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营养和体能状况,调查不同民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能指数(physical fitness index,PFI)之间的非线性联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高校...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营养和体能状况,调查不同民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能指数(physical fitness index,PFI)之间的非线性联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高校非体育专业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共36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耐力跑,计算体重指数和各测试成绩的标准化Z分数以及PFI等指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线性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汉族大学生的超重(16.00%)和肥胖(8.08%)检出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1.83%和4.08%)和哈萨克族(13.58%和4.58%)大学生,低体重检出率维吾尔族(11.92%)最高,哈萨克族最低(9.75%)。三个民族总体和男女之间BMI分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不同BMI分级大学生之间P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表现出正常体重组高于其他体重组,且超重组高于肥胖组,但是低体重组的PFI最高。非线性二次回归显示,维吾尔族男女和哈萨克族男生的曲线呈倒“J”形,PFI随着BMI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其余曲线呈弧形,PFI随着BMI的增大而下降。结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会带来体能的下降,但是哈萨克族低体重组男女大学生和汉族低体重组女大学生的体能好于正常体重组。着重提高维吾尔族低体重和超重男生、汉族超重女生的体能可以有效缩小民族内各体重等级和民族间的大学生体能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中,探究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癌症发生的共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5年进入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的未患癌症的212394名高血压患者。将年龄、BMI以平滑函数形式纳入广义加...目的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中,探究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癌症发生的共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5年进入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的未患癌症的212394名高血压患者。将年龄、BMI以平滑函数形式纳入广义加性Cox比例风险模型,用双变量响应模型构建曲面图使结果可视化,全面分析两者对癌症发生的联合效应。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计22141名高血压患者新发癌症。年龄与癌症发生风险整体呈线性趋势,而BMI与癌症发生风险整体呈“U”型,BMI在26 kg/m^(2)左右时癌症发生风险最低。不同BMI下,随着年龄增大,癌症发生风险均增加;不同年龄下,BMI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联不同:青年人群(20~44岁)中BMI与癌症发生风险无明显关联,中老年人群(≥45岁)中BMI与癌症发生风险呈“U”型关联,BMI在26 kg/m^(2)左右时癌症发生风险最低。结论建议高血压人群控制BMI在合理范围内,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以减少癌症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年龄、身高、体重、BMI与各部位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及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中老年男性的年龄与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相关十分显著,高龄组(≥75岁)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龄组(<60岁);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身高170 cm以上组人群具有较高骨密度;中老年男性的体重、BMI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低体重组(<60 kg)及低BMI组(BMI<19)骨密度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体重指数的老年男性骨密度较低,应及时检测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营养和体能状况,调查不同民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能指数(physical fitness index,PFI)之间的非线性联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高校非体育专业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共36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耐力跑,计算体重指数和各测试成绩的标准化Z分数以及PFI等指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线性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汉族大学生的超重(16.00%)和肥胖(8.08%)检出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1.83%和4.08%)和哈萨克族(13.58%和4.58%)大学生,低体重检出率维吾尔族(11.92%)最高,哈萨克族最低(9.75%)。三个民族总体和男女之间BMI分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不同BMI分级大学生之间P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表现出正常体重组高于其他体重组,且超重组高于肥胖组,但是低体重组的PFI最高。非线性二次回归显示,维吾尔族男女和哈萨克族男生的曲线呈倒“J”形,PFI随着BMI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其余曲线呈弧形,PFI随着BMI的增大而下降。结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会带来体能的下降,但是哈萨克族低体重组男女大学生和汉族低体重组女大学生的体能好于正常体重组。着重提高维吾尔族低体重和超重男生、汉族超重女生的体能可以有效缩小民族内各体重等级和民族间的大学生体能差异。
文摘目的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中,探究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癌症发生的共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5年进入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的未患癌症的212394名高血压患者。将年龄、BMI以平滑函数形式纳入广义加性Cox比例风险模型,用双变量响应模型构建曲面图使结果可视化,全面分析两者对癌症发生的联合效应。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计22141名高血压患者新发癌症。年龄与癌症发生风险整体呈线性趋势,而BMI与癌症发生风险整体呈“U”型,BMI在26 kg/m^(2)左右时癌症发生风险最低。不同BMI下,随着年龄增大,癌症发生风险均增加;不同年龄下,BMI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联不同:青年人群(20~44岁)中BMI与癌症发生风险无明显关联,中老年人群(≥45岁)中BMI与癌症发生风险呈“U”型关联,BMI在26 kg/m^(2)左右时癌症发生风险最低。结论建议高血压人群控制BMI在合理范围内,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以减少癌症发生。
文摘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338例中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大转子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年龄、身高、体重、BMI与各部位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及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中老年男性的年龄与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相关十分显著,高龄组(≥75岁)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低龄组(<60岁);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身高170 cm以上组人群具有较高骨密度;中老年男性的体重、BMI与腰椎、大转子骨密度显著相关,低体重组(<60 kg)及低BMI组(BMI<19)骨密度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体重指数的老年男性骨密度较低,应及时检测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