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7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评价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京 王一名 +3 位作者 赵爽 刘子萌 张明雪 刘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5,I0001-I0006,共11页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对桂枝茯苓丸治疗胸痹心痛患者的疗效进一步确认,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考察桂枝茯苓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5—2023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桂枝茯苓丸治...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对桂枝茯苓丸治疗胸痹心痛患者的疗效进一步确认,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考察桂枝茯苓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5—2023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桂枝茯苓丸治疗胸痹心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过纳入、排除及筛选标准,最终纳入9篇RCT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及Review Manager 5.1软件分析,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作用机制。结果心电图疗效Meta分析结果提示:Z=2.66(P<0.05),OR及95%CI为0.17(0.05,0.30),说明观察组的心电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Meta分析结果提示:Z=5.71(P<0.00001),OR及95%CI为4.70(2.76,7.99),说明观察组的心绞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Meta分析结果提示:Z=4.39(P=0.0001),OR及95%CI为5.31(2.52,11.19),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桂枝茯苓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发现,FOS、IKBKB、MAPK8和RELA是核心靶点,作用通路包括流体剪切应力、TNF、凋亡或脂质通路。结论Meta分析证实桂枝茯苓丸可以提高胸痹心痛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及临床总有效率,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未提及具体分组方式、是否盲法及不良反应,确切结论仍需要高质量文献支持;桂枝茯苓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发现,FOS、IKBKB、MAPK8和RELA是核心靶点,作用通路包括流体剪切应力、TNF、凋亡或脂质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胸痹心痛 系统评价 网络药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竹抗抑郁作用机制
2
作者 姜振旭 王朝兴 +6 位作者 王宇亮 赵宏 沈宇 孙诗晴 马永哲 宋明明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9-366,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竹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C12细胞实验初步证实其抗抑郁药效。方法:下载GSE98793表达矩阵和GPL570平台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筛选,利用C...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竹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C12细胞实验初步证实其抗抑郁药效。方法:下载GSE98793表达矩阵和GPL570平台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筛选,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玉竹“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和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SYBYL-X 2.0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谷氨酸(Glu)诱导PC12细胞模型后,将玉竹醇提物按低、中、高剂量进行分组给药,考查其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筛选得到玉竹抗抑郁活性成分23个,活性靶点34个;“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显示棕榈酸、月桂酸、(+)-雪松醇等为玉竹抗抑郁的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图显示PTGS2、PTGS1、SLC6A2、GABRA1、TNF等为关键靶点;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共209个,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149个,细胞组分(CC)23个,分子功能(MF)37个;主要涉及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Adipocytokine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竹主要活性成分与抑郁症主要靶点对接结果具有良好稳定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600μg/mL的玉竹醇提物对Glu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恢复作用。结论:玉竹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前列腺素合成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GEO 数据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缓解牛乳过敏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宁淼 乌日娜 +4 位作者 贺凯茹 包雨飞 张钰欣 杨慧 武俊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1-379,共9页
牛乳过敏是由牛乳中蛋白质引起的不良免疫介导反应,多发于人类生命早期,常涉及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现已成为婴幼儿时期最主要的食物过敏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引发全身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目前... 牛乳过敏是由牛乳中蛋白质引起的不良免疫介导反应,多发于人类生命早期,常涉及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现已成为婴幼儿时期最主要的食物过敏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引发全身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目前,服用益生菌成为缓解牛乳过敏的重要方法,然而,益生菌调节牛乳过敏的机制相对复杂,尚无明确具体的结论。本文综述了牛乳过敏的免疫机制、肠道微生物群与牛乳过敏的相关性,并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促进肠黏膜免疫和分解牛乳过敏原蛋白等方面重点阐述了益生菌缓解牛乳过敏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索益生菌在胃肠道功能和代谢中的抗过敏作用,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过敏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肠黏膜免疫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思楠 王玺 +8 位作者 安宇 余钧 徐开媛 王佳 张智慧 王萌 王阿琴 王颖 张璐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2,共9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求的增长,具有潜在食用及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s)受到了广泛关注。植物源BAPs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目前,大量的植物源BAPs经分离纯化被鉴定出来,除了具...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求的增长,具有潜在食用及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s)受到了广泛关注。植物源BAPs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目前,大量的植物源BAPs经分离纯化被鉴定出来,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具有抗氧化、降糖、降血压和抑菌等多种生理活性。本文就植物源BAPs的制备方法、生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植物源BAPs在后续食品和医药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制备方法 生理活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抑菌作用机制及在畜禽中的应用
5
作者 郭佳佳 聂晶 +4 位作者 曲久 旦增占都 李小伟 江明锋 刘益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4-945,共12页
抗菌肽(antimicrobibal peptides, AMPs)是一类由宿主基因编码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是几乎所有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抗菌肽种类多样,按照生物活性可分为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等不同类型... 抗菌肽(antimicrobibal peptides, AMPs)是一类由宿主基因编码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是几乎所有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抗菌肽种类多样,按照生物活性可分为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等不同类型。抗菌肽一般具有正电荷和两亲性,可与疏水表面和膜结构发生相互作用,破环膜的完整性及抑制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物质的活性,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内及病毒的相关靶点发挥抑菌作用。在以细胞膜为靶点的抗菌肽中,相关研究提出了桶板、环孔、地毯、凝聚等不同细胞膜损伤模型,即抗菌肽通过不同的杀菌机制表现出了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等广谱的生物活性。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杀菌机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能增加畜禽体重、提高肠道有益菌数量、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炎症因子浓度,在畜禽的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免疫力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畜禽行业未来发展中替抗产品的良好选择。然而抗菌肽还存在用法用量尚未明确、使用成本较高、联合使用效果不明确等限制因素,笔者对抗菌肽的抑菌作用机制及在畜禽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抗菌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作用机制 生产性能 肠道菌群 免疫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定喘口服液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郝梦缘 林荣军 +3 位作者 刘冬云 韩振靓 路玲 金蓉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11,共7页
目的:探索小儿定喘口服液治疗儿童哮喘的成分、靶点信息及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依次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小儿定喘口服液成分和靶点,综合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 目的:探索小儿定喘口服液治疗儿童哮喘的成分、靶点信息及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依次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小儿定喘口服液成分和靶点,综合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儿童哮喘相关疾病靶点。在微生信平台绘制韦恩图,输出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核心成分。联合STRING数据库、CytoNCA工具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小儿定喘口服液172个活性成分,931个靶点,2787个儿童哮喘靶点,光甘草定、黄芩素、汉黄芩素等10个核心成分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10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186条,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列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钙离子等信号通路。结论:小儿定喘口服液治疗儿童哮喘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定喘口服液 儿童 哮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提取物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秀敏 傅利军 +4 位作者 张睿梅 马永征 刘莉 张娜 孙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9-319,共11页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作为一种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因其较低的毒性和较少的副作用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肉苁蓉能够改善骨密度和骨量下降,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调节骨代谢,尤其在保护骨...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作为一种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因其较低的毒性和较少的副作用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肉苁蓉能够改善骨密度和骨量下降,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调节骨代谢,尤其在保护骨微结构方面表现突出,可以全面增强骨骼内部架构的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肉苁蓉抗骨质疏松的药效作用和分子机制,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揭示肉苁蓉在调控骨重建过程中的潜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以期为肉苁蓉功能食品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药食同源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残留免疫分析法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俊钧 周孟新 +1 位作者 吕晓丹 肖治理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1-309,共9页
重金属毒性大、污染范围广,其污染和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检测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免疫分析法快速、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金属抗体是其中的核心试剂。重金属抗原由重金属离子及螯合剂两部分组... 重金属毒性大、污染范围广,其污染和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检测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免疫分析法快速、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金属抗体是其中的核心试剂。重金属抗原由重金属离子及螯合剂两部分组成,由于金属离子结构相似、螯合剂又具有通用性,因此制备的抗体往往特异性不佳,但仍有部分文献报道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因此,研究重金属抗体对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抗原抗体识别机制的3种研究手段及进展,分析了重金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旨在为重金属抗体性能改造提升提供参考,并为建立高效、灵敏、特异性好的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体 特异性识别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前庭性偏头痛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
9
作者 艾春玲 孙莉 +3 位作者 曹政华 项颗 刘寅 荆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54-58,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为VM的中医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眩晕诊疗中心收治的VM患者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为VM的中医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眩晕诊疗中心收治的VM患者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挖掘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对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VM的主要靶点进行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VM的方剂357首,涉及中药144味,高频中药20味,常用药物组合35个(包含中药8味,即柴胡、川芎、当归、茯神、黄芩、首乌藤、酸枣仁、枳壳)。经网络药理学推测,与上述8味中药对应的活性成分槲皮素、月桂酮、β-谷甾醇、腺嘌呤、豆甾醇、东莨菪碱、S-叶绿素、柚皮素,与IL6、AKT1、IL1B、TNF、CASP3、TP53、VEGFA、JUN关系密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主要生物过程涉及细胞应激反应、细胞运动与形态调控、酶活性与分子相互作用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信号通路涉及脂质及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当归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与IL1B的结合性能最佳。结论:治疗VM的中药主要为黄芩、柴胡、茯神、枳壳、首乌藤、川芎、当归、酸枣仁,与IL6、AKT1、IL1B、CASP3、JUN等靶点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脂质及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改善神经退行性改变、抑制脑内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替代药物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余霜 周红梅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T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一线药物。对糖皮质激素抵抗或反应差的难治性OLP是临床管理的一大难点。...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T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一线药物。对糖皮质激素抵抗或反应差的难治性OLP是临床管理的一大难点。由于局部免疫紊乱在难治性OL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索有效且安全的免疫替代治疗药物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本文基于OLP的免疫发病机制,对常用免疫替代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对潜在免疫替代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展望,旨在为难治性OLP的临床管理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难治性 免疫发病机制 免疫替代治疗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亓丁 李红梅 +5 位作者 胡喜姣 王士萌 刘宁 韩布威 孙秀玲 刘丽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对鸦胆子有效成分抗肿瘤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指出鸦胆子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调节生长周期、抑制入侵和迁移、提高放化疗敏感性等,且不同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说明鸦... 对鸦胆子有效成分抗肿瘤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指出鸦胆子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调节生长周期、抑制入侵和迁移、提高放化疗敏感性等,且不同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说明鸦胆子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鸦胆子 成分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农田土壤N_(2)O排放:从路径、微生物作用机制到靶向调控
12
作者 李世清 何仁元 +1 位作者 高娜 罗珠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农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N_(2)O的重要排放源,其中旱地农田土壤N_(2)O排放约占全球农田N_(2)O排放的50%。旱地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模式具有独特性,呈现“湿润或施氮脉冲”现象。结合多年研究结果,本文系统综述了旱地农田土壤N_(2)O产生... 农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N_(2)O的重要排放源,其中旱地农田土壤N_(2)O排放约占全球农田N_(2)O排放的50%。旱地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模式具有独特性,呈现“湿润或施氮脉冲”现象。结合多年研究结果,本文系统综述了旱地农田土壤N_(2)O产生的主要路径及微生物作用机制、抑制N_(2)O产生的调控途径,并评价了硝化抑制剂在减少农田土壤N_(2)O排放中的效果以及包含硝化抑制剂氮肥产业化生产的前景。综述表明:以铵态氮为底物的氨氧化路径(包括自养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硝化耦合反硝化)是N_(2)O排放+的主要途径,完全氨氧化微生物对自养硝化过程N_(2)O排放的贡献亦不可忽视,抑制以NH_(4)^(+)为底物的氨氧化路径可能是旱地农田调控N_(2)O排放的主要靶向途径,并探讨了今后旱地农田N_(2)O排放研究的重点。未来研究应将多方法(同位素示踪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多尺度(多点田间定位试验、区分根际与非根际)和多因素(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相结合,可靠揭示旱地农田土壤N_(2)O排放路径、机制以及根际和非根际N_(2)O排放的异质性,筛选适宜于旱地N_(2)O减排的靶向硝化抑制剂,构建旱地农田N_(2)O排放的理论框架,提出减排的关键靶向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田 N_(2)O排放路径 微生物作用机制 靶向调控 硝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慧影 张良 +2 位作者 付海鑫 兰瑞 武继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半夏泻心汤具调和脾胃、寒热平调之效,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安全性方面具一定优势。本文从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等病种梳理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具调和脾胃、寒热平调之效,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安全性方面具一定优势。本文从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等病种梳理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情况,从保护胃肠黏膜、抗炎杀菌、调节免疫、调节神经递质、抗肿瘤、降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归纳其作用机制,为半夏泻心汤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柴胡抗抑郁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黄家瑞 赵俊毅 +5 位作者 强发晶 李慧敏 刘凯丽 李泽浩 曲中原 董娜娜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讨南柴胡抗抑郁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和药效团匹配与潜在识别靶标平台收集化学成分靶点,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19738基因芯片,... 目的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讨南柴胡抗抑郁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和药效团匹配与潜在识别靶标平台收集化学成分靶点,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19738基因芯片,分析并获得抑郁症相关基因,将南柴胡化学成分靶点与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进一步获得核心靶点并富集通路。通过反向溯源分析获得关键药效物质,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斑马鱼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绿原酸,秦皮素和柴胡皂苷c高、低剂量组,每组15尾。验证潜在药效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及对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共获取南柴胡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抑郁症交集靶点24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显示南柴胡可能通过调控FoxO、NF-κB、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柴胡皂苷c、秦皮素、荜澄茄素、绿原酸、乙酰基-柴胡皂苷d和6-O-Vanilloylajugol与CDK2、STAT3、IGF1R、TGFBR2和SOD2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运动总距离和总次数减少,体内5-羟色胺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皂苷c高、低剂量组、秦皮素高剂量组和绿原酸高、低剂量组运动总距离延长及运动次数增多,体内5-羟色胺含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TAT3表达水平增加、CDK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皂苷c高、低剂量组STAT3表达水平降低(P<0.05),秦皮素高剂量组CDK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南柴胡中柴胡皂苷c、秦皮素等药效物质通过影响FoxO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柴胡 抗抑郁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15
作者 张雯 李长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303-311,共9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来探究防己黄芪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方面的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我们借助TCMSP和ETCM两种数据库筛选防己黄芪汤的有效化学组分和与其相关联的作用靶点;然后利用人类基...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来探究防己黄芪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方面的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我们借助TCMSP和ETCM两种数据库筛选防己黄芪汤的有效化学组分和与其相关联的作用靶点;然后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搜索DKD疾病的相关基因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PI)网络。将PPI网络的TSV文件导入Cytoscape3.7.1软件中,根据度值来设定靶点的形状大小和明暗程度以直观展示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成药-疾病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防己黄芪汤治疗DKD的主要生物进程与通路。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和可视化展示。结果:得到防己黄芪汤的潜在作用靶点235个,DKD的潜在靶点3665个,两者的交集靶点179个,经筛选得到的核心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包括:对激素的反应、对无机物的反应、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P53与槲皮素及山奈酚、AKT1与槲皮素及山奈酚结合活性均良好。结论:防己黄芪汤可以通过干预多基因、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DKD。它可以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等,从多种方面起到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糖尿病肾病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葛根单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王百强 尹远平 杨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80-83,I0019-I0022,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葛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葛根的相关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得...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葛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葛根的相关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得到DPN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得到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了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的富集研究。结果葛根治疗DPN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黄素、β-谷甾醇、葛花苷元,葛根与DPN的交集靶点有33个,核心靶点可能是IL-1β、TNF、PPARG、PTGS2等,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症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PN的作用。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葛根治疗DPN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葛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途径来发挥其疗效,为后续葛根治疗DPN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防治肝细胞癌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17
作者 杨盼盼 张译文 +1 位作者 李赛玉 李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目的基于“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潜在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利用网... 目的基于“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潜在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HCC的潜在作用靶点、作用通路和潜在活性成分。结果从大鼠血浆中共鉴定了32个“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五味子丙素、戈米辛S、当归酰基戈米辛H、越南人参皂苷R1、人参皂苷Rf等成分可作用于EGFR、VEGFA、AKT1、STAT3、SRC等核心靶点,调节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来治疗HCC。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这5个成分与核心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可能是潜在药效物质。结论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多层次网络整合分析探讨了“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HCC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五味子 肝细胞癌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程亚清 牛少辉 +5 位作者 曹乾 常金霞 方毅娜 王唱 白怡敏 曹建春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活性成分;利用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 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药物作用于疾病的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利用R 4.1.0软件提取网络核心基因,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KEGG关系网络图。结果:筛选后共得到四妙勇安汤活性成分126个,相关靶点690个,药物作用于疾病的潜在靶点175个,核心靶点有ALB、Akt1、MAPK3、VEGFA、EGFR、TNF、CASP3等;核心靶点涉及负离子转运正调控、肽基丝氨酸修饰、肽基丝氨酸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作用的位点主要有膜筏、膜微域、囊泡、分泌颗粒、顶端细胞等;分子功能有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蛋白络氨酸激酶活性等;涉及的通路包括MAPK、PI3K/Akt、AGE-RAGE、Ras、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四妙勇安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途径治疗糖尿病足,为四妙勇安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四妙勇安汤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岩 王关青 李衍滨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中药改善重症肌无力症状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平衡,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包括白细胞介素-17、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 中药改善重症肌无力症状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平衡,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包括白细胞介素-17、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从而减轻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反应,发挥抗炎特性。中药有效活性成分也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提高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从而改善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抑制疾病进展。中药有效提取成分中的苷类、酚类、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等均对重症肌无力有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增强远期疗效,在某些方面可作为诊疗重症肌无力的替代方案。本文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重症肌无力的中药新药研发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中药 作用机制 抗炎 免疫平衡 免疫作用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曹建春教授治疗淋巴水肿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
20
作者 杨俏丽 程亚清 +5 位作者 牛少辉 常金霞 刘羽飞 王唱 袁梁 曹建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曹建春教授治疗淋巴水肿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曹建春教授治疗淋巴水肿的病案处方,对处方进行药物应用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曹建春教授治疗淋巴水肿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曹建春教授治疗淋巴水肿的病案处方,对处方进行药物应用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合面对面专家访谈,获得核心药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组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通路等作用机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有效成分与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共纳入183首处方,涉及中药261味。使用频次≥50的高频药物有16味,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种关联规则性强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药物组合,进一步专家访谈,得到核心药组为:当归、川芎、皂角刺、黄芪、桂枝、泽兰、泽泻、鸡血藤。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组调控淋巴水肿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常春藤皂苷元、山柰酚、β-谷甾醇、异黄酮等,关键靶点为Akt1、MTOR、EGFR、SRC、BCL2、IL-6、PIK3CA、MAPK1、PIK3R1、MAPK3,关键生物学效应和通路包括EGFR-TKIs抵抗、内分泌抵抗、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有效成分与靶点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曹建春教授治疗淋巴水肿以活血通络、利水消肿为主,核心药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可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