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 被引量:6
1
作者 司马晓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79,共5页
对余秋雨主要散文作品的解读可发现其独特的双重对话特征;双重对话源于作者文化文明的解读者和传播者的自我定位;而他选择这样的自我定位,又是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是中国知识界学统与道统复杂关系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余秋... 对余秋雨主要散文作品的解读可发现其独特的双重对话特征;双重对话源于作者文化文明的解读者和传播者的自我定位;而他选择这样的自我定位,又是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是中国知识界学统与道统复杂关系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余秋雨散文及其传播构成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对话个人解读 自身定位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绎于民族精神之林——余秋雨散文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江珍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18,共6页
当余秋雨以开放的散文笔调对神圣而奇妙的艺术创作做出深沉的理论阐述,并以此将一个史学家的视角切入文艺理论领域时,这时的余秋雨虽然在大陆当代文艺理论坐标系上得到定位,却尚未为整个文学界所注意。随着《收获》上专栏的出现和《文... 当余秋雨以开放的散文笔调对神圣而奇妙的艺术创作做出深沉的理论阐述,并以此将一个史学家的视角切入文艺理论领域时,这时的余秋雨虽然在大陆当代文艺理论坐标系上得到定位,却尚未为整个文学界所注意。随着《收获》上专栏的出现和《文化苦旅》的结集出版,余秋雨向整个大陆文坛乃至台港文学界昭示了自身的价值。在批评家、理论家那里,《文化苦旅》被称作大陆当代散文的重镇。而我亦认为,《文化苦旅》解决了当代大陆散文界的最大难题:超越平庸。这超越是作家凭藉不凡的艺术感悟力,通过对中国文化人格的反观自照及对散文文体意义的提升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文化苦旅》 民族精神 文化人格 当代散文 民族文化 主体人格 生命体验 天一阁 艺术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的热与冷──兼及余秋雨散文的缺失 被引量:7
3
作者 韩石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0-65,共6页
散文的热与冷──兼及余秋雨散文的缺失韩石山小说热,诗歌热,如今轮着散文热了。这是从写作者一面说的,若从阅读者一面说,应当是小说热,传记热,如今轮着散文热了,因为从阅读者这面说,诗歌从来就没有热过。对眼下的散文热,好些... 散文的热与冷──兼及余秋雨散文的缺失韩石山小说热,诗歌热,如今轮着散文热了。这是从写作者一面说的,若从阅读者一面说,应当是小说热,传记热,如今轮着散文热了,因为从阅读者这面说,诗歌从来就没有热过。对眼下的散文热,好些人都作过分析,有的说是快节奏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余秋雨散文 社会心理 小说热 《雨中登泰山》 作家 传记热 文化散文 李健吾 王道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余秋雨散文 被引量:6
4
作者 生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4-48,共5页
读余秋雨散文●生民大哉斯文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已经面世,第三部散文集行将出版的时候,对自己这些作品的既定的“散文”定义,仍不免有些踌躇犹豫。而评论家们则在最初的震动之后,一致将它们指为“新潮散文”... 读余秋雨散文●生民大哉斯文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已经面世,第三部散文集行将出版的时候,对自己这些作品的既定的“散文”定义,仍不免有些踌躇犹豫。而评论家们则在最初的震动之后,一致将它们指为“新潮散文”的第一个成果,以及散文长河中兀然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散文创作 《文化苦旅》 《道士塔》 张承志 文化学 中国散文 《文明的碎片》 散文 王道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健全的文化人格——余秋雨散文一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任中 伍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5-80,共6页
现代中国人面临着跨世纪的选择。在机遇与危机的挑战面前,重塑健全的文化人格成为维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在散文系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以知识者的深广与博... 现代中国人面临着跨世纪的选择。在机遇与危机的挑战面前,重塑健全的文化人格成为维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在散文系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以知识者的深广与博大出色地构画了现代中国文化人格的草图。故而,女作家王安忆准确地指出,余秋雨散文承载了同时代散文无法负担的“重大的心灵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 城市意识 独立人格 商品意识 人格结构 民族性格 健全人格 生命本体意识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智性——余秋雨散文点滴谈 被引量:2
6
作者 叶作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3-34,共2页
当文学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量文学作品发行后被搁置在书店乃至发行部的橱架上,几乎无人问津的时候,余秋雨散文的畅销的确很令文学界为之气盛。不少评论家因此认为,余氏散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笔者不想妄论余秋雨是不... 当文学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量文学作品发行后被搁置在书店乃至发行部的橱架上,几乎无人问津的时候,余秋雨散文的畅销的确很令文学界为之气盛。不少评论家因此认为,余氏散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笔者不想妄论余秋雨是不是超拔于文学史之上的大家,但以为,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某些误区注意得不够,因此,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分析,也许对余秋雨和读者都不无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智性 理性 中国文化 历史材料 体现出 历史观 商业品格 情感基调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活力的萎顿与生命潜能的重掘──余秋雨散文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4-18,共5页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备受专家与读者的钟爱和赞誉.原因在于:一、他的散文重在揭示历代先人特别是文化人生命活力的萎顿及其原因,激励今人从反思历史反省自我中重掘中华民族生命的潜能。二、他的散文具有丰腴沉实的理性内核和深广浓郁的...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备受专家与读者的钟爱和赞誉.原因在于:一、他的散文重在揭示历代先人特别是文化人生命活力的萎顿及其原因,激励今人从反思历史反省自我中重掘中华民族生命的潜能。二、他的散文具有丰腴沉实的理性内核和深广浓郁的情感蕴藉,既以理动人亦以情感人。三、他的散文被公认为大手笔撰写的大散文,其成功表明:文学散文和非文学散文两大支脉能够互相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中国散文 生命潜能 文学散文 生命活力 当代散文 生命形态 文化散文 散文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秋雨散文得失评说 被引量:1
8
作者 仵从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93-96,共4页
文章认为,余秋雨散文之“得”为:(1)赋予当代散文一种雍容的气度(自信、从容、理性与节制);(2)使当代散文有了弘厚的文化景深(文学、文化与学术);(3)为当代散文文体增加了两个新元素(文化与学术)。余秋雨散文之“失... 文章认为,余秋雨散文之“得”为:(1)赋予当代散文一种雍容的气度(自信、从容、理性与节制);(2)使当代散文有了弘厚的文化景深(文学、文化与学术);(3)为当代散文文体增加了两个新元素(文化与学术)。余秋雨散文之“失”或不足在于:(1)情思的矫饰或失真;(2)结构的模式化处境;(3)学术元素于散文的异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 学术思考 文化苦旅 人文景观 贾平凹 散文文体 散文 古代知识分子 “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秋雨散文散论
9
作者 倪华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9-52,共4页
写这篇文章出于意外.很久以来我便相信:十年前可以有诗,五年前可以有散文,现在只能有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此外,再没有什么好文字了.不相信有好文字,因而不愿多读,这是情理之中的事.直到今年五月,由于朋友推荐,我有机会得识余秋雨先... 写这篇文章出于意外.很久以来我便相信:十年前可以有诗,五年前可以有散文,现在只能有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此外,再没有什么好文字了.不相信有好文字,因而不愿多读,这是情理之中的事.直到今年五月,由于朋友推荐,我有机会得识余秋雨先生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去书店买,再回来读,从头至尾,一不小心居然读出了认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中国文人 余秋雨散文 宗教 天国 敦煌 散论 散文 长安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散文的命脉──从余秋雨的散文说开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咏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8-56,共9页
学者散文的命脉──从余秋雨的散文说开去●李咏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大多数学者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从事文学创作。就其创作成就而言,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格局中,学者的散文似乎显得清丽、... 学者散文的命脉──从余秋雨的散文说开去●李咏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大多数学者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从事文学创作。就其创作成就而言,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格局中,学者的散文似乎显得清丽、典雅、厚重,精粹。尤其是遣词造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散文 余秋雨散文 散文语言 学者的使命 情理合一 生命体验 散文创作 中国功夫 历史意识 中庸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余秋雨的散文看其对历史的叙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馨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X期53-54,共2页
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寻觅中华》到目前新出版的《何谓文化》等,余秋雨擅于抓住每一个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节点,并深入挖掘其内在的魅力加以叙述。余秋雨写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散文,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性。从余秋雨的散文中... 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寻觅中华》到目前新出版的《何谓文化》等,余秋雨擅于抓住每一个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节点,并深入挖掘其内在的魅力加以叙述。余秋雨写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散文,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性。从余秋雨的散文中我们看到他对历史的叙述、对文化的反思和典雅灵动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历史叙述自然人生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雨散文与语文教育
12
作者 李镇西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47,共2页
秋雨散文与语文教育成都玉林中学李镇西余秋雨散文正以博大的文化内涵、恢宏的篇章构架和恣肆的激情文采日益折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它不但唤起了读者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而且也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创新提供了杰出的范例。多... 秋雨散文与语文教育成都玉林中学李镇西余秋雨散文正以博大的文化内涵、恢宏的篇章构架和恣肆的激情文采日益折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它不但唤起了读者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而且也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创新提供了杰出的范例。多年来一直呼唤改革,呼唤开放的中学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 余秋雨散文 中国文化 人文精神 中学语文教师 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 文化品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明的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风秋雨”何时休──新时期文学批评建设的思考
13
作者 夏义生 董正宇 《湖湘论坛》 2001年第4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秋风秋雨 先生 余秋雨散文 文学批评 批评家 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 余秋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年代散文的喧哗与变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昌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3,共6页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九十年代 散文创作 “小女人散文 女性散文 张承志 散文作品 当代散文 散文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夜短文》
15
作者 余秋雨 《农电管理》 2019年第7期I0002-I0002,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万里入心”,是作者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万里入心”,是作者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是人生规划中的航标灯塔。“文史寻魂”是对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文 人生哲理 年轻读者 余秋雨散文 内容简介 生活态度 人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夜短文》
16
作者 余秋雨 《农电管理》 2019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万里入心”,是作者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万里入心”,是作者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是人生规划中的航标灯塔。“文史寻魂”是对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文 人生哲理 年轻读者 余秋雨散文 内容简介 生活态度 人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夜短文》
17
作者 余秋雨 《农电管理》 2019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万里入心”,是作者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散文新作,篇幅短小,意境至美。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内容。“万里入心”,是作者有感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人或事,记录并生发出一些感触,进而展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来说,无疑是人生规划中的航标灯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文 人生哲理 年轻读者 余秋雨散文 内容简介 生活态度 人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