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清除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廖琪 蒋秋艳 +4 位作者 熊艳 王凤英 晏强 邹贵勉 眭维国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DSA的MFI[1 036(0~4 113)]较治疗前[6 446(2 999~12 905)]明显下降(Z=-2.503,P=0.012)。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仅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且通过术后DFPP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得到逆转。受者随访至今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DFPP治疗引起白蛋白水平下降。结论 DFPP可以有效清除受者体内的DSA,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肾移植 异性抗体(dsa) 受者 高致敏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Luminex技术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的变化特点研究
2
作者 廖涛 赵大强 +4 位作者 李思雯 韩飞 罗子寰 刘潇楠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小鼠分为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6对)和Balb/c→C3H皮肤移植组(6对)。皮肤移植后收集d0、d2、d4、d7、d13、d17、d28、d35、d42、d49、d56时间点血清...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小鼠分为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6对)和Balb/c→C3H皮肤移植组(6对)。皮肤移植后收集d0、d2、d4、d7、d13、d17、d28、d35、d42、d49、d56时间点血清并检测DSA-IgG和DSA-IgM。结果小鼠皮肤移植致敏后1周内DSA-IgG水平升高不明显,1~4周内IgG水平持续快速增长,4~8周IgG水平处于高峰平台稳定。皮肤移植后8周内DSA-IgM无明显变化。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DSA-IgG水平明显低于Balb/c→C3H组,两组在d2、d17、d28、d35、d42、d49和d56时间点的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DSAIgM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利用Balb/c→C3H适当提前皮肤移植后的肾移植手术时间,或改用免疫反应性更弱的Balb/c→C57BL/6组合有望建立排斥反应更弱的移植肾AM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异性抗体(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小鼠 免疫反应 肾移植 动物模型 免疫球蛋白(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和供体特异性抗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凯群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94-398,共5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而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DSA包括移植前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dn DSA)。预存DSA与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它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与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而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DSA包括移植前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dn DSA)。预存DSA与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它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与DSA的类型和强度有关;而dn DSA预示着AMR的开始,在慢性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移植肾功能和明显降低移植物的存活率。DSA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目前对于DSA相关AMR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有:(1)通过血浆置换清除抗体;(2)通过联合应用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或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抑制B细胞,减少抗体的产生;(3)利用补体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阻断补体活化;(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脾脏切除。通过DSA监测来预防AMR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血通过CD47-SIRPα信号负调控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耐受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小剑 何晓生 +3 位作者 吴现瑞 金常光 杨永广 兰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CD47-SIRPα信号在供体特异性输血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受体bm1小鼠按不同的移植前预处理分为3组:CD47WT-DST组、CD47KO-DST组、Non-DST组。7d后移植CD47WT/B6皮片,比较3组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DST后5... 【目的】探讨CD47-SIRPα信号在供体特异性输血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受体bm1小鼠按不同的移植前预处理分为3组:CD47WT-DST组、CD47KO-DST组、Non-DST组。7d后移植CD47WT/B6皮片,比较3组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DST后5、24h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情况;DST后5、24h行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免疫学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组织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CD47WT-DST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MST=(46.77±20.01)d]明显比Non-DST组延长(P<0.0001),而CD47KO-DST组明显加快皮肤移植物排斥反应,其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MST=(13.73±4.56)d]甚至比Non-DST组还短(P<0.05)。行CD47KO-DST的受体小鼠体内,DC上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47WT-DST组和Non-DST组(在5h,P<0.01;在24h,P<0.001)。同样,I-Ab(MHC-Ⅱ)表达水平在CD47KO-DST的受体小鼠体内也明显高于CD47WT-DST和Non-DST组(在5h,P<0.01;在24h,P<0.05)。CD47KO的供体脾细胞在受体内很快被受体清除。【结论】DST诱导耐受作用中供体细胞表达CD47是必需的,供受体间的CD47-SIRPα引发负性调节信号,负反馈调控DC的成熟和活化,抑制其抗原呈递作用,进而诱导供体特异性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输血 树突状细胞 皮肤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血与嵌合体发生及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宏 那万里 +3 位作者 傅耀文 岗崎肇 肖连升 郭应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436,440,共4页
目的 :研究供体特异性输血 (DST)患者末梢血中嵌合体的发生及其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肾移植患者 6 0例 ,分为 :A组 ,未行 DST的尸体肾移植 35例 (2 or 3HL A- mism atched) ;B组 ,未行 DST的活体肾移植 3例 ,HL A配型各... 目的 :研究供体特异性输血 (DST)患者末梢血中嵌合体的发生及其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肾移植患者 6 0例 ,分为 :A组 ,未行 DST的尸体肾移植 35例 (2 or 3HL A- mism atched) ;B组 ,未行 DST的活体肾移植 3例 ,HL A配型各位点无错配 ;C组 ,术前行 DST的活体肾移植 2 2例 (1 or 2 HL A- mism atched) ,利用 PCR- SSP法检测患者末梢血中的 HL A- DRB1基因。结果 :A组 1 2例 (34.3% )、B组 3例 (1 0 0 % )、C组 1 9例(86 .3% )发现了供体的 HL A- DRB1基因 ,证实有嵌合体发生。在 34例有嵌合体发生的病例中 1 4例 (4 1 .2 % )、2 6例无嵌合体存在的病例中有 1 0例 (38.5 % )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同时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次数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0 .0 5 )。另外 ,C组病例中嵌合体现象消失 ,PCR- SSP检测转为阴性时未见排斥反应病例发生。结论 :DST有利于促进嵌合体的形成 ,嵌合体现象与急性排斥反应间无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输血 嵌合 移植物排斥 肾移植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血在亲体肾移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宏 赵洪雯 +2 位作者 李敛 余荣杰 吴雄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血对亲体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52例亲体肾移植患者按是否进行供体特异性输血分为供体输血组和对照组,供体输血组于术前3d采集全血200—400ml,术中用于...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血对亲体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52例亲体肾移植患者按是否进行供体特异性输血分为供体输血组和对照组,供体输血组于术前3d采集全血200—400ml,术中用于受者;对照组术中随机使用库存血。对比分析两实验组在肾移植后移植肾的功能(血肌酐测定)、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发生率。结果供体输血组和对照组在供肾GFR、HLA配型、供者和受者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供体输血组术中输供体全血(334±56.4)ml,随机输注浓缩红细胞(238±105)ml;对照组输注浓缩红细胞(698±243)ml。供体输血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DG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7%、16.67%)。结论供体特异性输血可明显减少移植术中库存非亲体血使用量,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和DGF发生率,有效提高了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异性输血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ETEC K88菌毛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加工贮藏及体外抗粘附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学慧 王劼 +2 位作者 蒋思文 彭健 詹志春 《饲料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3-5,共3页
分离、纯化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ac菌毛蛋白,将其免疫产蛋鸡,经喷雾干燥制备抗ETEC菌毛抗原特异性卵黄抗体粉。间接ELISA法检测卵黄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140℃进气,65℃出气)对卵黄抗体活性无影响,加工前后抗体滴度均... 分离、纯化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ac菌毛蛋白,将其免疫产蛋鸡,经喷雾干燥制备抗ETEC菌毛抗原特异性卵黄抗体粉。间接ELISA法检测卵黄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140℃进气,65℃出气)对卵黄抗体活性无影响,加工前后抗体滴度均为1∶1280;卵黄抗体粉在90℃干热条件下处理5min后抗体效价下降50%,而90℃湿热条件下处理5min抗体效价无明显变化,但处理15min后下降75%;经过1h的干热或湿热处理,抗体均基本失活;4℃和常温下放置半年对卵黄抗体粉活性无影响;体外抑制粘附试验表明,抗K88卵黄抗体能抑制K88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ETEC 异性 K88菌毛 纯化 粘附性 间接ELISA法 抗体效价 贮藏 喷雾干燥 肠上皮细胞 湿热条件 抗体滴度 抗体活性 粘附试验 试验结果 加工前后 湿热处理 产肠毒素 大肠杆菌 外抑制 菌毛抗原 产蛋鸡 毛蛋白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8
作者 楼敏 皇甫玉珊 +2 位作者 薛琪 程云 刘洪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1-261,共1页
L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南于不能特异性识别和攻击靶细胞影响了LAK细胞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双特异抗体能同时识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使其特异地结合,选择性地将靶细胞杀死,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抗... L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南于不能特异性识别和攻击靶细胞影响了LAK细胞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双特异抗体能同时识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使其特异地结合,选择性地将靶细胞杀死,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抗CD3与抗HBs连接得到化学嵌合双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异性抗体 靶细胞 外研究 细胞毒作用 增殖 抗体 异性识别 嵌合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注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远涛 周洪澜 傅耀文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2)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3)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于术前7d、5d、3d分别接受共刺激因子封闭。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体脾脏内的树突状细胞的激活情况;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检测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排斥反应时及移植后150d行移植心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non-DST组比较(移植心中位生存时间为7d),CD47-/-组移植心中位存活时间较长(中位生存时间为42d),但其存活时间明显短于CD47+/+组(中位存活时间>150d,P<0.01)。与CD47+/+组比较,CD47-/-组受鼠脾脏内表达CD11c+CD86+、CD11c+I-Adhi树突状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P<0.05)。CD47-/-DST7d后,受鼠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而CD47+/+组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1)。CD47-/-组移植心受排斥时,心肌组织内可见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而CD47+/+组移植心术后150d时仍未见明显单个核细胞浸润,且与正常对照的心脏无明显差别。结论 DST细胞上CD47可以通过抑制受体树突状细胞激活及抑制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途径诱导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分化群47 异性输注 免疫耐受 信号调节蛋白α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mRNA剪接蛋白Tra2α特异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0
作者 陈献华 林万敏 +3 位作者 孙凯华 黄嘉 汪凌 徐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82-686,共5页
目的 :制备用于检测人胚胎组织Tra2α蛋白的特异抗体。方法 :选择Tra2α中特有的一段编码序列 (第 5 2~ 16 5位核苷酸 ) ,通过克隆至pGEX 3x表达载体形成GST融合基因 ,并以诱导表达和纯化的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 ,获得了抗Tra... 目的 :制备用于检测人胚胎组织Tra2α蛋白的特异抗体。方法 :选择Tra2α中特有的一段编码序列 (第 5 2~ 16 5位核苷酸 ) ,通过克隆至pGEX 3x表达载体形成GST融合基因 ,并以诱导表达和纯化的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 ,获得了抗Tra2α的血清。结果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该血清能特异地与人胎脑组织中的Tra2α蛋白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该血清能用于人胎脑组织中Tra2α蛋白分布的检测。结论 :所制备的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可用于人胚胎组织中Tra2α蛋白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鉴定 Tra2α mRNA剪接蛋白 异性抗原片段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天来 刘永光 +1 位作者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予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术后5 d患者出现突发尿少,移植肾区胀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分子升高至14.29%,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血清肌酐(Scr)升高达606μmol/L,予血浆置换1次(血浆2 000 ml),置换后给予单剂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8 d后复查PRA及DSA阴性,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随访至2011年6月,查PRA及DSA一直维持阴性,肾功能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反应性抗体 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茜 王长希 +8 位作者 李军 何润钧 刘龙山 邓素雄 费继光 邱江 陈国栋 黄刚 陈立中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对于符合AMR诊断的受者,比较分析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DSA类别、补体结合能力和移植肾病理组织Banff评分。对无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移植物进行Ka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在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中,HLA抗体的不同类别、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补体相关检测C1q结合力和C4d管周毛细血管沉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组织形态学损伤方面,两组在微血管炎、动脉内膜炎、肾小管-间质炎、移植肾小球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的Banf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稳定组,稳定组明显低于不符合排斥病理诊断的受者(P=0.002)。结论肾移植术后定期监测抗HLA抗体和做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查非常必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异性抗体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涛 杨哲 +2 位作者 张燕楠 韩飞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每组供、受体各9只)。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供...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每组供、受体各9只)。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水平和病理学表现,分析其排斥反应的特点。结果同系对照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在3个月观察期内均长期存活,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7.0±0.7)d、(2.6±0.5)d和(5.0±0.7)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预致敏组在心脏移植术后3 d、预致敏+环孢素组在心脏移植术后5 d DSA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致敏组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细胞破坏,形成间质炎,C4d少量沉积,CD3细胞大量浸润;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细胞破坏,形成毛细血管炎,C4d大量沉积,但是前者CD3细胞浸润多于后者。结论利用不同品系间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可成功建立实用性强的小鼠心脏移植急性AMR模型,为后续AMR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动物模型 异性抗体 C4D 环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涛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6-278,282,共4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异性抗体 C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成俊 夏穗生 +2 位作者 史晓峰 谢森 唐礼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TGF-β1基因的脾细胞;TGF-β1修饰的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7.0±3.3)d,与单纯脾细胞输注组(7.0±1.1)d和假处理组(6.3±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可明显减轻同种移植心脏的病理损伤。结论: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的耐受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心脏 基因修饰 脾细胞诱导 同种 大鼠 实验研究 耐受 TGF-β1基因 脾细胞输注 异性输注 者脾细胞 心脏移植模型 脂质转染 脾细胞 病理改变 稳定转染 存活时间 病理损伤 显著性 单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271,共10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AMR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本文对AMR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AMR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本文对AMR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中AMR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其主要成果以及移植肾AMR的主要病变特征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AMR提供依据,以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异性抗体(dsa)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 C4D 血栓性微血管病 慢性移植物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浩 宋少华 +2 位作者 杨璟辉 倪之嘉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4-1289,共6页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最终治疗手段,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细胞性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而体液性排斥反应即供体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仍是造成移植失败甚至受体死亡的重要因素。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最终治疗手段,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细胞性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而体液性排斥反应即供体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仍是造成移植失败甚至受体死亡的重要因素。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医学界对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认识还很有限。本文就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检测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异性抗体 液性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发生机制 检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HLA抗体相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淑宇 李月红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0-735,共6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是异体免疫的主要靶点,但HLA抗体阳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肾移植排斥反应。非HLA抗体是同种异体肾移植中供者基因表达的产物,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体和自身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是异体免疫的主要靶点,但HLA抗体阳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肾移植排斥反应。非HLA抗体是同种异体肾移植中供者基因表达的产物,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体和自身免疫相互作用、细胞外囊泡的介导作用等都可以触发免疫系统反应,促使非HLA抗体产生。多项研究表明非HLA抗体是诱发排斥反应、影响肾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肾移植非HLA抗体类型及形成机制进行综述,总结非HLA抗体相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肾移植术后非HLA抗体相关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 异性抗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外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19
作者 郭予和 陈伟翔 +3 位作者 尹威 潘光辉 马俊杰 陈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1-1034,1038,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人存活率为96.8%、89.4%、78.6%,阳性者为93.5%、81.6%、65.4%,而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肾存活率为95.9%、84.8%、63.1%,阳性者为92.3%、74.1%、51.9%,两组移植人/肾间生存曲线均有统计学差异(人/肾log-rank检验χ2=9.623/11.019,P=0.002/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A水平是影响人/肾存活的重要因素(P<0.001),PRA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OR=8.25,95%CI=2.86-5.72,P<0.001)。术前PRA阴性受者术后5年、10年血肌酐均较术前PRA阳性者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1年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此外,PRA与术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出现相关(OR=6.89,95%CI=4.52-9.17,P<0.05)。结论:PRA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术后更应注重PRA阳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及DSA的监测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反应性抗体 HLA 急性排斥反应 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腺病毒3型六邻体蛋白的截短表达、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20
作者 严昊 朱远茂 +5 位作者 史鸿飞 王雪枝 蔡红 王姝 马磊 薛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为制备牛腺病毒3型(BAV-3)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截短表达了BAV-3六邻体蛋白(Hexon),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出14株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14株MAbs均具有良好... 为制备牛腺病毒3型(BAV-3)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截短表达了BAV-3六邻体蛋白(Hexon),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出14株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14株MAbs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这些MAbs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其中一株1F8亲和力最强,可以用于检测BAV-3。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BAV-3抗原表位及研发相应的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腺病毒3型 六邻蛋白 单克隆抗体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