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及其测量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腾飞 徐富明 +2 位作者 孙彦 张军伟 蒋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7-1095,共9页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验取样法与日重现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国民幸福账户与国民时间账户更加直接地分析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分配时间和进行情感体验。同时,体验幸福的概念及其测量为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提供了更加真实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幸福 体验效用 日重现法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体验效用的旅游承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韦健华 王尔大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鉴于传统旅游承载力以游客数量作为承载对象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以环境状态作为承载对象的旅游承载力定义。在评价方法上,在可接受变化限度理论框架下,运用陈述性偏好方法,根据游客在游憩活动中的成本效益作为环境状态可接受程度... 鉴于传统旅游承载力以游客数量作为承载对象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以环境状态作为承载对象的旅游承载力定义。在评价方法上,在可接受变化限度理论框架下,运用陈述性偏好方法,根据游客在游憩活动中的成本效益作为环境状态可接受程度的评价标准。通过选择试验和条件logit模型得出潜在环境状态下游客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边际效用和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拥挤程度"最为敏感,其次是"人文景观的保护程度",而"植被覆盖率"对游客效用的影响较弱。另外,给出了25个潜在环境属性集的环境状态情况,包括承载力状态,最优与最差状态,以及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效用 选择试验 条件logit模型 国家森林公园 可接受变化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爱梅 鹿凡凡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9-1070,共12页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包括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这三者有极其重要的本质差异,导致决策偏差和非理性。本研究运用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从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脑神经层次三个层面,立体地开展幸福感的...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包括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这三者有极其重要的本质差异,导致决策偏差和非理性。本研究运用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从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脑神经层次三个层面,立体地开展幸福感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研究。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部分:(1)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的本质特点和行为规律;(2)三种体验效用产生偏差的认知心理机制;(3)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偏差的脑神经机制。通过系列研究,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在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预期、即时和回忆三种效用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2)三种体验效用出现偏差的信息加工特点和脑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三种效用的偏差规律及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启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对决策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一个贡献;对政府管理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避免"牺牲体验追求指标",解决"幸福悖论",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体验效用 非理性决策 认知机制 焦点错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中用户体验效用对知识持续共享意愿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阳长征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3期88-102,110,共16页
[目的/意义]本文探索了社交网络中用户体验效用对知识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方法/过程]以体验效用为自变量,知识持续共享意愿为因变量,群体认同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及多层模... [目的/意义]本文探索了社交网络中用户体验效用对知识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方法/过程]以体验效用为自变量,知识持续共享意愿为因变量,群体认同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及多层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1)社交网络中,体验效用通过群体认同中介作用及直接作用路径对知识持续共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个体内层次心理依附及个体间层次感知契合度在体验效用对知识持续共享意愿影响路径中均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3)用户体验效用对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性别、年龄及学历人口统计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 体验效用 知识共享 多层模型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确认与体验效用对突发事件持续分享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阳长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136,128,共9页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突发事件中用户期望确认与体验效用对信息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对网络空间中不同类型用户进行甄辨和分类,实现危机信息行为的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用户期望确认与体验效用视角强化事件正面信息的传播效果。[方法...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突发事件中用户期望确认与体验效用对信息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对网络空间中不同类型用户进行甄辨和分类,实现危机信息行为的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用户期望确认与体验效用视角强化事件正面信息的传播效果。[方法/过程]以期望确认、心流体验及效用感知为自变量,持续分享意愿为因变量,内隐认知与路径依赖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其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中,期望确认、心流体验及效用感知分别通过内隐认知及路径依赖的中介作用,对危机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心流体验对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期望确认,最后为效用感知;以期望确认、心流体验及效用感知对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组间及组内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期望确认 体验效用 危机信息 持续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收入与相对效用:基于工资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延浩 孙剑平 申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8-37,共10页
通常认为人们关注绝对收入,而近来有研究表明人们更关注于相对的收入地位。对于此观点,该文以工资满意度为总效用表征,探究绝对收入、比较收入与效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构计量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计量模型整体拟合良好,实... 通常认为人们关注绝对收入,而近来有研究表明人们更关注于相对的收入地位。对于此观点,该文以工资满意度为总效用表征,探究绝对收入、比较收入与效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构计量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计量模型整体拟合良好,实际工资的绝对量在效用函数中仍具有较大解释力,自我参照体以及他人参照体的相对效用假设部分得到支持,内在准则的效应大于外在准则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收入 相对效用 工资满意 体验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边沁抑或超越边沁?——经济学效用概念的“返本”与“开新”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艺 陈湘舸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最初是以幸福为基本内涵而建立起来的,然而由于随后经济学发展的"自然科学化"倾向,效用逐渐被简化和庸俗化为以货币来衡量的欲望满足程度,经济学自身也逐渐偏离了它的本质和初衷——保持和增进人类幸福。... 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最初是以幸福为基本内涵而建立起来的,然而由于随后经济学发展的"自然科学化"倾向,效用逐渐被简化和庸俗化为以货币来衡量的欲望满足程度,经济学自身也逐渐偏离了它的本质和初衷——保持和增进人类幸福。为了改变经济学的不幸福现状,一些学者开始着手进行经济学的"幸福革命",效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自然是重点革命对象。继卡内曼提出"经验效用"概念、呼吁"回到边沁"、恢复效用的幸福内涵之后,弗雷等人又提出"过程效用"的概念,认为还应"超越边沁",关注效用的过程之维。"过程效用"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不仅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公共政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 体验效用 过程效用 个人幸福 公众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效用理论是现实生活的决策基础吗?——基于前景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富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0-70,共11页
现代主流经济学将不确定下的决策建立在期望效用理论之上,但大量的行为或选择悖论却对期望效用理论提出了挑战。事实上,人类行为并非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而是包含了对风险的规避;风险厌恶也并非是普遍定律,而是更为凸显损失厌恶;同一问... 现代主流经济学将不确定下的决策建立在期望效用理论之上,但大量的行为或选择悖论却对期望效用理论提出了挑战。事实上,人类行为并非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而是包含了对风险的规避;风险厌恶也并非是普遍定律,而是更为凸显损失厌恶;同一问题也并非有相同决策,而是受不同框架的影响;决策权重与概率也不同,存在非线性关系;心理买价和心理卖价也不同,存在明显的禀赋效应;人们的选择与其评价往往也不一致,会出现偏好逆转现象。基于这些悖论,卡尼曼等提出了前景理论,它比预期效用理论更贴近现实,也更有利于理解和解释现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效用 前景理论 框架效应 损失厌恶 体验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约束下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路线优化模型 被引量:10
9
作者 伍雄斌 关宏志 韩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8-13,共6页
景点游客的过度拥挤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和游客的旅游体验下降。为游客设计并推荐旅游路线是一种有效的客流引导方法。采用景点拥挤度来描述景点的拥挤状况,提出了旅游体验效用函数。以此为基础,在考虑景点服务时间、旅游时间和费用预算等... 景点游客的过度拥挤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和游客的旅游体验下降。为游客设计并推荐旅游路线是一种有效的客流引导方法。采用景点拥挤度来描述景点的拥挤状况,提出了旅游体验效用函数。以此为基础,在考虑景点服务时间、旅游时间和费用预算等约束条件下,建立了基于旅游体验效用最大化的旅游路线优化模型,设计了蚁群算法求解。为验证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以设计的旅游交通网络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点拥挤会影响游客在景点的旅游活动时间和旅游体验效用。在旅游路线优化中应考虑景点拥挤因素,以便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游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路线 旅游体验效用 拥挤度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决策的理性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耿晓伟 张峰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风险决策的研究提出了关于人们在判断和选择中理性的不同观点。20世纪60年代,广泛流行理性决策者的乐观观点。20世纪70年代Tversky和Kahneman关于启发式和偏差的研究引起了对决策理性悲观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了生态理性等... 风险决策的研究提出了关于人们在判断和选择中理性的不同观点。20世纪60年代,广泛流行理性决策者的乐观观点。20世纪70年代Tversky和Kahneman关于启发式和偏差的研究引起了对决策理性悲观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了生态理性等更宽容的定义。最近,Kahneman等人在体验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的更严格的定义,这一新的理性标准的提出可以在两方面推动将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决策 理性观 生态理性 体验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者个体压力的纾解路径选择——基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湛冰 刘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当前我国劳动者劳动压力普遍较大,依据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围绕体验效用进行分析发现:劳动性质负向变化给劳动者带来负面的体验效用,使劳动者对现状的感受变差,进而产生压力;从劳动性质改善和参照点调整两个方向上可纾解劳动压力,前者不... 当前我国劳动者劳动压力普遍较大,依据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围绕体验效用进行分析发现:劳动性质负向变化给劳动者带来负面的体验效用,使劳动者对现状的感受变差,进而产生压力;从劳动性质改善和参照点调整两个方向上可纾解劳动压力,前者不改变参照点,通过劳动性质改善提高体验效用,后者利用个体参照点的可变性,使参照点变动到较低的位置,劳动性质改善和参照点调整共同作用,可更好地降低因劳动性质负向变化产生的劳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压力 劳动性质 前景理论 体验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