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罗耀华 孙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9,共9页
本文探讨反诘类语气副词"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首先对"何必/何苦"的定位问题进行梳理;其次从历时角度考察"何必/何苦"语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最后就词汇化与语法化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思考,并论证它... 本文探讨反诘类语气副词"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首先对"何必/何苦"的定位问题进行梳理;其次从历时角度考察"何必/何苦"语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最后就词汇化与语法化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思考,并论证它们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诘 何必 何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何必呢”的标记化——兼论非句法结构“何必”的词汇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田田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68,共8页
表评注功能的语气副词"何必"由疑问词"何"与情态动词"必"构成的非句法结构发展而来。非句法结构"何必"常出现在反问语境中,由于语境吸收,表示"不必"之义,逐渐演变为一个语气副词。... 表评注功能的语气副词"何必"由疑问词"何"与情态动词"必"构成的非句法结构发展而来。非句法结构"何必"常出现在反问语境中,由于语境吸收,表示"不必"之义,逐渐演变为一个语气副词。成词后的"何必"与其后"呢"连用形成话语标记"何必呢",语用强调是"何必呢"标记化的主要动因,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是"何必呢"标记化的主要机制。话语标记"何必呢"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语篇组织、隐性否定和人际互动等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必(呢) 词汇化 标记化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发微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堂 曾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112,共10页
在上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中,范戊以白玉微圜之形不足以制礼器为喻,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礼乐教化与楚国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旨在批评楚王不谙治道。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相互参验来进一步解读此简文,经考证简文中楚王的真实身份应是楚... 在上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中,范戊以白玉微圜之形不足以制礼器为喻,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礼乐教化与楚国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旨在批评楚王不谙治道。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相互参验来进一步解读此简文,经考证简文中楚王的真实身份应是楚怀王,楚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经济是"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应","君人"的安危与是否爱民、尚贤好士、隆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解析范戊提出"三回"之论,准确把握楚国精英阶层的治国理政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人者何必安哉》 上博简 楚国 楚怀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质疑选择到规劝祈使:“何必”的副词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丞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3,96,共9页
"何必"的词汇化形成于六朝,唐以后渐趋定型,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较为成熟的语气副词。所跟成分的述谓性变化、语境信息的转变是其词汇化的诱因。"何必"的主观化,与"何必"句相关联系项的性质变化以及语用推... "何必"的词汇化形成于六朝,唐以后渐趋定型,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较为成熟的语气副词。所跟成分的述谓性变化、语境信息的转变是其词汇化的诱因。"何必"的主观化,与"何必"句相关联系项的性质变化以及语用推理有很大关系。"何必"与"又""呢"的关系,则与功能匹配、磨损补救和语境的适切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必 词汇化 主观化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的“罕言利”到孟子的“何必曰利”——儒家的治民理财思想解读
5
作者 王永海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2-72,共1页
儒家的理财思想带有明显的社会伦理色彩,说的是治人,目的是经国富天下,奠定了封建国家“一以贯之”的国家理财思想基础。儒家理财思想表现在治人和治物两个方面。一方面,孔子所说的“人道”和孟子所说的“人性”,都属于冶人的范畴... 儒家的理财思想带有明显的社会伦理色彩,说的是治人,目的是经国富天下,奠定了封建国家“一以贯之”的国家理财思想基础。儒家理财思想表现在治人和治物两个方面。一方面,孔子所说的“人道”和孟子所说的“人性”,都属于冶人的范畴,孔子从仁、义出发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冶人之道;孟子主张以德化民,以仁心行仁政,要求“保民而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道德规范 治民理财思想 社会财富 “罕言利” 何必日利” 财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必恨恨而死
6
作者 鲁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I0001-I0001,共1页
古来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关键词 何必恨恨而死》 随笔 杂文 杂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的富民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孟子 统治者 与民争利 新兴地主阶级 何必曰利 私有土地 富民思想 小农经济 奴隶制 统治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