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鲁西侏罗纪—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使用之我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守军 洪铭 +2 位作者 徐永梅 芮志锋 王金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 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中、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上侏罗统的三台组;白垩系建议使用下白垩统蒙阴组和西洼组;上白垩统固城组。其中固城组的时代根据所产化石由原来归为古新统而改为上白垩统。同时建议,废除“汶南(亚)组”和“分水岭(亚)组”,并且在鲁西地层分区不使用鲁东地层分区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八亩地组”等岩石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 侏罗纪 白垩纪 岩石地层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原始面貌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泓 晋香兰 +3 位作者 李贵红 杨志远 张慧 贾建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在详细分析地层接触关系、构造界面特征、地层发育特征和连续性、盆地沉积与周边构造的关系、物源区性质、沉积体系配置与相分布、古水流样式等各种要素的基础上,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至白垩纪的原...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在详细分析地层接触关系、构造界面特征、地层发育特征和连续性、盆地沉积与周边构造的关系、物源区性质、沉积体系配置与相分布、古水流样式等各种要素的基础上,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至白垩纪的原始面貌,并将其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和第二阶段(中侏罗世Bathonian—Callovian期)沉积盆地的范围和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大体类似,两者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前者有聚煤作用发生,后者没有煤层发育,其原因是古气候变化造成的;第三阶段(晚侏罗世)盆地收缩至桌子山—石沟驿—六盘山一线东侧;第四阶段(早白垩世)盆地的范围有所扩大,但东界可能被限制于现今的吕梁山以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纪-白垩纪 原型盆地 沉积体系 古地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及古海洋盆地的演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国刚 莫宣学 +1 位作者 赵志丹 董国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9,共9页
在西藏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地质调查图成果的基础上,重建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3个地层区的侏罗纪—早白垩世沉积地层序列,对地层纵向、横向序列变化和沉积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时,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 在西藏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地质调查图成果的基础上,重建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3个地层区的侏罗纪—早白垩世沉积地层序列,对地层纵向、横向序列变化和沉积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时,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沉积与其南、北两侧大陆边缘沉积有明显差异;中特提斯海洋盆地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深海—半深海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残余海(洋)盆地沉积和晚白垩世残余海盆消亡等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特提斯 盆地演化 侏罗纪-白垩纪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白垩纪、侏罗纪盆地叠合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等三种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对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形成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构造特征 盆地叠合 北山-阿拉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造山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洋 姬广义 邓晋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第四阶段为早白垩世早期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碱性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与之相对应,燕山造山带侏罗纪 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后造山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侏罗纪-白垩纪 岩浆活动 造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黄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余心起 王德恩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4,共8页
通过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屯溪—休宁盆地、歙县洪琴盆地、绩溪华阳盆地、祁门盆地各类陆相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陆相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描述 ,将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四级地层层序 ,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 。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陆相沉积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 沉积环境 地层格架 黄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伊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欢 刘波 +2 位作者 石开波 刘航宇 韩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53,共15页
为明确伊拉克-伊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及油田相关资料,对该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纵向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拉克-伊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 为明确伊拉克-伊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及油田相关资料,对该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纵向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拉克-伊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与新特提斯洋活动密切相关,中侏罗世巴柔期—晚侏罗世提塘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该地区沉积演化,沉积模式由碳酸盐岩缓坡模式演化为碳酸盐岩台地模式,最终被厚层蒸发岩充填;早白垩世,南、中大西洋的开启及扩张控制了该时期的沉积演化,沉积模式由早期差异缓坡模式,演化为2期交互出现的河流三角洲和碳酸盐岩单斜缓坡模式;晚白垩世,伊拉克-伊朗地区呈内陆棚盆地相与浅水碳酸盐岩相共同发育的沉积格局,演化模式由碳酸盐岩单斜缓坡,经淹没台地、缓坡+台地模式演化为差异缓坡模式;侏罗纪—白垩纪独特的构造-沉积条件,形成了伊拉克-伊朗地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演化阶段,有效匹配了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关键时刻,以上构成了该地区最富含油气的侏罗系及白垩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这对中东地区区域构造-沉积研究及油气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沉积演化模式 含油气系统 侏罗纪 白垩纪 伊拉克 伊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古地磁与古构造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亚滨 陈汉林 +1 位作者 殷苏杭 方大钧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233-239,共7页
本文从古地磁结果讨论了华北板块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古构造位置及古板块运动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古地磁 板块 古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盆地面积小 ,分布零星 ,后期改造强烈。早白垩世盆地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具有箕状或不对称断陷结构 ,为北东向展布的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 ,也可分为阿拉善和蒙古造山带两大沉积区 ,在造山带内发育的盆地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 ,而在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白垩纪盆地为一套杂色碎屑岩沉积 ,缺少烃源岩。白垩纪盆地与侏罗纪盆地为大角度叠合 ,存在交错叠合和披盖叠合两种型式 ,披盖叠合型式有利于早期盆地烃源岩的埋藏、成熟 ,是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叠合演化 北山-阿拉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白垩纪地球圈层演化节律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本培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65-74,共10页
文章根据国内外近年多学科研究新成果,结合东亚燕山构造阶段经典地区陆相地层特征,重点评述了全球中侏罗至早白垩世地质年代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国际海相分阶、二级层序地层界面、磁性地层和较合理的同位素年龄值相协调的陆相地层... 文章根据国内外近年多学科研究新成果,结合东亚燕山构造阶段经典地区陆相地层特征,重点评述了全球中侏罗至早白垩世地质年代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国际海相分阶、二级层序地层界面、磁性地层和较合理的同位素年龄值相协调的陆相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以及地外宇宙圈演化节律和耦合关系,指出本阶段中地球各圈层演化节律间的一些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显示了地球历史节律中规律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地球圈层 演化节律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侏罗 - 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守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山东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发育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而断裂带以东的鲁东地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用古生物、火成岩年代分析结果对山东侏罗白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将沂... 山东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发育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而断裂带以东的鲁东地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用古生物、火成岩年代分析结果对山东侏罗白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早中侏罗世,三台组归于中侏罗世,分水岭组暂归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西洼组归于早白垩世;将沂沭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和青山组归于早白垩世,王氏组归于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侏罗纪 白垩纪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2
作者 徐义刚 巫祥阳 +3 位作者 罗震宇 马金龙 黄小龙 谢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_(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_(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因此,这些继承锆石来自于晚太古代由岩浆底侵形成的基性下地壳。新生锆石出现在继承锆石周围或者以独立颗粒出现,其U-Pb年龄为177Ma和132~126Ma,ε_(Hf)(t)值均为负值(-23~-1)。山东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与富集岩石圈地幔,亏损地幔和地壳三个端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根据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侏罗纪铜石二长花岗岩限定的研究区下地壳ε_(Hf)(t)平均值为-20,根据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纪沂南辉长岩限定的富集地幔端员的ε_(Hf)(t)为-16。部分样品锆石ε_(Hf)(t)变化非常大(-20~-1),示踪了岩浆作用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程度的逐渐增强。这种变化是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侏罗纪-早白垩纪 侵入岩 岩石圈演化 岩石成因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中地区侏罗-白垩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海锋 徐国盛 +2 位作者 董臣强 王军 陈春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7,136-137,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Ⅲ区块侏罗-白垩系储层埋藏深度为5800~6100m,具有较好的孔渗性,为一套深层优质储层。为探讨其形成机理,在对该区侏罗-白垩系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铸体薄片观察、成岩序列划分、能量场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对... 准噶尔盆地中部Ⅲ区块侏罗-白垩系储层埋藏深度为5800~6100m,具有较好的孔渗性,为一套深层优质储层。为探讨其形成机理,在对该区侏罗-白垩系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铸体薄片观察、成岩序列划分、能量场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对该套储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砂体是深部储层发育的基础;②低地温场的存在可有效滞后成岩作用的发生,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③晚期快速埋藏,导致地层欠压实,并进而产生异常高压,使储层在埋藏很深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孔渗性;④早期淡水溶蚀和晚期有机酸溶蚀作用,较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⑤适量的环边绿泥石也对储层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使得该套储层在埋藏很深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一套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部 侏罗纪 白垩纪 深层 储集层 形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盆地石北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金福 朱莲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本文运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依地面与井下资料作了综合研究,划分出7种沉积相类型,探讨了相组合分布、相序演化规律及构造运动、古气候、古地形等诸多控制因素,建立了... 本文运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依地面与井下资料作了综合研究,划分出7种沉积相类型,探讨了相组合分布、相序演化规律及构造运动、古气候、古地形等诸多控制因素,建立了石北箕状同生凹陷沉积模式,并总结出各类沉积相的元素指标及伴随相演化、锶/钡、钒/镍、镁/钙等多项元素比值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侏罗纪 白垩纪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岩石地层格架和地质时代 被引量:6
15
作者 巫建华 韦昌袭 +2 位作者 郭恒飞 郭国林 刘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岩石组合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寻乌深断裂为界,可将江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层分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位与火山旋回或...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岩石组合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寻乌深断裂为界,可将江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层分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群、火把山群和龟峰群;中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群、武夷群、罗塘群和龟峰群;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余田群、武夷群、兴宁群和南雄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与沉积岩相或火山岩相组合相对应为原则,林山群可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菖蒲组和翰岗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兴宁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龟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南雄群划分为大凤组、主田组和浈水组。根据火山岩锆石U-Pb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和林山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武夷群属早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中期,罗塘群属早白垩世晚期,兴宁群属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龟峰群和南雄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通过岩性岩相对比,结合火山岩锆石U-Pb年龄数据,鹰潭冷水坑矿区的火山岩系属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广东始兴—江西全南原武夷群火山岩系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期龙头寨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质时代 侏罗纪-白垩纪 江西及广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大型裂谷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正军 温志新 +5 位作者 王兆明 阳孝法 刘小兵 梁英波 吉利洋 汪永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成藏组合 油气分布 勘探领域 侏罗纪—白垩纪 西西伯利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盆—山转换过程中的沉积学响应
17
作者 朱同兴 周铭魁 +2 位作者 冯心涛 邹光富 李建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7,共5页
西藏南部聂拉木—定日地区沉积地层记录着侏罗纪被动大陆边缘到白垩纪前陆盆地的盆—山转换演化历史。侏罗纪发育巨大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晚侏罗世喜马拉雅特提斯海底扩张速度明显加快,从0.32cm/a上升为1.24cm/a。前陆盆地演化分为早... 西藏南部聂拉木—定日地区沉积地层记录着侏罗纪被动大陆边缘到白垩纪前陆盆地的盆—山转换演化历史。侏罗纪发育巨大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晚侏罗世喜马拉雅特提斯海底扩张速度明显加快,从0.32cm/a上升为1.24cm/a。前陆盆地演化分为早期深水复理石和晚期海相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早期发育向上急剧加深的深水砂泥质复理石建造、黑色页岩建造和岛弧型火山岩建造沉积;前陆晚期海相磨拉石沉积总体表现为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盆-山转换 侏罗纪-白垩纪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28
18
作者 关旭同 吴朝东 +4 位作者 吴鉴 周家全 焦悦 周嵘 于庆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沉积相,可以分为曲流河相、冲积扇相、湖水改造冲积扇相和滨浅湖亚相。根据构型要素分析法,划分出10种主要典型岩石相。其中Gm1为褐红色块状砾岩,复成分,粒度为细-粗砾,分选、磨圆差,主要为杂基支撑;...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沉积相,可以分为曲流河相、冲积扇相、湖水改造冲积扇相和滨浅湖亚相。根据构型要素分析法,划分出10种主要典型岩石相。其中Gm1为褐红色块状砾岩,复成分,粒度为细-粗砾,分选、磨圆差,主要为杂基支撑;Gm2为褐色块状砾岩,复成分,粒度为细-中砾,分选和磨圆一般-差,主要为颗粒支撑;Gm3为灰绿色、橘红色块状细砾岩,分选、磨圆较好,颗粒支撑。Gm1和Gm2沉积期,多处发育震积构造。中-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北天山构造活动,盆地快速充填,可容纳空间减小,上侏罗统齐古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受蒙古-鄂霍次克洋快速闭合的影响,张性环境演变为局部挤压环境,北天山继续构造活动,盆地收缩,可容纳空间减小,盆地边界由早—中侏罗世的中天山退至北天山,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沉积期,准噶尔盆地南缘广泛发育褐红色冲积扇沉积,侏罗纪盆地充填结束;在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沉积期,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完成,构造相对稳定,盆地扩张,可容纳空间增大,大范围快速湖侵,气候转为湿润,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湖水改造冲积扇沉积,之后广泛发育滨浅湖沉积,发育灰绿色、橘红色滨湖砾岩及细粒沉积,白垩纪盆地充填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纪 白垩纪 盆山演化 震积构造 沉积环境演化 齐古组 喀拉扎组 清水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江盆地新资料论侏罗、白垩系的界线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利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0-318,共19页
信江盆地是江西侏罗、白垩系发育较完整的地区,该区剖面对解决江西和全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划分有重要意义。人们通常认为信江盆地侏罗、白垩系界线就在那里的火山岩系内部或顶、底附近。本文根据近年来较为系统的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 信江盆地是江西侏罗、白垩系发育较完整的地区,该区剖面对解决江西和全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划分有重要意义。人们通常认为信江盆地侏罗、白垩系界线就在那里的火山岩系内部或顶、底附近。本文根据近年来较为系统的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提出该盆地鹅湖岭—石溪地区侏罗、自垩系界线应在石溪组中、上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侏罗纪 白垩纪 界线 信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札达、噶尔地区侏罗—白垩纪双壳类化石新材料
20
作者 苟宗海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34-40,T002,共8页
文章描述了西藏最西南部札达、噶尔地区双壳类化石2新种和1新亚种,并刊出部分双壳类化石图版。
关键词 西藏 双壳类 化石 侏罗纪 白垩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