德格版和卓尼版中。西藏博物馆珍藏的《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梵文写本的发现,尚属首次。该仪轨系《阿罗波遮那成就法》所收录五篇密乘仪轨之一,内容涉及文殊供养方法、密咒、身相等。对《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进行梵藏对勘,能展现梵本作为较早版本的特色,更能直接反映化梵为藏过程中,藏族译师对原典的理解和“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字文殊怙主供养仪轨》 《阿罗波遮那成就法》 梵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家庭供养负担对化肥减量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李孟珍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11期93-97,共5页
减少化肥使用量已成为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20年的宏观截面数据,重点分析农村家庭供养负担对化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抚养比与农用化肥施用量存在显著的正... 减少化肥使用量已成为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20年的宏观截面数据,重点分析农村家庭供养负担对化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抚养比与农用化肥施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抚养比中少儿抚养比与农用化肥施用量成正相关关系,且作用显著;老年抚养比对农用化肥施用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制定化肥减量化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家庭供养负担差异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通过减轻家庭总体供养负担和少儿抚养负担推动化肥减量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供养负担 化肥减量 老年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五保供养的体制性问题和对策——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贡森 王列军 佘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在山东省基层的调查发现,五保供养法规不落实问题远比各级民政部门估计的要严重,特别是已保对象只占全体应保对象的40%左右。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关责任主体、保障内容和标准以及供养形式的规定先天不足和后天环境的不利变化。基... 在山东省基层的调查发现,五保供养法规不落实问题远比各级民政部门估计的要严重,特别是已保对象只占全体应保对象的40%左右。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关责任主体、保障内容和标准以及供养形式的规定先天不足和后天环境的不利变化。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就应按照积极的福利政策的思路,尽早修改现行的五保供养法规。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五保供养制度 农村 法制建设 衣民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杨团 张时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23,共7页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鳏寡孤独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一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江西省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在详细描述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后,从资金融资和服务传递两个视角...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鳏寡孤独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一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江西省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在详细描述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后,从资金融资和服务传递两个视角探究了其制度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五保供养制度 税费制度 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秀兰 徐月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6,共6页
自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来,五保供养制度由集体福利转为国家福利。这一转变克服了过去五保供养完全依赖村和乡镇经济的不确定或不稳定性,使五保供养的经费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发,更使... 自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来,五保供养制度由集体福利转为国家福利。这一转变克服了过去五保供养完全依赖村和乡镇经济的不确定或不稳定性,使五保供养的经费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发,更使这一制度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然而,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下,很多地区出现了“应保未保”和供养标准降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五保供养的性质发生变化以后,其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滞后,以及缺乏一个相应的对制度的运行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体系所致。为此,本文将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建设提出一个理论和操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税费体制 农村 五保供养制度 国家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费改革与农村五保户供养融资体系的制度化 被引量:19
20
作者 顾昕 降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自2002年税费改革在全国推展以来,五保供养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即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乡统筹”被取消,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由此,五保供养从集体福利向国家福利转型。由于在转型初期,各级政府间收入分享制... 自2002年税费改革在全国推展以来,五保供养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即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乡统筹”被取消,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由此,五保供养从集体福利向国家福利转型。由于在转型初期,各级政府间收入分享制度安排的混乱,导致五保供养缺乏明确、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出现供养标准下降的局面。为了弥补农村社会安全网中的这一漏洞,中央政府以推进横向公平为原则建立规范化的五保供养专项补助金制度,是一个短期内可行的政策选择。但长远来看,整合农村现有各种收入支持计划,建立制度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税费制度 农村 五保户供养制度 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