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全色接笔技术在华池双塔寺佛教版画虚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朋 马琳燕 +2 位作者 傅鹏 周羿辰 罗志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5,共7页
由于保存环境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版画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病害,艺术和研究价值受到严重破坏。为再现古代版画艺术风貌,利用基于色彩管理系统的图像采集、数字绘画、艺术微喷等技术,对甘肃华池县博物馆一幅图像严重残缺的... 由于保存环境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版画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病害,艺术和研究价值受到严重破坏。为再现古代版画艺术风貌,利用基于色彩管理系统的图像采集、数字绘画、艺术微喷等技术,对甘肃华池县博物馆一幅图像严重残缺的佛教版画进行了数字化全色接笔虚拟修复。经实践验证,数字化全色接笔技术可以在不干预文物本体的基础上精准还原图形和色彩,且虚拟修复后的复制品作为图像补充,与传统修复后的文物本体共同展示时,可完善其艺术美学观感。研究结果可为书画保护修复技术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池双塔寺 全色接笔 虚拟修复 佛教版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题材、功能性与造像观——试论佛教版画对敦煌西夏石窟影响的几个方面 被引量:2
2
作者 袁頔 褚丽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16-24,共9页
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创作颇为重视对佛教版画图像的应用,在多元民族文化融汇的宏观背景下,营建者积极引入以版画为传播载体的新题材与新样式,绘制出一批格局新颖且契合窟室功能性、实践性的壁画作品。再结合西夏王国的历史、政治状况... 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创作颇为重视对佛教版画图像的应用,在多元民族文化融汇的宏观背景下,营建者积极引入以版画为传播载体的新题材与新样式,绘制出一批格局新颖且契合窟室功能性、实践性的壁画作品。再结合西夏王国的历史、政治状况分析可知,版画艺术施加于敦煌石窟中的烙印实是西夏官方佛教在该地区扎根发展的图像证据。而瓜、沙二地对版画元素吸收利用的程度不同,更深切地反映出官民各阶层之信仰方式与造像观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版画 敦煌西夏石窟 新题材 窟室功能 造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派名作《程氏墨苑》中的佛教版画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小蛮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1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佛教版画 佛教宣传 版画 徽派版画 宗教画 版画作品 中国文化 中国版画 雕版印刷 中山狼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明清佛教版画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和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X期72-75,共4页
云南清佛教版画在云南美术史研究方面几属空白。本文依据大量云南佛经版画、出土的绢本经刻画以及近年作者接触的一批民间收藏,指出云南佛教版画在内容与中原相同的同时,艺术处理方面却有所不同,体现了云南地方和民族在吸纳一种文化... 云南清佛教版画在云南美术史研究方面几属空白。本文依据大量云南佛经版画、出土的绢本经刻画以及近年作者接触的一批民间收藏,指出云南佛教版画在内容与中原相同的同时,艺术处理方面却有所不同,体现了云南地方和民族在吸纳一种文化时的融汇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版画 文化融汇 地方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译场图》人物分工考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岩 彭向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关于中国古代佛经译场多为文字记载,唯有《西夏译场图》作了形象的描绘。本文主要依据《宋会要辑稿》《佛祖统纪》中关于宋代译场的记载,首次对《西夏译场图》中的人物分工作了考察,据此我们可以了解9位西夏高僧各自在佛学上的过人之处... 关于中国古代佛经译场多为文字记载,唯有《西夏译场图》作了形象的描绘。本文主要依据《宋会要辑稿》《佛祖统纪》中关于宋代译场的记载,首次对《西夏译场图》中的人物分工作了考察,据此我们可以了解9位西夏高僧各自在佛学上的过人之处。这对西夏僧人身份的考证不无裨益,也有利于对古代佛经译场方面的研究。文章最后对《西夏译场图》的版画艺术特征略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译场 人物分工 佛教版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