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治理启示:贵州黔东南侗族村寨的案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荣芳 高梦瑶 +1 位作者 许园婧 周政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67,共7页
乡村文化治理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背景下提出,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和促进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越来越多公共空间正在介入乡村文化治理,但相关研究中缺少乡村公共空间对文化治理实际效果转化具... 乡村文化治理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背景下提出,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和促进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越来越多公共空间正在介入乡村文化治理,但相关研究中缺少乡村公共空间对文化治理实际效果转化具体路径的阐释工具,也未明确识别出在乡村文化治理中起关键作用的具体空间要素与组织形式。本研究构建“以文化为中介的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治理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黔东南侗族村寨公共空间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具体分析了侗族村寨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特征、组织方式特征,在其反映出的空间向心性、组织层级性、对文化符号的心理认同及对地方知识的代际传承等关键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空间生产、服务递送、治理嵌入、人心凝聚”四项治理关键路径,以期在理论拓展和未来实践两个层面上实现对“文化善治”的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文化特征 文化治理 善治 侗族村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侗族村寨空间形态研究——以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满德如 黄经南 王国恩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126,共10页
西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其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往往保存较完整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通常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和结晶。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村寨对保护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空间以及... 西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其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往往保存较完整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通常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和结晶。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村寨对保护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空间以及传承其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保护研究多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村寨布局和空间形态的角度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通过从选址、空间形态、道路结构和公共空间等方面探讨侗族村寨空间形态的特征及构成规律,并从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其空间形态的成因,以期为侗寨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肇兴 侗族村寨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山地苗族与侗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的分异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丹 郭泺 吕靓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1期44-52,共9页
以黔东南州统计数据、野外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基于Arc GIS10,对黔东南山区内分布的苗族村寨和侗族村寨点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苗族村寨和侗族村寨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等数据,计算了不同苗寨点和侗寨点... 以黔东南州统计数据、野外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基于Arc GIS10,对黔东南山区内分布的苗族村寨和侗族村寨点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苗族村寨和侗族村寨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等数据,计算了不同苗寨点和侗寨点与水系和道路的距离,基于Getis-ord General G函数对苗寨和侗寨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苗族村寨分布于273—1256 m的高程、1.14—36.11°的坡度范围内,南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苗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处于9—1349 m的范围内;侗族村寨分布于244—915 m的高程、1.64—30.44°的坡度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东坡,侗族村寨与水系的距离在2—1259 m之间。空间点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苗族村寨在海拔和坡向上属于高值聚集,而侗族村寨只坡度上属于高值聚集,地形对苗寨的分布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苗族村寨 侗族村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秩序理念下对侗族村寨孝养关系的思考——以贵州从江县下江镇平寨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法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8-81,共4页
随着现代性追求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侗族村寨平寨的孝养关系在人口流动与代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变化,但平寨的孝文化仍然是养老秩序的维系力量,平寨保障养老秩序的机制——单系偏重的制度安排与内在习惯的传统行为,仍强有力地规范着秩... 随着现代性追求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侗族村寨平寨的孝养关系在人口流动与代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变化,但平寨的孝文化仍然是养老秩序的维系力量,平寨保障养老秩序的机制——单系偏重的制度安排与内在习惯的传统行为,仍强有力地规范着秩序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人口 社会秩序 侗族村寨 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村寨选址布局特征及其生态智慧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文俊 孙明艳 《风景园林》 2018年第6期69-72,共4页
以湘桂黔侗族聚居区统计数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侗族村寨的选址布局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结果表明:1)传统侗族村寨主要在海拔500~900m,坡度7°~15°,坡向为北或西北方,... 以湘桂黔侗族聚居区统计数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侗族村寨的选址布局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结果表明:1)传统侗族村寨主要在海拔500~900m,坡度7°~15°,坡向为北或西北方,与水源距离小于100m的区域选址建寨;2)侗族村寨整体上在高程、坡度、坡向和与水系距离上属于高值分布,侗族村寨选址布局的空间特征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传统侗寨的选址布局具有地势中等、坡度适宜、背风向阳、易取水的特点,蕴含着主动适应环境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思想,对于维持人地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侗族村寨 选址布局 生态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通道县侗族村寨传统绿化植物的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昌知 陆明鑫 +5 位作者 吴子斌 吴合意 陆松全 杨丹 杨娜 杨昌岩 《绿色科技》 2015年第2期43-45,共3页
指出了侗族聚居的村寨,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他们的祖先把村寨的后龙山封为风水林,古树封为"神树"。同时,还在村寨前后左右、溪河边、寨中鱼塘的空隙地栽植多种植物。对此作了调查,结果表明:侗族村寨传统绿... 指出了侗族聚居的村寨,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他们的祖先把村寨的后龙山封为风水林,古树封为"神树"。同时,还在村寨前后左右、溪河边、寨中鱼塘的空隙地栽植多种植物。对此作了调查,结果表明:侗族村寨传统绿化植物有47科91属13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植物 侗族村寨 实地调查 通道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黔东南州从江县特色侗族村寨建设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雪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11期64-66,共3页
特色民族村寨既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创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民族工作以及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黔东南州从江县的特色侗族村寨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黔东南州从江县特... 特色民族村寨既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创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民族工作以及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黔东南州从江县的特色侗族村寨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黔东南州从江县特色侗族村寨建设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黔东南州从江县特色侗族村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产业发展、民族特色以及全员参与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创新特色侗族村寨建设提出了对策,如以顶层设计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关键、以民族特色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黔东南州从江县 特色侗族村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通道县侗族聚居村寨环境生态系统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子斌 龙丁秀 +4 位作者 陆志旺 吴仕华 杨雅馨 杨丹 杨昌岩 《绿色科技》 2016年第6期70-73,75,共5页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聚居的村寨风光秀丽,寨前是田园阡陌,寨后是翠绿山林,村寨左右还有竹或古老的风景林,溪流绕寨而行或从村寨中穿过,寨中有鱼塘。他们利用宗教信仰、侗款、山标、树标等多种传统形式,保护了自己...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聚居的村寨风光秀丽,寨前是田园阡陌,寨后是翠绿山林,村寨左右还有竹或古老的风景林,溪流绕寨而行或从村寨中穿过,寨中有鱼塘。他们利用宗教信仰、侗款、山标、树标等多种传统形式,保护了自己聚居村寨周围自然环境,这种传统文化代代流传至今,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创造了优良条件。通过近年来深入通道县侗族的聚居村寨,对聚居环境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植物资源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侗族聚居的村寨周围区域内存在2个一级生态系统,即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6个亚系统,13个子系统,7个植被类型,62个植物群系,树种资源35科、62属、10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侗族村寨 生态调查 通道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传统聚落观念与环境的交融 被引量:4
9
作者 石开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4-68,共5页
居住在黔湘桂三省(区)毗邻地带的侗族,在村寨聚落位置的选择上多依山傍水,构成其聚落的有民居、鼓楼、风雨桥、凉亭以及后龙山的参天古树等;在村旁有弯曲的河流,在寨内有鱼塘及为青石板铺就的主要干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乐于行善... 居住在黔湘桂三省(区)毗邻地带的侗族,在村寨聚落位置的选择上多依山傍水,构成其聚落的有民居、鼓楼、风雨桥、凉亭以及后龙山的参天古树等;在村旁有弯曲的河流,在寨内有鱼塘及为青石板铺就的主要干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乐于行善好施,修桥补路。使每一个到过侗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聚落 风水观念 自然环境 风雨桥 百越民族 房屋 村寨聚落 侗族村寨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俗学角度看侗族渔业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佺新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278-281,共4页
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200万①。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交界地区,位置正处于大西南中心。侗族地区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交界地带,是全国水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②;又是全国十大林区之一,森林蓄量列... 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200万①。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交界地区,位置正处于大西南中心。侗族地区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交界地带,是全国水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②;又是全国十大林区之一,森林蓄量列全国第二位。森林资源丰富,水土就可以保持得好,给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村寨 民俗学 长江水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 发展创造 少数民族 贵州省 渔业发展 稻田养鱼 百越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岭南习俗看侗族来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民 《思想战线》 1983年第3期45-50,58,共7页
侗族的来源问题,是当代学者和广大侗族人民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不少同志、专家、学者,为此杜撰文章,各抒己见。笔者亦于1980年写出一文,题为《从〈祭祖歌〉探讨侗族迁徙》,刊于《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认为侗族先民来自岭南梧... 侗族的来源问题,是当代学者和广大侗族人民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不少同志、专家、学者,为此杜撰文章,各抒己见。笔者亦于1980年写出一文,题为《从〈祭祖歌〉探讨侗族迁徙》,刊于《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认为侗族先民来自岭南梧州等地。1982年,又从侗族宗教信仰方面,作《萨岁考略》,载于该刊第三期。现再就文献记载和调查资料,将侗族习俗与岭南习俗作一比较,借以佐证。一、节日。宋《寰宇记》说;“窦州”(广东信宜)、“昭州”(广西平乐)“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又说:“南仪州(广西岑溪),俗不知岁,唯用八月酉日为腊,长幼相尉贺,以为年初,《郝志》曰:“高(广东高州)以谷熟时,取戌日为腊,廉(合浦)之高凉,以十月为岁首”。所谓“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村寨 岭南 习俗 广西 贵州 重大问题 通道县 梧州 黎平 榕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侗族鼓楼文化
12
作者 孙兰洁 张世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1-87,共7页
鼓楼是指聚居于我国西南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的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它以鼓楼为主体,包括寨、凉亭、花桥等附属建筑的鼓楼建筑群体。鼓楼建筑群造型美观、结构独特,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形成了集建筑、雕塑、绘... 鼓楼是指聚居于我国西南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的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它以鼓楼为主体,包括寨、凉亭、花桥等附属建筑的鼓楼建筑群体。鼓楼建筑群造型美观、结构独特,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形成了集建筑、雕塑、绘画和社会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性的文化体。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被学术界誉为“鼓楼文化”。一鼓楼产生发展的背景当人们步入侗乡山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雄伟壮观的鼓楼。鼓楼是侗寨的的标志,民族传世之宝。侗家人也自豪地自称为“鼓楼儿女”。侗族鼓楼建于何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鼓楼 侗族村寨 文化环境 社会功能 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 建筑群体 社会文化 建筑艺术 附属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下的冠洞侗寨公共设施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智君 宋琳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52-363,383,共13页
目的让公共设施既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同时又兼具文化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方法通过KJ法找出影响使用者体验度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将这些因素的因果关系通过向量的方式转化为矩阵,通过布尔运算得出可达矩阵,根据矩阵坐标的优... 目的让公共设施既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同时又兼具文化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方法通过KJ法找出影响使用者体验度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将这些因素的因果关系通过向量的方式转化为矩阵,通过布尔运算得出可达矩阵,根据矩阵坐标的优先关系可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识别性低,以此作为优化设计引入地域文化的切入点。之后对冠洞侗寨地域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建筑和服饰文化进行实践,对其造型、纹样和色彩进行简化提取,再以灯具、指示标识和桌椅为设计对象,通过直接、间接或创新的方式应用到设计实践之中,最后得到优化后的公共设施设计方案。结论通过将地域文化与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设施的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冠洞侗寨传统的保护和创新,为今后其他侗寨的公共设施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公共设施 KJ法 地域文化 侗族村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款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14
作者 黄松艳 周浩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1期245-248,共4页
侗款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高效管理、民主规范、融洽自治的治理特性仍在现代侗族村寨乡村治理建设中凸显;传承发展好侗款文化将助力侗族村寨乡村治理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动侗款文化进一... 侗款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高效管理、民主规范、融洽自治的治理特性仍在现代侗族村寨乡村治理建设中凸显;传承发展好侗款文化将助力侗族村寨乡村治理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动侗款文化进一步的传承发展,文章以侗族村寨大团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等方式展开调查研究,调研发现,侗款文化的传承发展存在传承主体接续不畅、文化生存空间缩减、文化治理功能发挥不足等突出困境;基于此,应该积极培育侗款文化传承主体、加大侗款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切实优化乡村文化治理机制,有效推进侗款文化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侗族村寨 文化生存空间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困境与对策 质性访谈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魁胆“无案村”的和谐密码
15
作者 刘芳俊 吴如雄 《村委主任》 2019年第7期19-19,共1页
处大山之巅的魁胆村,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的一个侗族村寨,60年来,因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与刑事案件,成了当地的传奇。这是灭荒造林全国劳动模范王佑求的故乡,曾被全国绿化委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还被贵州省公安厅评为“群防... 处大山之巅的魁胆村,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的一个侗族村寨,60年来,因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与刑事案件,成了当地的传奇。这是灭荒造林全国劳动模范王佑求的故乡,曾被全国绿化委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还被贵州省公安厅评为“群防群治先进单位”,也是“无辍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无吸毒、青年有技术、少年有文化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 和谐 全国劳动模范 造林绿化 侗族村寨 刑事案件 群防群治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风情街 悠悠溢乡愁——广西木制建筑赏析之三十四
16
作者 熊晓庆 《广西林业》 2018年第7期33-34,共2页
依山傍水的寨子,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庄重典雅的寨门,气势恢宏的风雨桥,高大挺拔的鼓楼,精巧实用的吊脚楼,精致美观的戏台,清幽婉转的亭廊,悠扬舒朗的水车,青石错落的小道……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从湖面望去,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仿佛是从水... 依山傍水的寨子,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庄重典雅的寨门,气势恢宏的风雨桥,高大挺拔的鼓楼,精巧实用的吊脚楼,精致美观的戏台,清幽婉转的亭廊,悠扬舒朗的水车,青石错落的小道……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从湖面望去,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仿佛是从水中生长出来的,一派悠悠古韵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宁静秀丽的民族风俗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湖 风雨桥 吊脚楼 民族风情 侗族村寨 营造技艺 梁柱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乡明珠——高露
17
作者 于志海 《广西林业》 1992年第3期28-28,共1页
三江县的西南面有个鲜为人知的侗族村寨——高露。这里:树茂茶青山河丽,林深鸟语稻香浓;云雾开处侗楼现,夕阳辉映柚果红。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把这里装扮得好似人间仙境。村边耸立的两株胸围近5m,高20多 m 的参天古杉告诉人... 三江县的西南面有个鲜为人知的侗族村寨——高露。这里:树茂茶青山河丽,林深鸟语稻香浓;云雾开处侗楼现,夕阳辉映柚果红。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把这里装扮得好似人间仙境。村边耸立的两株胸围近5m,高20多 m 的参天古杉告诉人们:这里是杉树之乡。高露地处榕江河流域,土壤肥沃,适宜杉木生长,据县志记载:“榕江一带盛产杉木,木排商贾云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生长 侗族人民 人间仙境 江河流域 侗族村寨 稻香 三江县 侗乡 柚果 林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