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沈从文创作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永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8,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的信念。沈从文中期创作(1933—1937)的佛教意识则表现在自觉借鉴佛经探索现代小说创作的题材空间、叙事技巧以及试验文字的“抒情”与“韧性”。其后期创作(1937—1949)的佛教意识更为沉潜,表现在运用佛教思维方式构建诗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佛教意识
创作
诗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曼殊诗文中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绪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苏曼殊的一生与佛教关系密切,纵观其作品可以看见解脱、顿悟、众生平等、性空以及佛教改革的思想。这既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而上下求索的精神,又使其作品蒙上了“痴”、“狂”、“奇”的色彩。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苏曼殊
诗文
佛教意识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李白诗歌中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
1
3
作者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37-41,共5页
学界论李白的思想,向来认为他是亦道、亦佛、亦儒的。他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说得最有趣。“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居然是“谪仙”与“居士”并提,又特别强调“金栗如来是后身”...
学界论李白的思想,向来认为他是亦道、亦佛、亦儒的。他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说得最有趣。“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居然是“谪仙”与“居士”并提,又特别强调“金栗如来是后身”。既想成仙,又想成佛,由此可见李白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意识
李白诗歌
佛教
教义
思想影响
禅宗
佛理
世界
敬亭山
法相宗
楞严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方命运观与悲剧意识——论佛教对王安忆悲剧意识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杜学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5-92,共8页
本文从分析王安忆创作中的佛教意识入手 ,分析王安忆的悲剧意识 ,指出 :王安忆的创作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意识成为王安忆悲剧意识的重要生发点 ,王安忆用它来阐释人生 ,并对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执迷与沉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
关键词
命运观
佛教意识
悲剧
意识
苦海
渡
悲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魏晋志怪小说与佛教
被引量:
3
5
作者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7-12,共6页
论魏晋志怪小说与佛教姜光斗魏晋志怪小说,有曹丕《列异传》、张华《博物志》、郭璞》《玄中记》、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陆氏《异林》、王浮《神异记》、戴诈《甄异传》、祖台之《志怪》、谢敷《观世音应...
论魏晋志怪小说与佛教姜光斗魏晋志怪小说,有曹丕《列异传》、张华《博物志》、郭璞》《玄中记》、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陆氏《异林》、王浮《神异记》、戴诈《甄异传》、祖台之《志怪》、谢敷《观世音应验记》、苟氏《灵鬼志》、孔约《志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志怪
观世音
《搜神记》
古小说
志怪小说
佛教
的影响
佛教
影响
志怪书
佛教意识
《拾遗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清玄散文的审美魅力
被引量:
4
6
作者
覃碧卿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林清玄散文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 ,而存在于这一美学意境中的 ,还有情景合一的乡愁冲动和对于失落的古典情怀的追寻 ,它包含着对现代工业文明和技术统治的文化批判。
关键词
林清玄
散文
佛教意识
景情合一
技术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兴趣”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5期53-59,共7页
“兴趣”是严羽《沧浪诗话》的审美理论的核心,就如“理念”是黑格尔哲学及其美学的基石一样。既是核心,当然只有透过它才能理解《沧浪诗话》,同样,也只有把握严羽的全部美学思想才能理解“兴趣”。纵观历史,神气、韵味、兴趣、神韵、...
“兴趣”是严羽《沧浪诗话》的审美理论的核心,就如“理念”是黑格尔哲学及其美学的基石一样。既是核心,当然只有透过它才能理解《沧浪诗话》,同样,也只有把握严羽的全部美学思想才能理解“兴趣”。纵观历史,神气、韵味、兴趣、神韵、境界……象一条滚滚不息的川流,展示了中国民族在审美意识上迫求自我表达的顽强不屈的心理历程。在这里,“兴趣”既蕴含了以往的丰富性,又显示了后来的生动性。因而对“兴趣”的理解无疑导向对传统审美心理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把“兴趣”放在民族心理的历史框架中来考察。在我们看来,“兴趣”是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我们试图通过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来展示“兴趣”所蕴含的丰富生动的美学的和历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
中国士大夫
理想境界
宗教
意识
宗教倾向
佛教意识
宗教心理
兴趣
川流
传入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从文创作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永
机构
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沈从文创作研究”(21FZWB047)。
文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的信念。沈从文中期创作(1933—1937)的佛教意识则表现在自觉借鉴佛经探索现代小说创作的题材空间、叙事技巧以及试验文字的“抒情”与“韧性”。其后期创作(1937—1949)的佛教意识更为沉潜,表现在运用佛教思维方式构建诗学体系。
关键词
沈从文
佛教意识
创作
诗学体系
Keywords
Shen Congwen
Buddhist awareness
writings
poetics system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曼殊诗文中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绪敏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文摘
苏曼殊的一生与佛教关系密切,纵观其作品可以看见解脱、顿悟、众生平等、性空以及佛教改革的思想。这既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而上下求索的精神,又使其作品蒙上了“痴”、“狂”、“奇”的色彩。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苏曼殊
诗文
佛教意识
近代
Keywords
Su man-shu
writings
buddhism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李白诗歌中的佛教意识
被引量:
1
3
作者
姜光斗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37-41,共5页
文摘
学界论李白的思想,向来认为他是亦道、亦佛、亦儒的。他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说得最有趣。“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居然是“谪仙”与“居士”并提,又特别强调“金栗如来是后身”。既想成仙,又想成佛,由此可见李白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了。
关键词
佛教意识
李白诗歌
佛教
教义
思想影响
禅宗
佛理
世界
敬亭山
法相宗
楞严经
分类号
C658.3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方命运观与悲剧意识——论佛教对王安忆悲剧意识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杜学霞
机构
郑州师专中文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5-92,共8页
文摘
本文从分析王安忆创作中的佛教意识入手 ,分析王安忆的悲剧意识 ,指出 :王安忆的创作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意识成为王安忆悲剧意识的重要生发点 ,王安忆用它来阐释人生 ,并对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执迷与沉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
关键词
命运观
佛教意识
悲剧
意识
苦海
渡
悲悯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魏晋志怪小说与佛教
被引量:
3
5
作者
姜光斗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7-12,共6页
文摘
论魏晋志怪小说与佛教姜光斗魏晋志怪小说,有曹丕《列异传》、张华《博物志》、郭璞》《玄中记》、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陆氏《异林》、王浮《神异记》、戴诈《甄异传》、祖台之《志怪》、谢敷《观世音应验记》、苟氏《灵鬼志》、孔约《志怪...
关键词
魏晋志怪
观世音
《搜神记》
古小说
志怪小说
佛教
的影响
佛教
影响
志怪书
佛教意识
《拾遗记》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清玄散文的审美魅力
被引量:
4
6
作者
覃碧卿
机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摘
林清玄散文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 ,而存在于这一美学意境中的 ,还有情景合一的乡愁冲动和对于失落的古典情怀的追寻 ,它包含着对现代工业文明和技术统治的文化批判。
关键词
林清玄
散文
佛教意识
景情合一
技术批判
Keywords
Lin Qingxuan Prose Buddhistical conception United scenes he criticism of technolog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兴趣”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晓明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5期53-59,共7页
文摘
“兴趣”是严羽《沧浪诗话》的审美理论的核心,就如“理念”是黑格尔哲学及其美学的基石一样。既是核心,当然只有透过它才能理解《沧浪诗话》,同样,也只有把握严羽的全部美学思想才能理解“兴趣”。纵观历史,神气、韵味、兴趣、神韵、境界……象一条滚滚不息的川流,展示了中国民族在审美意识上迫求自我表达的顽强不屈的心理历程。在这里,“兴趣”既蕴含了以往的丰富性,又显示了后来的生动性。因而对“兴趣”的理解无疑导向对传统审美心理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把“兴趣”放在民族心理的历史框架中来考察。在我们看来,“兴趣”是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我们试图通过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来展示“兴趣”所蕴含的丰富生动的美学的和历史的内容。
关键词
民族心理
中国士大夫
理想境界
宗教
意识
宗教倾向
佛教意识
宗教心理
兴趣
川流
传入中国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沈从文创作的佛教意识
张永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曼殊诗文中的佛教意识
孙绪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李白诗歌中的佛教意识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方命运观与悲剧意识——论佛教对王安忆悲剧意识的影响
杜学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魏晋志怪小说与佛教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林清玄散文的审美魅力
覃碧卿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兴趣”的结构分析
陈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198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