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格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德娟 袁毅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39,共4页
一些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对一个语言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同时使用及物分析法和作格分析法,且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但是,作格现象不是词汇语法层的现象,而是语义层的现象。在语义层上,及物现象和作格现象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地位相等。因此,... 一些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对一个语言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同时使用及物分析法和作格分析法,且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但是,作格现象不是词汇语法层的现象,而是语义层的现象。在语义层上,及物现象和作格现象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地位相等。因此,一个小句该用哪种分析法去分析取决于小句表达的语义的作格程度和及物程度。假如作格程度很高,那么用作格分析法更为适当,反之则用及物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分析 作格分析 过程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互补性的质疑 被引量:3
2
作者 萧九根 田赟宗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5期189-192,共4页
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及物分析与作格分析是对同一小句的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就像对同一图形从一个角度看是内凹的,从另一角度看是中凸的一样。进而得出,对所有的语言人们都可以进行作格分析和及物分析。而张水云在此... 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及物分析与作格分析是对同一小句的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就像对同一图形从一个角度看是内凹的,从另一角度看是中凸的一样。进而得出,对所有的语言人们都可以进行作格分析和及物分析。而张水云在此基础上认为“:作格分析是以及物分析为基础的分析,它是对及物分析的补充。”本文认为,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是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及物分析只适用于主格-宾格语言,作格分析只适用于作格-通格语言,两种方法不能交错使用。有些语言能使用两种分析方法,是因为其本身是宾格、作格混合语言(分裂作格),如英语、汉语。即使如此,也只能根据小句的性质分别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分析 作格分析 语言 语言 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振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5,112,共7页
汉语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会导致英语译文中出现动作的执行者和过程动词不匹配等现象,让人无法确定动作的真正执行者或者性状的真正承载者,影响人们对事件或事态的正确判断,因此有必要研究汉语句子中过程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本文在介... 汉语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会导致英语译文中出现动作的执行者和过程动词不匹配等现象,让人无法确定动作的真正执行者或者性状的真正承载者,影响人们对事件或事态的正确判断,因此有必要研究汉语句子中过程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本文在介绍汉语特点和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汉英句子的翻译,认为及物分析有助于指导汉英相同结构的翻译,作格分析有助于指导汉英不同结构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意义 过程类型 及物分析 作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