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北区出土单刻本汉文佛典整理研究
1
作者 徐伟喆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百余年来,莫高窟北区出土了大量单刻本汉文佛典,但尚未得系统整理。通过全面比定、缀合上世纪末北区考古成果及任子宜、周炳南等旧藏北区出土文献,其整体面貌可得廓清。易于获得、便于持诵的单刻本佛典既是敦煌本地佛教信仰的主要载体之... 百余年来,莫高窟北区出土了大量单刻本汉文佛典,但尚未得系统整理。通过全面比定、缀合上世纪末北区考古成果及任子宜、周炳南等旧藏北区出土文献,其整体面貌可得廓清。易于获得、便于持诵的单刻本佛典既是敦煌本地佛教信仰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宋元时期敦煌流行多元佛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结构直接反映敦煌佛教的阶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莫高窟北区 单刻本佛典 圆觉经注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典名相翻译的哲学前见
2
作者 王颂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7,5,165,共6页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些不同,专谈佛教的名相。这里的“名相”从狭义上说,特指一些抽象的佛教哲学概念。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关于哲学范畴的翻译,大量沿用了佛教词汇,比如说“意识”“世界”“意志”,等等,这些就属于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迁移 翻译原则 汉译佛典 经典翻译 佛教词汇 译场 现代汉语 佛教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写经群体及书风考释——以佛典汉译为观照视角
3
作者 杨林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佛教写经以佛典汉译为发轫,依托于佛法东传而发展壮大。写经与佛典汉译一体两面,从佛典汉译角度对写经活动进行考察发现,初期佛教写经群体单一,早期写经依托于统治者,中期依赖于译场信众和笔受,后期官业写经的出现,打开写经的新局面。... 佛教写经以佛典汉译为发轫,依托于佛法东传而发展壮大。写经与佛典汉译一体两面,从佛典汉译角度对写经活动进行考察发现,初期佛教写经群体单一,早期写经依托于统治者,中期依赖于译场信众和笔受,后期官业写经的出现,打开写经的新局面。以佛典汉译的视角观照佛教写经,更能完整地看待写经发展的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汉译 写经 笔受 译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煌讲唱文学中的“省略体”——以敦煌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中心
4
作者 何剑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9,231,232,共18页
省略体是与口头文学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体,在以《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代表的敦煌讲唱文学中常常见到。讲经文的省略有取关键语以标示譬喻、诗歌、因缘故事,或以双行小注提示佛教名相等数种,以及预留空白以示经文起止... 省略体是与口头文学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体,在以《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代表的敦煌讲唱文学中常常见到。讲经文的省略有取关键语以标示譬喻、诗歌、因缘故事,或以双行小注提示佛教名相等数种,以及预留空白以示经文起止的方法。被我们称为讲唱文学的讲经文文本,大都是从相关注疏中摘要抄出的、未定型的文本,它只能反映某个完整讲唱活动中的诸如结撰或抄写这一局部环节,这些省略体的书面抄本,只有加上讲主在讲经场合的口头文学性的演义,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讲唱文学的制作程序。或者说,纸质文本上节抄的关键语所提示的口头敷演内容被纳入,方可反映一个完整的说唱过程或说唱文本。讲经文在制作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来源多途,但佛典注疏为其重要之源。在唐代的权威注疏中已提示了讲经时征引材料的注意事项和省略方法,这或可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唐代讲唱文学的展开步骤,重构或复原讲唱经文前的裁截材料以及抄写、讲经时的口头敷演等活动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讲经文 省略体 佛典注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典文献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昭聪 刘玉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佛典文献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训诂研究的新领域。其语料范围与词汇研究的角度都很广,相关研究在语料范围、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还需要加强,以推动佛典文献词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佛典文献 词汇 语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典与唐代入冥故事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广兴 王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1,共6页
有唐一代,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大量佛经故事亦流播民间,其中就有地狱游历故事。为了说明地狱之实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亡后或生人入冥游历地狱返还说教的故事。唐代产生的大量入冥故事与佛教的传播有直接关系,为唐代此类入冥... 有唐一代,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大量佛经故事亦流播民间,其中就有地狱游历故事。为了说明地狱之实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亡后或生人入冥游历地狱返还说教的故事。唐代产生的大量入冥故事与佛教的传播有直接关系,为唐代此类入冥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大量题材和描写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唐代小说 冥界 地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典譬喻与西藏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以《金玉凤凰》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袁书会 王彦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西藏民间故事集《金玉凤凰》所收58则故事中,有25则源于佛教相应故事,且其中17则源于佛典譬喻故事。文章在考察其佛典渊源的基础上,从构成要素、文体功能诸方面,揭示出由佛典譬喻到西藏民间故事间的变异。
关键词 佛典譬喻 西藏民间故事 《金玉凤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汉译佛典之“譬喻”文体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3,共9页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譬喻 文体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佛典文学看佛教的女性观 被引量:4
9
作者 普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佛教的女性观不仅涉及佛教队伍中大量的女尼问题,还反映了佛教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的妇女问题。早期佛教悲观厌世,以生活为牢笼,以涅槃为解脱,提倡"无生",视性欲和性行为为大罪,将其列为一切戒条之前列。而作为生育和生命力象征... 佛教的女性观不仅涉及佛教队伍中大量的女尼问题,还反映了佛教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的妇女问题。早期佛教悲观厌世,以生活为牢笼,以涅槃为解脱,提倡"无生",视性欲和性行为为大罪,将其列为一切戒条之前列。而作为生育和生命力象征的妇女,就被当成"性"和"欲"的化身,淫逸、放荡的源泉和邪恶的标志。小乘佛教认为"为女人不得作佛"。大乘佛教虽也在一定程度继承了小乘佛教的女性观,经典在与日俱增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给女性相当高的地位,即使女性为淫逸之源,但只要接受佛教之开化,照样可以悟道成佛。这种抬高女性地位的观念除了与男女平等思想有关外,又与天竺原始生殖崇拜文化的巨大惯性,有着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文学 佛教戒律 佛教女性观 生殖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中的牙音声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仁瑄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2-6,95,共6页
从玄应音系、慧苑音系、慧琳音系、可洪音系到希麟音系,汉语牙音声母有相同的对音行为,它们都对译梵语k组辅音,其音值分别是见[k]、溪[kh]、群[g]、疑[(?)],其中浊音声母还带有同部位的鼻音音色。
关键词 唐五代 佛典音义 音系 牙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金陵本佛典浅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素清 董剑英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89,共3页
佛教典籍是中国古典文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杨仁山居士创办的金陵刻经处 ,在近代刊刻了很多佛教典籍 ,其所刻佛典内容纯正 ,校勘严谨 ,刻印精致 ,版本精良 ,被学界推为金陵善本 ,蜚声于海内外。
关键词 金陵本 佛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典中的一类特殊句式:并列成分后置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敕瑞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7-625,共9页
文章报道了汉译佛典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句式。在这一句式中有一个与连词组合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全句末尾,这个后置的名词性成分和其前的某个名词性成分存在并列关系,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作"并列成分后置"。这类后置的并列成分包括四... 文章报道了汉译佛典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句式。在这一句式中有一个与连词组合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全句末尾,这个后置的名词性成分和其前的某个名词性成分存在并列关系,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作"并列成分后置"。这类后置的并列成分包括四类,即"主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宾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兼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和"定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文中通过同经异译及其他例句详细讨论了这四类后置成分,并通过梵汉对勘对它们的成因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语言接触 出格语法 同经异译 梵汉对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东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122,163-164,共8页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汉译 文质之争 意译、直译之争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文佛典数据库建设刍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辛睿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6,共6页
文章论述了汉文佛典写本佛经、刻本佛经和现代佛经的数据库建设现状,讨论了当前汉文佛典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汉字识别、外字处理、图像处理、文本校对、平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汉文佛典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对策,即充分吸收和利用已有的学术... 文章论述了汉文佛典写本佛经、刻本佛经和现代佛经的数据库建设现状,讨论了当前汉文佛典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汉字识别、外字处理、图像处理、文本校对、平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汉文佛典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对策,即充分吸收和利用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数位建设成果,尽快建成兼收并蓄的汉文佛典基本字料库;完善佛典图像的显示、处理效果,提高佛典文本的标点、校对质量,尽快建成精良成熟的汉文佛典图文数据库;全面整合汉文佛典的数字化资源,合理构建汉文佛典的数据库框架,尽快建成开放交互的汉文佛典数据库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佛典 数据库 古籍数字化 CBETA电子佛典 “中华经典古籍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数字化视野中的《大正藏》与佛典整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广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5,共9页
以当代古籍数字化的视野,重新评价《大正藏》。在充分肯定《大正藏》历史功绩的前提下,提出佛教文献研究者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吸收《大正藏》的经验与教训,开拓佛教典籍数字化的新道路。并提出关于佛教典籍数字化的四个基... 以当代古籍数字化的视野,重新评价《大正藏》。在充分肯定《大正藏》历史功绩的前提下,提出佛教文献研究者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吸收《大正藏》的经验与教训,开拓佛教典籍数字化的新道路。并提出关于佛教典籍数字化的四个基本原则及若干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信息技术 佛典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共3页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文学研究 展望 《维摩诘经》 印度佛教 《法华经》 《华严经》 南传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与汉文佛典的极度副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秀兰 《语言科学》 2004年第2期50-61,共12页
利用数理统计,调查极度副词在魏晋南北朝文与汉文佛典巾的使用情况,了解两种文献在使用极度副词方面存在的异同,探讨产生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 极度副词 魏晋南北朝文 汉文佛典 汉语 复音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文佛典里的“别人”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代龙 《语言科学》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本文探讨了“别人”一词在汉文佛典中两种意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原因,认为通常认定见于唐代的旁指代词“别人”首见于北周翻译佛经,同时“别人”在佛经里又被用为佛教术语,有专门的意义所指,作“少数人”解。
关键词 佛典 “别人”佛教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藏敦煌藏文佛典《百拜祈愿文》研究——兼论佛教初传吐蕃的传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才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19,共8页
《百拜祈愿文》在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多有保存,而且这些写本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类。敦煌写本和收入《甘珠尔》中的《百拜满愿文》相比,敦煌写本P.T98V号与《甘珠尔》本最为接近,敦煌P.T22号写本类未传至后世。从内容和结构看... 《百拜祈愿文》在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多有保存,而且这些写本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类。敦煌写本和收入《甘珠尔》中的《百拜满愿文》相比,敦煌写本P.T98V号与《甘珠尔》本最为接近,敦煌P.T22号写本类未传至后世。从内容和结构看,《百拜祈愿文》应属于祈愿类佛教文献,而传统的藏文佛典目录中将其列为佛经。藏文史书中有关《百拜祈愿文》的传说尚无佐证,应是后世的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藏文 佛典 《百拜祈愿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佛典与六朝小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鹏飞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汉译佛典在语词、观念、情节与文体等方面对六朝小说的影响,并对佛道二教从论争走向融合的趋势体现于小说中的情形作了简要描述,旨在为佛教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提供若干事实依据。
关键词 佛典文学 道教小说 情节结构 译经文体 叙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