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长安城佛寺景观风貌及游憩活动量化研究--基于古诗文本挖掘技术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唐长安城佛寺中的云霞、佛殿、树木、山体等风景最容易被文人所感知,唐长安城佛寺具备庄严的佛殿形象以及优美的山林风貌特点,营造出佛教崇尚的理想环境。佛寺包含了围绕佛寺入口、佛殿、内院、寺外产生的4类景观意象,以及文人常在佛寺中进行的5类游憩活动。依据佛寺景观意象、游憩活动特点,及其分别在城中的空间分布特点,所得结论可为地域佛寺艺术创作与博物馆主题陈列提供理论借鉴,为西安城中佛寺的景观更新及游憩活动安排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对古诗文本中的景观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空间分析中具有优势,对佛寺景观及文化塑造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唐长安城
佛寺
佛寺诗
文本分析
景观意象
游憩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二年,唐中宗举行的慈恩寺应制,树立了佛寺作为文学创作空间的典范。此后佛寺诗大量涌现,文士将探寻文化渊源作为访寺的主要目的,并在此空间中续接先贤文化传统,彰显唐代士林精神。时代的变迁又促使文人生活、心态发生转变,由此导致佛寺诗创作内容的多样化。本文以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三座寺院作为考察对象,旨在探析佛寺如何进入唐诗创作并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空间,发现权力的引领、文化的渊源以及时代的变迁是促使唐代佛寺诗兴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唐代
佛寺诗
佛寺
与唐
诗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须弥芥子、自然清静”:河南风穴寺园林意境浅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娄娟
娄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182,共4页
意境作为中国园林的最高审美范畴,在寺庙园林中显得也最为玄奥幽深。通过对风穴寺的题咏诗的分析,从自然人文之境、画境、妙禅境三个方面对风穴寺园林意境的经营进行探讨,提炼出风穴寺的意境特点。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佛寺
题咏
诗
园林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长安城佛寺景观风貌及游憩活动量化研究--基于古诗文本挖掘技术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机构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9YBA084)
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湘教通[2019]370号,序号95)共同资助。
文摘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唐长安城佛寺中的云霞、佛殿、树木、山体等风景最容易被文人所感知,唐长安城佛寺具备庄严的佛殿形象以及优美的山林风貌特点,营造出佛教崇尚的理想环境。佛寺包含了围绕佛寺入口、佛殿、内院、寺外产生的4类景观意象,以及文人常在佛寺中进行的5类游憩活动。依据佛寺景观意象、游憩活动特点,及其分别在城中的空间分布特点,所得结论可为地域佛寺艺术创作与博物馆主题陈列提供理论借鉴,为西安城中佛寺的景观更新及游憩活动安排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对古诗文本中的景观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空间分析中具有优势,对佛寺景观及文化塑造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唐长安城
佛寺
佛寺诗
文本分析
景观意象
游憩活动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ng Chang'an City Buddhist temple
Buddhist temple poetry
text analysis
landscape imagery
recreational activity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基金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14BZW177)。
文摘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二年,唐中宗举行的慈恩寺应制,树立了佛寺作为文学创作空间的典范。此后佛寺诗大量涌现,文士将探寻文化渊源作为访寺的主要目的,并在此空间中续接先贤文化传统,彰显唐代士林精神。时代的变迁又促使文人生活、心态发生转变,由此导致佛寺诗创作内容的多样化。本文以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三座寺院作为考察对象,旨在探析佛寺如何进入唐诗创作并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空间,发现权力的引领、文化的渊源以及时代的变迁是促使唐代佛寺诗兴起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佛寺
唐代
佛寺诗
佛寺
与唐
诗
创作
Keywords
Buddhist temples
Buddhist temple poems in the Tang Dynasty
Buddhist temples and Tang poetry cre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须弥芥子、自然清静”:河南风穴寺园林意境浅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娄娟
娄飞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182,共4页
基金
重庆文理学院科研课题
重庆市教委课题(KJ121212)
文摘
意境作为中国园林的最高审美范畴,在寺庙园林中显得也最为玄奥幽深。通过对风穴寺的题咏诗的分析,从自然人文之境、画境、妙禅境三个方面对风穴寺园林意境的经营进行探讨,提炼出风穴寺的意境特点。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佛寺
题咏
诗
园林意境
Keywords
temple gardens
poems singing about Buddhist temples
garden concep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长安城佛寺景观风貌及游憩活动量化研究--基于古诗文本挖掘技术
杨伟昊
张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
朱怡雯
柏红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须弥芥子、自然清静”:河南风穴寺园林意境浅析
娄娟
娄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