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单穴 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少宗 张秉芬 王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4-2005,共2页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步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留针时间 针刺的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中重度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少宗 卜彦青 郭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各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各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针刺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各组P<0.01);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交互效应P>0.05);针刺单穴组的止痛效应不及多穴组(综合指标均P<0.05)。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原发性痛经 重度原发性痛经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留针时间 针刺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少宗 李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原发性痛经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留针时间 针刺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的效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少宗 郭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034-2035,共2页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不同留针期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作用越好,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最佳留针时间 针刺作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少宗 郭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最佳留针时间 针刺作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胆碱酯酶水平对琥珀胆碱作用时效的影响
6
作者 陈家华 殷国平 +2 位作者 杜秋 鞠华定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8-38,共1页
琥珀胆碱(Sch)由血浆胆碱酯酶(PCHE)分解灭活。肝功损害者因PCHE活性降低,可能使Sch的作用时间延长。本文就肝硬化和食道癌病人全麻诱导期间PCHE活性变化及其对Sch作用时效的影响进行对比观测。资料与方法临... 琥珀胆碱(Sch)由血浆胆碱酯酶(PCHE)分解灭活。肝功损害者因PCHE活性降低,可能使Sch的作用时间延长。本文就肝硬化和食道癌病人全麻诱导期间PCHE活性变化及其对Sch作用时效的影响进行对比观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2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琥珀胆碱 作用时效 恢复时间 肌颤搐 血浆总蛋白 白蛋白 门奇静脉断流术 省肿瘤医院 肝炎后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用药对琥珀胆碱肌松作用时效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启智 陈艳平 +1 位作者 王建斌 吕志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81-182,共2页
不同诱导用药对琥珀胆碱肌松作用时效的影响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陈启智,陈艳平,王建斌,吕志平关键词诱导用药;作用时效;琥珀胆碱琥珀胆碱(Sch)由于具有起效快、肌肉松弛满意、作用时间短及恢复迅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全身麻醉... 不同诱导用药对琥珀胆碱肌松作用时效的影响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陈启智,陈艳平,王建斌,吕志平关键词诱导用药;作用时效;琥珀胆碱琥珀胆碱(Sch)由于具有起效快、肌肉松弛满意、作用时间短及恢复迅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全身麻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但不同的镇静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用药 作用时效 琥珀胆碱 肌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作用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彭劼 施建勇 +1 位作者 娄亮 郑少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采用空间轴对称固结有限元结合修正剑桥模型,用柱形孔扩张对沉桩过程进行模拟,求出不同时期桩周土中的应力,从而得到不同间歇期桩侧的最大摩擦力。应用荷载传递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计算,结合桩周土体剪切强度、应力状态的变化,得到了考... 采用空间轴对称固结有限元结合修正剑桥模型,用柱形孔扩张对沉桩过程进行模拟,求出不同时期桩周土中的应力,从而得到不同间歇期桩侧的最大摩擦力。应用荷载传递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计算,结合桩周土体剪切强度、应力状态的变化,得到了考虑时效影响的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表明,结果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作用 修正剑桥模型 桩基承载力 荷载传递法 剪切强度 固结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夹层的抑制水锥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兴国 田世澄 +2 位作者 陈丛林 何会强 杨斌谊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3-87,共5页
人工夹层在油田开发的堵水防水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分析了底水上窜绕过人工夹层的过程。讨论了K H Coat的底水流模型 ,对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夹层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 人工夹层在油田开发的堵水防水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分析了底水上窜绕过人工夹层的过程。讨论了K H Coat的底水流模型 ,对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夹层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 :人工夹层处于油水界面之上对底水锥进能有效的抑制 ,使开采效果得到提高 ;夹层半径越大 ,水侵量的减小越多 ,夹层的有效作用时间越长 ;人工夹层的作用还同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速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夹层 抑制作用 水侵量 作用时效 油水运动 砂岩底水油藏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期门、阳陵泉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时效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凌波 杜帅 陈少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64-1265,共2页
目的:比较针刺期门与期门配阳陵泉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两组穴位(期门和期门配阳陵泉)的针刺,并通过B超下监测针刺后胆囊体积的变化,描记出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两穴位... 目的:比较针刺期门与期门配阳陵泉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两组穴位(期门和期门配阳陵泉)的针刺,并通过B超下监测针刺后胆囊体积的变化,描记出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两穴位组20 min之后,胆囊均出现明显的舒缩性变化。两组间时间效应与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留针时间以50 min为宜,并且期门与阳陵泉穴在调节胆囊动力方面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低张力胆囊 针刺疗法 胆囊动力学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针灸学的创新和发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5,共3页
建立和完善现代针灸学体系是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针灸学的创新基点首先应立足于探索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规律,主要包括:(1)应当重视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2)应当重视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 建立和完善现代针灸学体系是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针灸学的创新基点首先应立足于探索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规律,主要包括:(1)应当重视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2)应当重视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与针刺治疗方案中的关键共性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作用规律 取穴组方规律 针刺作用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箍筋弯折时的初期损伤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郑玉龙 刘翔 +2 位作者 陆春华 步森壮 幸左贤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7-122,共6页
混凝土病害性膨胀下构件内部箍筋角部的脆断被认为与钢筋弯折过程中的初期损伤有关,值得深入研究。本工作针对常用带肋钢筋,通过加工参量下的90°弯折试验发现,钢筋横肋根部出现最大长度约占直径2.52%的初期裂纹。弯折钢筋的拉伸试... 混凝土病害性膨胀下构件内部箍筋角部的脆断被认为与钢筋弯折过程中的初期损伤有关,值得深入研究。本工作针对常用带肋钢筋,通过加工参量下的90°弯折试验发现,钢筋横肋根部出现最大长度约占直径2.52%的初期裂纹。弯折钢筋的拉伸试验表明,因初期裂纹扩展,试件均在极限拉伸前形成早期断裂,且断裂强度最低仅为极限拉伸强度的60%。由断口分析得出,弯折钢筋最小断面收缩率仅为正常直钢筋的34%,且断口呈典型的脆性特征。长期服役会进一步加剧箍筋角部强度及塑性变形性能的劣化。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优化弯折钢筋的工程应用和力学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钢筋脆断 初期损伤 时效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weighed cooperative bandwidth spectrum sensing for spectrum occupancy of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鑫 陈琨奇 闫钧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709-1718,共10页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CRN), a secondary user(SU) may utilize the spectrum resource of the primary user(PU) and avoid causing harmful interference to the primary network(PN) via spectrum sensing. In the traditiona...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CRN), a secondary user(SU) may utilize the spectrum resource of the primary user(PU) and avoid causing harmful interference to the primary network(PN) via spectrum sensing. In the traditional time spectrum sensing, the SU cannot detect the PU's presence during its transmission, thus increasing interference to the PN. In this work, a novel weighed cooperative bandwidth spectrum sensing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allows multiple SUs to use part of the bandwidth to perform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frame in order to detect the PU's reappearance in time. The SU's spectrum efficiency is maximized by jointly optimizing sensing bandwidth proportion, number of cooperative SUs and detection probability,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n the SU's interference and the false alarm prob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ecrease on the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ment on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using the proposed weighed cooperative bandwidth spectrum sens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sensing spectrum efficiency INTERFER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