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及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被引量:
20
1
作者
仲秋
史保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508,580,共15页
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大地震对唐山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震之后约15小时滦县又发生了MS7.1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也发生了MS6.9地震.唐山MS7.8主震后的余震一直持续至今,使该区域至今保持了与主震前相比具...
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大地震对唐山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震之后约15小时滦县又发生了MS7.1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也发生了MS6.9地震.唐山MS7.8主震后的余震一直持续至今,使该区域至今保持了与主震前相比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如何估计余震的持续时间,并进一步将余震从主震目录中去除,一直是地震学中所关注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数线性回归和理论计算,从不同角度求取并讨论了1976年唐山MS7.8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结果表明,由对数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80a.而基于Dieterich的余震触发理论所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则与区域剪应力变化率有关.区域剪应力变化率可有几种不同方法求得:①根据剪应力变化率和静态应力降Δτe及地震回复周期tr之间的关系求取应力变化率,该方法所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70—100a;②Ziv和Rubin对Dieterich的方法进行了修正,给出了通过远场加载速率和断层宽度求取应力变化率,该方法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80a;③由背景场地震活动性求取远场剪应力速率,可以得到该地区二维分布式的余震持续时间,此方法得到的研究区域内余震持续时间为130—160a.综上,唐山地区余震持续时间约为70—140a,据此,该地区现今所发生的地震仍为MS7.8唐山地震所触发的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唐山地震
余震持续时间
地震触发
剪应力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被引量:
88
2
作者
蒋海昆
曲延军
+4 位作者
李永莉
郑建常
华爱军
代磊
侯海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序列类型
最大
余震
震级
强
余震
活动
持续时间
主震震级
主震断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
40
3
作者
蒋海昆
黎明晓
+1 位作者
吴琼
宋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6-758,共13页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序列特征,也成为汶川序列较大余震的主体活动区域。序列较强余震活动明显受引潮力调制,大多数较强余震发生在固体潮大、小潮时段,并且16时前后是较强余震的优势发震时段。序列衰减系数p值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基本稳定在1附近变化。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序列类型及最大强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初步讨论。初步的统计结果还显示,8级左右强震序列中主震与最大余震之间的震级差正比于主震破裂尺度,这意味着当震级大体接近时,较大的破裂尺度与较为充分的能量释放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8.0级地震
分段特征
序列类型
最大强
余震
震级
强
余震
活动
持续时间
破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及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被引量:
20
1
作者
仲秋
史保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508,580,共1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Q08-2)资助
文摘
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大地震对唐山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震之后约15小时滦县又发生了MS7.1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也发生了MS6.9地震.唐山MS7.8主震后的余震一直持续至今,使该区域至今保持了与主震前相比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如何估计余震的持续时间,并进一步将余震从主震目录中去除,一直是地震学中所关注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数线性回归和理论计算,从不同角度求取并讨论了1976年唐山MS7.8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结果表明,由对数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80a.而基于Dieterich的余震触发理论所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则与区域剪应力变化率有关.区域剪应力变化率可有几种不同方法求得:①根据剪应力变化率和静态应力降Δτe及地震回复周期tr之间的关系求取应力变化率,该方法所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70—100a;②Ziv和Rubin对Dieterich的方法进行了修正,给出了通过远场加载速率和断层宽度求取应力变化率,该方法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80a;③由背景场地震活动性求取远场剪应力速率,可以得到该地区二维分布式的余震持续时间,此方法得到的研究区域内余震持续时间为130—160a.综上,唐山地区余震持续时间约为70—140a,据此,该地区现今所发生的地震仍为MS7.8唐山地震所触发的余震.
关键词
1976唐山地震
余震持续时间
地震触发
剪应力变化率
Keywords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aftershock duration
earthquake triggering
shear stress rate
分类号
P315.7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被引量:
88
2
作者
蒋海昆
曲延军
李永莉
郑建常
华爱军
代磊
侯海峰
机构
山东省地震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延续项目子专题"余震序列统计特征及强余震预测研究(2004BA601B01-04-02)"
地震联合基金项目(105076)共同资助
文摘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序列类型
最大
余震
震级
强
余震
活动
持续时间
主震震级
主震断层类型
Keywords
Chinese mainland, Sequence type, Magnitude of maximum aftershock, Duration of aftershockactivity, Magnitude of mainshock, Fault property of mainshock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
40
3
作者
蒋海昆
黎明晓
吴琼
宋金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6-758,共13页
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70802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04032006BAC01B030202)
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序列特征,也成为汶川序列较大余震的主体活动区域。序列较强余震活动明显受引潮力调制,大多数较强余震发生在固体潮大、小潮时段,并且16时前后是较强余震的优势发震时段。序列衰减系数p值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基本稳定在1附近变化。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序列类型及最大强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初步讨论。初步的统计结果还显示,8级左右强震序列中主震与最大余震之间的震级差正比于主震破裂尺度,这意味着当震级大体接近时,较大的破裂尺度与较为充分的能量释放相对应。
关键词
汶川
8.0级地震
分段特征
序列类型
最大强
余震
震级
强
余震
活动
持续时间
破裂尺度
Keywords
the May 12^th M 8.0 Wenchuan earthquake, segmentation features, sequence pattern, magnitude of maximum aftershock,duration of aftershock activity,rupture siz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及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仲秋
史保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蒋海昆
曲延军
李永莉
郑建常
华爱军
代磊
侯海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相关问题讨论
蒋海昆
黎明晓
吴琼
宋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