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
50
1
作者
解国爱
贾东
+4 位作者
张庆龙
吴晓俊
沈礼
吕赟珊
邹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3-788,共16页
川东地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按照褶皱的组合形态,自东向西发育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齐岳山断裂是二者的分界线。本文采取物理模拟手段对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树脂模拟滑脱层,石英砂...
川东地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按照褶皱的组合形态,自东向西发育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齐岳山断裂是二者的分界线。本文采取物理模拟手段对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树脂模拟滑脱层,石英砂和微玻璃珠模拟沉积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之间摩擦力、盖层的物性、滑脱层的埋藏深度等因素。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滑脱层的深度和盖层性质是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主要是下寒武统膏页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埋深较大,地表构造形态表现为隔槽式褶皱;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泥质灰岩充当滑脱层,埋深较浅,盖层表现为隔档式褶皱。微玻璃珠是模拟侏罗山式褶皱较好的实验材料,推测川东薄皮构造带形成时候以塑形变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侏罗山式褶皱
物理模拟
基底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被引量:
87
2
作者
胡召齐
朱光
+1 位作者
刘国生
张必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2,共11页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又指示其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之后。区内白垩纪盆地边缘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较平缓的上白垩统地层也覆盖在下伏较陡立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从而指示该构造带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前。综合分析后限定川东—湘鄂西北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带的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初期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印支期或早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构造带
“
侏
罗山
式
”
褶皱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褶皱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奥维地图遥感影像在威信地区1:5万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潘明
郝彦珍
+1 位作者
吕勇
苏光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4-784,共11页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奥维地图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结合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实地验证,明确本区特定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影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填图路线的合理布局、岩性变化的预判、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和地质图的成图处理等工作。通过奥维地图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地质体界线定位精度较高,可满足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侏罗山式褶皱
立体遥感影像
威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差异--基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陈昌昕
严加永
+5 位作者
刘卫强
罗凡
张冲
徐峣
程志中
汪洋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5-802,共18页
区域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与成矿成藏及其保存具有密切关系。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地区,中东部则以盛产铅锌等金属矿产为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区地壳结...
区域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与成矿成藏及其保存具有密切关系。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地区,中东部则以盛产铅锌等金属矿产为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区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球化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江南造山带中段不同块体之间在物质组成及元素富集规律上存在较大差异,推测与深部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有关。区域重、磁、震地球物理研究表明东部隔槽式褶皱断裂构造系统发育,且在中下地壳发育有大尺度叠瓦式逆冲断层;西部仅在上地壳尺度存在隔挡式褶皱。区内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的南段,它将华南陆块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两部分的地质构造格局、地壳厚度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别,地球物理属性差异揭示梯度带东侧构造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及其远程应力作用影响,与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俯冲角度/方向和(或)后撤引发挤压-构造伸展体制转换有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不同块体的相互作用为湘西—鄂西成矿带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成矿带与齐岳山断裂和江南造山带边界交汇区域具有多处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推测其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下一步,仍需加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投入,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演化及成矿过程提供进一步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侏罗山式褶皱
南北重力梯度带
湘西—鄂西成矿带
深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
50
1
作者
解国爱
贾东
张庆龙
吴晓俊
沈礼
吕赟珊
邹旭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3-788,共16页
基金
南京大学科研项目"大巴山前陆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研究"资助的成果
文摘
川东地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按照褶皱的组合形态,自东向西发育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齐岳山断裂是二者的分界线。本文采取物理模拟手段对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树脂模拟滑脱层,石英砂和微玻璃珠模拟沉积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之间摩擦力、盖层的物性、滑脱层的埋藏深度等因素。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滑脱层的深度和盖层性质是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主要是下寒武统膏页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埋深较大,地表构造形态表现为隔槽式褶皱;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泥质灰岩充当滑脱层,埋深较浅,盖层表现为隔档式褶皱。微玻璃珠是模拟侏罗山式褶皱较好的实验材料,推测川东薄皮构造带形成时候以塑形变形为主。
关键词
川东地区
侏罗山式褶皱
物理模拟
基底滑脱
Keywords
East Sichuan belt
Jura-type folds
analogue experiments
basal detachment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被引量:
87
2
作者
胡召齐
朱光
刘国生
张必龙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2,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的成果
文摘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又指示其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之后。区内白垩纪盆地边缘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较平缓的上白垩统地层也覆盖在下伏较陡立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从而指示该构造带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前。综合分析后限定川东—湘鄂西北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带的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初期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印支期或早燕山期。
关键词
川东构造带
“
侏
罗山
式
”
褶皱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褶皱
时代
Keywords
Eastern Sichuan tectonics belts
Jura-typer folds
disconformity
Angular unconformity
Folding tim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奥维地图遥感影像在威信地区1:5万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苏光样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4-784,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南岩溶区1:5万地质填图试点(DD20160061)
桂东北岩溶系统基础地质调查(DD20190022)
文摘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奥维地图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结合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实地验证,明确本区特定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影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填图路线的合理布局、岩性变化的预判、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和地质图的成图处理等工作。通过奥维地图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地质体界线定位精度较高,可满足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要求。
关键词
地质填图
侏罗山式褶皱
立体遥感影像
威信地区
Keywords
geological mapping
Jurassic type fold
remote sensing image
Weixin area
分类号
P62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2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差异--基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陈昌昕
严加永
刘卫强
罗凡
张冲
徐峣
程志中
汪洋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出处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5-802,共1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12
DD20221643)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30320
42074099
42174092)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开放)研究课题(编号:J1901-16)联合资助。
文摘
区域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与成矿成藏及其保存具有密切关系。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地区,中东部则以盛产铅锌等金属矿产为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区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球化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江南造山带中段不同块体之间在物质组成及元素富集规律上存在较大差异,推测与深部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有关。区域重、磁、震地球物理研究表明东部隔槽式褶皱断裂构造系统发育,且在中下地壳发育有大尺度叠瓦式逆冲断层;西部仅在上地壳尺度存在隔挡式褶皱。区内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的南段,它将华南陆块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两部分的地质构造格局、地壳厚度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别,地球物理属性差异揭示梯度带东侧构造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及其远程应力作用影响,与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俯冲角度/方向和(或)后撤引发挤压-构造伸展体制转换有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不同块体的相互作用为湘西—鄂西成矿带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成矿带与齐岳山断裂和江南造山带边界交汇区域具有多处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推测其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下一步,仍需加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投入,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演化及成矿过程提供进一步制约。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侏罗山式褶皱
南北重力梯度带
湘西—鄂西成矿带
深部结构
Keywords
Jiangnan Orogenic Belt
Jurassic fold
north–south gravity gradient belt
western Hunan–western Hubei Metallogenic Belt
deep structure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解国爱
贾东
张庆龙
吴晓俊
沈礼
吕赟珊
邹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胡召齐
朱光
刘国生
张必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奥维地图遥感影像在威信地区1:5万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苏光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差异--基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
陈昌昕
严加永
刘卫强
罗凡
张冲
徐峣
程志中
汪洋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