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估算冬小麦作物系数
1
作者 刘新侠 杨鑫宇 +2 位作者 付春晓 承达瑜 于锐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9-1178,共10页
作物系数(K_(c))是用于衡量植物对水分需求的一个重要参数,高效、及时地获取K_(c)对优化灌溉管理,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并结合观测得到的冬小麦... 作物系数(K_(c))是用于衡量植物对水分需求的一个重要参数,高效、及时地获取K_(c)对优化灌溉管理,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并结合观测得到的冬小麦长势参数(株高、叶面积指数),进行冬小麦作物系数的估算;同时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多光谱的冬小麦影像,分析不同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8种常用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重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转化叶绿素吸收反射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与FAO推荐方法得到的作物系数的相关性;根据决定系数(R^(2))选取适宜的植被指数建立作物系数估算模型,并与FAO推荐方法估算的作物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转化叶绿素吸收反射指数(TCARI)等4种植被指数与K_(c)的相关性较好。基于TCARI/RDVI建立的冬小麦作物系数估算模型精度更高,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估算模型的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0.14、0.12和0.15,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的模型性能系数(EF)分别为0.66、0.88和0.71。利用估算模型生成的作物系数分布图可为冬小麦的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无人机 多光谱 作物系数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
2
作者 薛未 吴雅娟 +5 位作者 肖娟 靳忠豪 马新博 刘宏武 武朝宝 武金权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为利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来准确估算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ET_(c))。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T1、T2、T3),试验灌水下限设定为65%田间持水量(θ_(FC)),灌水上限为100%θ_(FC)。利用实测叶面积指数(L... 为利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来准确估算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ET_(c))。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T1、T2、T3),试验灌水下限设定为65%田间持水量(θ_(FC)),灌水上限为100%θ_(FC)。利用实测叶面积指数(LAI)修正双作物系数模型中的基础作物系数(K_(cb))和土壤蒸发系数(K_(e)),并结合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的气象数据等估算了春玉米ETc,同时用实测数据对估算值进行适应性评价。2023年T1、T2、T3春玉米全生育期ETc分别为438.46 mm、397.68 mm和419.86 mm;估算的全生育期ET_(c)为454.08 mm、431.87 mm和452.47 mm。改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效率系数(E_(ns))、平均绝对误差(AAE),T1为0.82、0.67 mm/d、0.84和0.57 mm/d,T2为0.81、0.79 mm/d、0.78和0.55 mm/d,T3为0.75、0.90 mm/d、0.71和0.60 mm/d。灌水较多的T1和T2的R2和E_(ns)均高于T3,RMSE和AAE小于T3,T1和T2的参数相差不大,说明灌水量较少时会影响模型的估算精度,T1处理的灌水量最大,蒸散量最大,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T2和T3次之。因此,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可用于不同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的预测,该模型更适用于水分充足条件下春玉米蒸散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估算 作物系数 蒸渗仪 土壤湿润层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作物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晓娟 刘园 +1 位作者 白薇 刘布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合理进行灌溉和水分资源调配的重要参数。依据1991—2011年黑龙江10个典型农业气象站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记录,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大豆实际平均生育期,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根层水分平衡原理,...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合理进行灌溉和水分资源调配的重要参数。依据1991—2011年黑龙江10个典型农业气象站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记录,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大豆实际平均生育期,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根层水分平衡原理,计算出了大豆作物系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大豆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黑龙江大豆平均播种时间推迟5 d,收获时间推迟10 d,平均生育期为5月1日到9月30日,生育期延长5 d。大豆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结荚期的作物系数最大,为0.96,其次是开花期,为0.75,苗期和成熟期最小,为0.32;三叶期、分枝期和鼓粒期作物系数分别为0.60,0.62和0.71,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为0.61。大豆的水分敏感期为结荚期和开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作物系数 生育期 作物系数变化规律 Penman—Monteith公式 根层水分平衡法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石覆盖条件下冬小麦蒸散量的单、双作物系数法估算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毅 付亚亚 +2 位作者 唐德秀 李思逸 冯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农田蒸散(ETc)是农业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关键要素,砂石覆盖条件下ETc的估算对于评价砂石覆盖对农田作物的影响非常重要。为准确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冬小麦ETc,在陕西杨凌建立了遮雨棚下的蒸渗仪动态观测系统。利用FAO-56的Penman-M... 农田蒸散(ETc)是农业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关键要素,砂石覆盖条件下ETc的估算对于评价砂石覆盖对农田作物的影响非常重要。为准确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冬小麦ETc,在陕西杨凌建立了遮雨棚下的蒸渗仪动态观测系统。利用FAO-56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和单、双作物系数法对冬小麦ETc进行估算,并基于两年度不同砂石覆盖量下冬小麦实测ETc数据,对单、双作物系数法进行改进和修正,得到适用于砂石覆盖条件下单、双作物系数与砂石覆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单作物系数与砂石覆盖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结合估算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计算,能很好地模拟两年度不同砂石覆盖量下的冬小麦ETc。(2)基于冬小麦实测ETc对双作物系数进行修正,可得到其修正系数A与砂石覆盖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结合ET0可准确估算两年度不同砂石覆盖量下的冬小麦各生长阶段ETc。(3)不同砂石覆盖量下,双作物系数法比单作物系数法和PM模型估算冬小麦ETc的精度更高。总体上,单、双作物系数法在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的冬小麦ETc中仍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需经实测数据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蒸散量 砂石覆盖 PM模型 作物系数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二)
5
作者 陈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通过观测获得中稻实际蒸散蒸腾量,求出2014年中稻实际作物系数Kc,并利用李艳婷等的研究结果建立的移栽后天数模型和积温模型2种方法估算201... [目的]研究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通过观测获得中稻实际蒸散蒸腾量,求出2014年中稻实际作物系数Kc,并利用李艳婷等的研究结果建立的移栽后天数模型和积温模型2种方法估算2014年中稻作物系数Kc1和Kc2,分别比较Kc1、Kc2与Kc之间的RMSE,找出适合淠史杭灌区作物系数的估算方法。[结果]Kc1、Kc2与Kc的RMSE分别为0.106和0.197,移栽后天数法估算的作物系数Kc1与实测作物系数Kc较为接近,即淠史杭灌区的中稻作物系数选用移栽后天数法来估算更为准确。[结论]该研究为淠史杭灌区中稻作物系数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作物系数Kc 移栽天数法估算作物系数Kc1 积温法估算作物系数K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nman修正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差异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宋妮 孙景生 +3 位作者 王景雷 陈智芳 强小嫚 刘祖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88-97,共10页
该文针对直接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的中国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估算作物需水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作物系数需要校正的原因:Penman修正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在计算ET_0时差异较大,且对生育期较长的越冬作物的影响要高于生育期较短... 该文针对直接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的中国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估算作物需水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作物系数需要校正的原因:Penman修正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在计算ET_0时差异较大,且对生育期较长的越冬作物的影响要高于生育期较短的夏季作物。同时利用河南省18站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引起两公式差异的因素:辐射项处理的不同是引起两公式差异的主要原因。秋冬季,采用两公式计算的月ET_0、ET_rad值差异均高于春夏季,空气动力学项对ET_0值的影响与风速有关,较高的风速可能导致空气动力学项的影响高于辐射项;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_rad值时,受季节、站点情况影响小,稳定性高,18站均表现为:平均气温对ET_rad的影响最小,1、11、12月相对湿度对ET_rad的影响较大,2-10月日照时数对ET_rad的影响较大。并根据2种不同的ET_0估算方法的关系,提出了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校正方法,对于提高作物需水量的估算精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发量 作物 气象 Penman修正式 Penman Monteith公式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绿洲灌区膜下滴灌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系数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张振华 蔡焕杰 +1 位作者 杨润亚 赵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7-100,共4页
根据2001年甘肃民勤小坝口灌溉试验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资料,依据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作物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结合实测的充分供水条件下作物耗水量,对膜下滴灌条件下大田作物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进行了研究。确... 根据2001年甘肃民勤小坝口灌溉试验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资料,依据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作物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结合实测的充分供水条件下作物耗水量,对膜下滴灌条件下大田作物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地区膜下滴灌棉花和玉米各个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建立了作物系数和有效积温及播种后天数的函数关系。该结果为该沙漠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玉米的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 玉米 需水规律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AO-56作物系数法推求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作物系数及验证 被引量:27
8
作者 彭世彰 丁加丽 +2 位作者 茆智 徐俊增 李道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34,共5页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利用FAO-56推荐的分段单值法和双值法构建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的作物系数曲线,分析了调整灌溉或降雨后的最大作物系数值对双值法水稻作物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根据2004年实测资料对...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利用FAO-56推荐的分段单值法和双值法构建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的作物系数曲线,分析了调整灌溉或降雨后的最大作物系数值对双值法水稻作物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根据2004年实测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及乳熟期的作物系数实测值分别为1.14、1.49、1.43和1.12。分段单值法得到初始生长期、生育中期和后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1.1、1.39和0.79。降雨频繁阶段或灌溉阶段,对最大作物系数作调整后,减小了双值法作物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验证结果表明,2004年晚稻累积蒸发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42%~16.24%,以基于调整后的双值法作物系数的晚稻蒸发蒸腾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单值法 双值法 作物系数 控制灌溉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旱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杨晓光 B.A.M.Bouman +5 位作者 张秋平 薛昌颖 张天一 许剑勇 王璞 王化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1,共5页
该文依据2001~2004年4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 该文依据2001~2004年4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旱稻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平均为560.1mm;日平均孕穗~开花期最高为6.8mm/d,年际变化幅度很小。旱稻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1.07,在孕穗~开花期最大,为1.49,其次为开花~成熟阶段,平均为1.20,拔节~孕穗最小为0.87;在北京气候背景下,旱稻作物系数与出苗后天数和大于0℃积温具有较好的三次多项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作物系数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面积指数改进双作物系数法估算旱作玉米蒸散 被引量:31
10
作者 冯禹 崔宁博 +3 位作者 龚道枝 王罕博 郝卫平 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98,共9页
为准确估算和区分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该文基于实测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动态估算基础作物系数,利用LAI修正土壤蒸发系数,并基于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和区分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春玉米ET,并以2... 为准确估算和区分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该文基于实测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动态估算基础作物系数,利用LAI修正土壤蒸发系数,并基于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和区分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春玉米ET,并以2012、2013年寿阳站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和微型蒸渗仪实测的春玉米ET和土壤蒸发(soil evaporation)对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能够较为准确的估算春玉米ET,2012年春玉米全生育期ET估算值、实测值分别为365.3、372.6 mm,2013年分别为385.6、369.4 mm;2012年全生育期改进双作物系数法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模型效率系数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24、0.561 mm/d、0.817和0.449 mm/d,2013分别为0.870、0.381 mm/d、0.871和0.332 mm/d;同时,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可对春玉米各生育期ET进行准确区分,土壤蒸发估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2012年全生育期估算和实测土壤蒸发分别为0.98和0.99 mm/d,分别占ET的38.12%和37.08%;2013年估算和实测土壤蒸发分别为0.86和0.89 mm/d,分别占ET的33.59%和35.90%。因此,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和区分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春玉米ET。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区农田水分精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蒸散 模型 黄土高原 旱作春玉米 作物系数 涡度相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六种草坪草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赵炳祥 胡林 +2 位作者 陈佐忠 张福锁 张新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4,共6页
根据水分平衡法采用小型蒸渗仪测定了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蒸散量 ,并采用Penman Monteith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了各草种的作物系数 .两种水分条件为充足供水和限量供水 .参试的草种为草地早熟禾 (PoapratensisL .Nuglade)、高羊茅 (F... 根据水分平衡法采用小型蒸渗仪测定了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蒸散量 ,并采用Penman Monteith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了各草种的作物系数 .两种水分条件为充足供水和限量供水 .参试的草种为草地早熟禾 (PoapratensisL .Nuglade)、高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 .Hundog 5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L .Advent)、普通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 .)Pers.)、野牛草 (Buchloedactyloides(Nutt.)Engelm .)、日本结缕草 (ZoysiajaponicaSteud .) .草种间 ,水分处理间的草坪蒸散量均表现较大差异 .充足供水的草坪的蒸散量比限量供水的蒸散量大 30 5~ 1 5 3 5mm .全生长季冷季型草坪草的蒸散量大于暖季型草坪草 ,最多相差 2 0 0mm .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生长季总蒸散量排序相同 ,最大蒸散量排序为高羊茅 (90 3 5 5mm) >草地早熟禾 (85 7 93mm) >多年生黑麦草 (85 0 91mm) >狗牙根 (82 5 6 1mm) >野牛草 (75 8 6 6mm) >日本结缕草 (70 1 5 5mm) .不同的水分处理 ,草种和季节对草坪的作物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冷季型草的生长季平均作物系数介于 0 98~ 1 0 9之间 ,暖季型草的介于 0 70~ 0 96之间 .充足供水条件下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作物系数与限量供水条件下的作物系数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蒸散量 暖季型草坪草 冷季型草坪草 草坪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蒸散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文颖 纪瑞鹏 +3 位作者 贾庆宇 冯锐 武晋雯 张玉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5-335,共11页
以辽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相关通量、小气候梯度要素、群落内水面蒸发量以及芦苇群落生长参数等数据,基于FAO⁃56模型的双作物系数法,分别计算作物系数Kc、基础作物系数Kcb和水面蒸发系数Kw,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及主导... 以辽河三角洲湿地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相关通量、小气候梯度要素、群落内水面蒸发量以及芦苇群落生长参数等数据,基于FAO⁃56模型的双作物系数法,分别计算作物系数Kc、基础作物系数Kcb和水面蒸发系数Kw,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及主导影响因子,建立基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小时尺度双作物系数模型。结果如下:(1)芦苇生长初期,Kc和Kcb的日变化呈现早晚高、中午略低的多峰波动曲线;在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Kc和Kcb白天波动幅度较小,早晚波动幅度较大;生长末期,Kc和Kcb夜晚波动幅度较大,白天呈现多峰波动曲线;Kw白天较小、夜晚较高,生长初期白天的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期。(2)相关分析表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是Kc、Kcb和Kw的影响因子;基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重新构建双作物系数模型,基于改进的双作物系数法模拟芦苇群落蒸散,决定系数R2达0.894。(3)利用改进的双作物系数模型和FAO⁃56模型,对辽河三角洲芦苇群落的蒸发与蒸腾过程进行模拟,实现芦苇群落蒸发过程与蒸腾过程的分离,解决了实际观测无法直接获取芦苇群落蒸腾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芦苇群落蒸散的模拟精度。(4)调整了FAO推荐的芦苇单作物系数常数值,调整后的作物系数更适用于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湿地 蒸散量 作物系数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孙景生 刘祖贵 +1 位作者 张寄阳 段爱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8,共4页
作物系数是利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小麦的作物系数 ,分析了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生育期累积积温关系的函数曲线 ,同时还采用 FA... 作物系数是利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小麦的作物系数 ,分析了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生育期累积积温关系的函数曲线 ,同时还采用 FAO分阶段直线法构建了春小麦作物系数曲线。结果表明 ,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和生育期累积积温之间分别呈现出良好的 6次多项式关系和 4次多项式关系 ,回归曲线与数据点拟合得非常好 ,相关系数 (R2 )均在 0 .94以上 ;采用 FAO分阶段直线法得到的 3个典型值分别为 :初始生长期 0 .5 7、生育中期 1.70、收获时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量平衡 作物系数 风沙区 需水量 FAO分阶段直线法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丁加丽 彭世彰 +1 位作者 徐俊增 李道西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以及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大值,其他时期则较小;蒸发蒸腾量与冠层净辐射量、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因素以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叶面积指数不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利用冠层净辐射量等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系数表示的冠层阻抗与蒸发蒸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平均值为1.27,生育中期的作物系数值稍大于FAO推荐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冠层阻抗 作物系数 控制灌溉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单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汪顺生 费良军 +2 位作者 高传昌 王兴 孙景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111,共7页
采用FAO推荐的单值作物系数法,对常规沟灌和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70%、60%)的夏玉米作物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方式修正系数可用相对蒸腾量来表示,与播后天数具有良好的... 采用FAO推荐的单值作物系数法,对常规沟灌和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70%、60%)的夏玉米作物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方式修正系数可用相对蒸腾量来表示,与播后天数具有良好的6次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两种沟灌方式的单作物系数呈现相同脉冲波动变化趋势,但交替隔沟灌的作物系数小于常规沟灌;利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与实测值相比偏差均低于10%,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沟灌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宋常吉 王振华 +4 位作者 郑旭荣 姜国军 李文昊 李朝阳 陈小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0~40cm土层水分,拔节期后主要消耗0~60cm土层水分,80~100cm土层含水率变化不大;水分适宜处理的春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为523.53mm,各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2.64%、12.91%、25.36%、33.97%、15.11%,相应的日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3.31、6.15、8.85、11.11、3.60mm/d,拔节期和抽穗期为小麦需水关键期,尤其在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小麦的作物系数各生育期分别为0.76、0.77、1.11、1.16、0.46,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土壤水分动态 耗水量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滴灌枣树作物系数和需水规律试验 被引量:35
17
作者 胡永翔 李援农 张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1,79,共6页
根据2009年陕西省米脂县孟岔试验站观测的气象资料,使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通过实测取得了充分供水条件下枣树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其中,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 根据2009年陕西省米脂县孟岔试验站观测的气象资料,使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通过实测取得了充分供水条件下枣树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其中,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的作物需水量分别为68.1、117.4、224.4、66.2 mm;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枣树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分别为萌芽展叶期0.496、开花坐果期0.681、果实膨大期1.262、果实成熟期0.944。建立了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枣树 需水量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和糯玉米作物系数估算方法 被引量:35
18
作者 宿梅双 李久生 饶敏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5-29,共5页
利用位于北京的称重式蒸渗仪,对喷灌条件下的冬小麦和糯玉米需水规律进行了测定,进而计算了两种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冬小麦和糯玉米的作物系数与播种后天数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四次多项式来表征。根据FAO-56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 利用位于北京的称重式蒸渗仪,对喷灌条件下的冬小麦和糯玉米需水规律进行了测定,进而计算了两种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冬小麦和糯玉米的作物系数与播种后天数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四次多项式来表征。根据FAO-56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了两种作物的分段单值作物系数和双作物系数,发现华北平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和糯玉米的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可以用FAO-56推荐的模式来描述,但实测值一般大于FAO-56的建议值。为了能利用FAO-56推荐的模式较好地描述喷灌作物系数变化规律,依据实测资料对FAO-56建议的单值作物系数和基础作物系数进行调整后,模拟了两种作物需水量的变化,模拟的作物阶段需水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称重式蒸渗仪 喷灌 冬小麦 糯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凌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蒸发蒸腾和作物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50
19
作者 陈凤 蔡焕杰 +1 位作者 王健 马海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1-193,共3页
为了得到适合陕西杨凌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该文采用FAO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对田间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了冬小麦和夏玉米蒸发蒸腾量,确定了适合当地气候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基础作物系数。
关键词 蒸发蒸腾 作物系数 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模拟计算作物系数的探讨 被引量:30
20
作者 雷志栋 罗毅 +1 位作者 杨诗秀 胡和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利用 Penm an Monteith 公式和 N W S E(非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腾发)模型及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实验站的系列气象资料逐日模拟计算了冬小麦返青~收获期间的作物系数。分析表明:作物系数多年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利用 Penm an Monteith 公式和 N W S E(非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腾发)模型及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实验站的系列气象资料逐日模拟计算了冬小麦返青~收获期间的作物系数。分析表明:作物系数多年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当表土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 时, N W S E 模型模拟计算作物系数多年均值与实验值较一致;同时,作物系数年际间的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性。 N W S E模型计算的作物系数的平均标准差为013,平均变差系数为012。气象因素对作物系数变异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太阳净辐射、风速和空气湿度的影响较显著,而气温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作物系数随风速增大或相对湿度、净辐射降低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参照作物腾发量 作物最大腾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