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玲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3,共16页
研读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决书后发现,法官的裁判标准各异,存在同案异判现象,权利规则需要在反思后予以完善。作者声誉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利益,应回归人格权保护范畴。保护作品完整性的体系价值在于:确保作品的同一性,即表达信息... 研读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决书后发现,法官的裁判标准各异,存在同案异判现象,权利规则需要在反思后予以完善。作者声誉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利益,应回归人格权保护范畴。保护作品完整性的体系价值在于:确保作品的同一性,即表达信息的完整性和思想与表达的一致性。应取消修改权,将误读的含义归还保护作品完整权。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作品文本的改动和作品文本之外的改动;侵权判定标准的基点由作者声誉回归作品本体,并以社会公众作为判断的主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权 作者声誉 作品同一性 修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权利研究——以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主轴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雨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认为 ,精神权利的观念已经久远 ,但精神权利的制度化却是近代西方的产物。对争议中的冒名行为 ,笔者认为乃是属于侵害作者署名权的行为。我国法上有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规定尽管构造合理 ,但失之偏颇。通过比较法上的研... 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认为 ,精神权利的观念已经久远 ,但精神权利的制度化却是近代西方的产物。对争议中的冒名行为 ,笔者认为乃是属于侵害作者署名权的行为。我国法上有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规定尽管构造合理 ,但失之偏颇。通过比较法上的研究 ,笔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权利 署名权 作品完整权 中外比较 版权法 著作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之歪曲篡改的理解与判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管育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6,共12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作者精神权利的核心内容。因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差异,各国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方式、执法力度等具体规则方面不尽相同。与《伯尔尼公约》相比,我国《著作权法》对保护...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作者精神权利的核心内容。因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差异,各国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方式、执法力度等具体规则方面不尽相同。与《伯尔尼公约》相比,我国《著作权法》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定义省略了"有损作者声誉"的表述,给如何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歪曲、篡改"带来困惑,造成了实践中裁判结果的不统一。应参照公约完善立法,在实践中借鉴英、美经验,以一般理性人的感受之客观标准来判定是否构成歪曲篡改;或者借鉴德、法经验,以专门条款限制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大型或功能性作品之作者对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人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建构诚信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歪曲篡改 精神权利 有损作者声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使用方式下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 被引量:11
4
作者 陶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9,共8页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性使用,应合理地考虑演绎者的创作自由,采用客观上的声誉损害标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保护作品完整权极有可能吸收修改权。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建议以一般性规则加特殊性规则的模式,将保护作品完整权明确为保护作品的基本表达不被实质性修改的权利。在侵权判定标准的具体司法适用上,采取区分对待原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 演绎作品 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编辑出版中的侵犯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雪松 《知识产权》 CSSCI 2003年第2期15-19,共5页
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同属于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二者既相互区别但是又联系紧密。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与著作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著作权法中有不少条款都直接涉及到编辑、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而其中有关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 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同属于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二者既相互区别但是又联系紧密。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与著作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著作权法中有不少条款都直接涉及到编辑、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而其中有关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问题又特别重要。笔者认为,修改权保护的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品的内在表达,二者是“移形换质”的区别。侵犯修改权并不一定就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可能是由于修改作品而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对作品使用方式、使用环境不当造成。对侵犯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断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难以找到一个所谓的判断标准出来,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判断侵权的可供参考的思路,以及几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编辑 出版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中国 著作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鉴赏、借用作品中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金萍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核心,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由作者赋予的,因此对作品的理解与利用应符合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精神与意图,否则就是歪曲、篡改,这是明显的作者中心主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代,文... 保护作品完整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核心,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由作者赋予的,因此对作品的理解与利用应符合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精神与意图,否则就是歪曲、篡改,这是明显的作者中心主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代,文学艺术鉴赏中的作者中心主义已然淡化,作者通过作品的精神表达与对作品的意义赋予已经不再重要;在利用作品中,借用作品是创造自由的表现,不能冒然认定为歪曲、篡改。所以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时,有必要考虑文学艺术鉴赏与创作理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 借用 保护作品完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正确把握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含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常青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正确把握 人民美术出版社 署名权 摄影图片 含义 图书在版编目 个人简介 汤加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 被引量:5
8
作者 方芳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30-147,共18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分为有违作品的思想和有损作者的声誉两种。我国著作权法移植作者权体系的二元论模式,但司法实践突破立法引入了版权体系的声誉标准,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平衡作者和作品利用方的利益。伯尔尼公约就两大法系的...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分为有违作品的思想和有损作者的声誉两种。我国著作权法移植作者权体系的二元论模式,但司法实践突破立法引入了版权体系的声誉标准,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平衡作者和作品利用方的利益。伯尔尼公约就两大法系的差异没有实质性作为,但在原则性的框架下提供有限度的保护已经成为比较法上的共识。建议否弃声誉标准,确立作品思想标准加合理限度内的改动作为侵权例外的模式。通过作品符号的结构化解析划分核心表达要素和非核心表达要素,作品的思想可以简化为对核心表达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为侵权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作品思想标准 作者声誉标准 利益平衡 符号能指和所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品修改权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有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83,共8页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通说认为,《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一种权利的正反两个方面,如果按此理解,修改权委实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然而,这是对修改权的误读,修改权的内容无法被保护作品完整权所涵盖,二者所保护的作者...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通说认为,《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一种权利的正反两个方面,如果按此理解,修改权委实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然而,这是对修改权的误读,修改权的内容无法被保护作品完整权所涵盖,二者所保护的作者的精神利益是不同的,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当作者思想和观点变化时得基于此项权利来维护作品与其思想、观点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人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如何用好作品修改权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锡源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2,共3页
一 图书修改权的性质与编辑职责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而著作权就包括作品的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因此,从法理上来说,作为不同于作者的主体,编辑并没有对作品进行修改的权利。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编辑职责 修改权 著作权 作者 图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材编辑作品著作权问题浅议
11
作者 王卫权 《现代出版》 1997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教材编辑 著作权问题 作品 《著作权法》 编辑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权 教育目的 立法宗旨 社会主义文化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精神权利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国林 张红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40-45,共6页
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有关身份和名誉等方面的专有权利。作为著作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精神权利已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所确认和保护。相对于经济权利而言,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在其内容的确定、... 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有关身份和名誉等方面的专有权利。作为著作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精神权利已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所确认和保护。相对于经济权利而言,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在其内容的确定、表现形式等方面又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本文从精神权利的基本内容着手,探讨了有关精神权利的主体资格、转让、继承、放弃等重要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权利 《著作权法》 非法人组织 经济权利 发表权 作品创作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署名权 著作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改权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44,共8页
修改权的规范目的在于保障作者的修改自由。修改权既不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重复,也不是为了禁止程度轻于"篡改"的"小改"。对修改权的"中国式误读"不仅不合法理,也造成了裁判标准的不统一。对修改权的理解... 修改权的规范目的在于保障作者的修改自由。修改权既不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重复,也不是为了禁止程度轻于"篡改"的"小改"。对修改权的"中国式误读"不仅不合法理,也造成了裁判标准的不统一。对修改权的理解不仅事关是否废除该权利的立法选择,对其误读原因的分析,也能引发对法律解释方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收回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上著作权与物权的冲突及其法律解决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88,共6页
作品之上的物权和著作权之间存在着冲突,这一点在建筑作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建筑作品的完成本身不构成发表,将建筑作品公之于众也不侵犯著作权人的发表权和展览权。著作权人对于建筑作品同样拥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但其行使不得... 作品之上的物权和著作权之间存在着冲突,这一点在建筑作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建筑作品的完成本身不构成发表,将建筑作品公之于众也不侵犯著作权人的发表权和展览权。著作权人对于建筑作品同样拥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但其行使不得不合理地妨碍建筑作品所有人的物权。在建筑作品侵权纠纷中,司法部门应当禁用拆除违法建筑物、慎用停止施工而多用赔偿金等手段来给著作权人提供公平合理的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作品 著作权 物权 侵权救济 中国 发表权 展览权 修改权 保持作品完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版权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被引量:9
15
作者 来小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2,共4页
版权通常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的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该权利在我国也称之为“著作权”,…主要包括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前者如作者身份权、作品发表权、作品修改权与保... 版权通常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的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该权利在我国也称之为“著作权”,…主要包括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前者如作者身份权、作品发表权、作品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如以出版、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摄制、改编、翻译、汇编等形式使用作品并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产业 保护作品完整权 专有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 著作财产权 著作人身权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著作权人修改权的再探索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友华 李扬帆 李启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40,共13页
著作权人的修改权在我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过程中经历了废存之变,反映出否定其独立价值的观点有一定市场。著作权法的定稿虽承认其独立价值,但对该权利定位的解读缺失,也没有具体的行使规则。我国修改权的独立价值,可以从修改权的立... 著作权人的修改权在我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过程中经历了废存之变,反映出否定其独立价值的观点有一定市场。著作权法的定稿虽承认其独立价值,但对该权利定位的解读缺失,也没有具体的行使规则。我国修改权的独立价值,可以从修改权的立法本意和立法宗旨两方面来认识。其权利定位,重在维持“作者意思”与“作品意思”的同步性,权利正面为赋予作者修改作品的自由,权利反面为禁止妨碍作者的修改自由。在此基础上,再完善修改权立法及行使规则:一是完善其立法模式,在明晰修改权定位的基础上,对可能阻碍作者修改自由的情形提供保障,同时基于其他权利主体合法利益的考量设置限制;二是细化修改权的行使规则,在作品原件所有权转移之后、著作权许可或转让之后的两种情形下,调和作者修改权与第三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修改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网络出版涉及的版权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维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网络出版 版权 书稿获取 书稿编辑 信息发布 作者修改权 作品完整权 网络传播权 出版物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接的版权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雅琴 《现代情报》 2003年第9期191-193,共3页
超链接是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任何一个站点都要使用到超链接技术。然而 ,链接也惹出了一系列麻烦 ,不少网站所有者因为设置了通向其他网站材料的链接而被控侵犯知识产权。其中 ,又以版权问题更为突出。
关键词 互联网 超链接技术 网站 知识产权 版权 复制权 发行权 改编权 作品完整权 公共传播权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刊编辑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19
作者 林荫茂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7-68,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对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及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起到繁荣的很好促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对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及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起到繁荣的很好促进作用。编辑工作,是“指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一部作品”(著作权法第5条第11项)。编辑作品以原始作品为前提、为材料、为内容,经过编辑者的文学修改、润色、删节,按编辑目的要求进行编排组合,溶进了编辑者的脑力劳动,成为一个新的编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作品 报刊编辑 著作权保护 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法 著作权人 编辑者 署名权 作品 发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法与编辑的职能
20
作者 蒋东明 《现代出版》 1995年第4期30-31,共2页
著作权法与编辑的职能蒋东明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诸多职能常常涉及著作权问题,甚至可以说编辑工作行为直接影响到著作权法的具体实施。在我国著作权法日益深入实施,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的今天,不仅著作权人需要用著作权法来... 著作权法与编辑的职能蒋东明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诸多职能常常涉及著作权问题,甚至可以说编辑工作行为直接影响到著作权法的具体实施。在我国著作权法日益深入实施,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的今天,不仅著作权人需要用著作权法来保护自己,编辑人员更应熟悉和掌握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著作权人 中介职能 作品完整权 专有出版权 侵权行为 精神权益 职能作用 出版者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