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博客作者声誉度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亮
许侃
林鸿飞
王健
刁宇峰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检索研究室
-
出处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3年第9期838-847,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60973068
61277370
+2 种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2020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学者启动基金~~
-
文摘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它具有自媒体的特征,使其成为舆情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对于博客作者和评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博客作者声誉度排名是基于点击率和评论数量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结合评论的质量和博文的内容实现了对博客作者声誉度的排名。首先通过情感语义特征分析博文,获得博客的情感基调;然后利用基于段落的多句联合评估方法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得到的评论倾向性和质量及浏览量等信息获得作者的声誉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为有效地对博客作者的声誉度进行排名。
-
关键词
评论质量
情感倾向性
多句联合评估
博客作者声誉度
-
Keywords
review quality
emotional tendency
sentences joint assessment method
blog author reputation
-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30
- 2
-
-
作者
张玲
-
机构
南开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3,共16页
-
基金
南开大学重点学科骨干人才资助项目"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研究"
-
文摘
研读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决书后发现,法官的裁判标准各异,存在同案异判现象,权利规则需要在反思后予以完善。作者声誉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利益,应回归人格权保护范畴。保护作品完整性的体系价值在于:确保作品的同一性,即表达信息的完整性和思想与表达的一致性。应取消修改权,将误读的含义归还保护作品完整权。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作品文本的改动和作品文本之外的改动;侵权判定标准的基点由作者声誉回归作品本体,并以社会公众作为判断的主体标准。
-
关键词
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权
作者声誉
作品同一性
修改权
-
Keywords
works
right of integrity
author's reputation
identity of works
right of alteration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保护作品完整权之歪曲篡改的理解与判定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管育鹰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
-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6,共12页
-
文摘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作者精神权利的核心内容。因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差异,各国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方式、执法力度等具体规则方面不尽相同。与《伯尔尼公约》相比,我国《著作权法》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定义省略了"有损作者声誉"的表述,给如何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歪曲、篡改"带来困惑,造成了实践中裁判结果的不统一。应参照公约完善立法,在实践中借鉴英、美经验,以一般理性人的感受之客观标准来判定是否构成歪曲篡改;或者借鉴德、法经验,以专门条款限制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大型或功能性作品之作者对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人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建构诚信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歪曲篡改
精神权利
有损作者声誉
-
Keywords
right of integrity
distortion and mutilation
moral right
prejudice author’s reputation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编辑评价图书的八大值素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田建平
-
机构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7,共4页
-
-
关键词
图书评价
图书编辑
评价值素
值素构成
出版经济学
作者声誉
内容质量
装帧
编辑声誉
出版商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方芳
-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30-147,共18页
-
文摘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分为有违作品的思想和有损作者的声誉两种。我国著作权法移植作者权体系的二元论模式,但司法实践突破立法引入了版权体系的声誉标准,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平衡作者和作品利用方的利益。伯尔尼公约就两大法系的差异没有实质性作为,但在原则性的框架下提供有限度的保护已经成为比较法上的共识。建议否弃声誉标准,确立作品思想标准加合理限度内的改动作为侵权例外的模式。通过作品符号的结构化解析划分核心表达要素和非核心表达要素,作品的思想可以简化为对核心表达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为侵权判定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作品思想标准
作者声誉标准
利益平衡
符号能指和所指
-
Keywords
The Right to Integrity
Criterion of the Idea of Works
Criterion of the Reputation of Authors
Balance of Interests
Signifiers and Referents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