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
1
作者 薛未 吴雅娟 +5 位作者 肖娟 靳忠豪 马新博 刘宏武 武朝宝 武金权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为利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来准确估算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ET_(c))。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T1、T2、T3),试验灌水下限设定为65%田间持水量(θ_(FC)),灌水上限为100%θ_(FC)。利用实测叶面积指数(L... 为利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来准确估算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ET_(c))。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T1、T2、T3),试验灌水下限设定为65%田间持水量(θ_(FC)),灌水上限为100%θ_(FC)。利用实测叶面积指数(LAI)修正双作物系数模型中的基础作物系数(K_(cb))和土壤蒸发系数(K_(e)),并结合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的气象数据等估算了春玉米ETc,同时用实测数据对估算值进行适应性评价。2023年T1、T2、T3春玉米全生育期ETc分别为438.46 mm、397.68 mm和419.86 mm;估算的全生育期ET_(c)为454.08 mm、431.87 mm和452.47 mm。改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效率系数(E_(ns))、平均绝对误差(AAE),T1为0.82、0.67 mm/d、0.84和0.57 mm/d,T2为0.81、0.79 mm/d、0.78和0.55 mm/d,T3为0.75、0.90 mm/d、0.71和0.60 mm/d。灌水较多的T1和T2的R2和E_(ns)均高于T3,RMSE和AAE小于T3,T1和T2的参数相差不大,说明灌水量较少时会影响模型的估算精度,T1处理的灌水量最大,蒸散量最大,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T2和T3次之。因此,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可用于不同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的预测,该模型更适用于水分充足条件下春玉米蒸散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估算 作物系数法 蒸渗仪 土壤湿润层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作物系数法和PM模型估算南京地区玉米田蒸发蒸腾量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春伟 吴心语 邱让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7,共6页
蒸发蒸腾量(ET)是农田水平衡中的重要环节,ET的准确估算有助于提高农田水分管理水平。在测定农田小气候、土壤蒸发和玉米生长旺季液流量基础上,比较了单作物系数法(Kc法)、双作物系数法(Kcb法)、不同冠层阻力计算的Penman-Monteith模型(... 蒸发蒸腾量(ET)是农田水平衡中的重要环节,ET的准确估算有助于提高农田水分管理水平。在测定农田小气候、土壤蒸发和玉米生长旺季液流量基础上,比较了单作物系数法(Kc法)、双作物系数法(Kcb法)、不同冠层阻力计算的Penman-Monteith模型(PM1和PM2法)估算南京地区玉米田ET的适用性,并对玉米整个生育期ET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液流法和土壤蒸发测定的总ET为基准,PM1方法估算的夏玉米ET误差最小,与实际测定ET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一致性指数(d)分别为0.52、0.8 mm/d和0.48。以PM1模型估算的夏玉米全生育期ET为310mm,日均ET为3.16mm/d,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整体变化呈单峰型。ET与气象因素响应顺序为净辐射>饱和水汽压>温度>风速。本研究可为优化玉米田水资源管理和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作物系数法 液流量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需水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晓鹏 段顺琼 +1 位作者 马显莹 白树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1,共4页
基于云南持续干旱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以及研究作物需水量规律的重要性,利用低纬度高原区的云南省曲靖市的陆良站1990-199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历史试验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陆良... 基于云南持续干旱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以及研究作物需水量规律的重要性,利用低纬度高原区的云南省曲靖市的陆良站1990-199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历史试验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陆良站玉米各阶段的需水量,并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玉米需水量与实测值是十分接近的;在地面覆盖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两者差别不大;总体上,两种方法计算的作物需水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需水量 作物系数法 作物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作物系数法估算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蒸散量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锦江 马娟娟 +2 位作者 郑利剑 孙西欢 武朝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是晋南地区常用的种植模式,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应用的可靠性,掌握轮作系统耗水规律,通过双作物系数法模拟2016-2019年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蒸散量,以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为标准对其模拟结...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是晋南地区常用的种植模式,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应用的可靠性,掌握轮作系统耗水规律,通过双作物系数法模拟2016-2019年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蒸散量,以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为标准对其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并区分植株蒸腾(T)和土壤蒸发(E)。该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冬小麦初期、发育期、中期和后期的平均基础作物系数(Kcb)为0.2、0.59、0.98和0.15,夏玉米的为0.14、0.69、1.24和0.56;冬小麦的平均土壤蒸发系数(Ke)为1.24、0.63、0.07、0.42,夏玉米的为0.78、0.45、0.06、0.46。冬小麦全生育期内ETc为264.18~526.22 mm,夏玉米的为261.76~519.67 mm;发育期为耗水高峰期,冬小麦、夏玉米发育期蒸散量占各自生育期总蒸散量的比例分别为31.2%~51.3%和34.3%~58.2%;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冬小麦、夏玉米总蒸散量及植株蒸腾量均逐渐降低,土壤蒸发量也在灌水最少时达到最低,全生育期E/ETc,冬小麦为27.3%~46.4%,夏玉米为29.3%~44.2%。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初期,80%以上的土壤水分以蒸发形式消耗,在中期时土壤蒸发占比最低,冬小麦为6.1%~13.4%、夏玉米为4%~7.6%。冬小麦、夏玉米各自蒸散模拟值(ETc-FAO)与实测值(ETc)呈现出较好相关性,R2为0.8~0.86,RMSE为0.5~0.6 mm/d,MAE为0.4~0.49mm/d,可见双作物系数法模拟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ETc具有较高精度,可为精确掌握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耗水规律,进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轮作系统 作物系数法 蒸散量模拟 植株蒸腾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作物系数法指导南疆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江涛 张楠 +3 位作者 龚珂宁 黄炳川 杨莹攀 王兴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单作物系数法是将农田的蒸发和蒸腾结合起来考虑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和对数据量要求低等优点。为探究基于单作物系数法指导南疆棉花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制度,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南疆阿拉尔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灌... 单作物系数法是将农田的蒸发和蒸腾结合起来考虑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和对数据量要求低等优点。为探究基于单作物系数法指导南疆棉花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制度,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南疆阿拉尔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灌水时间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当棉田每日作物蒸发蒸腾量与降水量差值累计达到25、30和35 mm时进行灌溉,其对应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36和42 mm,共计设计3个处理方案,每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棉花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综合灌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认为当棉田每日作物蒸发蒸腾量与降水量差值累计达到25 mm时进行灌溉,灌水定额30 mm和生育期内灌水11次的组合,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用于新疆南疆地区棉花膜下滴灌的灌溉管理,可为未来实现灌溉自动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地区 作物系数法 棉花膜下滴灌 灌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作物系数法在作物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军 《江淮水利科技》 2017年第5期16-18,共3页
作物需水量主要受土壤、气候及作物生长特性等影响,其计算精度直接影响到灌区设计规模。笔者结合秘鲁南部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中的灌溉专题研究工作,以Tambo流域为例,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区影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各个阶段作物生长周期、... 作物需水量主要受土壤、气候及作物生长特性等影响,其计算精度直接影响到灌区设计规模。笔者结合秘鲁南部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中的灌溉专题研究工作,以Tambo流域为例,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区影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各个阶段作物生长周期、生长参数、土壤参数等基本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太斯(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并利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标准条件下作物腾发量,结合研究区的降雨资料进一步计算作物的需水量,计算成果为灌溉规划以及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蒙太斯 作物蒸腾 作物系数法 作物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条件下羊草群落生育期双作物系数计算方法的验证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艳伟 朱仲元 +2 位作者 朝伦巴根 荆玉龙 郑永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基于浑善达克沙地2005-2006两个不同水文年对羊草、拂子茅、冰草构成的羊草群落生育期中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介绍的方法计算了羊草群落生育期基本作物系数和土壤蒸发系数,并对基本作物系... 基于浑善达克沙地2005-2006两个不同水文年对羊草、拂子茅、冰草构成的羊草群落生育期中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介绍的方法计算了羊草群落生育期基本作物系数和土壤蒸发系数,并对基本作物系数进行了地区气象因素和牧草单叶气孔阻力校正。用校正后的作物系数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计算的蒸发、蒸腾量与实测结果基本接近。考虑水分胁迫时,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对作物系数进行地区气象因素和单叶气孔阻力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浑善达克沙地 羊草群落 作物系数法 蒸发蒸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需水量及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凤 蔡焕杰 王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采用FAO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秸秆覆盖条件下夏玉米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含水量影响较大,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麦秸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覆盖量对棵间蒸发量E和土壤蒸发系数Ke的影响较大,E和Ke值随覆盖量增加而... 采用FAO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秸秆覆盖条件下夏玉米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含水量影响较大,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麦秸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覆盖量对棵间蒸发量E和土壤蒸发系数Ke的影响较大,E和Ke值随覆盖量增加而减小,在玉米生长初期阶段影响最大,中期阶段影响最小;有覆盖试验区需水量比无覆盖区小,有一定的节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作物系数法 土壤含水量 土壤蒸发系数 作物需水量 玉米 需水量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修正双作物系数估算夏玉米蒸散量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婷月 王怡宁 +4 位作者 石磊韬 尼玛扎西 周超 鞠琴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准确估算夏玉米作物蒸腾(T_(r))与土壤蒸发(E_(s))。[方法]本研究基于FAO-56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模型,应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叶面积指数(LAI)、气象因子以及土壤水分实测数据,对模型中的基础作物系数(K_(cb))和土壤蒸发系数(K_(e))进... [目的]准确估算夏玉米作物蒸腾(T_(r))与土壤蒸发(E_(s))。[方法]本研究基于FAO-56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模型,应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叶面积指数(LAI)、气象因子以及土壤水分实测数据,对模型中的基础作物系数(K_(cb))和土壤蒸发系数(K_(e))进行动态修正,并基于Penman-Monteith(P-M)模型,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进而估算夏玉米实际蒸散量(ET_(c)),并以2018、2019年大型蒸渗仪实测ET_(c)对估算值进行精度评价。[结果]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夏玉米蒸散量较为准确,2018年夏玉米全生育期ET_(c)估算与实测的日均值分别为4.89 mm/d和4.66 mm/d,2019年分别为5.72 mm/d和5.67 mm/d。应用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夏玉米日ET_(c)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效率系数(E_(ns))、平均绝对误差(AAE),2018年分别为0.89、0.98 mm/d、0.86和0.73mm/d,2019年分别为0.89、0.76 mm/d、0.89和0.58 mm/d。[结论]因此,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能够较为准确的估算夏玉米蒸散量,该研究可为淮北平原农田水分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估算 作物系数法 叶面积指数 气象因子 夏玉米 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典型区域典型作物ET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悦 王凤春 +1 位作者 高悦 李鹏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河北省典型作物需水量(Evapotranspiration,ET)估算方法,以河北省邢台市和石家庄市作为典型区域,选择夏玉米和棉花作为典型作物,以作物系数法为基础,构建典型作物ET估算方法。以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 为研究河北省典型作物需水量(Evapotranspiration,ET)估算方法,以河北省邢台市和石家庄市作为典型区域,选择夏玉米和棉花作为典型作物,以作物系数法为基础,构建典型作物ET估算方法。以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以Penman-Monteith模型(PM)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值,分别估算Hargreaves-Samani模型(HS)、Irmark-Allen模型(IA)、HS改进模型、Trajkovic模型(Tra)、Droogres-Allen模型(DA)5种经验模型和极限学习机(ELM)、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随机森林(RF)、M5树模型(M5T)共4种人工智能模型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数值(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求得不同尺度ET数值,得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在ET日值模拟中,ELM模型在夏玉米和棉花ET估算中的精度最高,拟合方程斜率更接近标准值“1”,经验模型中的IA模型精度相对较高;ET月值模拟中,ELM模型最高,经验模型中的Tra模型精度相对较高;不同生育期内,夏玉米全生育期、初始生长期、快速发育期、生育中期和成熟期的最优模型依次为ELM模型、ELM模型、GRNN模型、GRNN模型、GRNN模型,棉花5个生育期尺度的最优模型依次为ELM模型、ELM模型、ELM模型、GRNN模型、GRNN模型;同时,辐射项的输入可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模型的精度,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研究成果可为河北省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作物 作物需水量 作物系数法 极限学习机 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二)
11
作者 陈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通过观测获得中稻实际蒸散蒸腾量,求出2014年中稻实际作物系数Kc,并利用李艳婷等的研究结果建立的移栽后天数模型和积温模型2种方法估算201... [目的]研究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通过观测获得中稻实际蒸散蒸腾量,求出2014年中稻实际作物系数Kc,并利用李艳婷等的研究结果建立的移栽后天数模型和积温模型2种方法估算2014年中稻作物系数Kc1和Kc2,分别比较Kc1、Kc2与Kc之间的RMSE,找出适合淠史杭灌区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结果]Kc1、Kc2与Kc的RMSE分别为0.106和0.197,移栽后天数法估算的作物系数Kc1与实测作物系数Kc较为接近,即淠史杭灌区的中稻作物系数选用移栽后天数法来估算更为准确。[结论]该研究为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作物系数Kc 移栽天数估算作物系数Kc1 积温估算作物系数K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估算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余昭君 胡笑涛 +3 位作者 冉辉 王雪梦 王文娥 何雪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5-183,共9页
为准确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在测定气象数据的基础上,以水量平衡法的实测蒸发蒸腾量(ET)为参考,分析判断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的适用性以及整个生育期内葡萄ET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作物系数法(... 为准确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在测定气象数据的基础上,以水量平衡法的实测蒸发蒸腾量(ET)为参考,分析判断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的适用性以及整个生育期内葡萄ET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作物系数法(Kc)、双作物系数法(Kcb)估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葡萄ET。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水量平衡法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54与0.64,决定系数为0.82,说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估算,双作物系数法比单作物系数法估算结果更为精确,计算出的双作物系数0.85、1.07、0.71可以作为本地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蒸发蒸腾量 波文比-能量平衡 作物系数法 作物系数法 半湿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宇平 雷宏军 +1 位作者 潘红卫 王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23-4426,共4页
综合考虑研究区的气象及灌溉特点,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应用到作物虚拟水含量计算中,考虑到研究区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的特点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差异,区分灌区与非灌区、井灌与渠灌,制定了相应的灌溉制度,并计算了区... 综合考虑研究区的气象及灌溉特点,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应用到作物虚拟水含量计算中,考虑到研究区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的特点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差异,区分灌区与非灌区、井灌与渠灌,制定了相应的灌溉制度,并计算了区域农作物广义耗水量。给出了修正的农业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并以郑州市为例验证了虚拟水含量的时空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灌溉 作物系数法 无效水面蒸发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窩田隆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制种玉米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制种玉米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蒸散量为513.2 mm,日均3.2 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486.2 mm,日均3.1 mm/d,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发育期、中期、末期分别为2.3、2.9、4.1和3.0 mm/d,其蒸散量分别约占全年蒸散总量的13%、22%、50%和16%。ET月变化显示,4月和5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平均为2.1-2.3 mm/d;6月剧烈增加到3.6 mm/d;7月达到最大,平均为4.6mm/d;8月蒸散有所降低,为3.3 mm/d;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到2.8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制种玉米 波文比能量平衡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芦苇沼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4,28,共4页
根据水生植物芦苇生长期内的特点,利用扎龙湿地水文气象监测站 2003年 6月份的气象监测资料及FAO(56)推荐的P M公式,计算了扎龙湿地芦苇沼泽区域的参照作物蒸散发量,并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扎龙芦苇湿地的实际蒸散发量.
关键词 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 芦苇沼泽 参照作物蒸散发 作物系数法 实际蒸散发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套种模式下田间灌水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锦凤 史海滨 +1 位作者 刘瑞敏 王淑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6,共4页
针对河套灌区典型的套种模式以及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基于SPAC系统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定量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大气水、灌溉水、作物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及双作物系数法,对小麦套种玉米... 针对河套灌区典型的套种模式以及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基于SPAC系统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定量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大气水、灌溉水、作物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及双作物系数法,对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的实际腾发量进行了计算。从动态观点出发,在时间尺度上考虑深层渗漏量和根系层储水量对作物的有效性,对灌区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套种玉米的实际腾发量为635.8 mm,小麦套种向日葵的实际腾发量为428.2 mm;小麦套种玉米灌溉水利用率为91.9%,小麦套种向日葵的灌水利用效率为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模式 SPAC系统 作物系数法 田间灌溉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甸草原区羊草生育期蒸散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力飞 朝伦巴根 +1 位作者 王亚娟 王志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9,共6页
基于2005--2006年羊草生育期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最新双作物系数法以日为时段计算了羊草2个不同水文年的蒸散量。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 基于2005--2006年羊草生育期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最新双作物系数法以日为时段计算了羊草2个不同水文年的蒸散量。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法的有效性检验。用羊草生育期生理特性、冠层结构变化、气象要素和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生育期各生长阶段蒸散量和日平均蒸散强度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羊草 作物系数法 蒸散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群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林飞 许化龙 +1 位作者 董福君 成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4,共5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以气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2009—2012年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生育期蒸散发量及各月份蒸散发量的多年平均值。采用偏相关分析验证了芦苇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各月气...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以气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2009—2012年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生育期蒸散发量及各月份蒸散发量的多年平均值。采用偏相关分析验证了芦苇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各月气象因子存在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芦苇实际蒸散发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多年各月份芦苇实际蒸发量平均值5—9月分别为142.4,149,138.1,120.9,83.1mm;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影响芦苇蒸散发量的因子依次是净辐射,平均温度,风速,相对湿度。该文研究了芦苇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为该地区制定芦苇灌溉及芦苇湿地生态需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公式 作物系数法 蒸散发 芦苇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重叠植被生态需水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敏 朝伦巴根 +2 位作者 朱仲元 王力飞 刘艳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重叠植被非生育期生态需水量是霜期、持续冰冻期地表有效自由水蒸发量,它维系越冬生境。基于2005-2006年对黄柳-扁蓄豆构成的重叠植被生境中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重叠植被2个不同水文年生态... 重叠植被非生育期生态需水量是霜期、持续冰冻期地表有效自由水蒸发量,它维系越冬生境。基于2005-2006年对黄柳-扁蓄豆构成的重叠植被生境中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重叠植被2个不同水文年生态需水量。这个基础数据对决策重叠植被建设规模、对区域需水预测模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重叠植被 作物系数法 生态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人工牧草“老芒麦”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对节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婵 高瑞忠 +2 位作者 朝伦巴根 朱仲元 李和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22,26,共6页
基于浑善达克沙地人工牧草灌溉试验场观测的气象、叶片的蒸腾速率、叶面积指数、有效根系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土壤蒸发等数据,利用双作物系数法模拟计算了2004、2005年老芒麦的日作物需水量,经与实测的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数据对比分... 基于浑善达克沙地人工牧草灌溉试验场观测的气象、叶片的蒸腾速率、叶面积指数、有效根系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土壤蒸发等数据,利用双作物系数法模拟计算了2004、2005年老芒麦的日作物需水量,经与实测的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数据对比分析,检验了需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老芒麦需水量与产量、光合作用与蒸腾速率、光合作用与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老芒麦来说,从抑制无效蒸腾角度实现节水最直接的方法应该是有效根系层的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5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牧草 灌溉试验 作物系数法 光饱和点 根系层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