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清除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廖琪 蒋秋艳 +4 位作者 熊艳 王凤英 晏强 邹贵勉 眭维国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DSA的MFI[1 036(0~4 113)]较治疗前[6 446(2 999~12 905)]明显下降(Z=-2.503,P=0.012)。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仅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且通过术后DFPP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得到逆转。受者随访至今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DFPP治疗引起白蛋白水平下降。结论 DFPP可以有效清除受者体内的DSA,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受者 高致敏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Luminex技术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的变化特点研究
2
作者 廖涛 赵大强 +4 位作者 李思雯 韩飞 罗子寰 刘潇楠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小鼠分为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6对)和Balb/c→C3H皮肤移植组(6对)。皮肤移植后收集d0、d2、d4、d7、d13、d17、d28、d35、d42、d49、d56时间点血清...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小鼠分为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6对)和Balb/c→C3H皮肤移植组(6对)。皮肤移植后收集d0、d2、d4、d7、d13、d17、d28、d35、d42、d49、d56时间点血清并检测DSA-IgG和DSA-IgM。结果小鼠皮肤移植致敏后1周内DSA-IgG水平升高不明显,1~4周内IgG水平持续快速增长,4~8周IgG水平处于高峰平台稳定。皮肤移植后8周内DSA-IgM无明显变化。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DSA-IgG水平明显低于Balb/c→C3H组,两组在d2、d17、d28、d35、d42、d49和d56时间点的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DSAIgM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利用Balb/c→C3H适当提前皮肤移植后的肾移植手术时间,或改用免疫反应性更弱的Balb/c→C57BL/6组合有望建立排斥反应更弱的移植肾AM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小鼠 免疫反应 肾移植 动物模型 免疫球蛋白(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和供体特异性抗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凯群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94-398,共5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而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DSA包括移植前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dn DSA)。预存DSA与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它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与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而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DSA包括移植前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dn DSA)。预存DSA与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它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与DSA的类型和强度有关;而dn DSA预示着AMR的开始,在慢性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移植肾功能和明显降低移植物的存活率。DSA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目前对于DSA相关AMR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有:(1)通过血浆置换清除抗体;(2)通过联合应用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或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抑制B细胞,减少抗体的产生;(3)利用补体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阻断补体活化;(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脾脏切除。通过DSA监测来预防AMR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天来 刘永光 +1 位作者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予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术后5 d患者出现突发尿少,移植肾区胀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分子升高至14.29%,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血清肌酐(Scr)升高达606μmol/L,予血浆置换1次(血浆2 000 ml),置换后给予单剂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8 d后复查PRA及DSA阴性,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随访至2011年6月,查PRA及DSA一直维持阴性,肾功能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反应性抗体 供体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傅茜 王长希 +8 位作者 李军 何润钧 刘龙山 邓素雄 费继光 邱江 陈国栋 黄刚 陈立中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对于符合AMR诊断的受者,比较分析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DSA类别、补体结合能力和移植肾病理组织Banff评分。对无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移植物进行Ka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在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中,HLA抗体的不同类别、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补体相关检测C1q结合力和C4d管周毛细血管沉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组织形态学损伤方面,两组在微血管炎、动脉内膜炎、肾小管-间质炎、移植肾小球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的Banf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稳定组,稳定组明显低于不符合排斥病理诊断的受者(P=0.002)。结论肾移植术后定期监测抗HLA抗体和做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查非常必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涛 杨哲 +2 位作者 张燕楠 韩飞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每组供、受体各9只)。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供...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每组供、受体各9只)。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水平和病理学表现,分析其排斥反应的特点。结果同系对照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在3个月观察期内均长期存活,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7.0±0.7)d、(2.6±0.5)d和(5.0±0.7)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预致敏组在心脏移植术后3 d、预致敏+环孢素组在心脏移植术后5 d DSA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致敏组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细胞破坏,形成间质炎,C4d少量沉积,CD3细胞大量浸润;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细胞破坏,形成毛细血管炎,C4d大量沉积,但是前者CD3细胞浸润多于后者。结论利用不同品系间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可成功建立实用性强的小鼠心脏移植急性AMR模型,为后续AMR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动物模型 供体特异性抗体 C4D 环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涛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6-278,282,共4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C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浩 宋少华 +2 位作者 杨璟辉 倪之嘉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4-1289,共6页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最终治疗手段,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细胞性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而体液性排斥反应即供体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仍是造成移植失败甚至受体死亡的重要因素。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最终治疗手段,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细胞性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而体液性排斥反应即供体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仍是造成移植失败甚至受体死亡的重要因素。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医学界对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认识还很有限。本文就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检测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 液性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发生机制 检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9
作者 郭予和 陈伟翔 +3 位作者 尹威 潘光辉 马俊杰 陈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1-1034,1038,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人存活率为96.8%、89.4%、78.6%,阳性者为93.5%、81.6%、65.4%,而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肾存活率为95.9%、84.8%、63.1%,阳性者为92.3%、74.1%、51.9%,两组移植人/肾间生存曲线均有统计学差异(人/肾log-rank检验χ2=9.623/11.019,P=0.002/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A水平是影响人/肾存活的重要因素(P<0.001),PRA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OR=8.25,95%CI=2.86-5.72,P<0.001)。术前PRA阴性受者术后5年、10年血肌酐均较术前PRA阳性者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1年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此外,PRA与术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出现相关(OR=6.89,95%CI=4.52-9.17,P<0.05)。结论:PRA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术后更应注重PRA阳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及DSA的监测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反应性抗体 HLA 急性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超 孟醒初 +9 位作者 董冲 王凯 郑卫萍 覃虹 韩潮 杨洋 张复波 曹顺琪 徐敏 高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小儿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血型相合情况分为A组(供、受者血型相同,165例)、B组(供、受者血型相合,42例)、C组(供、受者血型不合,35例)。观察并比较3... 目的探讨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小儿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血型相合情况分为A组(供、受者血型相同,165例)、B组(供、受者血型相合,42例)、C组(供、受者血型不合,35例)。观察并比较3组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产生情况;分析C组供、受者血型分布及红细胞抗体产生情况;比较3组受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3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DSA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体为主,多为抗HLA-DR和抗HLA-DQ。C组肝移植受者术后红细胞抗体多为IgM,所有抗体滴度均为≤12。3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扩大肝移植供者来源,挽救患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合 儿童受者 肝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 红细胞抗体 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调节性T细胞免疫疗法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俣 李佩璐 +1 位作者 葛军 蒋廷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7-552,共6页
调节性T细胞(Treg)是对机体进行免疫负调控的一类T细胞亚群,具有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对Treg进行特异性的改造,可以成功地将供体特异性抗原嵌合到Treg表面,从而实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为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 调节性T细胞(Treg)是对机体进行免疫负调控的一类T细胞亚群,具有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对Treg进行特异性的改造,可以成功地将供体特异性抗原嵌合到Treg表面,从而实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为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Treg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CAR-Treg技术实现的主要难点及其在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CAR-Treg在器官移植领域应用的机会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调节性T细胞(Treg) 嵌合抗原受(CAR)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移植免疫耐受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毅 蒋鸿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KT)受者的选择、亲属活体供者的选择、受者的术前准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与治疗、并... 为了进一步规范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KT)受者的选择、亲属活体供者的选择、受者的术前准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与治疗、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终末期肾病 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6,共7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活体肾移植的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活体肾移植的基本原则、活体供肾者的医学评估和选择、活体肾移植受者的评估、活体供肾切取术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肾切取术 人类白细胞抗原 供体特异性抗体 肾小球滤过率 ABO血型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移植受者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及其监控防治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勉 陈冬利 +1 位作者 吴国生 赵青川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仍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移植免疫反应的深入了解,体液免疫因素在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与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有赖于对排斥反应、感染等因素的有效监控防治及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嵌合现象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感染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行脱敏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鑫 孙泽家 +5 位作者 蔡继飞 李馨 刘航 任亮 张小东 王玮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5-370,共6页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钠+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FK506血药浓度、DSA滴度、C3d结合性DSA(C3d-DSA)滴度及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12个月,Scr下降并稳定在130μmol/L,BUN维持在3.9 mmol/L,DSA水平明显下降,C3d-DSA阴性。术后4个月和9个月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测均为C4d阳性,提示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患者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术前使用硼替佐米脱敏方案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体内DSA水平,避免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高致敏移植患者术前脱敏治疗可选择硼替佐米在内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硼替佐米 脱敏 免疫球蛋白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慢性 活动性 C4D C3D 周围神经病变 肾功能 他克莫司(FK5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存DSA强阳性患者二次肾移植诊治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玉洁 马锡慧 +3 位作者 韩永 毕丽丽 张文慧 肖漓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2-234,237,共4页
预存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是肾移植的禁忌证。预存DSA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使致敏患者存活率降低,直接影响肾移植结果。本文总结1例预存DSA强阳性患者,在二次肾移植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输注、持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滴注,并大剂... 预存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是肾移植的禁忌证。预存DSA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使致敏患者存活率降低,直接影响肾移植结果。本文总结1例预存DSA强阳性患者,在二次肾移植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输注、持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滴注,并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方案,抗HLAⅡ类抗体滴度显著降低。术后动态监测该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DSA水平,早期发现排斥反应,及时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排斥反应,取得良好效果,患者DSA消失。术后随访5个月,移植肾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反应性抗体(PRA) 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 ATC器官移植国际前沿热点及新进展概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祥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233,共12页
本文概述了2019年美国移植年会(ATC)器官移植临床及应用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前沿热点内容,涉及移植科医师普遍关切的移植临床重点及难点,包括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免疫学机制、风险因素、预后评估及重要生物... 本文概述了2019年美国移植年会(ATC)器官移植临床及应用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前沿热点内容,涉及移植科医师普遍关切的移植临床重点及难点,包括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免疫学机制、风险因素、预后评估及重要生物学标志,高致敏患者的去致敏策略及AMR防治进展,临床免疫耐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移植相关感染的热点及防治进展,对供肾机械灌注方法的简要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移植年会(ATC)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免疫耐受 移植免疫 移植感染 机械灌注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 ATC器官移植前沿热点及新进展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祥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9,共9页
概述了2018年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器官移植临床及应用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前沿热点内容,包括临床免疫耐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与移植肾失功相关风险分层、风险评估和预示;去致敏、AMR防治进展,新型免疫抑... 概述了2018年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器官移植临床及应用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前沿热点内容,包括临床免疫耐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与移植肾失功相关风险分层、风险评估和预示;去致敏、AMR防治进展,新型免疫抑制剂及新方案优化组合应用,移植免疫监测及免疫预示;科学评估及扩大供体器官来源,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供肾的利用;移植相关感染防治;再生医学与异种移植进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丙型肝炎病毒(HCV) 移植免疫 抗体 移植感染 异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ATC器官移植国际前沿热点及新进展
19
作者 王祥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3,40,共9页
概述了2017年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器官移植临床及应用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前沿热点内容,包括扩大供体器官来源,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供体供肾的利用;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移植肾失功风险评估和预示;去致敏... 概述了2017年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器官移植临床及应用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前沿热点内容,包括扩大供体器官来源,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供体供肾的利用;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移植肾失功风险评估和预示;去致敏、防治AMR的各类抗体应用进展;临床免疫耐受主要方案、策略及长期随访新近结果;移植免疫监测及免疫预示;移植受体相关感染防治及病毒免疫机制;异种移植进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 丙型肝炎病毒(HCV)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移植免疫 抗体 移植感染 异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肾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伟杰 昌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7-551,共5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再次肾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再次肾移植的适应证,移植肾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供、受者的免疫学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及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监测等方面,制订本... 为了进一步规范再次肾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再次肾移植的适应证,移植肾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供、受者的免疫学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及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监测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再次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感染 恶性肿瘤 移植物失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