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优势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奇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校对作者 语言文字 《咬文嚼字》 相对优势 编校人员 郝铭鉴 主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对工作的规范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燕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4-35,共2页
论校对工作的规范化□陈红燕校对工作规范化的内容,是按照校对工作客观规律,规定必要校对次数、必要校对时间和选定有效校对方法。一、校对的校次规范校次规范,首先是指校对必要的次数。《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第21条明确指出:“... 论校对工作的规范化□陈红燕校对工作规范化的内容,是按照校对工作客观规律,规定必要校对次数、必要校对时间和选定有效校对方法。一、校对的校次规范校次规范,首先是指校对必要的次数。《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第21条明确指出:“规定的校次,不要任意减少。”中国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工作 校对质量 校对方法 校对主体 校对 客观规律 规范化 作者校对 《建议》 编辑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与有效处理校对工作的内外关系
3
作者 刘黎燕 《现代出版》 1997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校对工作 校对人员 自动校对 正确认识 有效处理 交叉校对 人工校对 校对效率 作者校对 校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报编辑应增强校对的原稿意识
4
作者 雷智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S1期134-136,共3页
学报编辑应增强校对的原稿意识雷智勇武警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学报出刊过程中,许多编辑部都通行着“约定俗成”的做法,即在校对稿件时,初校让作者校对,二校、终校再由编辑或校对员校改。不少编辑同志在作者校对之后校改二校、终校... 学报编辑应增强校对的原稿意识雷智勇武警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学报出刊过程中,许多编辑部都通行着“约定俗成”的做法,即在校对稿件时,初校让作者校对,二校、终校再由编辑或校对员校改。不少编辑同志在作者校对之后校改二校、终校。尤其是二校时,为图方便省事,往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编辑 原稿 校对 校对人员 作者校对 编辑校对工作 强校 编辑工作 小写问题 《改造我们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实、提高校对队伍
5
作者 黎洪波 《出版广角》 1995年第3期15-15,共1页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在去年底开展的声势浩大的“百日质量活动”基础上,今年继续狠抓质量,3月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查,发现图书编校状况虽有进步,也有几种优秀、良好品,但整体质量仍未有明显的改观,合格产品不到一半,个别品种差错率超过万分之...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在去年底开展的声势浩大的“百日质量活动”基础上,今年继续狠抓质量,3月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查,发现图书编校状况虽有进步,也有几种优秀、良好品,但整体质量仍未有明显的改观,合格产品不到一半,个别品种差错率超过万分之十。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尚未健全一套有效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除了编辑工作方面的缺陷外,校对这个最后一道把关的环节相当薄弱,校对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队伍不够稳定。实行改革开放,面向市场以后,一些出版社的领导人经济头脑加强了,利润观念加强了,而质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校对 校对人员 新闻出版 图书质量 质量保障体系 校对工作 利润观念 编辑工作 差错率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社科类期刊的校对质量
6
作者 罗哲 《甘肃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95-97,共3页
新时期 ,社科类期刊校对工作者应具备 :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明辩事非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 ;埋头苦干、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应注意对知识面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解决好几处重要的环节 :方法和次数 ;编辑和校对的... 新时期 ,社科类期刊校对工作者应具备 :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明辩事非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 ;埋头苦干、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应注意对知识面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解决好几处重要的环节 :方法和次数 ;编辑和校对的协调 ;质量和数量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类期刊 校对质量 校对作者 校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校合一”曲与直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培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3-43,共1页
“编校合一”曲与直孙培镜万莲子、刘东力的文章,都是合时之作,有感而发,有理有据,有所开拓。不过,乍一读来,感到彼此之间似互有抵捂,即对“编校合一”的是非曲直似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持论;但稍加分析比较,就不难发现,两家在... “编校合一”曲与直孙培镜万莲子、刘东力的文章,都是合时之作,有感而发,有理有据,有所开拓。不过,乍一读来,感到彼此之间似互有抵捂,即对“编校合一”的是非曲直似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持论;但稍加分析比较,就不难发现,两家在基本思想上不仅可以相容,而且有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校合一” 专业校对 编辑者 校对工作 校对主体 编辑职能 编校质量 校对 作者校对 编辑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