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人学”意识
1
作者 庄桂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最根本的变化,便是人的观念的不断发展。郭沫若的历史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丰富了百年中国的人的文学。“五四”时期,他高扬个人主义的旗帜,追求人的自由和自尊,这是与外来文化的刺激分不开的。抗战时期其人... 20世纪中国文学最根本的变化,便是人的观念的不断发展。郭沫若的历史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丰富了百年中国的人的文学。“五四”时期,他高扬个人主义的旗帜,追求人的自由和自尊,这是与外来文化的刺激分不开的。抗战时期其人学意识则分化为两股潮流,即人性人道意识和民族意识。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人学意识退化,其主要原因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人学意识 文学评论 人性 人道主义 民族意识 外来文化 作家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近年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种“他塑”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帆 陈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我国新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昧的变化,联系着社会深层文化精神的蜕变状况。新时期之初,张弦对存妮、周良蕙、傅玉洁、盂莲莲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创造,鲜明集中地显示出主体对“五四”新文学以来... 我国新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昧的变化,联系着社会深层文化精神的蜕变状况。新时期之初,张弦对存妮、周良蕙、傅玉洁、盂莲莲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创造,鲜明集中地显示出主体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主流文学中形成的妇女解放主题的回归与承继,映现出创作主体的一种拯救的精神姿态。这种精神姿态随着作家主体意识中文化观念的自觉与强化,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叶蔚林的《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古华的《贞女》、陆文夫的《井》等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描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新时期小说 “五四”新文学 古华 张弦 主流文学 作家主体意识 《井》 美趣 女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辩证法 发展文艺学——蒋孔阳的文艺理论研究述评
3
作者 刘文斌 薛学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5,共6页
蒋孔阳既是著名的美学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新时期以来,他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针,立足我国文艺现实,合理地借鉴西方文论和美学的经典资源,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优良传统,就形象思维、艺术典型、文艺批评的标准、作家的... 蒋孔阳既是著名的美学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新时期以来,他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针,立足我国文艺现实,合理地借鉴西方文论和美学的经典资源,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优良传统,就形象思维、艺术典型、文艺批评的标准、作家的主体意识等重大理论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为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形象思维 艺术典型 文艺批评标准 作家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大课题 几点小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散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课题研究
4
作者 白素云 陈忠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78,共4页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创作如此,鉴赏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关键词 课题研究 教学设计 散文 新课标 作家主体意识 主体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