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静电场胁迫对各代麦长管蚜体重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孔艳艳 赵惠燕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7-396,共10页
为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设置不同剂量(4 kv/cm-20 min、5 kv/cm-40 min)的高压静电连续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12 h内的麦长管蚜若虫40代,以未经上述处理的小麦种子和蚜虫为对照;通过qRT-PCR的方法对处理至第4,11,21,31,40代的... 为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设置不同剂量(4 kv/cm-20 min、5 kv/cm-40 min)的高压静电连续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12 h内的麦长管蚜若虫40代,以未经上述处理的小麦种子和蚜虫为对照;通过qRT-PCR的方法对处理至第4,11,21,31,40代的麦长管蚜进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并测定相近世代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结果表明:CuZnSOD、MnSOD、POD 3种抗氧化酶基因均在第4代和第40代上调,第11-31代基因表达不显著或呈下调模式;且第4代麦长管蚜在5 kv/cm-40 min剂量下,上述3种酶基因上调最显著,而在第40代麦长管蚜在4 kv/cm-20 min剂量下,酶基因上调最显著。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随世代变化趋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产生变化的关键世代与酶基因一致。长期胁迫下,随世代延长麦长管蚜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且与体重变化差异相符,这为麦长管蚜随世代增加对高压静电场胁迫调整适应和防御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高压静电场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水平 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外(UV-B)辐射时间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后代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祖庆 亢菊侠 +2 位作者 赵惠燕 汤兴春 胡想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12-1816,共5页
研究紫外(UV-B)辐射对红和绿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探求紫外辐射在蚜虫种下体色分化及遗传中的作用。采用两种不同体色型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成蚜经过30W紫外线(UV-B)照射不同时间后,单头饲养在不同小麦品种... 研究紫外(UV-B)辐射对红和绿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探求紫外辐射在蚜虫种下体色分化及遗传中的作用。采用两种不同体色型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成蚜经过30W紫外线(UV-B)照射不同时间后,单头饲养在不同小麦品种上,分别测定了各处理F2代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1h紫外辐射处理后,在德国品种Astron上,红色型F2代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显著加快,而绿色型无显著变化;而在中国品种小偃-22上,两种体色型F2代麦长管蚜均无显著变化;在8h紫外辐射处理后,在两种小麦品种上,两种体色型F2代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均显著延缓,且绿色型延缓比例均比红色型大。说明紫外辐射对两种体色型的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均能遗传到F2代,在Astron小麦品种上,短时间紫外辐射能够促进红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在小偃22和Astron小麦品种上,长时间紫外辐射均能抑制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且绿色型比红色型敏感。表明紫外辐射在蚜虫体色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体色型 麦长管蚜 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外辐射时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后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2 位作者 张廷伟 钱秀娟 刘长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966,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紫外(UV-B)辐射时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usm)后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其对紫外胁迫的适生性。将2种不同体色的豌豆蚜成蚜经过40W紫外辐射1,2,4,6,8,10h后,单头饲养在甘农3号(G3)和甘农5号(G5)紫花苜蓿(M... 通过研究不同紫外(UV-B)辐射时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usm)后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其对紫外胁迫的适生性。将2种不同体色的豌豆蚜成蚜经过40W紫外辐射1,2,4,6,8,10h后,单头饲养在甘农3号(G3)和甘农5号(G5)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最终获得各处理F2代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短时间辐射下(1,2h),在G3上红色型豌豆蚜F2代的生长发育显著加快,但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无显著变化,绿色型则均无显著变化,在G5上2种体色型豌豆蚜F2代均无显著变化;长时间辐射处理下(10h),2种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均显著延缓,在同一苜蓿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延缓比例均大于红色型;紫外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F2代的生长发育延缓比例在G5上均大于G3上。紫外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可遗传的,在G3上,短时间紫外辐射能够促进红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在G3和G5上,长时间紫外辐射均能抑制2种体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且绿色型比红色型敏感,表明紫外胁迫对豌豆蚜的影响与苜蓿品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色型 豌豆蚜 生物学特性 体重 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超 庄平 +1 位作者 章龙珍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 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 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 (a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度条件下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小.采用直线方程(L=a d+b)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体长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长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104、0.188、0.248、0.186、0.068,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大,32℃温度条件下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小.水温对西伯利亚鲟的体重增长率(BWGR)、体长增长率(BLGR)、日增重(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地影响,用二次回归曲线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其中体重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BWGR=-1 391.5 +185.9T+(-4.347)T2(R2=0.991),体长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BLGR=-174.4 +25.46T+(-0.583)T2(R2 =0.978),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8.642+1.378T+(-0.032)T2(R2 =0.962),日增重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DWG=-2.511+0.312T+(-0.007)T2(R2 =0.909).根据回归方程,求得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体重、体长增长水温分别为21.38℃和21.84℃,最适特定生长水温为21.53℃,最适日增重水温为22.29℃,可见,21 ~23℃为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综合来看,西伯利亚鲟幼鱼在相对宽广的温度范围(12~32℃)内均可生长,在22℃时生长最快,其次为17℃和27℃,在12℃和32℃时生长最慢,低温和高温均不利于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尤其是在高温时生长最慢,故在西伯利亚鲟养殖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低温调控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幼鱼 温度 体重增长率 体长增长率 特定生长率 日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抗性品种后对后来取食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军 赵惠燕 +1 位作者 Udo HEIMBACH Thomas THIEME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刺吸式昆虫在刺吸作物韧皮部取食后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作物抗性及昆虫种类的不同,作物反过来也会对昆虫造成或正或反的影响,然而一种刺吸式昆虫取食后对后来者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方法,即选定... 刺吸式昆虫在刺吸作物韧皮部取食后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作物抗性及昆虫种类的不同,作物反过来也会对昆虫造成或正或反的影响,然而一种刺吸式昆虫取食后对后来者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方法,即选定3个不同国家的小麦抗性品种98-10-30、Amigo和Batis,在所有条件严格统一的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内,通过各处理在同一植株上先后不同的接蚜方式,分别测定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在前期被蚜虫危害的抗虫品种98-10-30、Amigo和Batis上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rate MRGR)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蚜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取食作物时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即在品种98-10-30上,通过与前期不接虫的对照及前期接不同麦蚜的相关处理比较,麦长管蚜对后期取食的麦二叉蚜(MRGR=0.0974±0.0071)具有抑制作用,而麦二叉蚜对后期取食的麦长管蚜(MRGR=0.1614±0.0048)却有促进作用;在品种Amigo上,前期麦蚜的危害对麦长管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品种Batis上前期危害对麦二叉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明确了3个品种对两种蚜虫的抗性状况,即在前期无蚜虫危害时,品种98-10-30和Batis对两种麦蚜的抗性相当;在前期有麦蚜危害时,品种98-10-30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而品种Batis对麦长管蚜的抗性较好;品种Amigo无论在任何处理下均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诱导 抗性品种 发育历期 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镜鲤选育及生产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明华 白庆利 沈俊宝 《黑龙江水产》 1995年第3期4-10,共7页
镜鲤是欧洲野鲤家养后因鳞被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再经人工培育而成(等,1979)。鲤鱼鳞被是由两对基因N和S控制的,S基因突变的结果出现散鳞镜鲤(ssnn),n—N基因突变产生线鳞镜鲤(SsNn,SSNn);这两个突变基因结合在一个个体中时产生革... 镜鲤是欧洲野鲤家养后因鳞被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再经人工培育而成(等,1979)。鲤鱼鳞被是由两对基因N和S控制的,S基因突变的结果出现散鳞镜鲤(ssnn),n—N基因突变产生线鳞镜鲤(SsNn,SSNn);这两个突变基因结合在一个个体中时产生革鲤(SsNn)。由于N基因是致死基因,它的作用可能与间叶细胞发育中的缺损有关,基因型SSNN,SsNN和ssNN的鲤鱼是无生命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镜鲤 荷包红鲤 杂种优势 散鳞镜鲤 生产应用 越冬成活率 杂交种 体重增长率 品系间杂交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浦镜鲤、野鲤、建鲤网箱养殖效果的试验
7
作者 刘明华 白庆利 +4 位作者 沈俊宝 董崇智 夏重志 姜作发 赵春刚 《水产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用1m3网箱于库湾进行松浦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与野鲤,建鲤网箱养殖试验。野鲤4个网箱,平均每箱为531尾,平均个体重110.93g;建鲤2个箱一箱放450尾,另一箱放449尾,平均个体重73.45g;松... 用1m3网箱于库湾进行松浦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与野鲤,建鲤网箱养殖试验。野鲤4个网箱,平均每箱为531尾,平均个体重110.93g;建鲤2个箱一箱放450尾,另一箱放449尾,平均个体重73.45g;松浦镜鲤1个网箱放578尾,平均个体重49.50g,经137天饲养群体净重野鲤为78.8kg/箱,建鲤为60.8kg/箱,松浦镜鲤为106.9kg/箱,瞬时体重增长率野鲤为0.778;建鲤为1.126;松浦镜鲤为1.336。从群体产量及个体生长速度松浦镜鲤都高于野鲤和建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浦镜鲤 野鲤 建鲤 网箱养殖 瞬时体重增长率 适应能力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红耳龟生长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舒超华 张珂 +3 位作者 洪美玲 谢迪 刘启超 史海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2-916,共5页
为了解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的生存状况,本研究选用体重67.28g±19.39g的红耳龟进行为期70d的不同盐度胁迫实验,分别测定红耳龟在对照组以及盐度为10‰组和20‰组(以下简写为10组和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和血液生化指标... 为了解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的生存状况,本研究选用体重67.28g±19.39g的红耳龟进行为期70d的不同盐度胁迫实验,分别测定红耳龟在对照组以及盐度为10‰组和20‰组(以下简写为10组和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盐度1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盐度20组(P<0.01),而盐度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10组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10组和20组的血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Osmp)、Na+、Cl-、K+、Mg2+、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含量差异显著(P<0.05);盐度20组Ca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红耳龟可通过提高血液中血糖含量及代谢所需的酶活性使得其代谢水平升高,从而为抵抗胁迫提供所需能量;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液渗透压及无机离子的浓度来适应外界渗透压的升高,从而使其能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生存。本研究为红耳龟对盐度的耐受生理及入侵机理研究提供生理学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龟 盐度胁迫 体重特定增长率 血液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扇贝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志刚 刘建勇 +1 位作者 王辉 郑云龙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2-16,共5页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h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h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壳高4.38mm±0.31mm,水温25.4~27.8℃,pH值7.8~8.2下,墨西哥湾扇贝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23.6~35.7,最适生存盐度为26.0~31.3;适宜生长盐度为23.9~35.8,最适生长盐度为28.7~31.3。在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低盐更为敏感,高盐比低盐对稚贝存活、生长、增重的影响小。当盐度为28.7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具有最高的相对存活率(100%)、壳高日增长率(0.1162mm·d^-1)及体重日增长率(1.95mg·d^-1)。当盐度在最适范围之外升高或降低,稚贝的存活率、壳高及体重日增长率也随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稚贝 存活率 壳高日增长率 体重增长率 影响因子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章启忠 刘志刚 王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水温28.5~29.4℃、pH值7.6~8.1条件下,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稚贝(壳高9.77±0.19mm)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24.27-37.18,最适生存盐度为26.91-32.13...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水温28.5~29.4℃、pH值7.6~8.1条件下,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稚贝(壳高9.77±0.19mm)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24.27-37.18,最适生存盐度为26.91-32.13,适宜生长盐度为24.56-37.09,最适生长盐度为26.91-29.52。在适宜生存盐度范围内,当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低盐端变化对相对成活率、壳高日增长率、体重日增长率影响比高盐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稚贝 存活率 壳高日增长率 体重增长率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红耳龟和本地种中华条颈龟耐饥饿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朝军 杨志兵 +4 位作者 洪美玲 柏天琦 张杰 贺斌 史海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4,共5页
为比较外来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与本地种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耐饥饿能力强弱,分别于2009年8月~2010年4月和2010年7~8月对外来种红耳龟和本地种中华条颈龟进行耐饥饿能力的长期(8个月)和短期(2个月)实验的比较... 为比较外来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与本地种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耐饥饿能力强弱,分别于2009年8月~2010年4月和2010年7~8月对外来种红耳龟和本地种中华条颈龟进行耐饥饿能力的长期(8个月)和短期(2个月)实验的比较研究。长期实验控制食物因子,短期实验控制饥饿时间。长期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条颈龟食物缺乏组体重特定增长率极显著低于食物充分组(P<0.01),而红耳龟体重特定增长率在两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食物转化率方面,红耳龟食物缺乏组高于食物充分组,而中华条颈龟却相反。短期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条颈龟饥饿组体重特定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饲喂组)(P<0.05),而红耳龟饥饿组体重特定增长率与食物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华条颈龟饥饿组肝重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红耳龟肝重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红耳龟耐饥饿能力强于中华条颈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龟 中华条颈龟 耐饥饿能力 体重特定增长率 食物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转基因鲤与野生鲤生长竞争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12
作者 刘春雷 常玉梅 +3 位作者 梁利群 徐丽华 刘金亮 闫学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975-5982,共8页
为研究转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长激素基因鲤(转基因鲤)在不同食物含量条件下的生长竞争(主要是生长、生殖),实验设定两个实验组,分别为正常投饲组和半饥饿实验组,每组的饲养池大小相同、混养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初始总体重相等... 为研究转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长激素基因鲤(转基因鲤)在不同食物含量条件下的生长竞争(主要是生长、生殖),实验设定两个实验组,分别为正常投饲组和半饥饿实验组,每组的饲养池大小相同、混养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初始总体重相等。连续3个月定期采样后,处理数据并拟合体重体长方程,从形态学和组织学入手对转基因鲤和对照鲤(Cyprinus carpio)的生长状况、饲料占有情况和性腺发育状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投饲组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体重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27.9%和70.6%,而半饥饿实验组的转基因鲤、对照鲤的体重相对增长率分别是72.3%和52.2%,表明无论在饱食还是在饲料短缺情况下,转基因鲤显示出快速生长的优势;通过比较两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的肠道充塞度,发现正常投饲组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的肠道食物充塞度差异不显著(P>0.05),半饥饿组中的两种鱼的肠道食物充塞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转基因鲤的肠长/体长比大于对照鲤,差异显著(P<0.05),表明转基因鲤可能对饲料具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总体来看,两组实验鱼的性腺发育进程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部分月份转基因鲤和对照雌、雄鲤的相对性腺重差异显著(P<0.05),无论在饱食还是在半饥饿情况下,转基因鲤的性腺发育情况略好于对照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鲤 体重相对增长率 充塞度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暖季型草坪草对甘蓝夜蛾幼虫的自然抗性研究
13
作者 李俊伟 王兆龙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20-23,共4页
为分析暖季型草坪草对甘蓝夜蛾幼虫的自然抗性,以老挝万象湖景高尔夫球场为研究地点,对4种暖季型草坪草中的甘蓝夜蛾幼虫生长、生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暖季型草坪草中接种甘蓝夜蛾2龄幼虫,10 d后,假俭草中甘蓝夜蛾幼虫的体长... 为分析暖季型草坪草对甘蓝夜蛾幼虫的自然抗性,以老挝万象湖景高尔夫球场为研究地点,对4种暖季型草坪草中的甘蓝夜蛾幼虫生长、生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暖季型草坪草中接种甘蓝夜蛾2龄幼虫,10 d后,假俭草中甘蓝夜蛾幼虫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存活率、自由取食分布比例均较低,即假俭草表现出对甘蓝夜蛾幼虫有明显的自然抗性,故假俭草可作为亚热带地区及我国南方地区抗甘蓝夜蛾的草坪草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 暖季型草坪草 体长增长率 体重增长率 存活率 自由取食分布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
14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30-39,共10页
040460 饥饿对斑点叉尾(鱼回)血液因子、吞噬细胞趋化性以及对爱德华氏菌感染抗性的影响=Influence of feed deprivation on hematol- ogy,macrophage chemotaxis,and resistance to Edwardsiella ictaluri challenge of channel catfi... 040460 饥饿对斑点叉尾(鱼回)血液因子、吞噬细胞趋化性以及对爱德华氏菌感染抗性的影响=Influence of feed deprivation on hematol- ogy,macrophage chemotaxis,and resistance to Edwardsiella ictaluri challenge of channel catfish[刊,英]/Lim C,Klesius P H∥J. Aquat.Anim.Heal..-2003,15(1).- 13-20 30 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4种饲喂方式(不投喂、一天喂一次到饱食、隔天喂一次到饱食、3周不投喂后每天投喂一次到饱食,实验共进行了4周)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饲料效率、血液因子、免疫反应以及对爱德华氏菌(ESC)感染抗性的影响。饲料效率是体重增长率的反映,在一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在另一个实验中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病害 爱德华氏菌 饲料效率 血液因子 斑点叉尾 EDWARDSIELLA 细胞趋化性 实验研究 体重增长率 饲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