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方草原民族侍卫亲军制探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晓克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5,共5页
-
文摘
侍卫亲军是北方草原统治者的具有私人武装性质的军队,它的存在促进了草原贵族的产生。然而,当北方草原民族建立政权后,侍卫亲军又具备了国家常备军的性质,成为统治者必须倚重的"居重驭轻"的常备精锐部队。数千年间,侍卫亲军始终护卫在北方草原各族统治者身边,或冲锋陷阵,或执掌宫廷要务,成为北方草原民族军制的重要特色之一。
-
关键词
北方草原民族
侍卫亲军
产生
地位
-
分类号
K280.1
[历史地理—中国史]
E292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锦衣卫形成过程述论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张金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7,52,共15页
-
文摘
从至正十六年(1356)称吴国公到洪武十五年(1382)锦衣卫成立,朱元璋的禁卫机构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变化过程。最初,继承于前代的仪鸾司、拱卫司、都镇抚司等机构都承担一部分禁卫职能,但实际履行保卫职责的主要是侍卫亲军都护府。由于君王自领亲军的制度直接来自元朝,为与之切割,朱元璋在1364年废置了亲军都护府,拱卫司的地位逐渐提升,最终演化为明初的亲军都尉府。由于亲军都尉府品级设计存在缺陷以及仪鸾司不便以文职统率隶属军队系统的校尉等原因,在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恢复亲军制度之后,锦衣卫很快成为皇帝的唯一禁卫机构。但过于繁复的演化过程使锦衣卫的职能非常庞杂,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十四所与十八所之争,即是一个证明。
-
关键词
锦衣卫
仪鸾司
拱卫司
侍卫亲军都护府
亲军都尉府
-
Keywords
Jinyiwei(锦衣卫
secret service of Ming Dynasty)
Department of Iluan(仪鸾司)
Depart-ment of Gongwei(拱卫司)
Imperial Guard Duhufu(侍卫亲军都护府)
the Imperial Guard Duweifu(亲军都尉府))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元明时期居庸关方位考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杨程斌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6,共3页
-
文摘
如今提起居庸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中国者必到长城,到长城者必去居庸关,居庸关已经成为了北京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居庸关如此受到游客的青睐,得益于其悠久漫长的历史文化。居庸关早在上古时期便是"天下九塞"之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京的一道天然军事屏障。元代,北京正式成为了全国的首都,居庸关的军事地位显著上升,驻守了精锐的侍卫亲军。明代,为防止蒙古人南下,屡次修固居庸关,使其成为铁桶山河。清代一统宇内,居庸关军事地位下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成为了文化遗产。
-
关键词
侍卫亲军
元明时期
兵家必争之地
文化遗产
一夫当关
蒙古人
居庸关
上古时期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