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新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祥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95-102,共8页
何如璋在出任驻日本公便期间 ,以文会友 ,广泛结交日本朝野人士 ,给日本文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在琉球事件交涉中据理力争 ,毫不屈服 ,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他关注朝鲜情形 ,筹划开国之策 ,曾对朝鲜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 何如璋在出任驻日本公便期间 ,以文会友 ,广泛结交日本朝野人士 ,给日本文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在琉球事件交涉中据理力争 ,毫不屈服 ,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他关注朝鲜情形 ,筹划开国之策 ,曾对朝鲜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日本外交档案中新史料的发现 ,表明他在中法战争前夕曾向日本提供过情报 ,因而使我们对这位最早“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如璋 日本 琉球交涉 朝鲜策略 密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关怀下的晚清学术危机——何如璋《管子析疑》的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欣然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51,共13页
《管子析疑》应对的是晚清一个根本性的时代焦虑:新的时局要求学术与现实有更密切的联系,作为学术核心的经学却无法引领整个传统学术来应对。何如璋通过重新诠释管子,意在援入其学来补充以儒学为主体的治术;而在此过程中,他却无意间建... 《管子析疑》应对的是晚清一个根本性的时代焦虑:新的时局要求学术与现实有更密切的联系,作为学术核心的经学却无法引领整个传统学术来应对。何如璋通过重新诠释管子,意在援入其学来补充以儒学为主体的治术;而在此过程中,他却无意间建筑了一种脱离儒学正统的意义架构,在应对现实时局和整合思想资源上,管子都获得了比经和儒家更加优越的地位。尽管何氏表面上仍以儒学为诠释管子的参照标准,实际上却已暗含着将儒学拉下中心地位的义理倾向,这种倾向在"君学"、"专制"等受西学影响的观念大规模冲击中国之前便已萌发。张之洞感觉到"光绪以来,学人尤喜治周秦诸子"的兴趣有脱离经义的危险,以至于需要疾呼"宗经"。《管子析疑》或即这方面的一个微妙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如璋 《管子析疑》 经世致用 晚清学术 诸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案”与近代中日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赖正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9-93,共5页
19世纪中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中琉间长达几百年的朝贡关系,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球案”事件发生后,清廷朝野发表各自见解,寻求各种解决办法,无奈此时的清朝政治腐败... 19世纪中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中琉间长达几百年的朝贡关系,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球案”事件发生后,清廷朝野发表各自见解,寻求各种解决办法,无奈此时的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竭,已无力维持其历史上与周边邻国的传统关系,最终只能采纳李鸿章的“延宕之法”。“延宕之法”既拒绝了日本企图达到与西方国家在华既得利益均沾的目的,又粉碎了日本因中国分占部分球岛而不再反对其吞并琉球的图谋,但也造成了日本非法兼并琉球的现实长期延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琉球人 日本 近代中日关系 何如璋 朝贡关系 通商条约 中日交涉 总理衙门 陈宝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臆想与真实之间:黄遵宪《朝鲜策略》新论
4
作者 张礼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73,166,共15页
黄遵宪所著《朝鲜策略》并非如中外史家所褒奖的那样完美,而是存在着逻辑上的严重缺陷,将臆想中的"俄国威胁论"当成了现实中的"俄国威胁",将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变量,视为一种业已发生、存在的事实。这种以臆想抑或... 黄遵宪所著《朝鲜策略》并非如中外史家所褒奖的那样完美,而是存在着逻辑上的严重缺陷,将臆想中的"俄国威胁论"当成了现实中的"俄国威胁",将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变量,视为一种业已发生、存在的事实。这种以臆想抑或推演代替现实的论证方式明显带有牵强附会的意味,叠加了极强的主观意志,纯粹是为现实目的服务的"先入为主"之见,究其实不过是为了配合清政府调整对朝鲜政策的应景之作。立论的先天不足或缺陷,必然影响到黄遵宪所提方案的严谨性、准确性,其"结日本"抵御俄国的主张,明显存在着战略上的误判,对其个人尤其是其《朝鲜策略》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必须重新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策略》 黄遵宪 何如璋 "俄国威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遵宪任驻日使馆参赞的正确时间
5
作者 张小莹 《学术研究》 1988年第2期81-81,共1页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吴海林、李延沛编)第762页[黄遵宪]条云:“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任驻日使馆参赞。”这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日使馆主要成员的任命时间是1876年。黄遵宪便是这批成员之一,他是首任驻日大臣何如璋举荐的使...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吴海林、李延沛编)第762页[黄遵宪]条云:“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任驻日使馆参赞。”这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日使馆主要成员的任命时间是1876年。黄遵宪便是这批成员之一,他是首任驻日大臣何如璋举荐的使馆参赞。何如璋的《使东述略》是一份“系日而记之”的关于赴日的正式报告,这份报告清楚地记载了他们这次出使,从任命到出发、到任的全过程。他说:“丙子冬月,如璋猥以疏陋小臣,亦滥假崇衔,充使日本。……丁丑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何如璋 中国历史 参赞 使馆 全过程 正式报告 时间 任命 公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杂事诗》简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邱铸昌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89-94,共6页
一百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公开发表了。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对于帮助中国人民了解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曾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百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公开发表了。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对于帮助中国人民了解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曾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日本杂事诗》是黄遵宪出使日本充任参赞期间认真考察日本历史和现状的产物。一八七七年,黄遵宪随同清朝驻日大臣何如璋出使日本,这是我国清王朝第一任驻日使团。在这之前十年(即公元一八六七年),日本各界人士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德川幕府为期二百六十五年的反动统治,以睦仁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顺应历史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中日两国 考察日本 中国人民 日本明治维新 中日文化交流史 日本人 简论 日本民族 何如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