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过程及机制——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 |
杨立国
王佳琴
刘旭
|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民族旅游地文化商品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小黄侗族大歌为例 |
孙九霞
吴韬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5
|
|
3
|
侗族大歌的起源、传承及现代发展——以黔东南州小黄村为例 |
杨莉
卢芝艳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4
|
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
乔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5
|
侗族大歌生态元素发微——以贵州省宰荡村为例 |
谭厚锋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2 |
7
|
|
6
|
建国以来侗族大歌的创新发展 |
龙昭宝
龙耀宏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8 |
3
|
|
7
|
侗族大歌的种类及特征 |
肖育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8
|
侗族大歌传承机制及其青年传承人群体考察 |
李斯颖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5 |
2
|
|
9
|
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探析 |
向少华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0
|
侗族大歌的时尚传播--以音乐剧《嘠老》为例 |
扶燕
龙国洪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1
|
论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美学特征 |
吴姗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2
|
论侗族大歌的文化生态价值 |
谢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侗族大歌的旅游实践、地方性重构与族群认同——贵州肇兴侗寨案例 |
杨洋
蔡溢
范乐乐
殷红梅
周星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3
|
|
14
|
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及生存现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大歌调查为例 |
谢琛
孙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从“缺位”到“共生”:侗族大歌舞台化的主体性困境与突破 |
李丝
资利萍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23 |
1
|
|
16
|
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与发展——以侗族大歌为例 |
刘慧群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7
|
论侗族大歌的当代传播策略 |
谭榕榕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3 |
5
|
|
18
|
非遗“传统感”的影像化书写——以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为例 |
高冬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9
|
新时期侗族大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韩东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由电视纪录片《侗族大歌》探寻侗戏非遗的多维价值 |
徐小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