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现状及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婧 秦飞 +3 位作者 李敏 潘漪莲 程璐明 程蔚蔚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体重指数(BMI)分类方法及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评估妊娠妇女孕前BMI和孕期增重现状,并探讨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档并定期随访产检的孕妇26422例,描述研究对象孕前...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体重指数(BMI)分类方法及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评估妊娠妇女孕前BMI和孕期增重现状,并探讨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档并定期随访产检的孕妇26422例,描述研究对象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及其亚组间人口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与多种新生儿结局(如巨大儿、低出生体重、早产、窒息)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热图探索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胎儿体重的综合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低体重孕妇和超重肥胖孕妇占比相似,分别为13.8%和14.7%;超过50%的孕妇孕期增重异常。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风险;孕前BMI过低或孕期增重不足增加小于胎龄儿(SGA)风险,而孕前BMI过高或孕期增重过多增加大于胎龄儿(LGA)及难产(剖宫产、产钳/胎吸)风险(P<0.0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窒息间的关系(P>0.05)。结论妊娠妇女孕期增重异常问题仍较突出,提示产科医护人员及社会需加强对孕妇孕期知识的普及和体重管理。临床工作中可利用热图评估个体发生异常胎儿体重及难产的风险,以降低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增重 新生儿出生结局 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体重指数和死亡的相关性:一项队列研究
2
作者 石小天 王珊 +3 位作者 杨华昱 杨一帆 李旭 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91-2797,共7页
背景肥胖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和超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然而,近年来提出的“肥胖悖论”引起广泛关注,BMI和老年人死亡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BMI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背景肥胖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和超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然而,近年来提出的“肥胖悖论”引起广泛关注,BMI和老年人死亡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BMI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60岁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资料等,2024年3—4月完成随访,采用终点事件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4-30。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BMI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599例老年人,男477例(79.6%),平均年龄(77±8)岁;根据BMI分为低体重组18例(3.0%),正常组221例(36.9%),超重组273例(45.6%),肥胖组87例(14.5%),中位随访时间为8.81年,截至随访结束,共有158例(26.4%)死亡。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BMI和死亡风险呈U型曲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变量后,与体重正常相比,体重过低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升高(HR=2.76,95%CI=1.37~5.55),此外,低BMI是老年人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5.55,95%CI=1.83~16.78),未观察到超重及肥胖对死亡的影响(P>0.05)。结论BMI和死亡的关系呈U型曲线,低体重是老年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超重/肥胖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应该重视老年人的体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老年人 体重指数 肥胖悖论 死亡风险 COX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认知功能关联的影响:一项贵州农村老年人群的现况研究
3
作者 刘美霞 尹金念 +3 位作者 吴玫 杨星 周全湘 杨敬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806-2812,共7页
背景研究证据提示了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BMI与认知功能均存在关联,但既往研究TyG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时,较少考虑BMI在两者关系中的潜在影响,三者的关系仍不清楚,探究BMI对TyG与认知功能关联的影响对预防老年认知功能下降的精准... 背景研究证据提示了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BMI与认知功能均存在关联,但既往研究TyG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时,较少考虑BMI在两者关系中的潜在影响,三者的关系仍不清楚,探究BMI对TyG与认知功能关联的影响对预防老年认知功能下降的精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老年人BMI对TyG与认知功能关联的影响,为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2个县(区)12个村的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认知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利用实验室指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计算TyG。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TyG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以及TyG与BMI分组的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TyG与BMI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纳入混杂因素的模型1中,TyG与低BMI的交互项对老年人的MMSE评分存在影响(β=-0.515,95%CI=-0.809~-0.222,P<0.001);在调整了相关协变量后的模型2中,TyG与低BMI的交互项对老年人MMSE评分仍存在影响(β=-0.351,95%CI=-0.601~-0.102,P<0.05)。进一步将BMI分层后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低体重组中,TyG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_(s)=-0.330,P<0.001),较高的TyG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β=-0.251,95%CI=-0.421~-0.081,P<0.05),以TyG的最低四分位数Q1组为参照,Q3、Q4组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升高(Q3:β=-0.453,95%CI=-0.862~-0.043,P<0.05;Q4:β=-0.503,95%CI=-0.957~-0.050,P<0.05)。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没有发现TyG与MMSE的关联。结论TyG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受BMI的影响,在低体重老年人群中发现了高TyG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关联,加强对低体重人群中胰岛素抵抗的监测和控制,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体重指数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与腹部MRI影像学参数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4
作者 孙华 李争光 +5 位作者 吴火峰 宰爽嘉 张永博 陈浏阳 戴睿 张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腹部脂肪、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评分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腰椎MRI检查的...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腹部脂肪、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评分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80例患者,男性159例,女性121例,年龄24~87岁(51.4±15.1岁)。分别将患者L4/5及L5/S1节段椎间盘按照Pfirrmann分级结果分组:Ⅱ级纳入正常组,Ⅲ~Ⅴ级纳入退变组(无Ⅰ级患者)。在MRI T2加权像上,根据改良Goutallier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测量腹部脂肪相关指标,包括腹壁脊柱径(abdominal diameter,AD)、矢状直径(sagittal diameter,SAD)、腹侧皮下脂肪厚度(ventral subcutaneous thickness,VST),在L5/S1节段椎间盘后缘水平测量患者背侧皮下脂肪厚度(dorsal subcutaneous thickness,DST),内脏脂肪比率(visceral fat ratio,VFR)。在MRI TI加权像上计算VBQ评分(L1~L4椎体平均信号强度除以L3水平脑脊液的信号强度)。通过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腹部脂肪、VBQ评分及BMI之间的差异,并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腹部脂肪、VBQ评分及BM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腰椎间盘退变相关因素的优势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tics,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腹部脂肪及VB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L4/5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Ⅱ级107例(正常组),Ⅲ~Ⅴ级173例(退变组);L5/S1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Ⅱ级101例(正常组),Ⅲ~Ⅴ级179例(退变组)。L4/5节段正常组与退变组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AD、SAD、VFR、VBQ评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4/5节段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AD、SAD、VFR、VBQ评分成正相关(r=0.412、r=0.244、r=0.234、r=0.244、r=0.254),L4/5节段椎间盘退变与DST成负相关(r=-0.139,P<0.05),L4/5节段椎间盘退变与BMI无相关性(P>0.05)。L5/S1节段正常组与退变组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AD、SAD、VFR、VBQ评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AD、SAD、VFR、VBQ评分成正相关(r=0.424、r=0.201、r=0.150、r=0.201、r=0.205),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与DST成负相关(r=-0.175,P<0.05),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与BMI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L4/5节段椎间盘退变与SAD(OR=1.065)、DST(OR=0.904)、VBQ评分(OR=2.143)及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OR=5.110)密切相关;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与DST(OR=0.889)、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OR=4.739)密切相关。结论:腰椎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腹部脂肪、VBQ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 腹部脂肪 椎体骨质量分数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和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陈璐琳 孙猛 +7 位作者 杨廷杰 李清曼 郭一鸣 杨宇青 曹煜栋 李文哲 袁江淑 杨宏辉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 G-BMI)和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RCA-FAI)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8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 G-BMI)和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RCA-FAI)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8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513例,收集和计算各参数数值。按TyG-BMI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T_(1)组(Ty G-BMI≤207.02,n=171)、T_(2)组(207.023组 Ty G-BMI≥243.64,n=171)。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y G-BMI与RCA-FAI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y G-BMI和RCA-FAI与MACE的相关性。通过中介分析评估RCA-FAI是否介导Ty G-BMI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513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Ty G-BMI为227.36±41.80,平均RCA-FAI为(-83.27±10.07)HU。RCA-FAI与Ty GBMI呈正相关(r=0.184,P<0.001)。平均(2.45±0.87)年随访期间,有47例(9.2%)患者发生MACE。Ty G-BMI与MACE之间近似呈U形相关,而RCA-FAI与MACE呈线性相关,Ty G-BMI和RCA-FAI的截断值分别为217.19和-74.91 HU。在两段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调整混杂因素后,当Ty G-BMI≥217.19时,Ty G-BMI每增加10个单位,MACE风险增加20%(HR=1.20,95%CI:1.07~1.33,P=0.001);当RCA-FAI≥-74.91 HU时,RCA-FAI每增加1个单位,MACE风险增加7%(HR=1.07,95%CI:1.04~1.10,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RCA-FAI≥-74.91 HU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RCA-FAI<-74.91 HU的患者(log-rank P<0.001)。按截断值划分高、低Ty G-BMI和RCA-FAI患者,高Ty G-BMI和高RCA-FAI组合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是低Ty G-BMI和低RCA-FAI组合患者的2.69倍(校正HR=2.692,95%CI:1.259~5.759,P=0.011)。中介分析表明,RCA-FAI介导了Ty G-BMI与MACE之间46.5%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中Ty G-BMI与RCA-FAI呈正相关。高Ty G-BMI和高RCA-FAI的组合增加了MACE的发生风险,且RCA-FAI部分介导了Ty G-BMI与MACE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于丹丹 秦海强 +6 位作者 王安心 张晓丽 左颖婷 张亚清 杨波 魏娜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BMI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观察发病7 d内首次卒中住院患者的BMI与3个月卒中结局的关系。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卒中(NIHSS评分<11分)组和中重度卒中(N... 目的探讨BMI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观察发病7 d内首次卒中住院患者的BMI与3个月卒中结局的关系。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卒中(NIHSS评分<11分)组和中重度卒中(NIHSS评分≥11分)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情况。记录入院时BMI、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及在院期间肺炎等资料,其中BMI按照四分位数分为4层。发病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集mRS评分,以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比较轻度卒中组和中重度卒中组BMI及其他基线指标的差异并探索不同水平BMI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33例患者,其中男性474例(64.7%),女性259例(35.3%)。缺血性卒中552例(75.3%),出血性卒中181例(24.7%)。轻度卒中组526例,中重度卒中组207例。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不同水平BMI对整体患者及轻度卒中患者3个月结局均无显著影响;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中,与BMI最低四分位水平患者相比,最高四分位水平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降低(OR 0.376,95%CI 0.142~0.992,P=0.048)。结论不同BMI水平对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不同,其中,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人群中,高BMI水平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体重指数 预后 超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美金 郭庆辉 +2 位作者 许昌声 彭峰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Egger回归法、逆方差加权法(IVW)和加权中位数法3种两样本MR方法分析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随着儿童体重指数增加,未来妊娠期高血压(IVW的随机效应模型:OR=1.417,95%CI:1.144~1.755,P=0.001;加权中位数法:OR=1.277,95%CI:1.028~1.587,P=0.027)和子痫前期-子痫(IVW:OR=1.399,95%CI:1.130~1.733,P=0.002)发病风险均增加。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性分析支持上述因果关联的稳健性。结论:儿童期体重指数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体重指数 出生体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能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卫民 祖菲娅·吐尔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营养和体能状况,调查不同民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能指数(physical fitness index,PFI)之间的非线性联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高校...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营养和体能状况,调查不同民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能指数(physical fitness index,PFI)之间的非线性联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高校非体育专业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共36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耐力跑,计算体重指数和各测试成绩的标准化Z分数以及PFI等指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线性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汉族大学生的超重(16.00%)和肥胖(8.08%)检出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1.83%和4.08%)和哈萨克族(13.58%和4.58%)大学生,低体重检出率维吾尔族(11.92%)最高,哈萨克族最低(9.75%)。三个民族总体和男女之间BMI分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不同BMI分级大学生之间P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表现出正常体重组高于其他体重组,且超重组高于肥胖组,但是低体重组的PFI最高。非线性二次回归显示,维吾尔族男女和哈萨克族男生的曲线呈倒“J”形,PFI随着BMI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其余曲线呈弧形,PFI随着BMI的增大而下降。结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会带来体能的下降,但是哈萨克族低体重组男女大学生和汉族低体重组女大学生的体能好于正常体重组。着重提高维吾尔族低体重和超重男生、汉族超重女生的体能可以有效缩小民族内各体重等级和民族间的大学生体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体能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正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家敏 王姗姗 +2 位作者 诸清逸 林宇 石中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319例,按照孕前BM...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 kg/m^(2)≤BMI<20.0 kg/m^(2),581例)、B组(20.0 kg/m^(2)≤BMI<22.0 kg/m^(2),922例)与C组(22.0 kg/m^(2)≤BMI<24.0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盘早剥和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体重管理可能是预防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不容忽视的关键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体重指数、去脂体重指数、脂肪体重指数与深吸气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逵 陈莉 +1 位作者 韩少梅 朱广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肺功能正常成年人体重指数(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和脂肪体重指数(FMI)与深吸气量(IC)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7至10月在黑龙江省进行的人体生理常数调查人群资料为基础,选取通过基础体检(不限制BMI)且肺功能正常的19~81岁成... 目的研究肺功能正常成年人体重指数(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和脂肪体重指数(FMI)与深吸气量(IC)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7至10月在黑龙江省进行的人体生理常数调查人群资料为基础,选取通过基础体检(不限制BMI)且肺功能正常的19~81岁成年被调查者2 050人,其中男性921人,女性1 129人,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成年人体重分类标准将检测对象分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BMI、FFMI、FMI和IC的关系。结果控制性别、年龄、身高等混杂因素后,IC与BMI、FFMI、FMI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0,r=0.303,r=0.204,P均=0.000);IC、FFMI和FMI值,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年龄、性别、身高、FFMI和FMI均是影响深吸气量IC的因素,其中身高、FFMI和FMI与IC呈正相关,性别(男=1,女=2)、年龄与IC呈负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身高、FFMI、性别、FMI、年龄,其中FFMI对IC的影响约是FMI的2.23倍。结论在肺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中,BMI与IC呈独立正相关;FFMI和FMI是影响IC的独立因素,均与IC呈正相关;FFMI对IC的影响大于FMI。BMI对IC的提升作用与FMI和FFMI有关,其中FFMI的作用大于F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深吸气量 去脂体重指数 脂肪体重指数 肺功能 体重过低 超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介导体重指数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腾 房瑛 +3 位作者 齐鸿飞 宁博 吴永青 赵明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体重指数、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东亚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以逆方差加权(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同时采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模型、简单模型...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体重指数、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东亚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以逆方差加权(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同时采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模型、简单模型、加权模型,分析体重指数、尿酸与CHF两两之间的关系。使用MR-Egger回归法检测多效性,使用Cochran Q检验检测异质性,使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漏斗图检测偏倚性,使用MR-PRESSO包剔除离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孟德尔分析后计算中介效应值及中介效应比例,最后分析体重指数、尿酸与CHF两两之间的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两样本孟德尔分析中IVW法显示体重指数(OR=1.685,95%CI:1.417~2.003,P<0.001)、尿酸(OR=1.225,95%CI:1.087~1.380,P<0.001)均与CHF存在因果关系;体重指数(OR=1.204,95%CI:1.139~1.273,P<0.001)与尿酸存在因果关系。尿酸在体重指数与CHF的因果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比例为7.23%。MR-Egger回归截距的P均>0.05,即筛选出的SNP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因果推断方法有效,体重指数-尿酸、体重指数-CHF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存在异质性(Cochran Q检验P<0.01)。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IVW法显示,CHF与体重指数(OR=0.977,95%CI:0.947~1.008,P>0.05)、CHF与尿酸(OR=1.000,95%CI:0.963~1.038,P>0.05)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尿酸与体重指数的分析存在基因多效性,故因果推断方法无效。结论:体重指数、尿酸均与CHF存在因果关系且呈正相关,且尿酸在体重指数与CHF的因果关系中为不完全中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尿酸 慢性心力衰竭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关系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人群年龄及体重指数对癌症发病共同作用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欣玥 彭佳欢 +2 位作者 许慧琳 余勇夫 秦国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中,探究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癌症发生的共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5年进入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的未患癌症的212394名高血压患者。将年龄、BMI以平滑函数形式纳入广义加... 目的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中,探究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癌症发生的共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5年进入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的未患癌症的212394名高血压患者。将年龄、BMI以平滑函数形式纳入广义加性Cox比例风险模型,用双变量响应模型构建曲面图使结果可视化,全面分析两者对癌症发生的联合效应。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计22141名高血压患者新发癌症。年龄与癌症发生风险整体呈线性趋势,而BMI与癌症发生风险整体呈“U”型,BMI在26 kg/m^(2)左右时癌症发生风险最低。不同BMI下,随着年龄增大,癌症发生风险均增加;不同年龄下,BMI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联不同:青年人群(20~44岁)中BMI与癌症发生风险无明显关联,中老年人群(≥45岁)中BMI与癌症发生风险呈“U”型关联,BMI在26 kg/m^(2)左右时癌症发生风险最低。结论建议高血压人群控制BMI在合理范围内,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以减少癌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变量响应模型 广义加性Cox比例风险模型 高血压 癌症 体重指数(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洪景宣 杨巧妹 +4 位作者 方明程 傅明炜 杨清勇 陈新敬 郭延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80例,根据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80例,根据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n=23)、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n=65)、超重组(24.0kg/m^(2)≤BMI<28.0 kg/m^(2),n=57)和肥胖组(BMI≥28.0 kg/m^(2),n=35)。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围术期指标和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及其他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评估TAVR围术期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低体重组的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低体重组围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60.9%vs.12.3%,P=0.042)。随访(18.0±6.8)个月期间,低体重组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17.4%vs.4.6%vs.3.5%vs.5.7%,P=0.00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体重组TAVR术后18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 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组比较,低体重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HR=7.633,95%CI:1.012~57.564,P=0.049)。结论:低体重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远期预后较差。这类患者在行TAVR前应适当加强营养摄入,调整自身体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评估
14
作者 张瑞仙 颜立禧 +1 位作者 李真晖 夏爱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明确需控制BMI的重点人群,为实施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比较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及美国、英国、日本... 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明确需控制BMI的重点人群,为实施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比较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及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四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与标化死亡率,并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后将中国与全球的相应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结果:1990~2021年,中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低于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但高于印度和日本,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08(95%CI:1.05~1.11)和1.00(95%CI:0.96~1.03)。同期,英国的相关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下降,标化DALY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3.02(95%CI:-3.10~-2.96)和-3.02(95%CI:-3.11~-2.95)。中国成年男性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持续高于女性,而DALY百分比则相反,女性高于男性。中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持续升高,20~39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百分比急剧上升,2021年是1990年的3倍以上。结论: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中青年人群超重的防控对于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负担尤为重要,亟待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心血管疾病 伤残调整生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
15
作者 刘钊 周丽 +1 位作者 谢仟 蔡善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利用目前常用的评判肥胖的指标体重指数(BMI)与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来分析肥胖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双样本MR分析。将暴露的遗传工具分为男性组(n=60 586,SNP... 目的 利用目前常用的评判肥胖的指标体重指数(BMI)与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来分析肥胖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双样本MR分析。将暴露的遗传工具分为男性组(n=60 586,SNP=2 736 876,欧洲男性)及女性组(n=171 977,SNP=2 494 613,欧洲女性);CRAO作为结局。BMI的工具变量来自综合流行病学单位公共可用数据;结局数据CRAO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分析BMI与CRAO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BMI水平升高显著增加了男性发生CRAO的风险(OR=4.57,95%CI为1.32~15.82,P=0.016)以及女性发生CRAO的风险(OR=3.48,95%CI为1.40~8.63,P=0.007)。同时,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分析的结果支持上述结论。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并不存在异质性及多效性。结论 BMI升高与CRAO发生呈正相关。这一研究为BMI水平升高的无症状者提供了有效的CRAO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体脂率指标评价肥胖:基于诊断试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2
16
作者 黄晖明 王人卫 +3 位作者 李森 缪爱琴 许浩 汤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5,共8页
目的:通过诊断试验评价体重指数(BMI)诊断肥胖的价值,并比较BMI与体脂率两种指标对肥胖相关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为肥胖的评价研究及指标应用的适应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法,以3149名江苏省社区自然人群作为研究... 目的:通过诊断试验评价体重指数(BMI)诊断肥胖的价值,并比较BMI与体脂率两种指标对肥胖相关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为肥胖的评价研究及指标应用的适应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法,以3149名江苏省社区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测量BMI和体脂率。体脂率采用WHO和ASBP(美国减肥专科医学会)两种标准评价,筛查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作为相关疾病。以体脂率定义的肥胖为效标,采用诊断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MI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和比较BMI与体脂率两种指标对肥胖相关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BMI对肥胖(以体脂率定义)的诊断价值: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WHO标准)、0.906(ASBP标准),高于男性的0.864(WHO、ASBP两标准相同);不同年龄组中,20~39岁青年人群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上述非参数检验P<0.01。(2)根据ROC曲线,与原切点相比,BMI调整切点为男26 kg/m^2、女25 kg/m^2(体脂率WHO标准)或男26 kg/m^2、女23 kg/m^2(体脂率ASBP标准),预测肥胖的特异度从90%~99%下降到76%~87%,但灵敏度从17%~43%大幅度增加到78%~89%,总体精确程度大幅增加;调整切点后,肥胖检出率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男性从0.475提高到0.537,女性从0.115提高到0.655。当体脂率为WHO标准时,BMI预测肥胖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比ASBP标准更高。(3)BMI预测高血压、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男性0.688(95%CI:0.656~0.720)、0.613(95%CI:0.586~0.642),女性0.745(95%CI:0.708~0.782)、0.692(95%CI:0.659~0.726);体脂率预测高血压、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男性0.687(95%CI:0.655~0.718)、0.635(95%CI:0.608~0.663),女性0.723(95%CI:0.681~0.764)、0.683(95%CI:0.648~0.718);上述P<0.01。(4)男性体脂率对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高于BMI(u=2.05,P<0.05),女性无差异(u=0.75,P>0.05);男、女体脂率和BMI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均无差异(u=0.92、1.26,P>0.05)。结论:(1)大样本研究时,BMI对肥胖(体脂率评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女性、青年人群;BMI指标具备可替代性,但需要考虑切点的调整。(2)BMI和体脂率两种指标均可有效地预测人群高血压、动脉硬化风险,在女性和青年人中应用价值更大。(3)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BMI标准,体脂率WHO标准比ASBP标准更适合中国人群评价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体脂率 肥胖 预测价值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生强 谢冰颖 +2 位作者 谢丽华 邱龙龙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年龄、身高、体重、BMI与各部位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及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中老年男性的年龄与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相关十分显著,高龄组(≥75岁)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龄组(<60岁);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身高170 cm以上组人群具有较高骨密度;中老年男性的体重、BMI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低体重组(<60 kg)及低BMI组(BMI<19)骨密度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体重指数的老年男性骨密度较低,应及时检测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身高 体重 体重指数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区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毛未贤 张萌萌 +3 位作者 马倩倩 高远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围、体重指数和高胰岛素血症在代谢综合征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田慧 方福生 +16 位作者 邵迎红 李春霖 李剑 曹秀堂 闫双通 钟文雯 李妍妍 孙静芳 潘长玉 陆菊明 窦京涛 马芳玲 邹效漫 白香成 马琴 王惠先 王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评价腰围(WC)、体重指数(BMI)和高胰岛素血症(HIns)在代谢综合征(MS)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收集经糖尿病筛查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中老年人群(A组)和年度查体直接采用OGTT行糖尿病筛查的某单位整体人群(B组)的查体资料,... 目的评价腰围(WC)、体重指数(BMI)和高胰岛素血症(HIns)在代谢综合征(MS)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收集经糖尿病筛查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中老年人群(A组)和年度查体直接采用OGTT行糖尿病筛查的某单位整体人群(B组)的查体资料,各项体检指标、化验检查均由专人负责测量,收集数据并录入专项数据库,由专人用SAS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WC异常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判定,MS相关代谢异常及BMI异常根据中国糖尿病学会(CDS)提出的标准判定,HIns按空腹胰岛素(FIns)≥15mU/L、糖负荷后2h胰岛素(2hPIns)≥80mU/L判定。结果WC、BMI和HIns在以上两组中均是影响糖代谢、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A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WC异常和HIns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B组,总体胰岛素水平也高于B组;BMI异常在B组检出率高,HIns在糖耐量低减和正常血糖人群中检出率高,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中WC异常率高,三项异常的检出各有一定的人群特异性。WC和BMI标准评估肥胖的一致性分别为77.5%(A组)和74.3%(B组),在B组单用WC作为诊断MS的指标,比用BMI异常作为标准诊断MS会遗漏约28.2%的患者。结论WC异常、BMI异常和HIns均是影响糖代谢、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其在不同人群的检出率有所不同。结合WC异常、BMI指标和HIns对早期MS评估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体重指数 高胰岛素血症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3 位作者 杨定焯 李金祥 安珍 尚家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本研究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280名50~76岁绝经后妇女腰椎正位、股骨上端骨密度,计算出体重指数,探讨骨密度(BMD)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上端BMD与体重、身高、... 本研究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280名50~76岁绝经后妇女腰椎正位、股骨上端骨密度,计算出体重指数,探讨骨密度(BMD)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上端BMD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体重与腰椎、股骨上端的BMD相关性(γ=0.388,r=0.263~0.272,p<0.01)比身高、体重指数与BMD相关性好,L2~4BMD与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4627+0.0069X,r=0.388,p<0.01。提示:体重对绝经后妇女BMD影响较身高和体重指数大,低体重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低体重(BMI≤20kg/m2)绝经后妇女采取适当措施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意义。体重超过理想体重每10kg,则L2~4BMD测量值应扣除0.069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绝经后妇女 BMD 身高 骨密度 腰椎 体重 骨质疏松 股骨上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