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何怀宏教授简介
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7-247,共1页
何怀宏,祖籍江西清江,哲学博士。曾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1993—1994年曾到哈佛大学访问,后曾多次到欧美日韩等地访学和去南...
何怀宏,祖籍江西清江,哲学博士。曾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1993—1994年曾到哈佛大学访问,后曾多次到欧美日韩等地访学和去南极考察。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1994)、《世袭社会及其解体》(1996)、《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998)、《底线伦理》(1998)、《道德、上帝与人》(1999)、《何怀宏自选集》(2000)、《生命与自由》(2001)、《公平的正义》(2002)、《伦理学是什么》(2002)、《生态伦理》(主编、2002)、《正义与良心的探求》(2004)、《问题意识》(2005)、《何怀宏品读沉思录》(2008)、《生生大德》(2011)、《新纲常》(2013)等。另有随笔、时评、文集等著作:《若有所思》(1988)、《珍重生命》(1996)、《心灵瞬间》(1996)、《何怀宏散文》(上下、1997)、《比天空更广阔的》(2003)、《旁观集》(20LO)、《中国的忧伤》(2011)、《渐行渐远渐无书》(2011)、《独立知识分子》(2013)、《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2013)等。另编有《平等二十讲》(2008)、《域外文化读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怀宏
教授
教育事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何怀宏:书写自己的《沉思录》
2
作者
闫方博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0-61,共2页
在何怀宏看来,《沉思录》是"灵魂的低语",有使心灵安静的力量,而这种安静的根源就在于作者紧紧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现实经验而来。何怀宏对《沉思录》全书十二卷的详细品读也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是一部包含何怀宏沉思...
在何怀宏看来,《沉思录》是"灵魂的低语",有使心灵安静的力量,而这种安静的根源就在于作者紧紧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现实经验而来。何怀宏对《沉思录》全书十二卷的详细品读也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是一部包含何怀宏沉思的沉思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思录》
何怀宏
书写
安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如何构建具有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特点的伦理学对话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怀宏
戴兆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F0002,共8页
如何实现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是当代伦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代伦理学学者何怀宏先生的伦理学反思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其伦理学理论创新的进路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大致展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觉地做...
如何实现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是当代伦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代伦理学学者何怀宏先生的伦理学反思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其伦理学理论创新的进路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大致展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觉地做到了伦理学问题意识和话语的转换与调适;二是与时俱进地保持着其伦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三是构建了富有时代特点的理性主义的纯粹伦理学理论;四是在伦理学的方法层面实现了转识成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底线伦理
转识成智
何怀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唤醒我们重新认识世界——评《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
4
作者
吉喆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85,共2页
文章通过对《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的解读,对本书所蕴含的哲学教育领域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了本书所具有的唤醒人们对生命、对世界重新认识与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
心怀生命
何怀宏
哲学
生与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怀宏教授简介
1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7-247,共1页
文摘
何怀宏,祖籍江西清江,哲学博士。曾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1993—1994年曾到哈佛大学访问,后曾多次到欧美日韩等地访学和去南极考察。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1994)、《世袭社会及其解体》(1996)、《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998)、《底线伦理》(1998)、《道德、上帝与人》(1999)、《何怀宏自选集》(2000)、《生命与自由》(2001)、《公平的正义》(2002)、《伦理学是什么》(2002)、《生态伦理》(主编、2002)、《正义与良心的探求》(2004)、《问题意识》(2005)、《何怀宏品读沉思录》(2008)、《生生大德》(2011)、《新纲常》(2013)等。另有随笔、时评、文集等著作:《若有所思》(1988)、《珍重生命》(1996)、《心灵瞬间》(1996)、《何怀宏散文》(上下、1997)、《比天空更广阔的》(2003)、《旁观集》(20LO)、《中国的忧伤》(2011)、《渐行渐远渐无书》(2011)、《独立知识分子》(2013)、《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2013)等。另编有《平等二十讲》(2008)、《域外文化读本》等。
关键词
何怀宏
教授
教育事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怀宏:书写自己的《沉思录》
2
作者
闫方博
出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0-61,共2页
文摘
在何怀宏看来,《沉思录》是"灵魂的低语",有使心灵安静的力量,而这种安静的根源就在于作者紧紧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现实经验而来。何怀宏对《沉思录》全书十二卷的详细品读也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是一部包含何怀宏沉思的沉思录。
关键词
《沉思录》
何怀宏
书写
安静
分类号
K831.985 [历史地理—历史学]
F069.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如何构建具有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特点的伦理学对话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怀宏
戴兆国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F000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19ZDA033)。
文摘
如何实现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是当代伦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代伦理学学者何怀宏先生的伦理学反思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其伦理学理论创新的进路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大致展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觉地做到了伦理学问题意识和话语的转换与调适;二是与时俱进地保持着其伦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三是构建了富有时代特点的理性主义的纯粹伦理学理论;四是在伦理学的方法层面实现了转识成智。
关键词
伦理学
底线伦理
转识成智
何怀宏
Keywords
ethics
bottom-line ethics
transmutation
HE Huai-hong-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唤醒我们重新认识世界——评《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
4
作者
吉喆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
出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85,共2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的解读,对本书所蕴含的哲学教育领域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了本书所具有的唤醒人们对生命、对世界重新认识与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
心怀生命
何怀宏
哲学
生与死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何怀宏教授简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何怀宏:书写自己的《沉思录》
闫方博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如何构建具有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特点的伦理学对话
何怀宏
戴兆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唤醒我们重新认识世界——评《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
吉喆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