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作物生产系统定量调控理论与技术模式 被引量:28
1
作者 赵明 周宝元 +3 位作者 马玮 李从锋 丁在松 孙雪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98,共14页
当今作物生产正在向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等多目标协同方向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实现多元化目标协同,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当前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 当今作物生产正在向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等多目标协同方向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实现多元化目标协同,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当前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今作物生产发展形势,在全面总结前人成果和笔者30余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作物生产系统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定量分析作物生产系统气候、土壤、作物三要素的协同关系,将"气候-作物"、"土壤-作物"和"群体-个体"三者协同优化的作物高产高效调控途径,构建了作物生产系统气候-土壤-作物"三协同"定量优化体系,并对其生产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以期为实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系统 气候 土壤 作物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作物生产系统潜力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治国 曹卫星 +2 位作者 王绍华 王其猛 孟亚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在区域气候数据库和作物生产数据库支持下 ,通过光、温、水、土、施肥、灌溉、社会等因子的逐步衰减 ,建立基于 GIS的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 ,并定量分析江苏地区作物单产潜力、潜力系数和总产潜力及区域作物生产的开发优势。结果表明 ... 在区域气候数据库和作物生产数据库支持下 ,通过光、温、水、土、施肥、灌溉、社会等因子的逐步衰减 ,建立基于 GIS的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 ,并定量分析江苏地区作物单产潜力、潜力系数和总产潜力及区域作物生产的开发优势。结果表明 :江苏省作物开发优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就作物而论 ,棉花开发优势最大 ,油菜最小 ,粮食居中。就经济区而论 ,粮油棉开发优势不同 ,粮食 :太湖区 >沿江区 >沿海区 >宁镇扬区 >两淮区 >徐连区 ,棉花 :太湖区 >沿海区 >沿江区 >宁镇扬区 >徐连区 >两淮区 ,油料 :太湖区 >宁镇扬区 >沿江区 >沿海区 >两淮区 >徐连区。就同一经济区而论 ,粮油棉的开发优势也不同 ,徐连区 :棉花 >粮食 >油料 ;两淮区 :棉花最大 ,粮食和油料相当 ;宁镇扬区 :油料最大 ,粮食和棉花相当 ;沿江区 :粮油棉的开发优势相当 ;太湖区 :棉花最大 ,粮食、油料相当 ;沿海区 :棉花 >粮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区域规模 作物生产系统 作物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作物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峰 刘玉华 杜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系统学争分-耦合进化原理,分析了作物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组成。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的界域及其时空组成单元,明确了系统结构-功能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从原理与技术上促进... 以系统学争分-耦合进化原理,分析了作物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组成。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的界域及其时空组成单元,明确了系统结构-功能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从原理与技术上促进了农作制度理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系统 结构 功能 地气系统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评定作物生产系统中指标的权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志鹏 曹庆波 文新亚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关系协调权计算方法与Madaline网络方法的比较发现 ,直接将Madaline网络方法应用在作物生产系统内的权重分析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对Madaline网络激励函数和误差函数的改进 ,使其对空间的划分更敏感 ,另外可避免网络在学习过... 通过关系协调权计算方法与Madaline网络方法的比较发现 ,直接将Madaline网络方法应用在作物生产系统内的权重分析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对Madaline网络激励函数和误差函数的改进 ,使其对空间的划分更敏感 ,另外可避免网络在学习过程中陷入“麻痹”状态和产生振荡。使之更能适应作物生产系统内的权重分析 ,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图 1,表 4 ,参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 权重 作物生产系统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产系统氮磷养分平衡的定量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庄恒扬 曹卫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以 1季作物生产为基本单元 ,在单养分限制模型基础上 ,根据限制—稀释假定 ,建立了多养分综合作用下的作物氮磷钾吸收—供应关系模型。用有效化指数将施用的磷钾肥换算为土壤有效养分作为养分供应能力的指标。提出养分综合利用效率的概... 以 1季作物生产为基本单元 ,在单养分限制模型基础上 ,根据限制—稀释假定 ,建立了多养分综合作用下的作物氮磷钾吸收—供应关系模型。用有效化指数将施用的磷钾肥换算为土壤有效养分作为养分供应能力的指标。提出养分综合利用效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图 2 ,参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系统 养分平衡 养分互作 定量模拟 作物-土壤系统 养综合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产系统的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戚昌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6,共6页
本文阐述了作物生产系统的概念,作物模拟研究的当前水平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讨论了在我国的发展及其特色.
关键词 作物 计算机模拟 动态/作物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产系统及其熵变——兼论作物高产栽培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泽 朱典云 +2 位作者 舒忠旭 杨锡波 陈德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4,共4页
农业的发展实质是人类不断与作物生产系统熵增长作斗争的过程,作物高产栽培的实质即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作物生产系统的熵增。
关键词 作物生产系统熵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方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8
作者 顾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各组成部分,寻求对当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作物生产作为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其作物栽培制度、作物栽培技术措施等,对当地的生态...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各组成部分,寻求对当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作物生产作为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其作物栽培制度、作物栽培技术措施等,对当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大方各生态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将小屯、竹园、六龙3个乡镇选为代表中低海拔、中海拔、中高海拔地区的作物生产区域,对大方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根据所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收集:农户调查通过面谈、田间观察和小组讨论进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说,虽然小屯的总分值较其他两个乡镇略高,但3个乡镇的最后平均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都属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县 粮食作物生产系统 生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粮食生产多目标协同发展的作物生产系统
9
作者 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6,F0002,共7页
分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条件约束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生产效率低、优质生产不足、粮食增产困难等问题,提出未来粮食生产将呈现多目标协同、综合性、分层次分类别三大发展特征和规模化绿色超吨粮创建等八大技术方... 分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条件约束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生产效率低、优质生产不足、粮食增产困难等问题,提出未来粮食生产将呈现多目标协同、综合性、分层次分类别三大发展特征和规模化绿色超吨粮创建等八大技术方向,对传统粮食生产以单产产量目标为主的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了回顾,提出以适应于粮食生产多目标协同发展的作物-土壤-空气(冠层)为一体的作物生产系统,对构建这一系统的基本思路、研究与应用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多目标 协同发展 作物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被引量:56
10
作者 侯扶江 南志标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1-234,共24页
作物与家畜是农业系统的核心组分,相互作用推动农业系统不断进化。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中,作物生产与家畜生产之间构成较为完整和通畅的物流与能流网络,它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原始的食物收集系统(OHF)→原始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OICL)... 作物与家畜是农业系统的核心组分,相互作用推动农业系统不断进化。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中,作物生产与家畜生产之间构成较为完整和通畅的物流与能流网络,它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原始的食物收集系统(OHF)→原始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OICL)→粗放的专门化生产系统(ES,ESC和ESL)→粗放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EICL)→集约化的专门生产系统(IS,ISC和ISL)→集约化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IICL),经过2次专门化和3次整合,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主要综合系统类型包括传统的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C-ICL)、作物/天然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R)、草田轮作-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CF)、栽培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SP)、农林牧复合系统(ICL-W)和作物-家畜/基塘综合生产系统(ICL-P),相互之间沿着一定的环境梯度演替。集约化系统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粗放型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较为普遍,两者在系统结构、作物与家畜的互作模式、外部投入与生产力水平、生产目的等方面明显不同。作物-家畜互作对农业系统中土壤、植物、微生物、家畜、营养物质循环、能量平衡和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国内外对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的内涵、发展阶段、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有诸多异同,但是尚存在研究对象不全面,尺度单一,方法不可靠,主要针对的是作物系统,及能流分析与物流分析脱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作物 家畜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混合农业系统 能量平衡分析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知识表示方法
11
作者 吴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6期190-190,192,共2页
知识表示是专家系统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各领域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表示方法。分析了作物生产管理知识的特点,提出作物模拟方法、知识工程方法、数字仿真方法和系统优化方法作为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知识表示方法。
关键词 作物生产管理系统 知识表示 作物模拟方法 知识工程方法 数字仿真方法 系统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知识表示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8期16-17,192,共2页
知识表示是专家系统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各领域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表示方法,本文分析了作物生产管理知识的特点,提出了作物模拟方法、知识工程方法、数字仿真方法和系统优化方法作为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知识表示方法。
关键词 作物生产管理系统 知识表示 作物模拟方法 知识工程方法 数字仿真方法 系统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草地农业系统,治理民勤荒漠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侯扶江 常生华 南志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74,共7页
民勤县是我国乃至全球沙漠化及其防治的"模式标本"。历史上,民勤土地沙漠化与大规模垦荒种植所构建的农业系统呈现一一映射关系,是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斗争与融合的产物。民勤现行农业系统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环境恶化,主要表... 民勤县是我国乃至全球沙漠化及其防治的"模式标本"。历史上,民勤土地沙漠化与大规模垦荒种植所构建的农业系统呈现一一映射关系,是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斗争与融合的产物。民勤现行农业系统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奇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补给困难、水质变坏;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种植结构单一、作物种植盲目追随市场、经济作物更替频繁;三是科技支撑水平低,节水技术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农业高新技术的使用效果适得其反,荒漠区农业与绿洲农业缺少系统耦合,防治沙漠化的农业措施缺乏系统性。民勤县沙漠化防治的出路在于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应该遵守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原则、生产原则和经济原则,构建适应性的作物—家畜综合农业生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沙漠化 草地农业系统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堰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缪辰 严桂珠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5-26,共2页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生物质资源,秸秆产量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秸秆资源利用可有助于食物安全,有助于能源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作物秸秆 利用现状 姜堰市 作物生产系统 秸秆资源利用 生物质资源 可持续发展 生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田间利用Bt基因的进展和展望
15
作者 Marnix Peferoen 雷晓天 赵秀山 《麦类文摘》 1998年第3期7-9,6,共4页
自首次证实植物通过表达苏芸金杆菌的1个晶体蛋白基因而免遭虫害(Vaeck,M.等,1987;Fis-chhoff,D.H.等,1987)之后仅仅10 a,这类作物用于生产已成现实。用苏芸金杆菌的1个晶体蛋白基因对植物进行遗传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首批重要计划之一... 自首次证实植物通过表达苏芸金杆菌的1个晶体蛋白基因而免遭虫害(Vaeck,M.等,1987;Fis-chhoff,D.H.等,1987)之后仅仅10 a,这类作物用于生产已成现实。用苏芸金杆菌的1个晶体蛋白基因对植物进行遗传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首批重要计划之一,这一技术的价值对种子/生物技术行业、农民、环境及消费者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所用农药中有1/4是杀虫剂,通过将1个活性杀虫剂整合到怍物中,希望它成为杀虫剂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今天而言,约70亿美元可以间接从农化返回种子/生物技术行业。Bt 作物可以降低为保护作物免遭虫害所花的成本、时间及劳动,并有益于对环境有利的作物生产系统。但是,从设想到生产之间的旅程是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蛋白基因 杀虫剂 苏芸金杆菌 作物生产系统 生物技术行业 遗传工程 植物生物技术 杀虫蛋白 抗性基因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黑麦和蓝茎冰草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姜宇宏 谢凯丽 +3 位作者 娄珊宁 李悦 Philip Brown 侯扶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02-3609,共8页
放牧是世界栽培草地重要的管理方式。为此,依托一年生经济作物与一年生牧草作物轮作和多年生栽培草地为基础的作物-肉牛综合生产系统,研究多种放牧管理方式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提高黑麦(Secale... 放牧是世界栽培草地重要的管理方式。为此,依托一年生经济作物与一年生牧草作物轮作和多年生栽培草地为基础的作物-肉牛综合生产系统,研究多种放牧管理方式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提高黑麦(Secale cereale L.)的粗灰分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蓝茎冰草(Bothriochloa bladhii(Retz)S.T.Blake)的相对饲喂价值(P<0.05),降低黑麦和蓝茎冰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休牧显著提高黑麦产草量(P<0.05),对黑麦的牧草品质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可为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确定适宜的一年生牧草作物和多年生牧草作物比例及其放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作物 多年生牧草 最优放牧 草田轮作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资源利用途径及相应技术 被引量:25
17
作者 封莉 刘俊峰 +1 位作者 冯晓静 于慧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3-195,共3页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为此,概述了国外秸秆利用现状,详细介绍、分析了中国生物质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及相关技术;并对秸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物质资源 利用途径 作物生产系统 作物秸秆 利用现状 详细介绍 相关技术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当量比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玉华 张立峰 边秀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1,共3页
土地当量比是评价种植制度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间混作群体土地当量比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界定了土地当量比的内涵,对土地当量比在不同作物群体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可以评价任何作物群体的生产效果,同时对不同作... 土地当量比是评价种植制度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间混作群体土地当量比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界定了土地当量比的内涵,对土地当量比在不同作物群体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可以评价任何作物群体的生产效果,同时对不同作物群体土地当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定量评价不同种植方式的生产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当量比 计算方法 作物群体 作物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分析方法的农业灌溉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乾 方国华 +1 位作者 黄显峰 闫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针对传统方法计算农业灌溉效益时无法衡量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缺陷,以连云港市农作物生产系统为例,采用能值理论及其统一衡量标准将决定灌溉效益的主要指标转化为同一量纲,定义了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构建了农业灌溉效益能值指标体... 针对传统方法计算农业灌溉效益时无法衡量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缺陷,以连云港市农作物生产系统为例,采用能值理论及其统一衡量标准将决定灌溉效益的主要指标转化为同一量纲,定义了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构建了农业灌溉效益能值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因素,为灌溉效益准确计算提出了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理论 农业灌溉效益 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作物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当量比的实质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玉华 张立峰 《耕作与栽培》 1999年第4期64-64,F003,共2页
土地当量比是种植制度中一重要概念,目前在间混作中已有初步应用,但不同文献对其定义不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当量比的实质,并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通过对基本作物群体土地当量比的实例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土地当量比... 土地当量比是种植制度中一重要概念,目前在间混作中已有初步应用,但不同文献对其定义不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当量比的实质,并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通过对基本作物群体土地当量比的实例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土地当量比的生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当量比 作物群体 作物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