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作曲教学的数字化实践--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 |
赵雪琳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为了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写在《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出版之际 |
彭志敏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3
|
作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评《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研究》 |
郭栋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
4
|
坚守学术标准 拓展学科疆域——《黄钟》创刊以来发表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
刘涓涓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5
|
整合理念指导下的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建设构想 |
谢福源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6
|
“郑英烈教授八十华诞暨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
刘涓涓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7
|
论民族音乐教学数字化应用与实践——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 |
宋曼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8
|
作曲技术理论优化教学研究 |
王瑞文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9
|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 |
周军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
10
|
从借鉴吸收到融汇化合——中国(大陆)当代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 |
王安国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
11
|
从借鉴吸收到融汇化合——中国(大陆)当代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 |
王安国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
12
|
一九八八年音乐学术文献要目(一) 部分现代作曲技术理论论文索引 |
晨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
13
|
《现代作曲技术理论系列丛书》出版 |
余兰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
14
|
纪念谢功成、孟文涛、廖宝生、舒琛珍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建设”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
无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5
|
信息化时代音乐理论教育与作曲技术融合研究——评《音乐理论与作曲基础》 |
张晶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6
|
“管弦乐配器大师”简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软件开发 |
高鸿祥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
17
|
为创作而思考的音乐理论研究——童忠良学术成果的研究特色 |
崔宪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18
|
音乐理论家姜芷若 |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9
|
音乐理论家 钱仁平 |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20
|
曲勋交响 桃李成蹊——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王建元教授 |
客宁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