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作品内容和形式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艳茹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8期93-93,共1页
任何东西都包含内容和形式的两个方面,舞蹈也是,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方面。因此我们通过探究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去了解舞蹈美的重要性,以及对作品可能会产... 任何东西都包含内容和形式的两个方面,舞蹈也是,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方面。因此我们通过探究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去了解舞蹈美的重要性,以及对作品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作品内容 作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内容原发呈显的时态与时体——从审美时间哲学对伽达默尔“象征论”的细读与语法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彦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艺术阐释学最高且唯一的对象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原发的审美生活。即便是在"事后"进行的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也必须持守审美生活原发的"事中"状态。处在"事中"的审美生活是时机化的,在时态上是正在... 艺术阐释学最高且唯一的对象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原发的审美生活。即便是在"事后"进行的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也必须持守审美生活原发的"事中"状态。处在"事中"的审美生活是时机化的,在时态上是正在进行时,在时体上是流畅的。寓居于审美生活之中的艺术作品内容也是"事中化"的。自此而论,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象征论"的贡献在于:第一,对艺术作品内容在时态、时体上的兴发性做了深刻阐述。第二,对艺术作品固定的、整体的空间构成与艺术作品内容之时态、时体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阐发。第三,揭示了基于对艺术作品欣赏或阐释而形成的公共阐释或审美共同体。伽达默尔的缺陷在于:第一,把艺术作品及内容作为独立于审美生活的自足存在,抽空了审美生活在构成方式上的意向性。这是以意向活动之构成相关项僭越意向活动之误。第二,没有突出地强调艺术作品所隶属的审美生活在时态、时体上的原发状态,导致他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陈述陷于无主语的孤悬状态。第三,没有一贯地持守审美生活原发性的事中状态及整体性,过多强调"事后阐释",有混淆以至取消审美价值之虞。本文对伽达默尔艺术阐释学的语法诊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审美生活作为最高主语缺席,而隶属于这一整体之中的要素却屡屡僭越为独立之主语;其二,无法维持对艺术生活进行完善陈述的时间性—空间性语法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时常动摇与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艺术作品内容 审美生活 时态 时体 美学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重复观影效果与作品内容形式的关系
3
作者 罗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2-14,共3页
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作品的播映渠道增多,除了电影院、传统电视,还有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楼宇电视、手机视频等各种传播渠道。因此,影视剧在电影院或电视上的首轮播映固然重要,但影视剧在新媒体载体上的多轮播映成功与否更是衡量一部... 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作品的播映渠道增多,除了电影院、传统电视,还有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楼宇电视、手机视频等各种传播渠道。因此,影视剧在电影院或电视上的首轮播映固然重要,但影视剧在新媒体载体上的多轮播映成功与否更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影视作品多轮播映成功与否靠的是在各大视频网站、数字电视、手机视频等上面的点击率,而点击率靠的是作品的重复观赏效果,即作品的重复观赏性是否强。而影视作品的重复观赏性跟作品的内容形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包括内容、题材、文学性、歌舞元素、喜剧元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观影效果 作品内容 作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作品形式对内容的规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元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6-59,共4页
回顾和分析一下对欧洲文艺理论史上关于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各种意见,我认为奥·斯雷格尔——黑格尔的理论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他们的理论之所以在诸多理论中独树一帜而又高出于一般,显然与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尽管是唯心的)... 回顾和分析一下对欧洲文艺理论史上关于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各种意见,我认为奥·斯雷格尔——黑格尔的理论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他们的理论之所以在诸多理论中独树一帜而又高出于一般,显然与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尽管是唯心的)的成就分不开。文艺作为一种直接以客观实在的东西为对象的感性意识,它的内容与形式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具体作品中,既不存在不表现为一定形式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与形式 作品内容 形式规范 理论史 艺术形式 别林斯基 作家艺术家 思想 文艺作品 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舞剧《雷和雨》为例解析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
5
作者 毛宁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7期136-137,共2页
现代舞舞剧《雷和雨》以我国著名话剧《雷雨》为蓝本进行创作,话剧《雷雨》中周家男人们与女人们之间的故事,在舞剧《雷和雨》中,变成了这个现实世界中每一个男人与女人的故事。而正是因为这部舞剧与观众所产生的共情,同时也使得这部舞... 现代舞舞剧《雷和雨》以我国著名话剧《雷雨》为蓝本进行创作,话剧《雷雨》中周家男人们与女人们之间的故事,在舞剧《雷和雨》中,变成了这个现实世界中每一个男人与女人的故事。而正是因为这部舞剧与观众所产生的共情,同时也使得这部舞剧的内容与意境并存且互相滋养,通过以舞剧《雷和雨》为例对舞蹈作品的内容与意境进行解析后可以看出,能够经久流传,永远“新鲜、年轻”的舞蹈作品必然是一部内容饱满,意境深远,能够使观众由景入情、感同身受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和雨》 舞蹈作品内容 舞蹈作品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理作品基本内容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秦庆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整本书阅读中,梳理作品基本内容是学段的要求,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学生梳理作品基本内容提供有效支撑。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功能各有不同,教师在运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工具。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梳理作品基本内容 思维可视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思顿示——关于对周龙音乐作品的研究体会(一)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净波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引言周龙的音乐作品内容丰富、宽泛,他十分善于运用中国的文化资源去描写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用他的想象为我们写出了许多“鲜活”的作品。
关键词 音乐作品 作品内容 文化资源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作品深度阅读模式探究
8
作者 许和平 《教师》 2013年第28期107-107,共1页
深度阅读鲁迅作品,利用鲁迅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实现对中学生的有效引领,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鲁迅的作品内容丰厚,很有深度,我在教学鲁迅作品时是从以下三个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1.读——划拨出充裕的时间。让... 深度阅读鲁迅作品,利用鲁迅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实现对中学生的有效引领,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鲁迅的作品内容丰厚,很有深度,我在教学鲁迅作品时是从以下三个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1.读——划拨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抚摸式地阅读体悟鲁迅的作品是严肃的作品,所以我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有一种严肃感、虔诚感,要认真仔细,从作品的开头到结尾,一个字一个字地抚摸下去。我这里说“抚摸”,是强调对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珍视,要能敏锐地感觉到鲁迅作品中每一个字都是饱满的、有生命张力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作品深度 阅读模式 作品内容 引导学生 学生阅读 生命张力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
9
作者 张叙 《戏剧之家》 2012年第8期55-55,共1页
音乐的美首先指的是音乐作品的美,音乐作品的美是指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其次,音乐的美指的是音乐表演的美。只有经过表演,音乐作品的美才能由潜形态转化呈现显形态,才能为听众所欣赏。美的作品是情感美、意蕴美、形象美三者的... 音乐的美首先指的是音乐作品的美,音乐作品的美是指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其次,音乐的美指的是音乐表演的美。只有经过表演,音乐作品的美才能由潜形态转化呈现显形态,才能为听众所欣赏。美的作品是情感美、意蕴美、形象美三者的统一。要想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生活就要有美好的心灵,还要具备把美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完美结合的手段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审美感 音乐表演 作品内容 实践能力 外在形式 内在意蕴 形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
10
作者 张叙 《戏剧之家》 2012年第11期31-31,共1页
音乐的美首先指的是音乐作品的美,音乐作品的美是指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其次,音乐的美指的是音乐表演的美。只有经过表演,音乐作品的美才能由潜形态转化呈现显形态,才能为听众所欣赏。美的作品是情感美、意蕴美、形象美三者的... 音乐的美首先指的是音乐作品的美,音乐作品的美是指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其次,音乐的美指的是音乐表演的美。只有经过表演,音乐作品的美才能由潜形态转化呈现显形态,才能为听众所欣赏。美的作品是情感美、意蕴美、形象美三者的统一。要想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生活就要有美好的心灵,还要具备把美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完美结合的手段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审美感 音乐表演 作品内容 实践能力 外在形式 内在意蕴 形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举行
11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6期7-7,共1页
2018年8月14日,由中国艺术报社、广东省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主办的“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230余幅当代速写精品,包括油画、水粉、水墨、钢笔... 2018年8月14日,由中国艺术报社、广东省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主办的“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230余幅当代速写精品,包括油画、水粉、水墨、钢笔、铅笔、炭笔、刀刻等作品类型,有50多位全国著名的艺术大家携带多年珍藏的速写作品参加特邀作品展,送展作品覆盖全国各省区市.展出作品内容紧扣时代、贴近生活,勾勒出作者对描绘对象的理解和内在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生活 作品 速写 中国艺术 广州市 作品类型 作品内容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作品的钥匙
12
作者 玲子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4期76-78,共3页
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要注重局部语言点的讲授,如:语法、词法、习惯用法的运用以及疑难句子的分析;又要高屋建瓴,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 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要注重局部语言点的讲授,如:语法、词法、习惯用法的运用以及疑难句子的分析;又要高屋建瓴,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了解一篇文章背景知识,尤其是叙事性作品的背景知识;对于主题思想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知识 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 作品内容 主要问题 思想内容 个性特征 教师 英语学习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韵之志 由心而动——喜听李秉衡先生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13
作者 李崇望 《黄河之声》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我这次回来太原,有幸听到李秉衡先生《古韵河魂》民旅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感到常高兴。我看了几次排练,聆听了两场音乐会的演出。音乐会在我国著名指挥家、中国民族管弦学会会长朴东生先生执棒指挥下,演得非常成功,我首先表示衷心的祝贺!
关键词 音乐会 民族管弦乐 作品内容 古韵 音乐理论 歌舞剧 山西省 民间音乐 音乐主题 理论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的声乐伴奏艺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0-74,共5页
成功的声乐表演有一半属于伴奏.而伴奏魅力的源泉则来自伴奏者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来自与歌唱者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的融洽配合.本文旨在探讨钢琴的声乐伴奏艺术.笔者以为,提高钢琴的声乐伴奏艺术水平的关键为:第一,伴奏者与歌... 成功的声乐表演有一半属于伴奏.而伴奏魅力的源泉则来自伴奏者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来自与歌唱者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的融洽配合.本文旨在探讨钢琴的声乐伴奏艺术.笔者以为,提高钢琴的声乐伴奏艺术水平的关键为:第一,伴奏者与歌唱者要一起进入“角色”,共同分析、研究作品;第二,声乐伴奏的触键不同于独奏,不能“喧宾夺主”;第三,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伴奏 古典艺术歌曲 音乐风格 歌唱家 表现手法 艺术魅力 作品内容 钢琴伴奏 作品风格 伴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文革后黑龙江省的交响音乐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鹏 陶亚兵 《北方音乐》 2012年第8期49-50,共2页
文章论述了文革后黑龙江省的交响音乐创作,梳理了这一时期交响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分析了部分作品内容,进而从音乐题材、审美习惯、创作技法、作品风格、创作特色几方面分析了文革后交响音乐创作的一些特点,涉及的作品时限从1976... 文章论述了文革后黑龙江省的交响音乐创作,梳理了这一时期交响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分析了部分作品内容,进而从音乐题材、审美习惯、创作技法、作品风格、创作特色几方面分析了文革后交响音乐创作的一些特点,涉及的作品时限从1976年以后至2000年止,作品的体裁包括交响乐、交响合唱、西洋管弦乐曲、民族管弦乐曲、协奏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创作 黑龙江省 文革 民族管弦乐曲 作品内容 历史脉络 创作发展 交响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强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0-66,共7页
文学的审美标准,是文艺批评标准的核心内容.过去一般都认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多是政治批评、道德批评,缺乏审美批评,更无审美批评标准可言,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明代的文艺批评家杨镇在他的《论文》中就说过:“论文或尚繁,或尚简.予日... 文学的审美标准,是文艺批评标准的核心内容.过去一般都认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多是政治批评、道德批评,缺乏审美批评,更无审美批评标准可言,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明代的文艺批评家杨镇在他的《论文》中就说过:“论文或尚繁,或尚简.予日:‘繁非也,简非也,不繁不简亦非也.’或尚难,或尚易.’予日:‘难非也,易非也,不难不易亦非也.繁有美恶,简有美恶,易有美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审美批评标准 声韵格律美 人物性格 “善”与“美” 艺术真实 含蓄美 作品内容 文艺批评标准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高士杰《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的启发与感悟——试论音乐的情感特征与非标题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一鹏 《北方音乐》 2017年第4期126-127,共2页
高士杰先生的《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写作于1981年10月,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时期,大多数人更愿意去过平稳安定的生活,而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讨艺术或哲学的观点,高士杰先生能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对音乐美学的思想进入... 高士杰先生的《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写作于1981年10月,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时期,大多数人更愿意去过平稳安定的生活,而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讨艺术或哲学的观点,高士杰先生能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对音乐美学的思想进入深入研究,这种精神与勇气值得我们去学习。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来有些观点已经显得有些老套过时,而且到了现在,也很少有人喜欢去研究较为教条的音乐的审美特征,但是它能从音乐的本质入手从三个方面对音乐的特殊性进行了高度的归纳和总结,即使到了现在这样的一个思维开放的年代,这些观点依然没有褪色,同样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这篇文章所谈论的第二个角度“音乐作品内容的特殊性”对音乐的欣赏、演奏甚至是创作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值得学习音乐的人去细细品味。本文从“音乐作品内容的特殊性”的角度入手,探讨对于音乐的情感特征与非标题性的一些见解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的特殊性 作品内容 感情特征 非标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原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沙茜 《民族音乐》 2011年第2期36-37,共2页
钢琴演奏艺术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音乐美学问题。它既是内在的精神劳 动,又是一种将内心感受外化的形式,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更绚丽的音乐美。钢琴演奏是美的艺术,音乐美是钢琴艺术的灵魂,钢琴演奏是美的表现,美是钢琴艺术的绝对对... 钢琴演奏艺术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音乐美学问题。它既是内在的精神劳 动,又是一种将内心感受外化的形式,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更绚丽的音乐美。钢琴演奏是美的艺术,音乐美是钢琴艺术的灵魂,钢琴演奏是美的表现,美是钢琴艺术的绝对对象。钢琴演奏中包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美学思想,传述了精神上的一种美,在贴切有效地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内容的同时,也显示出音乐艺术独特的形式美的光彩,它是美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极富有美学的启发,其本身又蕴涵着美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演奏艺术 美学问题 钢琴艺术 美学思想 音乐美 内心感受 作品内容 钢琴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丰富、独创——肖邦对菲尔德夜曲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莉娜 《民族音乐》 2009年第4期80-81,共2页
18世纪西方贵族社会中流行一种器乐套曲一“小夜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但此时夜曲体裁的音乐作品内容始终停留在描绘夜色夜景的层面上,仅仅用于晚间娱乐。19世纪以来的夜曲多指钢琴小曲,是浪漫派时期独特的一种音乐... 18世纪西方贵族社会中流行一种器乐套曲一“小夜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但此时夜曲体裁的音乐作品内容始终停留在描绘夜色夜景的层面上,仅仅用于晚间娱乐。19世纪以来的夜曲多指钢琴小曲,是浪漫派时期独特的一种音乐体裁,“性格为抒情、充满幻想,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婉转如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夜曲 肖邦 独创 音乐体裁 18世纪 作品内容 19世纪 主题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克雷及其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淑玲 吴格非 《外语与翻译》 2005年第2期61-66,共6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萨克雷作为“厌世的写实主义的代表”被介绍到中国,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五十年代,萨氏两部成名作译成中文,促进了我国普通读者对这位英国小说家的认识和接受,在六十年代初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当时的评论特别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萨克雷作为“厌世的写实主义的代表”被介绍到中国,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五十年代,萨氏两部成名作译成中文,促进了我国普通读者对这位英国小说家的认识和接受,在六十年代初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当时的评论特别强调萨氏的阶级性和两面性以及其作品内容的批判暴露性。“文革”后,萨克雷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地位得到确立,其作品得到广泛译介研究,他的代表作《名利场》在不同时代人的不同解读中散发着永久魅力,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克雷 接受 中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传播 批判现实主义 《名利场》 写实主义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作品内容 “文革” 小说家 两面性 阶级性 代表作 作为 译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