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格架模型
被引量:
28
1
作者
焦养泉
王双明
+3 位作者
范立民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11-2422,共12页
地下水与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密切共生,直接制约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长远规划。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几十年勘查实践表明侏罗纪含煤岩系除具有5套(组)可采煤层外,还伴生有丰富的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高岭土和石英砂等...
地下水与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密切共生,直接制约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长远规划。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几十年勘查实践表明侏罗纪含煤岩系除具有5套(组)可采煤层外,还伴生有丰富的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基于已往对鄂尔多斯盆地的认知和经验,认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和输导通道是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其中,潜在的地下水补给水源包含3套地下水储层(直罗组底部含水层、下白垩统洛河组含水层和罗汉洞组含水层)和地表水系;地下水输导通道则包含了区域规模的骨架砂体、不整合界面、断裂系统和人工采动裂隙系统等四大类型。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水害”,通常是原有的地下水系统被动揭露或者被破坏的表现,是人为因素连通了地下水水源与人工作业面从而导致地下水的泄漏。聚焦侏罗纪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安全开发,一方面需要深入总结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更进一步则需要揭示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矿产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含煤岩系地下水的格架模型,以此为煤系资源开发和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在鄂尔多斯盆地,由于构造背景的差异,在不同地区地下水水源类型、输导通道类型、含煤岩系产状、矿产类型组合等都不尽相同,构成的地下水格架模型也因地而异,因此需要区别对待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系
统
侏罗纪含煤岩系
鄂尔多斯盆地
补给水源
输导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及远景预测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聪聪
张光超
牛军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煤盆地类型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和小型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且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最终圈定了卡姆斯特、奥塔乌开给什、青格里、哈拉通沟、迪伦山-喀拉玛盖、托斯特-乌伦古6个(预测)含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含煤岩系
赋煤特征
远景预测
阿勒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聚煤规律及其对古气候和铀成矿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
21
3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1 位作者
荣辉
张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31-2345,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不限于延安组,其始于富县组沉积末期(Toarcian晚期),终于直罗组沉积早中期(Bathonian期)。关注侏罗纪含煤岩系衰退演化阶段的直罗组聚煤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的...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不限于延安组,其始于富县组沉积末期(Toarcian晚期),终于直罗组沉积早中期(Bathonian期)。关注侏罗纪含煤岩系衰退演化阶段的直罗组聚煤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的地层结构,重塑Bathonian期古气候变化和迁移的细节过程,还有助于从外部还原介质的角度剖析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环境。结合区域露头调查并通过大范围钻孔资料的地层对比发现,在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全盆地具有较大范围的聚煤作用,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说明此时的古气候尚处于潮湿环境。但是,聚煤规模却远不如延安组,以发育薄煤层、煤线和碳质泥岩为特征,说明Bathonian期鄂尔多斯盆地总体处于由潮湿向干旱转变的古气候背景中。调查发现,从直罗组下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全盆地聚煤作用步调不尽一致。此阶段,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聚煤作用终结,预示古气候已转变为干旱型。而在盆地北部和西部,聚煤作用持续发育,自东向西聚煤层位逐渐抬升,目前见到最高的聚煤层位位于贺兰山二道岭地区的直罗组中上段,煤层最厚可达6.60 m。这预示着,始于Toarcian晚期开始形成的潮湿古气候经由Aalenian-Bajocian期和Bathonian期的演化,最终从贺兰山二道岭地区退出而被干旱古气候所取代,古气候迁移的途径为南东—北西向。近10 a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煤铀兼探”实践证实,直罗组微弱的聚煤作用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关键制约因素(外部还原介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层位,而且直接参与到了铀成矿的全过程之中。直罗组微弱聚煤作用的产物--煤层或碳质泥岩被认为是东胜铀矿田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
聚煤规律
侏罗纪含煤岩系
古气候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格架模型
被引量:
28
1
作者
焦养泉
王双明
范立民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11-2422,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杰出人才基金资助项目(102-16230119266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煤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9JLZ-03)
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神府南区古河道沉积环境演化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资助项目。
文摘
地下水与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密切共生,直接制约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长远规划。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几十年勘查实践表明侏罗纪含煤岩系除具有5套(组)可采煤层外,还伴生有丰富的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基于已往对鄂尔多斯盆地的认知和经验,认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和输导通道是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其中,潜在的地下水补给水源包含3套地下水储层(直罗组底部含水层、下白垩统洛河组含水层和罗汉洞组含水层)和地表水系;地下水输导通道则包含了区域规模的骨架砂体、不整合界面、断裂系统和人工采动裂隙系统等四大类型。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水害”,通常是原有的地下水系统被动揭露或者被破坏的表现,是人为因素连通了地下水水源与人工作业面从而导致地下水的泄漏。聚焦侏罗纪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安全开发,一方面需要深入总结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更进一步则需要揭示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矿产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含煤岩系地下水的格架模型,以此为煤系资源开发和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在鄂尔多斯盆地,由于构造背景的差异,在不同地区地下水水源类型、输导通道类型、含煤岩系产状、矿产类型组合等都不尽相同,构成的地下水格架模型也因地而异,因此需要区别对待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地下水
系
统
侏罗纪含煤岩系
鄂尔多斯盆地
补给水源
输导通道
Keywords
groundwater system
Jurassic coal measures
Ordos Basin
supply source
transport channel
分类号
P6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及远景预测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聪聪
张光超
牛军强
机构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1212010813075)
文摘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煤盆地类型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和小型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且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最终圈定了卡姆斯特、奥塔乌开给什、青格里、哈拉通沟、迪伦山-喀拉玛盖、托斯特-乌伦古6个(预测)含煤区。
关键词
侏罗纪含煤岩系
赋煤特征
远景预测
阿勒泰地区
Keywords
Jurassic coal-bearing measures
coa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 forecast
Altay area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聚煤规律及其对古气候和铀成矿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
21
3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31-2345,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6042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杰出人才基金资助项目(102-162301192664)。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不限于延安组,其始于富县组沉积末期(Toarcian晚期),终于直罗组沉积早中期(Bathonian期)。关注侏罗纪含煤岩系衰退演化阶段的直罗组聚煤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的地层结构,重塑Bathonian期古气候变化和迁移的细节过程,还有助于从外部还原介质的角度剖析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环境。结合区域露头调查并通过大范围钻孔资料的地层对比发现,在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全盆地具有较大范围的聚煤作用,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说明此时的古气候尚处于潮湿环境。但是,聚煤规模却远不如延安组,以发育薄煤层、煤线和碳质泥岩为特征,说明Bathonian期鄂尔多斯盆地总体处于由潮湿向干旱转变的古气候背景中。调查发现,从直罗组下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全盆地聚煤作用步调不尽一致。此阶段,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聚煤作用终结,预示古气候已转变为干旱型。而在盆地北部和西部,聚煤作用持续发育,自东向西聚煤层位逐渐抬升,目前见到最高的聚煤层位位于贺兰山二道岭地区的直罗组中上段,煤层最厚可达6.60 m。这预示着,始于Toarcian晚期开始形成的潮湿古气候经由Aalenian-Bajocian期和Bathonian期的演化,最终从贺兰山二道岭地区退出而被干旱古气候所取代,古气候迁移的途径为南东—北西向。近10 a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煤铀兼探”实践证实,直罗组微弱的聚煤作用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关键制约因素(外部还原介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层位,而且直接参与到了铀成矿的全过程之中。直罗组微弱聚煤作用的产物--煤层或碳质泥岩被认为是东胜铀矿田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关键词
直罗组
聚煤规律
侏罗纪含煤岩系
古气候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Zhiluo Formation
coal accumulation regularity
Jurassic coal measures
paleoclimat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Ordos Basin
分类号
P6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格架模型
焦养泉
王双明
范立民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及远景预测
李聪聪
张光超
牛军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聚煤规律及其对古气候和铀成矿环境的指示意义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