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论”文艺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研 普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魏晋南北朝,在佛典翻译的"文质之争"中,"文质论"从儒家的人格论与治道说发展成为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思想。佛典译家们对"内容与形式"层面的文质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对后世文学实用理论、... 魏晋南北朝,在佛典翻译的"文质之争"中,"文质论"从儒家的人格论与治道说发展成为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思想。佛典译家们对"内容与形式"层面的文质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对后世文学实用理论、接受理论、文学审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修辞层面,他们对佛典译文语言风格的文质论争也使得俗语与文言在书面使用中的冲突开始凸显出来。译家们的实践促进了文学语体风格的多元化,使得质朴、繁复成为汉语精约、含蓄的风格之外可欣赏的另一种"语趣",在通俗书面语产生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佛典翻译过程中不断深化的"文质论"终于在刘勰集南朝文艺理论之大成的《文心雕龙》中发展成为成熟、系统的文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翻译 文艺思想 文质论 内容与形式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民族主义与梁启超佛典翻译研究中的异化翻译主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可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0,89,共6页
梁启超在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背景下开展佛典翻译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构建目的。他通过批评佛典翻译家支谦"未熟的意译",表达出对佛典翻译史上"格义"传统的反对态度,其本质是反对归化译法,提倡向原作所代表的外来文化... 梁启超在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背景下开展佛典翻译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构建目的。他通过批评佛典翻译家支谦"未熟的意译",表达出对佛典翻译史上"格义"传统的反对态度,其本质是反对归化译法,提倡向原作所代表的外来文化靠近的异化翻译策略。梁启超佛典翻译研究中的异化翻译主张,既出于对翻译之于民族文化构建作用的思考,旨在通过吸收、化合外来文化以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壮大,也彰显出对民族文化包容性与世界性特质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佛典翻译 异化 文化民族主义 翻译策略 典籍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迎来汉藏佛典翻译又一高峰——追念汉藏佛学研究的三位大师
3
作者 旺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33-38,共6页
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佛学研究掀开了新的一页,如同雨后春笋,呈茁壮滋长之势,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了四五十年。当时提倡、呼吁"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人间净土",认为佛教不仅要关照遥远的"来世"... 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佛学研究掀开了新的一页,如同雨后春笋,呈茁壮滋长之势,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了四五十年。当时提倡、呼吁"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人间净土",认为佛教不仅要关照遥远的"来世"追求,更重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立足今生今世,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出现了一批佛学界的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既推动了我国佛学研究,又呼吁整个社会关注和解决现世问题,包括个人、民族乃至国家的利益。文章试图展示那个年代陈寅恪、吕澂、法尊三位大师对汉藏佛学研究、汉藏佛经翻译的重大贡献,以求进一步关注、挖掘汉藏文化交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汉藏佛典翻译 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景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陈景富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佛教为外来之学,其命在翻译,自然之数也。”①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部佛典翻译的历史。佛典的翻译决定着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而...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陈景富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佛教为外来之学,其命在翻译,自然之数也。”①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部佛典翻译的历史。佛典的翻译决定着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而中国佛教的发展又为佛典翻译提出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翻译 中国佛教史 根本说一切有部 陀罗尼 唐长安城 译场 笔受 佛经翻译 中国文化 译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好中文和外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季羡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0-21,共2页
关于学好中文和外文□季羡林编者按:北大百年校庆前夕,国家语委前任副主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曹先擢先生和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文元先生、副编审陈红玉女士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季羡林先生,就语文出版社编写出版《百部万字语文丛书》... 关于学好中文和外文□季羡林编者按:北大百年校庆前夕,国家语委前任副主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曹先擢先生和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文元先生、副编审陈红玉女士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季羡林先生,就语文出版社编写出版《百部万字语文丛书》向季先生请教,并诚邀季先生就“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翻译文学 约定俗成 陈寅恪 化学实验 《文心雕龙》 季羡林 目录学 中文系 清华大学 《庄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隋释彦琮生平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黄小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29,共6页
隋释彦琮是中国译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佛典译论家、翻译家,中国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辩正论》的作者。关于他的生平、翻译活动等情况历史上虽有记载,却语焉不详。经考证,彦琮生卒年为公元557—610年,即生活于六至七世纪之交的北... 隋释彦琮是中国译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佛典译论家、翻译家,中国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辩正论》的作者。关于他的生平、翻译活动等情况历史上虽有记载,却语焉不详。经考证,彦琮生卒年为公元557—610年,即生活于六至七世纪之交的北朝和隋朝,其生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隋朝度过的;其出生地"赵郡柏人",就是如今的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除了学界公认的高僧身份和佛典翻译及理论成就外,在隋朝他还担任"学士"官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释彦琮 生平 佛典翻译 “学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序
7
作者 钱仲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0-70,共1页
瞿昙之学,自炎汉进入震旦,其布教之广,与佛典之传译不可分。桓帝时,安息人安世高,月支人支娄迦谶,先后至中州。安译小乘上座部一系,支译大乘经,特重般若,译学之兴自此昉。两师共译经三十八部、五十五卷,不可谓尠?闳糁Ъ刃?促使王弼、... 瞿昙之学,自炎汉进入震旦,其布教之广,与佛典之传译不可分。桓帝时,安息人安世高,月支人支娄迦谶,先后至中州。安译小乘上座部一系,支译大乘经,特重般若,译学之兴自此昉。两师共译经三十八部、五十五卷,不可谓尠?闳糁Ъ刃?促使王弼、何晏之玄学,融于佛理,转而又使佛言玄学化。而自支道林至谢灵运诸贤,佛玄双运,恢恢乎与道大适,前此所谓“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者,寖寖乎影响及于文学矣。以佛学阐说我国中古文学思潮者,莫先于沈寐叟,其《海日楼集》中,《止庵诗集序》、《与金潜庐太守论诗书》、《渔洋生日诗》等所论皆是也。绩溪胡氏,始以佛经翻译论述中古而还之文学,自是以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传译 安世高 佛经翻译 上座部 玄学化 支道林 佛学 特重 佛理 佛典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影响
8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7-47,共1页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包括作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进而必然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文学理论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作家文学,也波及到民间文学。1、具有文学性的佛典与佛典翻译文学,对...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包括作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进而必然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文学理论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作家文学,也波及到民间文学。1、具有文学性的佛典与佛典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义净、鸠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佛教文学 文学理论 佛典翻译文学 明清长篇小说 《西游记》 中国散文诗 思想及创作 文学观念 以境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资料和初期西藏佛教研究
9
作者 上山大峻 刘永增 《西藏研究》 198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一、敦煌出土的藏文资料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中发现的古写本中,除汉文以外,还包括有藏语、回鹘语、和阗语等语言资料,特别是藏语写本为数较多,数量仅次于汉文。其中A·斯坦因氏收集的写本现保存于英国印度省图书馆,据德·拉&... 一、敦煌出土的藏文资料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中发现的古写本中,除汉文以外,还包括有藏语、回鹘语、和阗语等语言资料,特别是藏语写本为数较多,数量仅次于汉文。其中A·斯坦因氏收集的写本现保存于英国印度省图书馆,据德·拉·瓦烈·普桑教授编辑,1962年出版的目录Calalog le of the Tibetan Manus crtpts from Tun-huang in the lnda Office Library有765件。法国P·伯希和所得部分由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计2216件,1939至1961年,由M·拉尔女士分三册静成目录lnventaire des manuscr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研究 敦煌佛教 佛教研究 语言资料 藏文写本 吐蕃佛教 藏文大藏经 伯希和 斯坦因 佛典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